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沮水

(黃河支流渭河支流石川河上源段)

鎖定
沮水 [3]  [5]  ,也稱沮河 [2]  [7]  ,黃河支流渭河支流石川河西源、正源,位於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境內。因古時發源寺長蛇嶺等地溝泉含有大量腐爛植物與地下泥沼沮濡成河而得名。 [7] 
沮水源於銅川市耀州區(原耀縣)西北長蛇嶺南側,由大坡溝、西川等數條小溪流彙集而成,南偏西流至廟灣鎮轉東南流,於原柳林鎮上下,東納校場坪,西納秀房溝(頭道溝)水,在耀州區城南與漆水河交匯,河長67公里,流域面積871平方公里,比降13‰,年均徑流0.62億立方米。兩河匯合後始稱石川河。 [3] 
沮水系常年河,河干流下游建有桃曲坡水庫,控制面積830平方公里。下游有1萬畝灌區,稱沮河灌區,由煙霧,通城兩條渠道組成。 [7] 
中文名
沮水 [3] 
外文名
Qu Shui
別    名
沮河
所屬水系
黃河支流渭河支流石川河上源
地理位置
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
流經地區
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
發源地
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西北長蛇嶺南側
主要支流
漆水、西川、校場坪水、秀房溝水
河    長
67 km
流域面積
871 km²
平均流量
2.33 m³/s
河    口
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城南交口附近

沮水幹流概況

沮水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沮水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沮水源於銅川市耀州區(原耀縣)西北長蛇嶺、老爺嶺一帶 [5]  南側,源頭最高點1725.6米 [5]  (一説高程1637~1726米 [2]  ),由大坡溝、西川等數條小溪流彙集而成,南偏西流至廟灣轉東南流,於柳林鎮上下,東納校場坪,西納秀房溝(頭道溝)水,在銅川市耀州區(原耀縣)城南(南1公里處孫原鄉文冒閣村 [7]  )與漆水河交匯後始稱石川河。沮水向東南流經銅川市耀州區(原耀縣)瑤曲、廟灣、柳林、安裏、稠桑、寺溝、城關等地, [5]  河長67公里(一説77公里 [2]  [7]  [5]  ),流域面積871平方公里(一説915平方公里 [7]  ,一説893.4平方公里 [5]  ),比降13‰,河牀均寬50米 [7]  。兩河匯合。 [3] 
沮水上游銅川市耀州區廟灣鎮段 沮水上游銅川市耀州區廟灣鎮段
沮水下游銅川市耀州區城區段 沮水下游銅川市耀州區城區段
漆水在耀州區南合沮水而為石川河 漆水在耀州區南合沮水而為石川河

沮水水文特徵

沮水系常年河,多年平均徑流量6210萬立方米 [2]  [7]  (一説0.62億立方米 [3]  ),流量2.1立方米/秒(一説2.33 立方米/秒 [7]  ),平均流速0.42米/秒 [7]  。按頻率計算最大流量:10年一遇534立方米/秒,20年一遇771立方米/秒,100年一遇1370立方米/秒,200年一遇1650立方米/秒。據史科記載,清同治元年(1862)八月,最大洪峯流量高達2970立方米/秒。解放後,據蘇家店水文站測量,1970年8月5日出現最大流量1030立方米/秒。 [2]  年結冰期11月17日至2月23日共99天。 [7] 

沮水主要支流

沮河沿途彙集東溝、西溝、大坡溝、西川水、瑤曲川、瑤峪川、店子河、蔡家河水、柳林西川水、梁寨河、馬源溝、呂渠河水、柏樹源西溝水、胡思泉水。 [2] 
繡房溝,位於照金鎮西北部,西起鱉蓋村(已廢),東止房上村,壘長13公里,寬0.3公里。谷兩倒為野生林術,谷底有小河一條,下游北側薛家寨,系陝甘邊工農紅軍後方游擊隊指揮部所在地舊址。沿河有房上、繡房溝等4個村莊,耕地330畝。據《耀州志》卷二載:繡女房溝有石澗,人言後周明帝采女於此,以該溝石洞作繡房而得名繡女房溝。清末,以民習省稱繡房溝。 [6] 
西川,位於廟灣鎮境內中部偏西,清末因位廟灣之西而得名。起於瓦房川,止千松山底,西東走向,全長19.5公里,均寬175米,面積3.4平方公里。川道有小河常年流水,兩岸石崖峭立,唯北崖上。石下土,可資耕種,主產玉米,次為小麥,副產藥材、山貨。沿川道有玉門村委會十個自然村。 [6] 
教場坪川(瑤曲河),位於縣境內北部,瑤曲鎮境中部偏北,北起杏村坪村,南止教場坪村,全長8公里,均寬460米。相傳唐貞觀年間(627~649),唐將尉遲恭曾將該川中一較大坪台作為演武教場,故名。該川地下煤儲量較為豐富,川道中聞有河流一條,可灌兩岸良田200畝,主產小麥,玉米,次為豆類。川道上下有6個自然村。 [6] 
西溝,位縣境內北部瑤曲鎮境東陲,北起後車窪村坡底,南至西溝村溝口,壘長3.2公里,均寬150米。明洪武年間(1368~1398),因該溝位於賈曲河之西而得名。該谷東坡較為平緩,溝內樹木稀少,地下煤儲較豐。谷內有小河一條。 [6] 
賈曲河,位於縣境內北部偏東瑤曲鎮境內東北部。相傳,明洪武年間,因沿河之賈曲河村建村較早,故取賈曲河村名得河名。發源於後溝村谷底,經瑤曲鎮南塔窪,孫家窯,賈曲河等村流入瑤曲河。全長4.5公里,河牀均寬20米,流量為0.3立方米/秒,流域面積8.5平方公里。年結冰期11月至次年2月,約100天。系常年河。 [7] 
漆水(漆河),源於銅川市北崾峴坡,經黃堡鎮入縣境王家砭村,然後沿孫塬鄉西北部流經縣城東門外,在城南與沮河會流入富平縣境石川河。漆河在縣境流程10公里,流域面積219.2平方公里,平均比降8.8‰。多年平均徑流量1058萬立方米,流量0.96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0年一遇571立方米/秒,20年一遇787立方米/秒,50年一遇1090立方米/秒。100年一遇1320立方米/秒,200年一遇1560立方米/秒。歷史記載,從唐神龍元年(705)到民國二十四年(1935)1200餘年間,漆河因暴漲造成的重災有13次。其中清咸豐四年(1854)洪峯流量最高達3000立方米/秒;民國七年(1918)七月一日,最高洪峯流量為884立方米/秒。解放後,1970年8月5日最高洪峯流量是842立方米/秒。但在夏季枯水季節,往往乾涸斷流。 [2] 

沮水治理開發

沮水河道治理

銅川市耀州區(原耀縣)城自北宋遷移今址,屢遭漆沮兩河沖刷之患。宋熙寧七年(1074)始築漆河石堤,以防水患。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重修漆水石堤,並增築沮河石堤一道。清乾隆、嘉慶、咸豐時,除多次重修舊堤外,又新築城西南角石堤,城西北角石滾壩和老東門外護城長堤,並栽植圍堤蘆、柳。民國三十六年(1947),漆河沖毀東南角城牆及附近鹹榆公路路面,縣建設科曾派民工改移河道,修築石堤,逼水南下。
解放後,縣人民政府在興修灌溉工程的同時,十分重視水庫、河道防汛,縣城、工礦區排洪及城鄉防洪工作。1968~1985年,先後5次對漆沮兩河進行治理,總投資198萬元,投勞152.8萬工日,累計完成護岸和加固河堤47.9公里,砌石及混凝土8.54萬立方米。 [1] 

沮水灌溉工程

唐書載:神龍元年(705),雍州司事參軍強循(鳳州人)“教民鑿渠以浸田,一方利之”。於銅川市耀州區(原耀縣)城南開強公渠,引沮水灌田。清乾隆年間,鑿同光渠,灌同官城北校場地240畝。後又修河東渠、利濟渠等。 [4] 
沮河流域灌溉設施
名稱
水源
全長(公里)
灌溉面積(畝)
興修時間
備註
通城渠
沮河
5.84
3805
1952~1964
古渠擴修
煙霧渠
沮河
11.75
5000
1953~1968
古渠擴修
漆水渠
漆河
15.5
5098
1959~1964
-
桃曲坡渠
沮河
44.7
102000
1969~1985
包括東西南支渠

沮水水庫工程

桃曲坡水庫 桃曲坡水庫
桃曲坡水庫,位於安裏鄉桃曲坡村北沮河峽谷,是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養魚綜合利用的省屬中型水庫,由富平、銅川市耀州區(原耀縣)分別負責樞紐工程與渠道工程。1969年12月樞紐工程開工,1973年底竣工。1975年試水後,又經樞紐續建,庫底鋪包,於1987年底全部建成,轉入灌溉管理,可灌富平、銅川市耀州區(原耀縣)兩縣耕地31.3萬畝,其中銅川市耀州區(原耀縣)11.9萬畝。樞紐工程由大壩,放水高、低洞及溢洪道組成。大壩為均質土壩,高61米,頂長294米。放水高洞負擔銅川市耀州區(原耀縣)下高埝原面新灌區放水,洞徑3.5米,設計流量5.5立方米/秒;低洞順河而下,負擔富平老灌區放水及泄洪、排砂任務。在水庫施工中,銅川市耀州區(原耀縣)曾4次參加庫底鋪包補漏工程,共投勞115.88萬工日,完成土石方113.07萬立方米,砌石及混凝土1743立方米。 [4] 
溝西水庫,位於沮河溝西村段,建於1970~1983年,控制流域面積8平方公里,總庫容40.5萬立方米,有效庫容3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2.5千畝,洪水設計20年,標準校核50年 [4] 
參考資料
  • 1.    《耀縣誌》編纂委員會.耀縣誌:中國社會出版社,1997年7月:卷六 農業志 水利 防洪工 .
  • 2.    河流  .耀縣誌[引用日期2023-10-17]
  • 3.    第一節 黃河水系  .水利志[引用日期2023-10-17]
  • 4.    灌溉工程  .耀縣誌[引用日期2023-10-17]
  • 5.    第一節 水系  .銅川市志[引用日期2023-10-17]
  • 6.    耀縣民政局 . 耀縣地名志編纂委員會 . 1985 : 181-182
  • 7.    耀縣民政局 . 耀縣地名志編纂委員會 . 1985 : 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