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沙洋縣

鎖定
沙洋縣,隸屬湖北省荊門市,地處漢江中下游,江漢平原北端,東臨漢江與鍾祥市天門市隔江相望;西瀕漳水,與當陽市毗鄰;南濱長湖,與荊州、潛江交界;北靠荊山餘脈,與掇刀區東寶區接壤。總面積2044平方千米,下轄13個鎮。2022年,沙洋縣常住人口38.79萬人。 [1] 
沙洋,因尉遲恭任荊州總管時在漢津口旁的瓊台山修建“沙洋堡”而得名。境內有襄荊高速公路穿過和國道207、234、348線和漢宜線等一級公路途經。是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2]  、國家衞生縣城 [3] 
2022年,沙洋縣地區生產總值321億元,下降7.0%。其中,第一產業81.65億元,第二產業83.23億元;第三產業156.13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25.4:26.0:48.6。 [1] 
中文名
沙洋縣
外文名
Shayang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420822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北省荊門市
地理位置
湖北省中部,江漢平原北端
面    積
2044 km²
下轄地區
13個鎮
政府駐地
沙洋鎮平湖路33號
電話區號
0724
郵政編碼
4482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大陸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8.79 萬(2022年)
車牌代碼
鄂H
地區生產總值
165.1 億元(2021年上半年)

沙洋縣歷史沿革

夏,《禹貢》把中國分為九州,沙洋屬荊州地域。
,約公元前十二世紀,商朝分封武丁後裔於漢水西岸建權國,在今馬良鎮建權城。
,約公元前十一世紀,周王室封姬姓宗室於漢江之間,周公承王命封其弟季載於冉建國,(冉也作或那),地域在現拾回橋鎮境內。當時,沙洋東北部為權國,西部為國。後均被楚國所滅,沙洋全境為楚地。春秋時期,楚武王克權,在權國故地馬良境內創建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縣級政權——權縣
,戰國時期,秦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白起伐楚,秦國佔領郢都(今荊州市紀南)後,設南郡,沙洋縣境屬南郡。
西漢,在荊門西境設編縣,沙洋縣境屬編縣。新莽代漢(9—24年),沙洋屬編縣升級的南順郡
東漢,光武中興(25年),恢復西漢建置。建安十三年(208年),魏武得荊州,廢南順郡復設編縣。建安十四年(209年),曹仁敗北,編縣屬東吳南郡。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借領荊州,編縣屬備。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失荊州,編縣歸東吳。
三國,屬東吳。
西晉太康二年至建興四年(281—316年),沿吳制,編縣屬荊州南郡。
東晉,屬荊州南郡。永和八年(352年),編縣設武寧郡,編縣為武寧郡的郡屬縣。隆安五年(401年),在編縣舊城設長林縣。
南北朝宋齊沿晉制。後梁大定三年(557年),廢編縣入長林縣,在長林縣境的內方山(今馬良鎮一帶)設基州,轄章山、上黃等郡。後又分長林縣設豐鄉、綠麻(故城在沙洋城區,原有綠麻山,俗稱“桃李山”,已衝成河,有綠麻寺舊址)兩縣作為上黃、章山郡屬縣。內方山為基州、章山郡治。
隋統一全國後,僅保留幷州、揚州、荊州、益州四大總管,境內屬荊州。開皇十一年(591年),廢長林縣入長寧縣。開皇十八年(598年),改長寧為長林。大業元年(605年),改綠麻縣為章山縣。隋末,廢章山縣入長林縣,屬南郡。
武德四年(621年),恢復章山縣。武德七年(624年),廢章山縣入郢州。貞觀元年(627年),廢郢州,章山縣改屬荊州。貞觀八年(634年),尉遲恭任荊州總管,在漢津口旁的瓊台山修建城堡,取名沙洋堡,沙洋之名始此。同年,廢章山縣入長林縣,沙洋屬長林縣管轄。貞觀二十一年(647年),移長林縣治於藻湖西岸(現後港),屬荊州總管府。唐德宗貞二十一年(805年),廢長林縣立荊門縣,屬南郡江陵府。唐末,廢荊門縣入長林縣。
五代,沙洋地域為荊南國高氏所踞。後晉天福五年(940年),在古當陽設荊門軍,領長林縣,屬江陵府。不久,軍廢。
建隆三年(962年),長林縣移至蒙山東(荊門城區)。開寶五年(972年),在長林縣復置荊門軍,屬荊湖北路,領長林縣、當陽縣,屬江陵府。熙寧元年(1073年),軍廢,長林縣直屬江陵府。元祐三年(1088年),復立荊門軍,仍領長林、當陽兩縣。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廢當陽縣入長林縣。宋紹興十六年(1146年),荊門軍與長林縣治遷回原址(蒙山東),恢復當陽縣。沙洋為長林屬地。
至元十四年(1277年),荊門軍升為荊門府,屬河南行省,仍領當陽、長林兩縣。第二年,荊門府治由當陽移治長林縣。
洪武九年(1376年),降荊門州為荊門縣,廢長林縣入荊門縣,屬荊州府。洪武十三年(1380年),升荊門縣為州。嘉靖十年(1531年),荊門州改屬承天府。
清順治三年(1646年),改承天府為安陸府,荊門州屬安陸府。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升荊門州為直隸州,屬湖北布政使司,領當陽縣遠安縣。境內屬荊門州直轄。
民國元年(1912年),荊門降州為縣,境內屬荊門縣管轄。民國十七年至二十七年(1928—1938年),民國湖北省政府將沙洋列為縣市單位。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境內建立荊南縣。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初,建立沙洋市。同年9月,撤銷荊南縣、沙洋市,迴歸荊門縣管轄。
1960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沙洋鎮與沙洋農場管理局合併成立沙洋市。轄漢江人民公社(現沙洋城區)和李市人民公社,隸屬荊州行署。
1961年7月,撤市復鎮,仍歸屬荊門縣管轄。
1985年5月,成立沙洋區。
1998年12月,成立沙洋縣,仍屬荊門市管轄。

沙洋縣行政區劃

截至2021年12月,沙洋縣下轄13個鎮:沙洋鎮五里鋪鎮十里鋪鎮紀山鎮拾回橋鎮後港鎮毛李鎮官壋鎮李市鎮馬良鎮高陽鎮沈集鎮曾集鎮,縣政府駐沙洋鎮平湖路33號。

沙洋縣地理環境

沙洋縣位置境域

沙洋縣,東西長62.4千米,南北寬59.2千米,版圖總面積2044平方千米,介於東經112°02'~112°42',北緯30°23'~30°55'之間。

沙洋縣地形地貌

沙洋縣地處江漢平原西北部的湖區和荊山餘脈東南的山崗丘陵地帶,由西北向東南緩慢傾斜;屬北亞熱帶濕潤大陸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能充裕、熱量豐富、雨量適中、雨熱同季。
沙洋縣地處江漢平原西北部的湖區和荊山餘脈東南的山崗丘陵地帶,境內地勢北高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呈緩慢傾斜。最高處為馬良山,主峯海拔155米;最低在長湖底最深處,海拔27米。區內西北部為丘陵龍崗狀地形,南部為漢江堆積階地,屬漢江平原地域,東部主要為漢江堤防外灘地帶的河漫地。

沙洋縣氣候

沙洋縣境內處於中緯度地區,屬北亞熱帶濕潤大陸季風氣候,具有四季分明、光能充裕、熱量豐富、雨量適中、雨熱同季的特點。無霜期長,嚴寒酷暑期短。農業氣候災害有低温、熱害、乾旱、洪澇、陰雨、冰凍、大風、冰雹。形成沙洋縣的氣候因素主要是太陽輻射、地理位置、地形和大氣環流。太陽輻射有明顯的季節變化,是形成當地四季氣候的基本因素;地形北高南低,有漢水河谷與南陽盆地相連,是冷空氣南侵的通道;冬季多為寒冷乾燥的極地大陸高壓控制,盛行偏北季風;夏季受來自海洋的副熱帶高壓控制,氣流暖濕,多吹偏南季風,雨量多;春秋兩季為過渡季節,兩種季風交替,但以偏北風為主。年平均氣温16.1℃,年平均降水量1025.6毫米。

沙洋縣水文

沙洋縣境內以荊山餘脈為界,分為漢江、長湖兩大水系。漢江有59.94公里流經沙洋;另有25條支流流入漢江和長湖,總長691.4公里。

沙洋縣自然資源

沙洋縣水資源

沙洋縣 沙洋縣
沙洋縣年均徑流量6.02億立方米,截至2015年,境內有百畝以上湖泊25座,水面1.39萬公頃;中小型水庫62座,堰塘3.2萬口,總庫容2.24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廣佈,儲量約5.4億立方米。

沙洋縣礦產資源

截至2015年,沙洋縣境內發現和探明的礦產資源共有9種,主要礦產為石膏、水泥和建材石料用石灰岩、磚瓦用粘土、河沙等,有礦區(礦牀)33處。其中,中型石膏礦牀2處,儲量約39.1萬噸;小型水泥用灰巖礦牀4處,儲量約3233萬噸;中型建築石料用灰巖(白雲岩)礦牀1處,儲量約1251萬立方米;小型磚瓦用粘土礦牀17處,大型膨潤土礦牀1處,小型石油礦牀1處,中型礦泉水礦牀1處。

沙洋縣生物資源

沙洋縣境內共有森林植物482種,其中銀杏杜仲大葉冬青皂莢樹等為珍稀保護植物。有鳥類139種,魚類80多種,其中,白鸛黑鸛中華秋沙鴨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白額雁大天鵝小天鵝、白瑟鷺、松雀鷹草鴞紅角鴞斑頭雁為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另有虎紋蛙,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沙洋縣人口

2022年,沙洋縣常住人口38.79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8.44%。人口出生率3.86‰,人口死亡率6.7‰,人口自然增長率-2.84‰。 [1] 
據人口普查統計,現有少數民族28個,總人口4212人。其中蒙古族38人,回族370人,藏族6人,維吾爾族42人,苗族270人,彝族54人,壯族55人,布依族24人,朝鮮族4人,滿族100人,侗族31人,瑤族24人,白族11人,土家族3096人,哈尼族2人,傣族1人,黎族24人,傈僳族2人,佤族3人,畲族4人,水族2人,納西族1人,柯爾克孜族3 人,土族35人,羌族1人,毛南族1人,仡佬族6人,塔吉克族2人。少數民族在全縣居住比較分散,人口相對比較集中的是沙洋城區和拾橋鎮、紀山鎮等地。有全市唯一的少數民族村——三峽土家族村(2009年11月成立)。

沙洋縣經濟

沙洋縣綜述

2022年,沙洋縣地區生產總值321億元,下降7.0%。其中,第一產業81.65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83.23億元,下降30.7%;第三產業156.13億元,增長4.6%。三次產業結構為25.4:26.0:48.6,第一、三產業比重分別比上年增長3.6、4.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比上年下降8.1個百分點。 [1] 
人民生活
2022年,沙洋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70元,比上年增加1956元,增長5.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64元,增加1826元,增長8.1%。 [1]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沙洋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3%。固定資產投資中:國有經濟控股單位投資比上年增長77.0%。第一產業投資增長9.4%;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8.2%;第三產業投資增長34.5%。主要行業中,製造業投資增長36.7%;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下降72.2%;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增長52.5%;房地產業投資增長21.3%;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下降20.6%。
房地產開發投資16.61億元,下降9.5%:房屋施工面積140.39萬平方米,下降2.3%;房屋竣工面積12.71萬平方米,增長21.0%。商品房銷售面積18.24萬平方米,增長29.6%;商品房銷售額6.69億元,增長27.4%。 [1] 
財政
2022年,沙洋縣財政總收入9.95億元,下降19.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52億元,下降13.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税收收入4.71億元,下降23.6%。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1億元,增長20.1%。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86億元,增長30.5%;農林水事務支出9.8億元,增長20.3%;科學技術支出2.06億元,增長82.5%;交通運輸支出3.5億元,增長286.7%;教育支出6.17億元,增長28.5%;衞生健康支出2.52億元,下降35.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12億元,增長7.2%;商業服務業等支出0.12億元,增長31.1%;住房保障支出0.65億元,增長56.1%。 [1] 

沙洋縣第一產業

油菜種植
油菜種植(2張)
2022年,沙洋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6.31億元,可比增長4.9%;農林牧漁業增加值87.19億元,可比增長4.7%。糧食種植面積191.44萬畝,增長0.04%。棉花種植面積0.74萬畝,增長5.1%。油料種植面積81.87萬畝,增長3.3%。其中油菜籽面積73.45萬畝,增長3.7%。蔬菜種植面積20.55萬畝,增長2.9%。主要農產品產量為:糧食90.42萬噸,下降0.5%。棉花448噸,增長4.7%。油料14.62萬噸,增長3.1%。其中油菜籽12.68萬噸,增長3.3%。蔬菜47.84萬噸,增長3.8%。造林面積0.34萬畝,增長14.9%。木材採伐1.76萬立方米,下降41.5%。
生豬出欄87.21萬頭,增長0.2%。生豬存欄45.45萬頭,增長0.6%。牛出欄2.35萬頭,增長7.5%。羊出欄2.61萬隻,增長37.0%。家禽出籠1388.93萬隻,增長8.8%。肉類總產量8.87萬噸,增長3.5%。禽蛋產量3.82萬噸,增長4.3%。水產品產量19.80萬噸,增長3.6%。
2022年,沙洋縣農業機械總動力達128.57萬千瓦,增長2.8%。機耕面積155.99千公頃,機播面積106.59千公頃,機收面積143.57千公頃。 [1] 

沙洋縣第二產業

工業
沙洋經濟開發區
沙洋經濟開發區(4張)
2022年,沙洋縣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家,達到171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35.1%,其中:輕工業下降39.3%,重工業下降29.5%(23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19個行業增加值下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191.82億元,下降54.0%;利潤總額15.11億元,下降67.1%;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3.6%。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39.2億元。 [1] 
建築業
2022年,沙洋縣建築業總產值11.10億元,增長16.9%。建築業竣工產值7.00億元,增長55.6%。 [1] 

沙洋縣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沙洋經濟開發區
沙洋經濟開發區(11張)
2022年,沙洋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33.69億元,上升3.1%。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6.26億元,上升7.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7.43億元,下降6.9%。分行業看,限額以上商品零售26.4億元,增長10.1%;限額以上餐飲收入3.74億元,上升18.1%。外貿出口總額13.5億元,增長67.9%。外商直接投資額100萬美元。 [1] 
郵電通信
2022年,沙洋縣移動電話用户38.66萬户,增長5.6%。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户14.13萬户,增加11.3%。 [1] 
旅遊
2022年,沙洋縣共接待國內外遊客360萬人次,其中接待鄉村旅遊遊客240萬人次,佔全年總接待人次的66.7%;旅遊綜合總收入16.5億元,其中鄉村旅遊綜合收入10.8億元,佔全年旅遊綜合收入的65.5%。共有星級飯店1家、國內旅行社3家、旅行社門市部3家、國家A級景區4個(AAA級1個、AA級3個)、鄉村旅遊休閒示範點6個、湖北旅遊名村1個、旅遊商品經營店1家。 [1] 
金融
2022年,沙洋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85.84億元,比年初增加45.32億元。其中,住户存款299.97億元,比年初增加45.95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34.76億元,比年初增加0.64億元;機關團體存款44.46億元,比年初減少3.08億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91.72億元,比年初增加26.6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24.82億元,比年初增加5.25億元;中長期貸款24.35億元,比年初增加3.17億元。 [1] 

沙洋縣交通運輸

2022年,沙洋縣道路貨運量435.8萬噸,增長2.9%;貨運週轉量8362.4萬噸公里,增長2.1%;道路旅客運輸量169.4萬人,下降2.0%;城市公交週轉量344.1萬人,增長8.0%;出租客運週轉量521萬人,下降21%。 [1] 

沙洋縣公路

沙洋縣境內公路縱橫交錯,主要有207國道一級公路、荊新線一級公路、漢宜線二級公路、江沙線二級公路、沙河線二級公路等主要幹線公路。
截至2015年2月,沙洋縣公路通車裏程2100.876公里。其中,列養207國道37.764公里、省道漢宜線67.425公里、荊新線54.45公里、縣道5條計210.463公里、列養線路橋樑總計60座,非列養鄉道672.304公里、村道1058.47公里。

沙洋縣水路

沙洋縣境內航道主要有漢江航道、江漢航線北航道、長湖以及拾回橋河,截至2015年2月,通航里程174公里,其中漢江56公里,江漢航線31.5公里,長湖52公里,拾回橋河34.5公里。轄區有沙洋、馬良、長湖三個港區,港區自然岸線全長10800米。

沙洋縣政治

縣委書記:陳威 [13] 
縣委副書記、縣長:李莉麗 [12] 

沙洋縣社會事業

沙洋縣教育事業

沙洋中學 沙洋中學
2022年,沙洋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86所,其中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普通中學17所、特校1所,小學28所、幼兒園39所。在校學生數34438人,專任教師3221人。 [1] 

沙洋縣文化事業

沙洋縣圖書館 沙洋縣圖書館
2022年,沙洋縣共有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藏書28萬冊;共有博物館1個,專業藝術表演團體22個。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100%,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100%。 [1] 

沙洋縣體育事業

2022年,沙洋縣舉辦各類體育運動會8次,參加運動員人數4.6萬人次,其中舉辦綜合運動會0次,舉辦單項運動會8次。 [1] 

沙洋縣醫療衞生

沙洋縣人民醫院 沙洋縣人民醫院
2022年,沙洋縣共有醫療衞生機構322個,其中綜合醫院3個、衞生院12個,城區社區衞生服務中心1個,中醫醫院1個,婦幼保健院1個,眼科醫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監督綜合執法局1個,社區服務站8個,村衞生室258所,診所34個,衞生所、醫務室1個。衞生機構人員數2570人,執業(助理)醫師859人,註冊護士876人。衞生機構編制牀位數2344張,實有牀位數2414張,其中:醫院牀位數1469張,專業公共衞生機構(婦幼保健院)牀位數102張,衞生院牀位數770張,城區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牀位數73張。 [1] 

沙洋縣社會保障

2022年,沙洋縣新增城鎮就業人員7704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4228人;城鎮登記失業人數252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22%。 [1] 
2022年,沙洋縣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總人數5.53萬人,其中在職人員3.07萬人,享受待遇人員2.45萬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2919人,其中在職人員7946人,享受待遇人員4973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2.2萬人,參加醫療保險職工人數4.52萬人,年內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306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8.19萬人,城鄉居民醫療參保人數37.09萬人。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對象1095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7118人。
2022年度發放住房租賃補貼277户,補貼金額218544元。各類收留撫養類機構牀位2689張,共入住人數1091人。 [1] 

沙洋縣地方文化

沙洋縣風俗習慣

抓周
沙洋縣境內居民在孩子週歲請客時叫“抓周”,有的叫“過百歲”,希望小孩長命百歲,也有的地方叫“長尾巴”、“吃麪”,稱呼不一樣,內容一樣。“抓周”是一種比較簡便的請客和聚會,“抓周”這天,主人對小孩梳洗穿戴特別講究,新衣新帽新鞋襪,即使是舊衣服也要洗乾淨。客人主要是外婆、舅母、姨母,也有遠親和近鄰,大家都要送禮,送禮最多的是外婆,其次是舅母、姨母等,禮物大多是小孩的穿戴、玩具之類,當然也有送錢、送銀元的。
喬遷
舊時,沙洋居民修建房屋首先要選“坐向”,再“擇期”,經過“破土”、“上樑”等程序。房屋坐向一般為坐北朝南,也有受地形限制,選擇東西向的。農家多依山面水,前有禾場,後有園林,一般為明三暗五的“撮箕口”或一進二重的“八大間”,尤以“八大間”最為普遍。所謂“八大間”:第一重三間(中為廳屋,兩邊為耳房);第二重三間(中為堂屋,兩邊為偏房);兩重之間在天井左右各設廂房做磨房、糧草庫和廚房。富裕人家講究一進三至五重,有兩至四個天井。天井用刻畫青磚鋪砌,四周走廊相連,四角檐下各有雕花噴金漆柱子支撐,柱子下用白石磴墊底,俗稱“金柱頭”、“銀尚磴”。天井與廳屋之間無隔牆,系木質雕飾通花“隔門”相隔。廂房一般作為子女居室。堂屋正樑上掛有“吉星高照”紅布簾,偏房分左大右小,一般作長輩卧室。
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居民住房逐漸被樓房取代。進入21世紀後,各地進行新農村建設,人們的住房產生巨大改變。房屋竣工喬遷新居,一般要很好地操辦,在農村有戲劇演唱、樂班吹打、放電影等形式,營造喜慶、熱鬧的氣氛,至親摯友要送賀匾懸於堂屋正面,或送長副對聯掛於堂屋兩側,以示祝賀。
婚嫁
舊時,沙洋縣流行包辦婚姻,男娶女嫁,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指腹為婚、“拿娃八字”甚為普遍。姑表、姨表、舅表近親聯姻屢屢常見,“轉親”、“換親”被稱之為“親上加親”。男女雙方由媒人牽線搭橋,父母議定後,男方先接女方到家裏看親,再由媒人從中撮合,雙方均有意向後,再由雙方父母議定時間,稱為定婚。雙方都滿意之後,男方選擇婚禮吉日,稱為“擇期”。“擇期”後,再由男方將用紅紙所寫日期送至女方家,交給女方父母,如無異議,在結婚前三天左右,男方給女方送去豬肉、羊肉、魚、酒、酥餅、糖等禮物,稱為“過禮”。接親時,新娘由姑嫂或姊妹相陪。浴洗、開臉(用索線刁眉),與父母家人哭別,然後放鞭炮“發親”。沿途逢橋遇溝、轉彎換道,都由男家放鞭炮,給在場的親鄰撒喜煙喜糖,不然女方親友就不讓新娘走,俗稱“拗親”。花轎到了新郎門口時,婚禮司儀主持儀式,兩名“拉親婆婆”打開轎門,扶新娘進屋拜堂,父母、主婚人、證婚人坐上首,新人拜天地、拜父母、夫妻互拜、送入洞房。新人喝“交杯酒”、吃“如意飯”,斟“喜茶”,喝茶者要給新娘喜錢。晚上鬧新房至半夜。第三天早起,新人雙雙到女家“回門”,也有第二天回門的,稱“回對門”。
20世紀90年代後,婚姻自主、自由戀愛的觀念逐步深入人心,為了顯示婚姻的慎重和神聖,婚禮的隆重和熱鬧,很多婚禮的傳統儀程仍然得到了保留併發揚。譬如花樣百出的“鬧婚”,新娘接到後,在親友的“策劃”下,公公戴花帽,穿古裝,背鐵叉(意即燒火佬),畫濃妝,胸前還要佩帶“老狼”或“老郎”“老色狼”等紅條幅,婆婆肩膀上要背用紅線綁着的兩個瓶子(意即願孩子生活如蜜),在宴會上由親友組織逗樂打趣。也還有的地方媳婦新車一到,公公在鑼鼓嗩吶聲中,要將媳婦抱進新房。
喪葬
紀山廟會 紀山廟會
舊時,沙洋縣老人去世稱為“歸天”、“昇天”,要訃告親友,辦理“白喜事”。通行黑棺土葬。喪葬儀式帶有濃重的迷信色彩。死後,沐浴、理髮、更衣、停屍一至三天,設靈位、供靈牌、立香燭、扎靈屋與童男童女,行祭奠。風水先生看風水擇墓地。親友奔喪,攜帶挽幛、紙錢、香柱、鞭炮等。有錢人家請道士封殮做齋(打醮),超度亡靈。蓋棺封殮發喪,在死者雙腳墊放木頭,意為“前人登柴,後人發財”。發喪出殯有大槓、小槓之分,大槓16人抬,棺置槓上;小槓8人抬,棺置槓下。在抬向墓地時,前有一人,邊走邊丟紙錢“買路”,棺上騎一男童“壓棺”,孝子披麻戴孝,三步一磕,五步一跪,親友們頭頂白色“孝袱子”,臂戴黑紗,男前女後,成羣結隊,哭送靈柩到祖墓落葬。到達墓地,用紙錢烘坑,下棺稱“下井”、“落棺”。眾親友各掬一捧土撒在棺上,隨即掩埋。有年長親友將帶來的碗、筷、酒盅在墳前擺好,盛上飯菜酌上酒,表示供奉亡靈。出殯歸來,全家每日三餐都要盛一碗飯,聲喚死者來吃飯,稱“叫飯”,一般以孝滿為期。入葬後,每隔七天設一祭,孝子要燒紙錢,稱為“燒七”,有錢人家請道士唸經,共做“七七”49天。過“五七”時,親朋好友都要攜鞭、紙來,舉行悼念。在一週年或三週年滿時,要在墳前立碑、扎紙人、紙屋、紙馬、紙轎等燒給亡人在陰間使用。清明祭掃墓地,七月十五以前過老月半,當年死者,七月初七以前,過新月半。以後每逢過年要在墳前“上燈”燒紙。後來,隨着時代的變化,喪葬儀式多簡化,但有所保留。
紀山廟會
沙洋紀山廟會是在農曆二月十九舉辦的傳統佛教祈福盛會。相傳每年農曆二月十九日是觀音菩薩的生日,紀山寺在這天都要舉行廟會祈福活動。作為一項傳統荊楚民俗活動,每到這一天,方圓數百里香客遊人都會慕名到紀山寺朝佛拜祖。

沙洋縣民間文藝

漢江硪歌
漢江硪歌屬主腔與號子相結合的曲體結構,曲調可細分為慢、中、快、急四種曲調,一般以五聲調式為主,主腔與號子四度、五度、八度相呼應,形成了一唱眾和、獨具自然和聲的演唱特色。漢江硪歌大致可分為打抬硪曲調、打飛硪曲調和打木硪曲調三種。
沙洋皮影戲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蠟燭或燃燒的酒精等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進行演戲,是中國漢族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用手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絃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十班傢什
十番鑼鼓 十番鑼鼓
沙洋十番鑼鼓,民間俗稱“十班傢什”,其歷史淵源無法考證,只能暫時追溯到明代流傳於無錫、宜興一帶的十番鑼鼓。沙洋十番鑼鼓最晚在清中期已在沙洋廣泛流傳。
沙洋十番鑼鼓樂班以鼓、鑼、鈸、勾鑼和大小馬鑼等10件樂器組成,如按照十番鑼鼓的樂器組成分類,可謂之“清鑼鼓”。在沙洋境內的流變過程中形成了以清明湖、長湖、五曾沈等區域冠名的三個流派,同時也衍生出加入各形制嗩吶演奏的“絲竹鑼鼓”。“十班傢什”已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打花棍
打花棍亦名湘蓮,由一人手拍竹板為唱,三四人手搖湘蓮和之。湘蓮系一根長約三尺、比拇指粗的竹竿,兩端鏤成三個圓孔,每一孔中各串數個銅錢,塗以色彩,兩端飾花穗綵綢。表演時,男女青年各持湘蓮做各種舞蹈動作,以湘蓮敲擊肩、臂、胸、腳等部位,亦可男女雙人對打,形成舞、打、跳、躍的連續動作。行進時,可打出前進、停留、蹲下等多種步伐,有較強的節奏感。打花棍在清朝中期傳入沙洋,從此流傳民間。

沙洋縣文化遺存

沙洋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見《江漢考古》2008年第二期,《湖北荊門後港城河城址調查報告》),就有先民在這片沃土上棲息,商朝末期殷朝人在沙洋漢水流域建權國(見《水經注》卷二十八沔水二,“沔水又東,右匯權口。水出章山,東南流經權城北,古之權國也”。注:“章山即為現馬良山”),西周初建冉國。5000年的燦爛文明,給沙洋留下了眾多寶貴的遺蹟。有紀山楚墓羣、馬家垸古城遺址兩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岳飛城遺址、東周黃歇冢、荊家城遺址等六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15處。
沙洋 沙洋
根據2007年-2011年沙洋縣第三次文物普查顯示,沙洋縣有不可移動文物點419處,其中複查文物點262處,新發現文物點157處。包含古墓葬1200多座,古遺址58處,古建築12處,石窟寺及石刻2處,近現代重要史蹟和代表性建築26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6處,荊門市文物保護單位112處。文物分佈遍及全縣13個鎮。特別與荊州交界的紀山、十里鋪、後港、拾回橋等鎮尤以春秋戰國時期古墓居多。
戰國古屍
1994年。沙洋縣紀山鎮郭家崗一號楚墓出土一具戰國古屍,比長沙馬王堆西漢古屍早100餘年、比江陵鳳凰山西漢古屍早200餘年,別稱為“中國第一古屍”。該具古屍為女性,身高1.60米,死時年齡70-75歲,AB血型,入葬年代距今2300餘年。古屍出土時身體上包裹有大量絲織衣物,網絡狀的紋理清晰可見,用手拉,還有一定的強度。古屍外觀形態保存完整,只是因為脱水而有些乾癟,皮膚堅韌,呈烏褐色,還有一些毛髮。
沙洋縣“中國第一古屍”被國家文物局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後保存在荊門市博物館珍寶館,為鎮館之物。
郭店楚簡
郭店楚簡 郭店楚簡
1993年10月,考古人員在發掘沙洋縣紀山鎮郭店村郭店一號楚墓時,從墓中醬黑色的淤泥中發現了一堆散亂的竹片。工作人員立即將竹片密封,後聘請專家對竹片進行還原處理,發現這些散亂的竹片是先秦時期的“簡書”,上面書寫着道家和儒家的重要文獻。經過專家長達5年的整理和逐字釋讀、考證、編連,證實該批竹簡共804枚,其中字簡730枚,共計13000多個漢字,上面記載的文獻大多為首次發現,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郭店楚簡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上面記有道家文獻2篇,儒家文獻14篇。郭店楚簡還是首次發現的先秦時期的教科書。
楚莊王墓
楚莊王墓位於沙洋縣紀山寺西北部的薛家大窪墓地。墓地在自然山崗上,經人工修築而成,呈南北向。南端是兩個高達11米、墳腳直徑不下百米,遠望象小山的大冢,北端是40個排列井然、大小相當,呈南北向四列分佈的陪葬小冢。墓地由矩形台、祭壇、冢區和五級台階構成。

沙洋縣名優特產

沙洋長湖鱅魚
沙洋長湖鱅魚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長湖四季分明,冬季寒冷乾燥,盛行東北季風;夏季氣候炎熱多雨,多為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春秋兩季為過渡季節,季風交替出現。具有光能充足、降水充沛、熱量豐富、雨熱同季的特點,適宜養殖鱅魚。沙洋長湖鱅魚體態側扁,稍高,吻圓鈍而寬闊,豐滿度適宜,體色呈深黑色,其鱗片緊湊,頭部較大,為體長的1/3,肉白細嫩,口感嫩滑,滋味鮮香。 [4] 
2011年12月2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沙洋長湖鱅魚”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5] 
沙洋長湖河蟹
沙洋長湖河蟹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長湖濕地為漢江堆積階地,屬江漢平原地域,大部分為溢洪道,受水流沖刷或淤積,常有變化。灘地土質肥沃,地形北高南低,呈緩坡地帶,適宜養殖河蟹。沙洋長湖河蟹,體色光亮,呈深青色,外殼無病斑,無傷殘,個體飽滿,一般達300—400克,蟹足健壯,蟹酥、蟹黃肥厚、肉質細嫩、鮮香濃郁、口感清甜。 [6] 
2011年12月2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沙洋長湖河蟹”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7] 
名稱
簡介
圖片
紀山龍米產於沙洋縣紀山鎮紀山村附近。米中富含蛋白質、脂肪、纖維素和其它微量元素。1998年獲得中國國際第四屆食品博覽會“中國市場名牌產品”稱號,1999年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檢測鑑定為純天然優質綠色食品。
紀山龍米 紀山龍米
馬良石頭魚生長於馬良山潛伸漢江河底的石縫中。石頭魚光滑無鱗,嘴形彎若新月,魚脊灰石色,隱約露出石頭般的斑紋;圓鼓鼓的魚腹白裏泛紅,尾部扁側稍窄。石頭魚肉質嫩滑,無細刺。
馬良石頭魚 馬良石頭魚
尚香風乾雞產於沙洋縣十里鋪鎮。表面呈醬黃色,肉質滑嫩。風乾雞的醃製方法在沙洋民間廣為流傳,成為宴席上人們喜愛的一道佳餚,該菜又名“劉皇叔婆子雞”。
尚香風乾雞 尚香風乾雞
長湖魚糕以長湖白魚為主料,摻合澱粉、蛋清、生薑等佐料等,攤成餠形,放進蒸籠,以大火蒸制而成。
長湖魚糕 長湖魚糕
小李子藜蒿
小李子藜蒿產於沙洋縣李市鎮,又名蔞蒿、蘆蒿、柳蒿、菊科蒿,屬野生草本植物。藜蒿含維生素、尼古酸、蛋白質等多種營養素。
小李子藜蒿 小李子藜蒿
毛李荸薺產於沙洋縣毛李鎮,因其形如馬蹄和栗子,俗稱馬蹄、地慄。荸薺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味甜多汁,可作為水果,又可作蔬菜。
毛李荸薺 毛李荸薺

沙洋縣旅遊景點

名稱
簡介
圖片
紀山寺位於沙洋縣紀山鎮境內,佔地125畝,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始建於隋朝,興於唐清。1984年10月,紀山寺被確定為荊門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評為國家AA級景區。
紀山寺 紀山寺
沙洋油菜博物館位於沙洋縣經濟開發區,是中國國內首座油菜主題博物館,於2010年3月建成開館,2011年被評為國家2A級景區,2014年被評為“湖北科普旅遊示範景區”。博物館包括主館、副館和户外體驗區,建築面積3300平方米,展覽分為史海芸蹤、生命之能、芳澤民生、金色沙洋四大主題。
中國沙洋油菜博物館 中國沙洋油菜博物館
中國農谷·沙洋生態農業體驗風情園
中國農谷·沙洋生態農業體驗風情園生態農業體驗風情園核心區位於沙洋縣曾集鎮張池村。該村是沙洋優質油菜集中度最高、雙低化率最高、產業化經營水平最高的油菜種植地,為“湖北省優質油菜工程樣板示範區”、“全國雙低油菜科技入户示範工程試點區”、“國家優質油菜技術工程中心成果轉化示範基地”。
中國農谷·沙洋生態農業體驗風情園 中國農谷·沙洋生態農業體驗風情園
黃歇冢位於沙洋縣後港鎮黃歇村。黃歇冢位立於村中公路邊,形似一座圓形小山,冢高13米,周圍青松挺立。黃歇冢相傳是春申君黃歇的墓冢,2002年11月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黃歇冢 黃歇冢

沙洋縣著名人物

孫叔敖,春秋時期楚國令尹(相當於宰相),出生於荊門沙洋白土裏(後更名為孫家山,在荊門、荊州交界處)。
養由基,公元前7世紀人,祖居沙洋拾回橋鎮老山古林村,楚國名將。
黃歇(?-前238年),生於沙洋長湖之濱,是戰國晚期楚國名臣,楚考烈王時的楚國(令尹)宰相,又名春申君。
季雨霖(1881—1918年),字良軒,今沙洋縣高陽鎮人,辛亥革命著名將領。
李建良(1910—1988年),沙洋李市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龔興業(1914—1993年),沙洋毛李人,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年晉升少將軍銜。
(僅列部分,參考來源:

沙洋縣城市榮譽

2017年9月,榮獲全國綜治最高獎“長安杯”,並被中央綜治委授予“2013-2016年度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稱號。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確定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沙洋縣為湘鄂西片區。 [10] 
2019年12月6日,入選“2019年投資潛力全國百強縣(市)”,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2020年6月,被命名為第二批“湖北省食品安全示範縣(市、區)”。 [8]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3] 
2020年11月,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9] 
2021年12月,入選擬授牌命名2017—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範縣名單公示。 [11] 
2023年10月,被命名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14] 
2023年12月,被公示為全國生育友好工作先進單位擬表彰對象。 [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