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沛(讀作pèi )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説文》中的小篆文字中。 [2]  “沛”本義指水名,沛水,後指水流大。古時也指古郡名;縣名;地名。也多用於充盛、旺盛的意義。 [2]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拼    音
pèi
注音字母
ㄆㄟˊ
字    級
一級字(編號0857) [1] 
部    首
總筆畫
7
平水韻部
去聲九泰 [4] 
五    筆
igmh
筆順編號
4411252
統一碼
基本區 U+6C9B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流程圖 字源演變流程圖 [2]
“沛”始見於《説文》中的小篆文字中(圖1)。《説文》中的“沛”字兩邊結構大致相同,只是與左邊相比,在右邊的結構上兩點向上彎曲連成一條曲線。到了漢代文字 (圖2),這一條曲線變成了一條直線,且下方的兩點連接成“冂”形。隨後,在漢代逐漸發展成兩邊結構已經完全分明瞭,此時也成為了“沛”字的現代雛形了,後面發展也沒有太大變化了。
“沛”字是形聲字。《説文》中説“沛,水。出遼東番汗塞外,西南入海。”這裏的“沛”指的是水名。從,從巿。水錶意。篆書之形像流水一般,表示水勢大,巿有草木茂盛的意義,表示“沛”的意思是水流大,也有茂盛之義。 [2]  [5]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例句
英譯
例詞
pèi
形容詞
水勢湍急的樣子,泛指盛,大。
莊子·天地》:君子明於此十者,則韜乎其事心之大也,沛乎其為萬物逝也。
宋·文天祥《正氣歌》: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楚辭·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王逸注:沛,行貌。
copious
充沛;沛沛;沛若;沛然;沛發
感動貌
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於是天子沛然改容曰:‘俞乎,朕其試哉!’
顏師古注:沛然,感動之意也。

盛怒;不悦。
公羊傳·宣公十二年》:寡人無良邊垂之臣,以幹天禍,是以使吾王沛焉。
何休注:沛焉者,怒有餘之貌。


通“霈”。雨盛大的樣子。
《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
coprous

名詞
唐·趙居貞《雲門山投龍詩》:沛恩惟聖主,祈福在方伯。
清·梁章鉅《歸田瑣記·鰲拜》:國初勳舊,無不知有鰲拜者,迨後罪狀昭著,而列聖猶曲軫念,疊沛恩施。
清·魏源《聖武記》卷七:朕久聞其任勞任怨,不顧身家,悉心籌畫,臻斯完善;因未識其人,尚未特沛恩施。


多水草的沼澤地
後漢書·崔駰傳》:逸禽之赴深林,虻蚋之趣大沛。
marsh

蓄積用來灌田的水
明·都卬《三餘贅筆·淫沛》:浙中少水,人家多於山上置閘蓄水,遇旱歲,開以灌田,名之曰沛。
water for irrigation

通“旆”。旗,幡
《易·豐》:豐其沛,日中見沬。
王弼注:沛,幡幔,所以御盛光也。
朱熹本義:沛,一作旆,謂幡幔也。
flag;banner

沛水
《説文》:沛,沛水。出遼東番汗塞外,西南入海。
Pei River

澤名。沛澤
《左傳·昭二十年》:齊侯田於沛。
Pei lake

[3]  [6]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 普蓋切
水。出遼東番汗塞外,西南入海。從水巿聲。 [7] 

説文解字注

沛水。出遼東番汗塞外,西南入海。
番音盤。汗音寒,遼東郡番汗。二志同。今奉天府遼陽州,漢遼東郡治也。番汗未聞。前志番汗下曰:沛水出塞外,西南入海。沛水亦未聞。
從水。𣎳聲。
普葢切。十五部。今字為顚沛,跋之假借也。大雅蕩傳曰沛,拔也是也。拔當作跋。又本部渿下雲沛之也,卽孟子沛然莫之能御意。葢勃然之假借也。 [8] 

宋本廣韻

博蓋切,去泰幫 ‖巿聲祭3部
沛,郡名。又姓,出《姓苑》。又匹蓋切。
普蓋切,去泰滂 ‖巿聲祭3部
沛,流皃。亦滂沛。又水名,出遼東。又音貝 [9]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
《唐韻》《集韻》𠀤普蓋切。音霈。水名。《説文》:沛水出遼東番汗塞外,西南入海。
又澤名。《左傳·昭二十年》:齊侯田於沛。
又草生水曰沛。《公羊傳》注:草棘曰沛。《風俗通·山澤篇》:沛者,草木之蔽茂,禽獸之所匿也。
又縣名,屬沛郡。《漢書注》:秦泗水郡之屬縣。
又行貌。《楚辭·九歌》:沛吾乗兮桂舟。《左思·吳都賦》:直衝濤而上瀨,常沛沛而悠悠。
又有餘貌。《公羊傳·文十四年》:沛若有餘。
又大貌。《前漢·五行志》:沛然自大。
又雨貌。張衡《思𤣥賦》:凍雨沛其灑塗。
又滂沛,雨盛貌。別作霈。
又旛幔也。《易·豐卦》:豐其沛。通作旆。
又蓄水灌田之名。《三餘贅筆》:浙中少水人家,多於山上置閘蓄水,遇旱歲開以灌田,名之曰沛。
又竹名。《神異經》:南方荒中有沛竹,可以為大船。《僧贊寧·筍譜》:又沛竹筍。
又沛艾,姿容俊偉貌。司馬相如《大人賦》:沛艾赳螑。 又滯沛,奔揚貌。司馬相如《上林賦》:奔揚滯沛。
又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博蓋切。音貝。義同。
又疾也。《前漢·郊祀歌》:靈之來,神哉沛。注:沛,補蓋反。
又偃仆也。《詩·大雅》:顚沛之揭。傳:沛,拔也。正義:遽離根本之言。
又《韻補》葉方吠切。音避。揚雄《甘泉賦》:雲飛揚兮雨滂沛,於胥德兮麗萬世。
又葉蒲迫切。音白。左思《魏都賦》:揆旣往之前跡,叩將來之後轍。成都迄以傾覆,建業則亦顚沛。 [10]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宋本廣韻》書影 《宋本廣韻》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3]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沛”是左右結構,首先在正左方書寫“氵”,第三筆一提結束書寫,隨後在其正右方書寫“巿”,第七筆一豎結束書寫。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p
wɑd
董同龢系統
p
uɑd
周法高系統
p
war
李方桂系統
p
adh
兩漢
西漢


東漢




ad


ad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wɑi
北魏後期北齊

wɑi
齊梁陳北周隋

wɑi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p
wɑi
擬音/王力系統

p
ɑi
擬音/董同龢系統

p
uɑi
擬音/周法高系統

p
ɑi
擬音/李方桂系統

p
âi
擬音/陳新雄系統

p
ai
[11-12] 

韻書集成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開口呼
全清
博蓋切/匹蓋切
puɑi
去聲

開口呼
次清
普蓋切/音貝
pʰuɑi
集韻

去聲

開口呼
全清
博蓋切
pɑi

去聲

開口呼
次清
普蓋切
pʰɑi

去聲

開口呼
全濁
蒲蓋切
bɑi

入聲

合口呼
全清
宗括切
tsuɑt
韻略


去聲





愽蓋切

增韻


去聲





博蓋切



去聲





普蓋切



去聲





蒲蓋切

中原音韻

去聲
齊微



次清

pʼui
中州音韻


去聲
齊微





滂切切

洪武正韻

去聲


次清
滂佩切
p‘uei

去聲


全濁
步昧切
b‘ei
分韻撮要

陰去







[12-13]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發佈關於《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0-05-12]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973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19]
  • 4.    平水韻部 九泰  .搜韻[引用日期2020-05-12]
  • 5.    駢宇騫著.漢字字源.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09.10
  • 6.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第五卷946
  • 7.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385
  • 8.    説文解字注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20-05-12]
  • 9.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381
  • 10.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559
  • 11.    沛 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13]
  • 12.    沛 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13]
  • 13.    沛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1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