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南村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
[2]
,總的海岸線為5.7公里。面積11404.7畝,下轄1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326人,分佈在四個自然片(沙滘片、新湧片、二三五片、沙尾片),是石樓鎮最偏遠的、工業空白的村。轄區面積為7.6平方公里(含航渡),可耕作面積6000多畝。 沙南村距離市區62公里,離石樓鎮城區15公里,三面環海,只有一條海鷗公路與外界連通。由於海鷗島片要實現無工業化,限制開放工業,農業就成我村唯一賴以生存的產業。近年來受鹹潮影響,我村的農作物生產大輻度下降。為了增加村民的收入,大部分土地已對外發包,並轉營為水產養殖,現時我村的養殖面積達5200多畝。
[1]
- 中文名
- 沙南村
- 所屬地區
- 華南
- 地理位置
-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
- 面 積
- 7.6 km²
- 郵政編碼
- 511447
- 人口數量
- 3326人
- 耕作面積
- 6000多畝
- 水產養殖面積
- 5200多畝
沙南村新農村建設
編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既是中央對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也是其總體目標。這20個字包含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管理等方方面面。
1、“生產發展”,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生產發展,由於海鷗島片要實現無工業化,限制開放工業,農業就成我村唯一賴以生存的產業。近年來受鹹潮影響,我村的農作物生產大輻度下降。為了增加村民的收入,大量引進高質量的水產養殖户落户沙南,要生產發展,硬件設施的配至至關重要,藉助新農村建設的春風,並得到上級政府的大力支持,我村從2008年起先後進行了多座舊橋改造、多條道路硬底化建設,增強了自身的條件,提高了競爭力。農業土地價格得到了較大的提升,由原來的800多元提高至1300多元。
2、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通過公共財政補貼,村集體補貼等幫助農民建立起包括合作醫療、農村養老保障等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使村民的生活及養老得到保障。
3、“鄉風文明”——提高農民整體素質 。鄉風文明本質上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問題,內容包括文化、風俗、法制、社會治安等諸多方面。提高精神文明,全面開放村內的足球場、籃球場。豐富村民的餘富文化生活,提倡全民運動、全民健身,村內有婦女舞蹈隊,鼓勵全村婦女積極參與。
4、村容整潔,改善農民生存狀態 , 新農村建設中“村容整潔”的要求,最主要的是為農村地區提供更好的生產、生活、生態條件。 為改善村容村貌,打造宜居環境,我村進行了中心公園、沙尾公園的建設,球場改造工程、衞生站及垃圾中轉站的改造工程。
5、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加強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村務、黨務、財務做到公開透明,定期在村的公開欄,公開村的日常運作、黨務信息及村的經濟發展情況方方面面。並組織人員每月進行村的財務狀況進行民主理財監督並將有關財務情況公開。
沙南村成員情況及分工
編輯番禺區石樓鎮沙南村2014年黨(總)支部班子成員情況及分工
序號 | 姓名 | 職務 | 性別 | 分工 |
1 | 梁超平 | 書記 | 男 | 黨務、村務全面工作 |
2 | 陳金滿 | 第一副書記 | 男 | 紀檢、建設、國土、規劃、報建、調解 |
3 | 黎仲波 | 副書記 | 男 | 組織、民兵、農村養老保險、交通、環保、勞動就業、工會 |
4 | 陳志輝 | 兼職委員 | 男 | 經濟、民政、文體、教育、衞生、合醫、工商、檔案、科技、共青團 |
5 | 馮愛英 | 兼職委員 | 女 | 計生、婦女、宣傳、調解、托幼、流動人口 |
6 | 何志明 | 委員 | 男 | 農業、水利、水電、電視廣播、僑務統戰 |
7 | 馮錦輝 | 委員 | 男 | 治安、調解、消防安全、户口管理、城管 |
番禺區石樓鎮沙南村2014年村委會(聯社常務理事會)組成及分工
序號 | 姓名 | 職務 | 性別 | 分工 |
1 | 梁超平 | 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 男 | 黨務、村務全面工作 |
2 | 陳金滿 | 第一副書記 | 男 | 紀檢、建設、國土、規劃、報建、調解 |
3 | 黎仲波 | 副書記 | 男 | 組織、民兵、養老保險、交通、環保、勞動就業、工會 |
4 | 陳志輝 | 兼職支委、村委會副主任 | 男 | 經濟、民政、文體、教育、衞生、合醫、工商、檔案、科技、共青團 |
5 | 馮愛英 | 兼職支委、村委委員 | 女 | 計生、婦女、宣傳、調解、托幼、流動人口 |
6 | 何志明 | 支委 | 男 | 農業、水利、水電、電視廣播、僑務統戰 |
7 | 馮錦輝 | 支委 | 男 | 治安、調解、消防安全、户口管理、城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