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沙溪鶴舞

鎖定
沙溪鶴舞源發於中山市沙溪鎮申明亭村,該村地處珠江三角洲水網地帶,自古潺潺流水,魚蝦蚌蠔成羣,引來無數白鶴覓食嬉戲,村民視為仙鶴倍加愛護。相傳明代時,村民為彰顯先祖崇尚義學之風,取本地話“鶴”與“學”同音之義,自編了紀念祖先的祭祀舞蹈鶴舞,後逐漸演變為喜慶和歲時節令的大型民間舞蹈,並流傳下來。 [1] 
中文名
沙溪鶴舞
別    名
出鶴
起    源
中山市沙溪鎮申明亭村
表演介紹
沙溪鶴舞主要道具是白鶴造型,以竹篾扎制,頭高1.3米,身長1.6米,雙翅長1.3米,蒙白扣布,粘白紙剪成的仿羽毛,由一名舞者在道具內頭頂鶴背,兩手操縱舞動。此外還有一個蚌和兩條鯉魚的道具造型,分別由三名少女操縱表演。
沙溪鶴舞多在春節的大年初一、初二、初三或喜慶場合舉行,俗稱“出鶴”。表演前均有一場儀式性的巡遊,由道具白鶴引路,伴以一對鯉魚、一個蚌精等動物造型,還有文巡和武巡等古代人物扮相以及若干花籃一起出巡,場面十分壯觀。表演在富有地方特色的《出鶴歌》歌聲中開始,以白鶴為主跳,與鯉魚、蚌精相互動,主要動作有足尖立起、起飛上巖、轉身急步、修身整羽、巖上瞌睡、雙魚戲水、與蚌同嬉、魚蚌相嬉、驚鶴捕魚、鶴蚌相爭、鶴蚌同歡等,將白鶴的習性姿態和擬人動物舞蹈技藝融於一體,把白鶴覓食的機智靈巧和最後鶴、魚、蚌的和諧相處模擬得生動活潑,饒有興味,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和觀賞性。
沙溪鶴舞主要以廣東音樂伴奏,常用樂曲為《雁落平沙》、《得勝令》、《大開門》,樂器也為廣東音樂的常用樂器。只是開頭為營造氣氛,用了大鑼、大鼓、單打、大鈸、小鈸等打擊樂器。
沙溪鎮民間藝術種類多樣,十分活躍,鶴舞是其中的重要代表。2000年,該鎮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族民間藝術之鄉”。
受市場經濟和現代多元文化的衝擊,沙溪鶴舞正面臨後繼乏人、瀕臨失傳的危機,急需採取措施加以搶救和保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