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沙鎮鎮

鎖定
沙鎮鎮,隸屬於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地處東昌府區西南部,東鄰位臨運河,南與陽穀縣為鄰,西與莘縣接壤,北與鄭家鎮、張爐集鎮為鄰。 [2]  總面積131.9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沙鎮鎮户籍人口102520人。 [3] 
漢代,置陽平郡。1984年,改為沙鎮鎮。 [2]  截至2021年10月,沙鎮鎮轄37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沙鎮街。 [2] 
2019年末,沙鎮鎮有工業企業132個,其中規模以上1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50個。 [3] 
中文名
沙鎮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
地理位置
東昌府區西南部
面    積
131.92 km²
下轄地區
37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沙鎮街
電話區號
0635
郵政編碼
252031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魯P
人    口
102520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沙鎮鎮歷史沿革

漢代,置陽平郡。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武水縣。
後周顯德二年(955年),省武水縣屬聊城縣稱武水鎮。
明代,設沙鎮屯。
清代,設沙鎮裏。
民國元年(1912年)後,稱聊城縣第二區。
1950年,改為沙鎮區。
1958年,改設沙鎮鄉,
1958年9月,改設立沙鎮公社。
1984年,改為沙鎮鎮。
2001年3月,大張鄉併入。 [2] 

沙鎮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沙鎮鎮轄有沙西、沙東、沙北、沙南、沙南東、沙南西、朱樓、孫樓、葦元、張八、賈樓、油坊、邵堂、前劉、後劉、北徐、金莊袁樓、程堂、前丁、後丁、呂集、前閆、西董、后王、劉鹽場、王樓、王莊、郭樓、曾樓、陳海、東陳海、馮莊、楚坡、張葛、向莊、郭莊、楚莊、康廟、潘莊、李莊、安莊、西李、王連、錢莊、報本堂、李春台、前李、後李、範東、範西、賈莊、後高、前高、姜堤口、史宋、扈莊、黃東、黃西、朱東、朱西、朱南、皋馮、徐連彩、梁莊、孫豐、任莊、耿海、孫老莊、東龐、柳鐵、王桐西、王桐東、西龐、馬廠村、大張、向陽、竇堂、齊樓、赫樓、李莊集、季莊、小屯、馬管、前郭、中郭、寨裏、小呂、繩家、二張、大呂、後郭、莊户、朱莊、後化、大常、於半坡、蝗蟲廟、王化、前化、李知洲、楊胡、菜園、胡莊、西袁、東袁、耿郭、白莊、宋莊、李老莊、糖坊、灣裏、龐家、南徐、牛家、侯家、朱堂116個村民委員會。 [2] 
截至2021年10月,沙鎮鎮轄37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沙鎮街。 [2] 
沙鎮鎮區劃詳情
張葛村
龐侯新村
鹽場新村
三儀新村
李堂新村
鐵東新村
武水新村
郭寨新村
王化村
楊家堂新村
和諧新村
王桐馬廠新村
泓陽新村
濱河新村
民族新村
四和新村
振興新村
平安新村
時代新村
範莊新村
楚莊新村
朱台新村
明天新村
/
大張新村
六聯新村
幸福新村
錢安新村
郭向新村
黃屯新村
徒駭河新村
/
八顆楊新村
白莊新村
龐柳海新村
李春台新村
和平新村
高樓新村
莊户新村
/

沙鎮鎮地理環境

沙鎮鎮位置境域

沙鎮鎮地處東昌府區西南部,東鄰位臨運河,南與陽穀縣為鄰,西與莘縣接壤,北與鄭家鎮、張爐集鎮為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3.3千米, [2]  總面積131.92平方千米。 [3] 

沙鎮鎮自然資源

2011年,沙鎮鎮有耕地面積12.8萬畝,人均1.37畝。 [2] 

沙鎮鎮人口

2011年末,沙鎮鎮轄區總人口9.33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390人,城鎮化率5.8%。另有流動人口565人。總人口中,男性47334人,佔50.69%;女性46034人,佔49.31%;14歲以下15486人,佔16.58%;15~64歲67769人,佔72.58%;65歲以上10113人,佔10.8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93091人,佔99.70%;有回族225人,佔0.24%;有蒙古族56人,佔0.06%。2011年,人口出生率11.1‰,人口死亡率5‰,人口自然增長率6.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08人。 [2] 
截至2019年末,沙鎮鎮户籍人口102520人。 [3] 

沙鎮鎮經濟

沙鎮鎮綜述

2011年,沙鎮鎮財政總收入1829萬元,比上年增長1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09萬元,比上年增長20%。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119萬元,增值税110萬元,企業所得税53萬元。人均財政收入203元,比上年增長20%。 [2] 
2019年末,沙鎮鎮有工業企業132個,其中規模以上1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50個。 [3] 

沙鎮鎮第一產業

沙鎮鎮以種植蔬菜、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11.8億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1.3萬噸,人均1211千克,其中小麥5萬噸,玉米6.3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22萬畝,產量107.8萬噸,主要品種有西葫蘆、茄子、西紅柿、白菜、大葱等,其中西葫蘆38萬噸,茄子14萬噸,西紅柿15萬噸。 [2] 
沙鎮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5.1萬頭,年末存欄3.98萬頭;羊飼養量3.46萬隻,年末存欄2.56萬隻;家禽年飼養量102.93萬羽。 [2] 

沙鎮鎮第二產業

沙鎮鎮以化工、鑄造、機械加工、食品加工、紡織品加工、飼料生產以及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19.5億元,工業企業35家,職工294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9億元,比上年增長18.5%,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8.64%。 [2] 

沙鎮鎮第三產業

2011年末,沙鎮鎮有商業網點75個,職工121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4.7億元,比上年增長18.4%;城鄉集貿市場5個,年成交額4億元。出口總額85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60%。 [2] 
2011年末,沙鎮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8.6億元,比上年增長11%;各項貸款餘額2.3億元,比上年增長12%。 [2] 
2011年,沙鎮鎮郵政業務總量168萬元,其中純收入81萬元;電信業務收入1600萬元。 [2] 

沙鎮鎮社會事業

沙鎮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沙鎮鎮有幼兒園16所,在園幼兒2123人,專任教師91人;小學15所,在校生4500人,專任教師28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273人,專任教師10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980萬元,比上年增長25.67%。 [2] 

沙鎮鎮科學技術

2011年末,沙鎮鎮有國家級技術研究中心1家,各類科技人才64人;承擔國家級重點新產品1個,省級高新技術產品2個,國家級“火炬計劃”1項,省級“星火計劃”1項。 [2] 

沙鎮鎮文化事業

1998年,沙鎮鎮建成有線電視站,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户1.4萬户,入户率69.5%。 [2] 
2011年末,沙鎮鎮有文化站1處,村文化活動中心98處,各類文化專業户79户,各類圖書室102個,藏書40餘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246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 [2] 

沙鎮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沙鎮鎮有各級醫療衞生機構101個,其中門診部(所)99個;病牀329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3.23張,固定資產總值4919萬元。專業衞生人員196名,其中執業醫師108人,執業助理醫師62人,註冊護士26人。 [2] 
2011年,沙鎮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7.72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2] 

沙鎮鎮體育事業

2011年末,沙鎮鎮有學校體育場4個。7個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32%。 [2] 

沙鎮鎮社會保障

特色小吃
特色小吃(3張)
2011年,沙鎮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5户,人數35人,支出91980元,比上年增長33%,月人均219元,比上年增長32%;醫療救助225人次,支出37.6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346人次,共支出48.4萬元,比上年增長28.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167户,人數2132人,支出242.7萬元,比上年增長27%,月人均94.8元,比上年增長26%。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22人,撫卹事業費支出170萬元,比上年增長22%。敬老院1家,收養農村五保老人196人。社區服務中心3個。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8000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3萬人,參保率78%。 [2] 

沙鎮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沙鎮鎮有郵政局2處。報紙、期刊累計發行0.844萬份(冊)。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7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6萬門,固定電話用户0.48萬户,電話普及率96%;移動電話用户4.3萬户,寬帶接入用户0.3萬户。 [2] 

沙鎮鎮交通

2011年末,沙鎮鎮有京九鐵路及316省道過境。 [2] 

沙鎮鎮歷史文化

  • 名稱來歷
相傳宋朝時白天祖大擺108鎮(陣),在武水設黃沙鎮,被穆桂英平定,後武水鎮由此改為沙鎮。 [2] 

沙鎮鎮風景名勝

古武水縣城遺址
古武水縣城遺址位於今沙鎮鎮政府駐地。據史料記載,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沙鎮置武水縣,屬博州,築土城建治所,城廓約1平方公里,今仍能勘到城牆的夯土層痕跡。現沙鎮健在的老人還能説清東西南北四城門的大體位置。城內建棋盤大街,中心築玉首,玉首最高點高出當地平均地面3.3米。唐高宗年間,博州刺史李衝曾起兵攻武水縣,燒燬武水縣南門。此後黃河決口,該城遭大水漫淹,城毀。
穆桂英點將台遺址
穆桂英點將台遺址位於沙鎮點將台衚衕。民間傳説,北宋女英雄穆桂英大破一百單八陣時,在沙鎮南門外,扎中軍帳,築夯土,設點將台,鼓舞士氣。一舉攻破了遼將白天祖的黃沙陣。破陣後又在該台點將閲兵。後事跡一直被後人傳頌。點將台成為英雄與勝利的象徵,被沙鎮人保留至今。現遺址周圍100米之內無民房等建築物。
鄭板橋閣遺址
鄭板橋閣遺址位於沙鎮板橋閣街。據傳,鄭板橋赴範縣任縣令時,路過沙鎮住下。第二天晨起遇見南街一村婦欲上吊,詢知村婦因丈夫去世,孩子幼小,家境貧寒,想以死解脱。鄭板橋遂令把自己的一部分俸祿贈予村婦,供兩個孩子上學。後兩孩子學有所成,為紀念恩人,在鄭板橋贈銀處建木板閣一座,命名“板橋閣”。板橋閣所在的東西兩條街稱板橋東街和板橋西街。此閣“文化大革命”中被毀,現遺址仍存。

沙鎮鎮榮譽稱號

2021年12月,沙鎮鎮被山東省農業農村廳擬確定為山東省2021年省級農業產業強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