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河北省科技信息處理實驗室

鎖定
河北省科技信息處理實驗室於1995 年建設, 1996 年9 月9 日 通過原省科委、省計委、省財政廳組織的省級重點實驗室驗收。現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為賀德方研究員,實驗室主任為郭鴻湧研究員。 [1] 
中文名
河北省科技信息處理實驗室
建    設
1995 年
通    過
1996 年9 月9 日
實驗室主任
為郭鴻湧研究員

河北省科技信息處理實驗室依託單位

河北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院

河北省科技信息處理實驗室地 址

石家莊市青園街 233 號

河北省科技信息處理實驗室研究方向

實驗室以科技信息資源建設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手段,以助力科技創新、服務政府決策、科技信息資源全社會共享為目的。實驗室結合我省科技信息需求,緊密圍繞科技信息處理方向,形成了科技信息數字化處理及其相關技術研究、科技信息資源整合及知識挖掘與情報提取研究、科技情報(信息)智能推送及行業諮詢服務研究、基於科技統計基礎的數據分析方法研究等四個穩定的研究方向。重點開展科技信息數字化建設、信息資源整合與情報提取、情報推送與服務、科技數據統計方法創新研究等內容。實現了從科技信息資源的“ 藏為主” 向“ 用為主” 和“ 服務為主” 的跨越,充分發揮了科技情報的“ 耳目、尖兵、參謀” 作用,為我省科技進步、技術創新、社會發展提供了科技信息保障。

河北省科技信息處理實驗室主要研究成果

實驗室建設以來在科技信息資源建設和科技信息服務平台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整合20 餘個科技文獻資源數據庫,數字文獻總量達7 千餘萬篇;自建科技動態庫、科技專家人才庫、科研機構庫、科技企業數據庫等30 餘個,記錄總量達15 萬條;自主研發河北科技信息網、河北科技文獻資源與服務信息網、全國科技信息網- 河北節點等20 餘個網絡信息平台或信息應用系統;建有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 )石家莊服務站,可為全省科研人員提供快捷、全面的外文文獻服務。實驗室承擔着河北省科技信息處理及科技信息資源對外服務工作,為河北省科技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信息支撐。
近年來,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36 項,獲得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 項、三等獎1 項;發表期刊論文、會議論文、專題報告等30 餘篇。 [2] 

河北省科技信息處理實驗室隊伍建設

目前,實驗室共有固定人員26 名,其中博士1 人,碩士7 人,碩士生導師1 人,正高級職稱12 人,副高級職稱7 人,45~59 歲12 人,30~44 歲13 人,30 歲以下1 人,河北省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1 人,一年以上國外學習進修經歷的2 人,從事計算機信息技術專業9 人,科技文獻、情報專業8 人,科技統計分析專業5 人,科技管理專業4 人。實驗室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科研人員為骨幹的,學歷、知識結構相對合理的,勇於創新的高層次人才隊伍。

河北省科技信息處理實驗室實驗條件建設

實驗室建築面積2583 m 2 ,其中,建有中心機房143 m 2 ,研發用房229 m 2 ,數據處理機房225 m 2 ,公用學術交流會議室143 m 2 ,培訓教室29 m 2 。根據科技信息處理特點,實驗室的儀器設備主要以計算機設備、存儲設備、網絡設備、聲像設備配置為主。目前,實驗室擁有服務器15 台,硬盤存儲陣列5 台,網絡設備10 餘台,音像信息處理儀器設備6 台,信息處理用計算機60 台,信息技術研發用計算機30 台,設備總價值近400 萬元。 [3] 

河北省科技信息處理實驗室開放與交流

為提高研究水平,拓展研究領域,實驗室積極同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進行合作:同河北工業大學、河北大學、石家莊鐵道大學、河北師範大學等院校合作,建立學生實習、實踐基地,聯合培養學生;同上海海加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強化產學研結合;與全國同行業兄弟單位合作,共同承擔國家項目,開展信息資源建設與服務;與瑞典、挪威、英國等國外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開展CDM 建設。實驗室設立開放課題5 項,開放基金近20 萬元。通過技術合作,吸引高層次研究人員來實驗室共同研究,5 年來共有20 人次來實驗室工作,累計工作總時間達2000 餘人天。實驗室固定人員現有學術兼職河北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河北省科學技術情報學會秘書長、河北省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等5 人次。承辦了“ 中國科協第170 次青年科學家論壇-情報在國家風險防範中的作用” 等國家級會議3 次,“ 晉、冀、魯、豫、蒙、京、津七省(市、自治區)情報學會協作網第二十二次會議” 等區域會議3 次,“ 河北省基礎科技數據處理研討會” 等10 餘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