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沙坡

鎖定
沙坡是河牀中由沙礫堆積的地貌。它為平行狀排列,或呈鱗片狀分佈。沙坡的兩側面斜坡不對稱,陡坡朝向河流下游,達30度左右,迎水面的一坡較緩。
中文名
沙坡
釋    義
河牀中由沙礫堆積的地貌
形    狀
平行狀或呈鱗片狀
景    點
沙坡鳴鐘等
學    科
水利工程
拼    音
shā pō

沙坡簡介

沙坡是河牀中由沙礫堆積的地貌。它為平行狀排列,或呈鱗片狀分佈。沙坡的兩側面斜坡不對稱,陡坡朝向河流下游,達30度左右,迎水面的一坡較緩。

沙坡形成過程

水流不斷搬運沙坡迎水面一坡的沙粒,在背水面一坡堆積下來,沙坡便不斷向下遊移動。沙坡的脊線走向與河牀中水流方向垂直,與河岸線斜交。沙坡的存在使枯水期河岸的岸邊線成為很多小沙嘴,它們略向下遊斜伸,沙嘴之間成為小河灣 [1] 

沙坡沙坡鳴鐘

沙坡鳴鐘 沙坡鳴鐘
是中衞八景之一。位於中衞城西,過迎水橋,駛進浩瀚無垠的騰格裏沙漠;綠洲上面,是高達近百米的大沙丘,直逼黃河左岸。在2000多米的沙堤中間,有一段坡最陡,勢最險。這就是自然奇觀、“會唱歌的沙漠”——鳴沙山的“沙坡鳴鐘”。這裏的沙子,一年四季都能發出一種奇妙的聲音。如果登上坡頂,順勢下滑,即刻會聽到嗡嗡嗡的轟鳴。
乘車從古老的中衞城西行,才過迎水橋,便駛進浩瀚無垠的騰格裏沙漠;再行四五十里,一個風景秀麗的“世外桃源”出現在眼前:綠洲裏,楊柳參天,綠蔭遍地,果林鬱郁,鶯歌燕鳴。這裏的農作物,成熟期早。梨,個大皮薄,香脆多汁;水蜜桃,鮮嫩汁飽,咬破桃尖,用嘴一吸,只剩果皮和果核,餘味無窮。
綠洲上面,是高達近百米的大沙丘,直逼黃河左岸。在2000多米的沙堤中間,有一段坡最陡,勢最險。這就是自然奇觀、“會唱歌的沙漠”——鳴沙山的“沙坡鳴鐘”。這裏的沙子,一年四季都能發出一種奇妙的聲音。當然,以夏秋為最響。盛夏,天氣晴朗,烈日炎炎,沙丘表層温度可達70度(曾經有人埋下雞蛋,不到半小時就烤熟了)。如果冒暑登上坡頂,順勢下滑,即刻會聽到嗡嗡嗡的轟鳴。起初,那聲音宛如古剎鐘聲,由遠及近,悠揚洪亮;繼而,又象凌空的飛機,隆隆作響;隨後,又象千萬鐵騎馳奔疆場。吼聲貫耳。
這是什麼緣故呢?傳説很久以前,這裏是一個富饒美麗的古城,突然被颳了九天幾夜的黃沙吞沒,而人們卻依舊在地下敲鑼打鼓,歡聲笑語發出了聲響。“沙坡鳴鐘”就成為中衞八景之一。
其實,沙漠“唱歌”,是有其科學道理的。1959年夏禾,我國著名地理學家竺可楨教授考察沙坡頭時,曾以古稀之年,興致勃勃地爬上沙堤下滑,體驗了“鳴沙”的生活,事後着文説,兩千年以前,我國勞動人民早已通過實踐道破了鳴沙的奧秘。由下坡陡、沙大、沙子裏含有很多石英。經陽光照射發熱,或風吹或人馬走動,加壓磨擦,就會發出聲音。近年來,不少中外遊客結隊前來“沙都”觀賞,紛紛以身試沙,樂在其中,讚不絕口。
當然,沙坡頭的驚人舉動,還數治沙科技工作者和勞動人民向沙漠的挑戰——在包蘭鐵路兩側,鋪設起的4800多公頃的麥草方格沙障。魚鱗般的沙障裏,又栽植起花棒、檸條、黃柳、沙拐棗等,在路兩側形成了一條綠色長廊。如今,試驗基地的果園和農場裏,柳楊爭綠,瓜果飄香。“鐵龍”在綠色的長廊里長鳴奔騰而去。在這裏我國的治沙科技工作者,創造出了世界治沙史上一個成功的範例,引起了世界治沙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2] 
參考資料
  • 1.    田均良. 侵蝕泥沙坡面沉積研究初報[J]. 水土保持研究, 1997, 4(2):57-63.
  • 2.    湯珊珊, 李佔斌, 任宗萍,等. 覆沙坡面產流產沙過程試驗研究[J]. 水土保持學報, 2015, 29(5):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