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沙河豆麪印花技藝

鎖定
沙河豆麪印花技藝是河北省邢台市的地方傳統手工技藝。沙河城北街的豆麪印花始於明末,盛於清。沙河城北街“全興號”印染作坊印染的豆麪印花布以花樣繁多不而褪色著稱周邊各縣市,且圖案豐富多彩,古樸大方,含義深遠,裝飾性極強,經洗耐用,穿着舒適,是沙河一絕。沙河豆麪印花相傳,主要印染被子面、褥子面、門簾、圍裙、頭巾及花布料等。
中文名
沙河豆麪印花技藝
所屬地區
河北 · 邢台
遺產編號
1—8—12
遺產類別
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日期
2007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
邢台沙河市
遺產級別
技藝介紹
河北省沙河市沙河城北街,系沙河的古縣城。自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縣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由於地理環境優越,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同時也是商賈雲集之地。沙河城北街的豆麪印花技藝是明末第一代傳人胡耕成從南方學來的,在沙河城開辦的“全興號”印染作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沙河豆麪印花的主要原料是靛,即從植物中提取的藍色染料,還有當地產的優質大豆麪粉和太行山燒製的優質石灰粉,及冀南一帶產的土白布和機織白布。
沙河豆麪印花工藝簡便,易操作。印染工序為先在紙上描繪圖案,用刻刀鏤空,再油以桐油,製成花版,也叫漏版,再將白布用清水洗去漿粉,然後晾乾,用烙鐵熨平展。將白布鋪在木案上,把花版鋪在白布上,用豆麪和石灰粉按一定比例調成糊狀,用毛刷將漿糊塗在圖案上。當印花完成後,再將其印好畫的布料晾乾,然後下染缸印染,出缸後再晾乾,用刮刀除去豆麪,即顯出白色圖案。
1982年,沙河城北街村印製的“鳳凰戲牡丹”被面、“麒麟送子”褥子面、“獅子滾繡球”門簾和“鵲上梅梢”圍裙等製品曾被送到北京以及日本展出,受到專家們的好評。
自沙河豆麪印花出現後,深受廣大羣眾喜愛,人們無論被、褥、枱布、圍裙等都愛印花,在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廣泛使用。隨着機器印染的大發展,豆麪印花的發展空間變得日益狹小,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北街的豆麪印花作坊慘淡經營到1996年,已停業十年。印花藝人尚在,工具尚存,但由於沒有發展空間,這種民間技藝已經面臨瀕滅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