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

鎖定
河北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建於1972年,是以微生物的應用研究和開發為主體的綜合性獨立科研機構。已形成酶製劑、微生物肥料、生化製劑、食藥用真菌、生物保鮮、食品釀造6個優勢專業學科,取得高水平科技成果84項,成果轉化百餘項次,直接經濟效益累計2860多萬元,社會效益達40多億元。全所現有職工85人,其中科技人員41人,高中級職稱28人,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8名,省勞模4名,省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3名。
中文名
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
類    型
綜合性獨立科研機構
職    工
85人
創建時間
1972年

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所簡介

自1984年以來,我所不斷深化內部改革,堅持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制度創新,加快了成果的轉化,形成了研究開發主體和產業實體並存的發展格局,逐步走上了科工貿一體化的發展道路,到目前為止,我所擁有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95項,其中獲得國家發明專利5項、部級科研成果5項、省級科研成果66項、院級科研成果多項。經過專家評審,科研成果中有80%達到了國內領先的技術水平,另有3項成果達到國外先進水平。研究所的科研成果共獲得國家發明獎3項、省級發明獎2項、部級科研成果二等獎5項、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三等獎18項、院市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2項、二等獎多項。
微生物肥料是我所重點研究方向之一,生物鉀肥的研製,先後列入國家“火炬計劃”和“國家重點工業性試驗計劃”項目,組建了“河北巨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我所以鮮爾康技術為依託創辦了“保定鮮爾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為適應世界科技經濟一體化發展,加快技術成果和產品的國際化步伐;我所創辦了“中德合資保定施達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生物肥料、食用菌的經營活動並且從事靈芝及靈芝孢子粉的科研開發。與國外合作項目的實施標誌着該所向國內集團化,國外跨國公司目標邁出了可喜一步。
酶製劑也是我所的重點研究方向,現有葡萄糖氧化酶和生物皮革脱毛劑、糖化酶、飼料添加劑等多種酶製劑產品和研究項目,其中,生物皮革脱毛劑被列入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 [1] 

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重點實驗室

◎ 農業微生物研究室
冀微農業微生物研究室就像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的一張名片,它是我國微生物肥料規模化生產的搖籃,是我國第一套《微生物肥料國家標準》誕生地。30年來在微生物肥料的理論基礎研究,在小麥、水稻、煙草、棉花、花生、蘋果、柑桔等?種作物的應用效果詳細統計分析研究,在品牌化市場開拓等方面始終代表着我國的最高水平,而且產品出口到印度、泰國、巴基斯坦、俄羅斯、馬來西亞等國。90年代即列為國家重點農業推廣項目,94年被國家科技部(後轉到國家商務部)指定承辦“生物肥料國際培訓班”(China TCDC Intl. Training Course on Biological Fertilizer) ,為亞洲、非洲、東歐諸國生物肥料專家提供了培訓、交流平台,為發展中國家生態農業提高做出了重要貢獻。
1980年代至今,應用該研究室技術生產的冀微生物固氮菌肥、生物鉀肥、生物磷肥、生物鉀磷肥累計超過20萬噸。
◎ 酶製劑研究室
未來的生物工程領域裏,酶製劑無疑佔有重要地位和極廣泛的市場前景,冀微酶製劑研究室在過去的30年中無論在傳統領域深度研究開發,還是在前沿領域的大膽探索都取得了優異成績。該室由於葡萄糖氧化酶工業生產,及其在臨牀試劑、生物保鮮、養殖業疾病防控三個方向的科研及市場開發取得的重大進展,於2003年起被國家商務部指定承辦“生物酶製劑國際培訓班”(China TCDC Intl. Training Course on Bioenzyme Preperation)成本研究室以工業、醫藥、畜牧用酶製劑研究與開發為主要方向,重要成型產品有:
1、鮮爾康飼用添加劑(批准文號:冀飼添字(2001)047001 年產值:240萬元)
2、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保鮮劑
(批准文號:冀化食證字(2003)第008號 年產值:100萬元)
3、脱毛酶(待轉化項目,國家級重點研究課題,國家總投資200萬元)
4、飼用複合酶(成型產品)
5、測菌板及其它廣泛應用於醫療領域的試劑產品。
◎ 食用菌研究室
食(藥)用菌(蕈菌)技術研究是該所重點研究開發領域,這些研究包括:新品種培育、品種改良、栽培質量管理 、食(藥)用菌深加工技術、多糖等代謝產物的提製以及與中草藥相結合利用生物發酵工程技術獲取食(藥)用菌菌絲體,進而開發菌類保健 (功能)食品和中藥新藥技術等。
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洲區菌種協作成員和香港微生物資源中心協作研究室, 研究所菌種庫保藏各類食(藥)用 真菌菌種420多株,其中有7大類60多個品種銷往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近幾年推出的“冀微”“蕈源”兩個系列脱毒菌種風靡全國,給菇農帶來了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是國內最早從事食(藥)用菌人工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的研究機構之一,是“代料栽培”和塑料大棚種植技術的倡導者。其中典型的代表是草菇的南種北移技術、袋料栽培金針菇、香菇、木耳、雪白木耳栽培技術等 。
下設若干食用菌生產試驗基地和生產貿易公司。其中,菌棒加工生產基地已有70萬隻成品菌棒銷往美國、加拿大等地;1000噸以上的食用菌生產基地8個;中德合資保定施達科生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專業從事食用菌產品加工和貿易,建有國內最大的專業靈芝網站,通過電子商務的平台,產品已銷往世界上十六個國家和地區。
同時,我所與國際同行專家也建立了廣泛而密切地聯繫與合作,時刻與世界食用菌科技進步保持同步。幾年來先後 接待各國專家282人次,選派多名技術人員赴日本、加拿大、俄羅斯、歐洲等地進行學術訪問。2002年我們與俄羅斯科學院就食藥用菌菌種馴化 和深加工技術的研究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雙方專家對珍貴藥用真菌—-樺褐孔菌(Fuscoporia obliqua )的研究工作被列為中俄政府間議 定書項目。雙方科學家首次實現了樺褐孔菌人工栽培;2003年作為技術依託單位,我們與加拿大新資源開發公司在加拿大多倫多市郊興建了食 用菌產業公司。
30年來,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的科技工作者為了讓更多的人們依靠科學技術致富,不辭辛苦地尋覓于山麓河川、奔簸在山村鄉野,把食用菌栽培新技術推廣到萬户千家,他們的足跡遍佈大江南北,他們的工作書寫了我國北方食用菌的發展歷程,李育嶽、印桂玲、汪麟、趙佔國、李福全……這些專家的身影早已深深融入廣大菇農的心中。
經驗和成績告訴我們:“探究專業奧秘,引領技術創新,提供優良服務,科技創造財富”是我們應該持之以恆訴求的目標。
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在蕈菌技術研究領域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及發明專利近五十餘項,發表專著十餘本,有 影響的論文百餘篇,獲科技進步獎二十五項,其中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十項。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