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沒有孩子不聽話

鎖定
《沒有孩子不聽話》是2006年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先勇,閻曉霞。本書是一本從溝通的細節入手,告訴我們如何教育孩子的書。 [1] 
中文名
沒有孩子不聽話
作    者
張先勇,閻曉霞
出版社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6年1月1日
定    價
17 元
ISBN
10位[7507826589] 13位[9787507826586]

目錄

沒有孩子不聽話內容提要

這是一本讓人着迷的教子智慧書。一對活潑調皮的兒女和他們智慧幽默的父母共同演繹了一串妙趣橫生的生活劇。用生活中的故事講述生活中的教育,用最簡短的語言説明最簡易的親子溝通技巧。在這個世上的確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説話的父母。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
全書通過生活故事告訴家長必須要懂得尊重孩子的天性,學會欣賞孩子,給孩子以更多的理解與關愛,放下家長的權威與孩子平等地交流,循循善誘地引導他們,耐心地幫助他們。
作為父母一味地指責孩子“不聽話”這是不公平的。我們曾經都是小孩,都曾有過不聽話的經歷,都曾有過愛聽什麼和不愛聽什麼的偏好。其實這些都很正常,首先,人之所以有差別,就在於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大腦。你的大腦決定了你的意識、思維、情感、行為的活動。我們的孩子,尤其是在成長髮育過程中的孩子更是如此。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孩子的心理發展過程中,要經歷兩個反抗期。一般在2歲半至4歲時期為人生第一反抗期。孩子2歲後,動作和語言有了發展,自我意識和獨立性有了提高,此時,既有模仿性,又有擺脱成人束縛,想嘗試自己力量的慾望,事事要自己動手做。如果家長包辦代替,剝奪他們嘗試和鍛鍊的機會,就會使其產生不滿的情緒反應,哭鬧、發脾氣或表現出排斥、反抗行為。
12歲至16歲為人生第二反抗期,又稱“心理斷乳”期。這一時期是--孩子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轉折時期,往往會出現情緒不穩定現象。由於自我意識的發展,主觀能動性增強,從依附於父母,到出現獨立傾向,開始對父母的要求和安排滲進自我意識的成分。隨着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的提高,開始對父母、老師、長輩的言行進行評論。渴望自由、平等地與父母共同探討問題、發表個人見解,參與家庭管理,成為家庭中一名正式成員。最忌諱把他們當作小孩子看待,不喜歡家長、老師的過多束縛、限制和干涉。竭力擺脱家長的監護,希望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和自由發展的環境。
所以,當我們無視心理規律,簡單地以責怪、訓斥等方式來限制孩子,其結果當然是適得其反的。在這時我們必須要懂得尊重孩子的天性,學會欣賞孩子,給孩子以更多的理解與關愛,放下家長的權威與孩子平等地交流,循循善誘地引導他們,耐心地幫助他們。
當然,這些基本的原則要付諸實際關鍵是要在日常教育的細節中體現出來。這就需要講究一些溝通的技巧和方法,從某種程度上説,溝通就是教育。我想《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就是一本從溝通的細節入手,告訴我們如何教育孩子的書。

沒有孩子不聽話目錄

怪問題,巧回答
回答不完的問題
汽車怎麼會冒煙
“9ll”為什麼會發生
媽媽,你會死嗎
我要月亮
魚鱗是做什麼用的
為什麼要把樹枝剪掉
嘴裏怎麼會有白氣
把最簡單的答案給孩子”
抽象畫
我要當小和尚
我們家是不是很窮
聖誕老人的“真相”
我是從哪裏來的
親吻的意義
消除異性神秘感
爸爸,你喜歡什麼樣的女孩
媽媽,我想和你結婚
心中有愛,如何説
少些懷疑,多份關愛
愛不需要條件
蹲下來和孩子説話
陶陶走失以後
意外的傷害
我能買您1小時嗎
愛不是這樣
善用愛的語言
可憐的腳踏車
包紮孩子的傷口
耳朵的困擾
有時只需要個擁抱
先休息10分鐘吧
回到現實中來
我是個罪人
媽媽也有過樣的經歷
此時無聲勝有聲
傾聽孩子的煩惱
一路傾訴
“訴”的表情
不要壓制孩子的委屈
多備支鉛筆
學習的煩惱
和蟒蛇“較勁”
爸爸還回來嗎
給孩子次發泄的機會
“支吾”的妙用
我個朋友都沒有
接受老師的懲罰
數學輔導課
不是原因的原因
每天都有愉快的事情發生
爸爸的“圈套”
我不是騙子
我的運氣總是不好
用童心去理解孩子
真正的男子漢
懂得鼓勵,學會表揚
讓孩子當回“主角”
為倒數第二鼓掌
第次學車和溜冰
賽前的鼓動
別忘記了表揚
禮物帶來的憂慮
比獎賞更重要的
第二座“城堡”
藝術家不是繪圖員
走神
兩個答案都是正確的
我是不是很笨
肯定點滴進步
宣泄後的鼓勵
説辭背後的恐懼
鼓勵孩子想辦法
我還會努力次
勞動的驕傲
爸爸的建議
忘掉那朵“玫瑰花”
長大了就好了
孩子犯錯以後
牛奶的“海洋”
理解孩子的“創造”
抄襲作業之後
爸爸的眼淚
長翅膀的水彩筆
把犯錯當成種體驗
狼狽的野營
善行帶來的麻煩
別讓孩子對犯錯恐懼
場虛驚
不當“救火隊長”
當金魚遭遇牛奶
我想自己配藥水
掛鐘哪去了
“拯救”蛋糕
為孩子做點犧牲
給孩子寫張紙條
暫時隔離
巧克力的誘惑
討厭的電話
我只是想吃糖
童言無忌
宴會前的衝動
10美元和張卡片的價值
與孩子起看碟
批評的藝術
迷上片綠地
自然後果法
鼓勵式批評
“聽到你這樣説,我很驚訝”
絕不讓步
把話題集中到問題上
給批評穿上表揚的外衣
倒黴的豆芽
爸爸的留言
對孩子要“慎於始”
第加第二等於第三
巧妙地點撥孩子
告訴孩子學會反思
我是明天的經理
剋制衝動
憑什麼要給你獎賞
輕鬆處理“小毛病”
“優點箱”和“缺點箱”
改正壞習慣用減法
約法三章
以“獨”攻“獨”
非原則讓步
角色交換
制服“兩面派”
轉移關注點
轉移注意力
你可以説個夠了
我選第一個
沒人喜歡牢騷
賴牀的代價
為進步打分
讓孩子置身其中
把問題交給孩子
餐桌上的遊戲
話越少越好
進入同頻道
孩子任性怎麼辦
別讓任性成為習慣
可憐的蜻蜓
順水推舟
給孩子個消氣的空間
避免討價還價
果斷而不需要爭論
當孩子不想穿校服時
行動比語言更具説服力
堅決回擊孩子的挑釁
強化/消失定律
無聲的教育
再等等
我要留“貝式髮型”
我們起來
嘗試反面激勵
不必説任何多餘的話
給孩子選擇的空間
面對孩子得謊言
不真實的“撒謊”
撒謊不是天生的
很高興你告訴我真話
誠實需要信任
以其“謊”還治其“謊”
替孩子保守秘密
走出關押自己的牢籠
且慢!或許有更好的辦法
給孩子台階下
責任轉嫁
如何避免和化解衝突
給“怒火”點平息的時間
找準利益結合點
媽媽,你比較喜歡誰
尋求平衡點
我要當爸爸
巧妙地提問
眼神的力量
當上主角的煩惱
面對孩子的抱怨
給孩子份平等
向孩子“借”媽媽
迴避孩子的誘餌
老人帶來的煩惱
將花生醬塗在鬆餅上
給孩子主動權
假想敵
不要草率做出決定
場電影的放棄
必要的道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