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沙塘川鄉

鎖定
舊鄉名。原沙塘川鄉位於互助土族自治縣縣境西南部,距縣府駐地20千米。人口1.9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土、回、藏族。總面積154.2平方千米。
中文名
沙塘川鄉
行政區類別
鄉鎮
所屬地區
青海互助
面    積
154.2 km²
政府駐地
青海省互助縣沙塘川鄉雷家堡
電話區號
0972
郵政編碼
810500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氣候
人口數量
1.9萬人
方    言
青海話
代    碼
632126
拼    音
shā táng chuān xiāng

沙塘川鄉行政區劃

轄雷家堡、甘一、甘二、總寨、上山城、陶家寨、下山城、水灣、劉家、三其、汪家、五其下、五其上、後山14個村委會。新設立的塘川鎮轄28個村(牧)委會(甘一、甘二、劉家、後山、水灣、汪家、五其上、五其下、雷家堡、上山城、下山城、三其、陶家寨、總寨、雙樹、包家口、新莊、大莊、高羌、什字、黃家灣、朱家口、大通苑、董家、周家、大溝、吉家溝、平地)。政府駐下山城村。

沙塘川鄉歷史沿革

1949年沿舊制設五其鄉,1954年設沙塘川區,1958年與甘雷、雙樹、魏家溝等鄉合併成立沙塘川公社,1983年改設沙塘川鄉。
2006年8月,互助縣撤銷雙樹鄉、沙塘川鄉,合併設立塘川鎮(鎮政府駐原沙塘川鄉駐地)。 [1] 

沙塘川鄉鄉鎮劃分

沙塘川鄉新設立的塘川鎮轄28個村(牧)委會(甘一、甘二、劉家、後山、水灣、汪家、五其上、五其下、雷家堡、上山城、下山城、三其、陶家寨、總寨、雙樹、包家口、新莊、大莊、高羌、什字、黃家灣、朱家口、大通苑、董家、周家、大溝、吉家溝、平地)。政府駐雷家堡村。 [2] 

沙塘川鄉氣候概況

沙塘川鄉日照

沙塘川鄉地處青藏高原,由於海拔高,大氣稀薄,空氣幹潔,透明度好,雲量少,太陽輻射通過大氣層消弱較少,所以,太陽輻射光能資源較豐富。年平均日照時數2521.7小時,年日照率為57%,強日照時間長,年輻射量134-147千卡/平方釐米,作物生長期(4-8月)輻射量為77千卡/平方釐米,佔年輻射量的52.2%,這就彌補了高寒的缺點,冬不冷夏不熱。

沙塘川鄉氣温

沙塘川鄉屬於温帶大陸性氣候,乾旱少雨。也由於地形複雜,高差懸殊,熱量資源水平分佈不均衡,垂直地帶帶差異十分明顯,氣温分佈總的趨勢是由北往南隨着海拔高度的降低而增高。境內北部及東北部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地年均氣温均在0℃以下;年中各月氣温的變化又以春、秋最為劇烈,這期間月温差在5.0℃以上,初春的三月升温多在7.0℃左右,秋末的11月降温最為迅速,各地可達7.0℃-8.0℃。
夏冬兩季的氣温均較穩定,月際間變温一般均小於3.0℃。川水、淺山地區3月份起氣温大多升到0℃以上,4月和10月兩月在3.0℃以上,5至9月川水及威遠鎮以下的淺山地區一般超過10℃,其它月份均在0℃以下。全縣年平均氣温為3.4℃。各月平均氣温日差14.4℃,各月平均氣温年差25.4℃。

沙塘川鄉地温

年平均為6.7℃,得月平均地面温度以每年7月份最高為19.3℃,以每年1月份最低為-9℃,地面極端最高温度為58.7℃,地面極端最低温度為-29.8℃。其中縣境南部湟水河谷及海拔2200米以下地區年平均温度為4℃-6℃;中部淺山地區,年平均温度為3℃-4℃;腦山、半腦山地區,年平均温度為0℃-3℃;北部和東北部高山區(海拔3100米以上),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

沙塘川鄉降水

沙塘川鄉地處內陸,一般降水不足。降水來源:主要是印度洋孟加拉灣來的西南季風;其次是太平洋來的東南季風,冬季有少量西伯利亞來的水汽。降水地區和季節,分佈很不均勻,而且各年各月的降水量也很不穩定。每年以6、7、8、9四個月雨水較多,降水量約佔全年降水量的73%,其中又以7、8兩個月降水最多,約佔全年降水量的40%。按地區分,南部高丘陵區,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350毫米左右;中部淺山區,年平均降水量一般為400-500毫米;腦山、半腦山區,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毫米以上。高山區,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650毫米左右。降水由南向北隨海拔增高而增加。
蒸發量:全縣年平均蒸發量為1235.6毫米,為年平均降水量的2.3倍。蒸發量隨着氣温上升而增加,每年一般以4、5月份蒸發量最大,5月份一般為183.9毫米。每年一般以11、12月份到來年1、2月份蒸發量最小,月平均蒸發量在33.5毫米-49.3毫米之間。
濕度:由於氣候比較乾燥,全縣年平均相對濕度較低,僅為65%,一年中以1、2、3、4月份最低,一般為51-55%。5月份以後,隨着降水量的增加,相對濕度也隨着逐漸增大,到8、9月份為最高,一般為78-79%,到10月份以後,又逐漸下降。

沙塘川鄉霜期

春末夏初出現的霜凍稱為晚霜凍,夏末秋初出現的霜凍稱為早霜凍。沙塘川鄉各地的晚霜一般在5月中旬--6月中旬結束,南北相差一個月,早霜一般在9月中旬--8月中旬,北南先後相差一個月。各地晚、早霜出現的時間,大體與日均温穩定通過10℃的初、終日相近,無霜期從南部的川水地區逐漸向北部的腦山地區縮短,南部可達140天左右,北部腦山區僅65天左右,有些地方甚至沒有絕對無霜期。
全縣無霜期歷年平均112天,最長是1975年,達133天,最短是1978年,僅為103天。早霜凍對川水、淺山地區影響不大,因為作物在早霜凍來臨之前多已成熟。但腦山、半腦山地區,熱量條件差,早霜凍出現較早,個別年份甚至在7月中、下旬即可出現,這時的麥類作物正處於灌漿至乳熟階段,洋芋長薯塊時期,耐寒力較差,經不起零下1-2℃的低温凍害,對腦山及半腦山淺山地區影響很大。

沙塘川鄉

沙塘川鄉歷年風向以東北風為主,其次是西南風。歷年平均風速1.4米/秒。風以春季為多,四、五月份平均風速為1.7米/秒。8級以上的大風日數,年平均為4.4天,最多的年份大風日數達9天,最少的年份為1天。沙暴日較少,年平均0.5天,最多年沙暴日為2天。春季大風吹走表土,有時還颳走肥料和種子,夏秋季遇大風,造成農作物倒狀,危害農業生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