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沙孟海學術研究

鎖定
《沙孟海學術研究》是2014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清。
中文名
沙孟海學術研究
作    者
徐清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4年8月
頁    數
418 頁
定    價
45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54003190

沙孟海學術研究內容簡介

沙孟海一生親歷20世紀中國社會、文化和學術的發展與變遷,在語言文字學、古典文學、金石學、考古學、書學、印學等多個學術領域卓有研究,被譽為當代書壇泰斗。
《沙孟海學術研究》將沙孟海置於20世紀紛繁複雜的歷史情境中,以跨學科的視野,對其學術思想的淵源和生成,學術研究的主要構成、核心內容以及內涵特徵,進行系統、完整而又深入的觀照,揭明其求真求實,秉持懷疑精神和理性精神,具有現代特徵和豐富內藴的學術形象。 [1] 

沙孟海學術研究圖書目錄

前言
上篇 沙孟海學術思想的生成
第一章 生平行跡
第一節 青少年時期(1900-1922)
一、嚴正家教和新式學堂教育的啓蒙
二、寧波師友羣的砥節 礪行
三、浙東學術文化傳統的潛移默化
第二節 青壯年時期(1922-1949)
一、滬上五載的學術機緣與觀念更新
二、廣州、重慶學者羣的相互啓發
第三節 中晚年時期(1949-1992)
一、浙江省文博考古工作的責任擔當
二、執教高校、引領西泠與學術倡導
第二章 師承和交遊
第一節 沙孟海與文學名士
一、馮君木
二、張美翊
三、況周頤
四、朱孝臧
第二節 沙孟海與書法篆刻名家
一、吳昌碩
二、趙叔孺
第三節 沙孟海與思想家、語言文字學者和史學家
一、章太炎
二、聞宥
三、陳訓慈
第三章 學術文化轉型時期的選擇
第一節 清末民國時期的“國學”熱潮
第二節 沙孟海的學術文化視野和立場
一、支持《學衡》和《華國》
二、服膺胡適和“疑古派”
三、接納馬克思主義史學
下篇 沙孟海學術研究的構成與內容
第四章 文學研究
第一節 博涉駢散諸家,尤重樸學一派
一、不廢桐城
二、尤崇汪中
第二節 借徑宋入,貫通漢唐:宋詩派影響下的詩學傾向
第三節 “詞為小道”觀的映現和調適
一、“固非欲為詞人”
二、研習常州詞派
三、況周頤、朱孝臧詞論的影響
第四節 論新語體文“別有生面”
第五章 語言文字學研究
第一節 《中國文字學史》編撰計劃與前期研究
第二節 字體字形演變研究
一、論近世文字學研究的偏誤
二、基本的字體發展觀
三、論隸、草書的淵源及其變化
四、楷書研究
第三節 甲骨、金文釋讀
一、羅振玉《殷商貞卜文字考》釋文批正
二、金文考釋:以《釋文訂》為中心
第四節 助詞研究
一、“助詞”的概念界定和分類
二、助詞的歷史分期和興替原因考察
三、《馬氏文通》與近現代語言學的啓發
第五節 其他相關研究
一、古代名字、姓氏研究
二、《説文》專題研究
第六章 金石、考古學研究
第一節 對古代金石學研究的批評
第二節 考古學知識和視野的逐步確立
第三節 《中國古器物學講稿》的內容體系和學科指向
一、以甲骨、銅器、石刻為中心
二、棄用“金石學”概念、改稱“古器物學”的深意
三、近現代中外着述的徵引
第四節 論“石鉞友與越族的源出”
一、“石鉞”辨識的誤失與時代限制
二、越族得名於“鉞”的推斷及研究源起
第五節 “五代吳越文物”系列研究
第六節 “南宋官窯窯址”辨析
第七章 書學研究
第一節 書法史研究
一、二十年代的“近三百年書學”研究
二、七八十年代的書法通史和斷代史研究
第二節 “碑學、帖學”觀
一、對清代碑學書論的傳承和反思
二、對帖學的傳承和反思
第三節 “寫體、刻體”論
一、二三十年代的“書刻論”
二、七八十年代的系列論述
第四節 執筆論
第八章 印學研究
第一節 印學史的建構與斷代
一、兩大時期的提出:“創制時期”與“遊藝時期”
二、論印學形成的四個階段
三、與同時期其他印學着述的比較
第二節 明清文人篆刻流派研究
一、明清文人篆刻流派體系的梳理
二、“新安印派”研究
三、“浙派”觀的轉變及其原因
第三節 秦印研究
結論
第一節 沙孟海學術的主要淵源
第二節 沙孟海學術的內涵特徵和影響
參考文獻
圖版説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