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沙巴酸腳杆

鎖定
沙巴酸腳杆,為桃金娘目野牡丹科酸腳杆屬植物。產雲南貢山及滇東南,海拔1000—1400米的山谷、山坡、河邊密林中樹上附生。有時於林下。越南亦有。
中文名
沙巴酸腳杆
拉丁學名
Medinilla petelotii Merr.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桃金娘目
野牡丹科
酸腳杆屬

沙巴酸腳杆形態特徵

描述字段:灌木,高40—150釐米,分枝多,具匍匐莖,逐節生根,常附生於樹上;莖直立或彎曲上升,四稜形,幼時稜上具明顯的狹翅,具皮孔,以後近圓柱形,具密皮孔而粗糙。葉片堅紙質或略厚,倒卵形或橢圓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形,微下延,長(6.5-)11—16釐米,寬(2.2-)4.5—8釐米,全緣,離基5出脈,其最外的2脈近葉基部,葉面密佈小窩點,無毛,脈微隆起,背面被秕糠狀小突起,脈隆起;葉柄短,長約5毫米,略具翅。聚傘花序,生於無葉老莖上或匍匐莖上,有花3-7朵,總梗長約1.2釐米,無毛;苞片及小苞片成對,廣卵形,被疏秕糠;花梗長3—7毫米;花萼漏斗形,鈍四稜形,長6—7毫米,被批糠及小突起,裂片淺波狀,頂端具小刺尖頭;花瓣粉紅色,近圓形,頂端圓形,長8—9毫米;雄蕊等長,花絲與花葯等長,長約4毫米,花葯基部具線形突起,長達花葯的1/2,藥隔膨大,下延呈短距;子房卵形,無冠。漿果壇形,長1.8釐米,寬1.2釐米,果梗長2—2.5釐米;種子倒卵形,光滑。花期8—10月,果期5—6月。

沙巴酸腳杆生長環境

生境:附生於樹上,河谷林中樹上,密林中,山谷,山谷河邊密林中,山坡,山坡常綠闊葉林中。
海拔下限:1000米,海拔上限:1600米。 [1] 

沙巴酸腳杆分佈範圍

產雲南貢山及滇東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