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沙鍋屯遺址

鎖定
沙鍋屯遺址,位於遼寧省葫蘆島市南票區沙鍋屯鄉媳婦山東坡天然洞穴中,這是安特生把近代田野考古技術引入中國後進行的第一個正式考古發掘的遺址。
沙鍋屯遺址是一個天然洞穴,洞口高約2米,寬約3米,進深近10米,洞內自然形成了三部分空間,越往裏越窄小。沙鍋屯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紅山文化遺存。沙鍋屯遺址的發現在國際上和中國國內都有較大影響,是中國考古史上重要的一筆,對中國考古學史有重大影響。
2013年5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2] 
中文名
沙鍋屯遺址
所屬地區
遼寧省葫蘆島市南票區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級別批次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批准文號
國發(2013)13號
編    號
7-0082-1-082

沙鍋屯遺址歷史沿革

沙鍋屯遺址 沙鍋屯遺址
民國十年(1921年)6月,應中國政府之聘來華做地質調査的瑞典工程師安特生,在南票沙鍋屯下廟子村東南二里媳如山山口的南坡海拔216米處,發現了處天然洞穴,經探測,其為新石器時代古人類遺址,遂將其命名為“沙鍋屯洞穴遺址”。在發現沙鍋屯洞穴遺址後,安特生在1921年6月14日至7月18日期間,邀請了北京協和醫院解剖學教授加拿大人步達生一起進行了考古發掘。
20世紀80年代,考古學家確認這是一處後紅山文化遺址,以墓葬為主,兼具祭祀性質。 [3] 

沙鍋屯遺址遺址特點

沙鍋屯石塔 沙鍋屯石塔
沙鍋屯洞穴自然形成三部分空間,洞前是約30平米的平地,山溝內松樹遮天蔽日,冬暖夏涼,適合居住。洞穴高約不過2米,寬約3米,深有10米。洞內三個曲弧把洞分為3室,向裏逐漸縮小,略成牛角形。第2室長4米,寬1.3米,高0.8米,人彎腰方可進入,第3室長3米,寬1米,高0.6米,不能容人。越往裏越窄小,在洞內明顯感到温度要比外面高上許多,可見這裏冬季温暖適合居住。沙鍋屯洞穴遺址應該是先為居住地,後為墓葬地。 [2] 

沙鍋屯遺址文物遺存

沙鍋屯石塔 沙鍋屯石塔
沙鍋屯洞穴遺址早期是人類的居住地,這是從已經發現的石器、彩陶等文物判斷的,這裏應該屬於紅山文化區域。隨後洞穴逐漸變成了墓地,從洞穴中發現的多具人骨就能證明。春秋戰國時期,洞穴中仍有人類活動的痕跡,如從洞穴中發現的繩紋陶就能證明這一觀點。最後在沙鍋屯洞穴遺址內還發現了“祥符元寶”“大定通寶”等字樣的錢幣,“祥符元寶”是北宋的貨幣,“大定通寶”是金代的貨幣,由此可見,1000年前的宋、遼、金時期,沙鍋屯洞穴遺址仍有人居住。 [2] 
沙鍋屯遺址出土了一大批石器骨器和陶器。其中石器有磨製的石斧、石刀、石環和石珠等;骨器有骨錐、骨針及附有雙翼的骨鏃等;陶器計有夾砂灰陶筒形罐、彩陶折腹蓋盆、紅陶雙耳壺等,紋飾主要是繩紋,“之”字紋、波形紋及黑彩紋等,其中有黑彩紋飾的便是古“彩陶”之一。此外,在下數第二個文化層中還發現有40餘具人的骨骸。 [3] 

沙鍋屯遺址研究價值

沙鍋屯石塔與洞穴 沙鍋屯石塔與洞穴
沙鍋屯遺址的發現,可以説是在近代田野考古技術引入中國後,中國第一次運用現代科技考古辦法進行的發掘,中國田野考古的‘第一挖’就在這裏。沙鍋屯洞穴遺址的發現在國際上和國內都有較大影響,是中國考古史上重要的一筆,對中國考古學史有重大影響。
沙鍋屯遺址是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紅山文化遺存。在20世紀30年代,沙鍋屯遺址和河南的仰韶文化遺址同時成為尋找中華遠古文化的重要線索,同時沙鍋屯洞穴遺址也是紅山文化考古發現史上最早的發現之一。 [2] 

沙鍋屯遺址保護措施

沙鍋屯遺址 沙鍋屯遺址
2012年,葫蘆島市文物保護工作以《共建文物保護項目協議書》為重點,先後爭取國家、省文物保護資金1.2億元,實施了31個重點項目,對包括沙鍋屯遺址等7處文保單位等安放了82處國家級、市級文保單位保護標誌碑,完成國保單位電子檔案的編寫工作,並完成了國家、省、市文物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劃定工作。 [4] 
2013年5月,沙鍋屯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沙鍋屯遺址歷史文化

  • 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初期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羣體為紐帶的部落集團,晚期逐漸向父系氏族過渡。經濟形態以農業為主,兼以牧、漁、獵並存。它的遺存以獨具特徵的彩陶與之字型紋陶器共存、且兼有細石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沙鍋屯遺址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沙鍋屯遺址位於遼寧省葫蘆島市南票區沙鍋屯鄉媳婦山東坡天然洞穴中。 [2]  [5] 
交通信息
葫蘆島到沙鍋屯最早班次為:6:00,始發車站:葫蘆島市長途客運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