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沙生巖菀

鎖定
沙生巖菀(Rhinactinidia eremophila (Bunge) Novopokr. ex Botsch.),是菊科巖菀屬植物,根狀莖粗壯,木質,基部葉多數,簇生,蓮座狀,長圓狀倒卵形或長圓狀倒披針形,兩性花花冠管狀,黃色,花葯基部漸尖,頂端具狹三角形的附片,花柱二裂,裂片頂端有長圓狀三角形的附片。
分佈於中國新疆北部和中部,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西伯利亞西部、阿爾泰地區,蒙古。
中文名
沙生巖菀
拉丁學名
Rhinactinidia eremophila (Bunge) Novopokr. ex Botsch. [3]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巖菀屬
沙生巖菀
命名者及年代
(Bunge) Novopokrovsky ex Botschantzev,1986 [2] 

沙生巖菀形態特徵

沙生巖菀線稿圖 沙生巖菀線稿圖 [4]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木質,徑達1.5釐米,多分枝,頸部被多數深褐色的殘存的葉柄,植株矮小,無莖,自根狀莖上端長出數個高3-8(10) 釐米的花莖,不分枝,全株被彎曲的密短糙毛。基部葉多數,簇生,蓮座狀,長圓狀倒卵形或長圓狀倒披針形,長1.5-4釐米,寬3-8毫米,頂端尖或稍鈍,少有圓形,基部漸狹成葉柄,葉柄與葉片等長或短於葉片,基部稍擴大,全緣或具疏淡齒,通常具1條腺或少有具不明顯的三出脈,兩面被密彎短糙毛,花莖上的葉少數,狹長圓形或近線形,無柄,頂端鈍,基部狹。
頭狀花序單生於花莖頂端,徑1.5-2釐米;總苞近半球形,長5-6毫米,寬約10毫米,總苞片3層,革質,頂端漸尖,邊緣膜質,具緣毛,外層較短,披針形,背面被短毛,中和內層長圓形,上部背面被短毛,下部無毛,全部總苞片具1條脈。雌花花冠舌狀,舌片淡紫色,長13-15毫米,寬約2毫米,花後常螺狀外卷;兩性花花冠管狀,黃色,長4.5-5.5毫米,檐部鍾狀,多少兩側對稱,裂片5個,披針形,其中一裂片較長。
花葯基部漸尖,頂端具狹三角形的附片,花柱二裂,裂片頂端有長圓狀三角形的附片;瘦果長圓形,長4毫米,成熟時褐色,基部具1明顯的環,被密長伏毛;冠毛2層,白色或污白色,外層較短內層糙毛狀,頂端稍增粗,與花冠等長。 [1] 

沙生巖菀生長環境

沙生巖菀生長於海拔1800-2000米的山谷河浸灘卵石上或山坡石縫中。 [1] 

沙生巖菀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新疆北部和中部(阿爾泰、和靖、和碩、博克達山等)。俄羅斯西伯利亞西部、阿爾泰地區和蒙古也有分佈。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