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沙湖口村

(廣東東莞市常平鎮轄村)

鎖定
沙湖口村,廣東東莞市常平鎮轄村,位於常平鎮東部,距鎮政府9.5千米,是常平東部工業園核心區域,處於橫瀝鎮、企石鎮、橋頭鎮3鎮交界處,相鄰自然村有田尾村、白花瀝村、白石崗殷屋村、梁屋村、橫瀝鎮村頭村、六甲村。土地面積2.1平方千米。宋末立村,見該地“松木秀茂,綠水長流,魚翔淺底,落雁平沙”遂取名“沙溪”,後改為“沙湖口”。
中文名
沙湖口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東莞市常平鎮
宋、元朝,屬東莞縣。明朝至清朝初年,屬歸城鄉。清中後期,屬京山司。民國時期,屬第三區常平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常平鄉;1958年,屬常平人民公社沙湖口生產大隊;1983年,屬常平區沙湖口鄉;1987年,屬東莞市常平鎮沙湖口管理區;1999年,屬常平鎮沙湖口行政村。
世居村民為楊姓,宋末自南雄珠璣巷遷此。
2015年末,户籍人口1035人,其中男性535人,女性500人;80歲以上41人,最年長者95歲(女)。外來暫住人口3000人。祖籍該村的港澳台同胞108多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1人。村民均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
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花生、甘蔗、橙、桔、青梅、荔枝、龍眼為主。改革開放初期,村中有爆竹、糧油、紅磚、榨糖、碾米等加工廠。隨着工業化的推進,傳統農業逐漸衰退。2015年,經營行業涉及電子、模具、塑膠、皮具、傢俱等,佔全村工農業總產值的90%;共有企業32家,私人個體工商户600家;集體廠房及配套設施面積3.1萬多平方米,經營總收入532萬元,總支出310萬元,集體總資產3805.6萬元,淨資產1709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村內有三級古樹細葉榕1棵、雅榕5棵、杧果1棵、五月茶1棵、小果鐵冬青1棵。特色農產品有龍眼。傳統節慶食品有紅團、壽桃、鬆糕等。
省道S29線、S120線,縣道X247線、X242線,鄉道田橫路經過村旁。20世紀80年代末通自來水、通電,90年代末通電話,2000年初通互聯網,2014年初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
村中有幼兒園1所,籃球場、文化廣場、公園、老人活動中心各1個,農家書屋(電子閲覽室)1座,2015年藏書2000冊。
村內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存10座,已空置,無人居住。其中有青磚瓦房,建於民國時期。楊氏宗祠,始建於宋朝,正門朝東南方向,為三進五開間,青磚古建築。1935年村民籌措資金翻修,1958年重修,佔地面積600平方米。為同姓族人祭祖(農曆年臘月二十四接祖,除夕請祖,次年正月十五或十六送祖)和婚喪嫁娶活動的場所。有古井1口,始建於明朝。
楹聯“宏濃細澤;理學家聲”,保存於楊氏宗祠。
2005年重修《楊氏族譜》。2015年修訂《沙湖口村村規民約》。
1960年6月,颱風引致暴雨,村內水災嚴重,農田失收,造成部分村民偷渡到香港謀生。是年,因災情,新生兒出生數量鋭減,只有1人出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