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沙楠子樹

鎖定
沙楠子樹是榆科、樸屬植物紫彈樹(學名:Celtis biondii Pamp.)的別名。
中文名
沙楠子樹
拉丁學名
Celtis biondii Pamp.
榆科
樸屬
紫彈樹

沙楠子樹形態特徵

落葉小喬木至喬木,高達18米,樹皮暗灰色;當年生小枝幼時黃褐色,密被短柔毛,後漸脱落,至結果時為褐色,有散生皮孔,毛幾可脱淨;冬芽黑褐色,芽鱗被柔毛,內部鱗片的毛長而密。葉寬卵形、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 2.5-7釐米,寬2-3.5釐米,基部鈍至近圓形,稍偏斜,先端漸尖至尾狀漸尖,在中部以上疏具淺齒,薄革質,邊稍反捲,上面脈紋多下陷,被毛的情況變異較大,兩面被微糙毛,或葉面無毛,僅葉背脈上有毛,或下面除糙毛外還密被柔毛;葉柄長3-6毫米,幼時有毛,老後幾脱淨。托葉條狀披針形,被毛,比較遲落,往往到葉完全長成後才脱落。果序單生葉腋,通常具2果(少有1或3果),由於總梗極短,很像果梗雙生於葉腋,總梗連同果梗長1-2釐米,被糙毛;果幼時被疏或密的柔毛,後毛逐漸脱淨,黃色至桔紅色,近球形,直徑約5毫米,核兩側稍壓扁,側面觀近圓形,直徑約4毫米,具4肋,表面具明顯的網孔狀。花期 4-5月,果期9-10月。 [1] 

沙楠子樹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廣東東北部和北部、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河南西部和南部、湖北、福建、浙江、台灣 [根據S. Hatusima & L. C. Liao in Journ. Jap. Bot. 65 (2): 61. 報道,台灣有 C. biondii Pamp. var. heterophylla (Levl.) Schneid.分佈]江西、浙江、江蘇南部、安徽南部。多生於山地灌叢或雜木林中,可生於石灰岩上,海拔50- 2 000米。日本、朝鮮也有分佈。 [1] 

沙楠子樹近種區別

在雲南(尤其是西北地區)有一類型,其當年生小枝上、葉背和幼果上的柔毛特別緻密,曾被命名為 C. rockii Rehd. 但從整體來看,可説是本種的分佈區邊緣的多毛類型,和華中地區的類型並無質上的區別,故理應歸於本種範圍之內。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