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河北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鎖定
河北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原名為河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2012年7月正式更名為河北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學院擁有工商管理、工程管理、工業工程、經濟學、會計學、金融學6個本科專業學士學位授權點。 [3]  2020年9月9日,被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評為河北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1] 
中文名
河北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創辦時間
2012年7月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河北工業大學
本科專業
8個
所屬地區
天津

河北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歷史沿革

1978~1984 開辦管理專業,成立工業管理工程系1980 成立企業管理教研室。開辦企業管理專業方向。 從機制專業77級選拔學生組建了本科班。
1981 開辦工業管理工程專業,招收第一屆本科生。
1982 首屆企業管理專業方向15名本科生畢業,其中5人留校任教。
1984 成立工業管理工程系,張賢模任系主任,苗長潤任黨總支書記。開辦研究生教育,掛靠機制碩士點招收了第一屆管理工程碩士研究生3人。
1985~1995 本科專業增加至3個,碩士授權點增加至2個。更名工商管理系 1985 開辦技術經濟專業,招收第一屆本科生。首屆30名工業管理工程專業畢業生走入社會。
1986 工業管理工程學科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1987 首屆3名碩士研究生畢業,全部留校任教。
1990 成立工業外貿教研室,開辦工業外貿專業方向。從本系87級各專業選拔學生組建了外貿班。
1991 開辦工業外貿專業,招收第一屆本科生。
1992 系領導調整,苗長潤任系主任,崔德英任黨總支書記。
1994 工業管理工程學科被評為河北省重點學科(唯一管理學科)。
1995 技術經濟學科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學校更名河北工業大學,系更名工商管理系
1996~2004 “211工程建設”。成立管理學院。開辦專業學位和博士學位研究生教育1996 河北工業大學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行列。
1997 教育部調整學科專業目錄,管理學科首次單獨設置門類。調整本科專業名稱:工業管理工程改為工程管理,技術經濟改為工商管理,工業外貿改為國際經濟與貿易(授經濟學士)。調整碩士授權學科名稱:工業管理工程改為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技術經濟改為技術經濟及管理(屬工商管理一級學科)。
1998 學校實行學院制,成立管理學院,王雲峯任院長,呂榮傑任黨委書記。
1999 獲得工業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授予權,開辦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
2000 獲得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開辦博士生教育。獲得工商管理碩士(MBA)授予權。新增企業管理碩士點、數量經濟學碩士點(授經濟學碩士)。
2003 本科新增市場營銷專業、經濟學專業。新增國際貿易學碩士點。本院與本校電氣學院、美國賓州州立大學信息學院聯合培養的第一個博士畢業生獲得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博士學位。
2005~至今2005 學院領導調整,周建偉任黨委書記。新增技術經濟及管理博士點、產業經濟學碩士點。
2007 新增會計學本科專業。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獲准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河北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育教學

管理學院現有各種類型的在讀研究生460餘人,本科生1460餘人。培養方式靈活,辦學層次廣泛。除招收國家和地方計劃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外,還招收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研究生,開辦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第二學士學位班,積極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高層次、複合型管理人才。學院現有教職員71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人,教授13人,副教授12人。74%的專任教師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其中博士12人,在讀博士14人。學院還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兼職教授隊伍,成員來自國內外著名大學、科研機構、政府機關和大型公司企業。

河北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組織機構

教學和科研機構:工程管理系,工業工程系,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系,工商管理系,市場營銷系,會計學系,國際經濟與貿易系,經濟學系;MBA教育中心,工碩教學中心,企業信息化與管理創新研究中心,學院實驗中心,學院資料室。
行政和辦事機構:本科教學辦公室,研究生教學辦公室,職研教學辦公室,科研與學科建設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學院辦公室。
黨團和工會組織:管理學院黨委,管理學院分團委,管理學院工會。

河北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辦學水平

河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從1986年獲得第一個碩士授權點至今15年來,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已形成雄厚的師資隊伍,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31名MBA任課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或獲得博士學位的有27人,30%的教師曾在國外著名大學學習或研修,90%的教師參加過企業諮詢或企業研究項目。 河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自建院以來一直奉行開放辦學的宗旨,藉以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學校與國內外許多重點大學、著名企業、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門建立了全面合作與學術交流關係,從國內外合作單位聘有多名兼職教授。學校每年承擔國家和省(市)級縱向科研和大中型企業集團委託科研課題30餘項,已有多項成果獲省部級獎勵。學校為MBA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對外交流和實踐環境。

河北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MBA簡介

2000年10月18日,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河北工業大學新增為工商管理碩士(MBA)培養單位(第四批),填補了河北省在MBA授權點上的空白。2005年5月河北工業大學MBA教育項目以優異成績通過國務院學位辦組織的教學合格評估。經過近九年的MBA教育實踐,河北工業大學在工商管理及相關學科建設、MBA師資和教學設施建設、MBA招生和課程教學建設等方面獲得長足發展,特別是在2009年的MBA招生工作中,河北工業大學成功實現年招生200人以上的歷史性突破。
河北工業大學MBA項目簡介
培養目標:掌握堅實的現代經濟理論和專業管理知識,具有超羣組織能力、理性分析能力、卓越領導能力、高尚職業道德、遠大戰略眼光和開拓創新精神的高級職業經理和企業家。
研究方向:企業信息化與管理信息系統、國際市場營銷與國際商務、電子商務、企業競爭力與戰略管理、現代集成製造系統、公司資源整合與可持續發展、人力資源規劃與發展、技術創新與研發管理
學制:二年半至三年
培養方式:根據學生本人情況採取全日制、集中授課(每學期集中學習五週左右)、業餘走讀(利用晚上,雙休日)等多種學習形式,報名時須註明學習形式和學習地點(根據學生情況該校在天津和石家莊設教學點)。在學期間,修滿學分,成績合格,完成論文並通過答辯方可畢業。 [2] 

河北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學科簡介

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簡介
一. 總體情況
河北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是河北省“國家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本學科源於1980年開辦的“工業管理工程”本科專業,1986年獲工業管理工程(1997年更名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1994年評為河北省重點學科,2000年獲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河北省首個),2007年獲批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16年入選河北省“雙一流”建設學科,並評為天津市重點學科。2017年本學科牽頭的“京津冀大數據與管理決策特色學科(羣)”入選天津市普通本科高校一流學科羣建設項目。本學科已形成本、碩、博、博士後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擁有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博士點、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工業工程與管理碩士學位點,工業工程、工程管理兩個本科專業。本學科基礎紮實,具有較強的實力和發展潛力。
本學科堅持“四為”方針、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突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控制意識形態工作陣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緊緊瞄準國家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需求,圍繞河北省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以及曹妃甸工業區的現實需求,在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與數據決策等領域實現了關鍵理論和技術突破,逐步成為引領我省供應鏈管理、智慧醫療和高端製造產業發展和培育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力量。
本學科基礎設施完善,現有萬元以上儀器設備合計175台儀器設備總值合計900餘萬元,其中10萬元以上儀器設備7台件,如格瑞納物流優化系統軟件、設施規劃實驗平台、數字化工廠仿真平台等。5萬元以上儀器設備數32件。擁有專業實驗室面積合計700平方米,中外文藏書合計10.79萬冊,擁有中外文期刊合計113種,形成了較完善的公共服務平台和專業平台。此外,現有的兩個省級研究中心“京津冀發展研究中心”(於2017年成功入選中國智庫索引(CTTI)首批來源智庫,並被評為2018年的“A+”25強。)、“天津市企業信息化與管理創新研究中心”,以及投資260餘萬元建設的“大數據與智能決策研究平台”,能夠為本學科發展提供良好的平台支撐。在京津冀科技、經濟、環境與社會協同發展與資源優化配置領域繼續保持國內領先地位,應用基礎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了國內一流的京津冀經濟協同發展智庫。
二. 師資隊伍
1.專任教師
本學科師資力量比較雄厚,師資隊伍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和專業結構合理,多數中青年教師具有海內外知名大學或研究機構的學習或研究經歷,具有較高的研究水平,學術氛圍濃厚。本學科目前共有專任教師42人,均具有博士學位,其中教授13人,博導5人。45歲以下青年教師25人,佔教師隊伍的60%。
2.兼職教師
(1)聘請原河北省委書記葉連松、京津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研究項目領導小組成員,天津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包景嶺、原河北省環境保護廳廳長陳國鷹、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朱丹教授、美國俄亥俄大學李捷理教授等8位知名學者為兼職教授,為本學科研究生開設多門課程及學術講座,開拓學術視野。
(2)聘任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網、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的56名高層管理人員為企業導師,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展實踐講座,豐富第二課堂,夯實學科師生科研論文寫作的實踐背景。
(3)引進來自河北省科學院、河北省社會科學院、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天津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機構的7位教授指導、培養研究生,為學位授權點發展建言獻策,助力學位授權點發展。
三. 人才培養目標
為適應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要求,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本學科人才培養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按照“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使之成為全面發展的高層次創造性人才。
本學科秉承河北工業大學“工學並舉”的辦學理念,以立德樹人為主線,着眼於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以服務京津冀及環渤海區域經濟建設為主,以本、碩、博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以及其它研究中心等為平台,適應當前社會發展新階段對高素質、綜合性、專業化和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以“內涵發展,質量提升,創新培養,突出特色”為指導思想,以質量工程項目為載體,改革和加強本科教學,進一步提升了本科教學質量。堅持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並重的學科優勢羣建設,本學科構建了結構完整、實力雄厚、特色鮮明的適應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和國家經濟建設所需要的多層次學科專業人才培養體系。近五年,本學科共培養省級三好學生2人、省級優秀畢業生26人、省級優秀博士論文2人、省級優秀碩士論文4人。
四. 學科方向與特色
1.學科方向
(1)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主要基於系統科學、管理科學、數據科學等理論基礎,研究供應鏈網絡普遍存在的衝突協調、協作運營與關係治理等問題。具體來説:從決策行為規律視角研究供應鏈企業間的博弈行為;從運營規劃視角解析供應鏈的運營策略與服務配置;基於中國情境探究制度環境、社會關係對供應鏈網絡治理模式選擇的影響作用與價值共創機制。
(2)信息系統與數據決策
基於中國情境,研究社會化商務前置驅動、傳遞驅動以及動態驅動顧客非交易性行為的機制。具體來説:研究消費者動機與網絡環境刺激的構成維度;構建社會化商務的信任、快速關係與顧客非交易性行為影響關係模型,揭示促進顧客非交易性行為產生的本質;構建消費者參與動態模型,探析顧客從跟隨者到忠實粉絲的演化規律。
(3)製造與服務運營優化
基於服務與生產連續性視角,研究滯留影響因素、資源集成優化、協同定價策略與質量提升機制。具體來説:在滯留率準確估計基礎上建立服務交互下的排隊網絡模型;構建醫患演化博弈模型,探析藥佔比政策設計依據;基於響應曲面方法的序貫性研究產品質量的改善;構建差異化博弈模型考察長短視行為對企業綠色產品投資策略影響。
(4)決策理論與系統建模優化
基於不同的供應鏈實踐背景(如,電商平台供應鏈、雙渠道互補產品供應鏈等),利用統計決策、博弈論、最優化理論、供應鏈管理等理論,對供應鏈成員競爭/合作下的優化問題以及成員間的整合、信息分享等協同管理問題進行研究。具體來説:研究了不同渠道權力結構下的平台供應鏈渠道設計問題;研究了考慮製造商整合策略、產品生命週期的再製造供應鏈回收渠道設計問題;以及互補產品供應鏈的運營決策問題等。
2.學科特色
(1)基於本校工學並舉的辦學特色,本學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方向與京津冀多家大型製造企業保持長期、密切、深入的合作關係,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其中,與天威集團、唐鋼集團、石藥集團的合作已經長達20餘年。
(2)本學科在服務政府決策、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取得顯著成果。本學科的京津冀發展研究中心近年來完成新興產業發展戰略、縣域經濟發展戰略、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創新系統等方面的諮詢報告和政策建議報告20餘份,其中18份獲得河北省委省政府、天津市政府主要領導批示並採納。服務的地域範圍覆蓋河北省108個縣中的36個縣。
(3)本學科在促進京津冀環境可持續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學科與天津市環科院、河北省環保廳密切合作,積極承擔環境保護相關研究項目,合作開展研究生人才培養。目前,本學科以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雄安新區國家水環境技術轉化體系構建與綜合示範”課題為依託,已明確河北省生態環境污染治理現狀、設計了適合地方生態環境污染治理的技術體系,為企業更好的服務雄安新區和京津冀綠色發展做出了貢獻。
五. 科學研究
本學科在服務京津冀發展的基礎上,注重高質量的學術研究。近五年,本學科師生共獲批國家級項目18項,其中包括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項、國防科工局1項、國家工信部1項,省部級項目50餘項。此外,首批河北省高校百名優秀創新人才吳曉丹教授,其團隊創造學校歷史,獲得首個國家社科基金結項“優秀”。
近五年,本學科的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Computers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管理評論》、《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等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國內外主流學術期刊上,其中SCI檢索論文60餘篇,基金委A類期刊論文10餘篇,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20餘項,出版專著10餘部。
六. 服務社會
基於學校隸屬河北、地處天津的獨特區位特點,緊緊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和雄安新區建設千年大計,發揮學科人才優勢,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1.為政府諮政建言和分憂解難
根據河北省新型智庫理事會關於省級新型智庫三年綜合評估結果,經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新型智庫建設)領導小組組長焦彥龍同志批示同意,本學科省級重點培育智庫京津冀發展研究中心評估成績為A等次,納入省級重點新型智庫行列管理。這進一步增強了本學科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言獻策的軟實力,為我院不斷創新、諮政建言、服務京津冀區域發展打造了高端平台基礎。
本學科致力於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為政府戰略決策提供支撐。完成京津冀科技創新、新型城鎮化等方面的諮詢報告和政策建議報告20餘份,其中18份獲得政治局委員、河北省委省政府和天津市政府主要領導肯定性批示並採納。受河北省人民政府委託,本學科教師會同中國環境規劃研究院,編制了多項環境保護、水污染治理方面的實施方案和水污染物的排放標準。為曹妃甸工業區、濱海新區等諸多園區的規劃建設開展諮詢服務。
2.推進京津冀區域的產業規劃與綠色發展
本學科與天津市環科院、河北省環保廳密切合作,積極承擔環境保護相關研究項目,合作開展研究生人才培養。目前,本學科以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雄安新區國家水環境技術轉化體系構建與綜合示範”課題為依託,已明確河北省生態環境污染治理現狀、設計了適合地方生態環境污染治理的技術體系,為企業更好的服務雄安新區和京津冀綠色發展做出了貢獻。
本學科教師團隊承擔了“縣域特色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戰略規劃”和“提高天津市區位競爭力研究項目”等研究項目,並基於河北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京津冀協同發展下生產者延伸責任制治理研究”,優化了京津冀區域再生資源產業內部分工,促進了京津冀再生資源產業的減量化、資源化、協同化發展。經過對京津冀區域36個區縣的深入調研,提出了各地針對性的產業發展規劃,探索出了技術“入鏈”、企業“入羣”、產業“入帶”的經濟社會轉型協同發展模式。
3.提升京津冀地區的企業創新能力與數字轉化能力
本學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方向與京津冀多家大型製造企業保持長期、密切、深入的合作關係,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為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石藥集團、天威集團、唐鋼集團等多家知名企業長期提供專題培訓。通過積極開展技術創新方法的培訓與輔導,為社會培訓了2500多名創新工程師。幫助華北油田、中船重工等企業構建了創新體系,激發了企業創新潛力,產生專利600餘項,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與桑德集團長期合作,培養了10餘名高級管理人才,完成了《桑德--為環境、無止境》、《桑德集團的多品牌協同發展之路》等系列中國管理案例,完成了《工業固體廢棄物處置和危險廢棄物處置數字化研究--以桑德集團為例》報告,協助桑德集團開展工業固體廢棄物處置和危險廢棄物處置數字化研究。
總之,本學科聚焦國際學術前沿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需求,為推動區域和產業綠色發展以及各類企業快速成長提供創新科技和創新型人才培養平台,努力建成緊跟時代前沿、管理實踐能力強、產學研特色鮮明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