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沈鴻

(中國科學院院士、機械工程學家)

鎖定
沈鴻(1906年5月19日-1998年5月20日)浙江海寧人。機械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工業部高級工程師,中國第一台萬噸水壓機總設計者。 [2]  [6] 
沈鴻於1917年因病從米業小學輟學,小學四年是他一生中接受的全部正規教育;1919年至1931年在上海“協太新”布店當了三年學徒,然後升為店員;1931年至1937年在上海創辦“利用小五金工廠”,製造彈子鎖;1938年至1945年擔任延安“茶坊兵工廠”總工程師;1942年獲得特等勞動模範獎狀;1945年至1948年先後擔任張家口龍煙煤礦代經理,兵工局華北企業部工程師;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至1955年擔任中央財經委員會處長、副局長;1955年至1959年先後任第三機械工業部部長助理,電機工業部副部長和煤炭工業部副部長;1957年至1958年擔任煤炭工業部副部長兼任12000噸水壓機總設計師;1959年至1961年調任農業機械工業部副部長;1961年至1979年調任第一機械工業部副部長;1979年至1982年擔任國家機械委員會副主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2年擔任一機部顧問;1988年6月離休;1998年5月20日逝世,享年92歲。 [11] 
沈鴻長期從事機械工程的研製和組織領導工作。 [2] 
中文名
沈鴻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浙江省海寧縣
出生日期
1906年5月19日
逝世日期
1998年5月20日
畢業院校
米業小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機械工程手冊》
《電機工程手冊》
主要成就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沈鴻人物生平

1906年5月19日,沈鴻出生於浙江省海寧縣硤石鎮 [11] 
1913年—1917年,就讀於米業小學,這四年小學是他一生中接受的全部正規教育。
1917年—1918年,因病輟學,養病期間讀完其在高等小學的全部課本。
1919年—1931年,在上海“協太新”布店當了三年學徒,然後升為店員,協助管賬。在此期間親眼目睹或親身經歷了上海人民在“五四”運動影響下向帝國主義爭取“華人市民權”的鬥爭。 [14] 
1929年,在好友的幫助下創辦了“利用”鎖廠,並生產出中國第一個彈子鎖。 [6] 
1931年—1937年,從布店同事和親友中集資5000元在上海創辦“利用小五金工廠”,製造彈子鎖,擔任經理兼工程師。 [1] 
1936年,設計製造了一套製造氣門的機器。
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沈鴻不願淪為亡國奴,決定奔赴延安支援抗戰。他帶領全體工人和機器設備幾經輾轉來到西安七賢莊,在八路軍駐陝辦事處的幫助下,順利到達延安。抗戰的大部分時間裏沈鴻都在安塞縣山溝裏的“茶坊兵工廠”擔任總工程師。 [6] 
1938年—1945年,擔任延安“茶坊兵工廠”總工程師。八年中沈鴻與茶坊兵工廠的技術人員和工人共設計製造了供子彈廠、迫擊炮廠、槍廠、火藥廠和前方遊動修械廠用的成套機器設備134種型號、數百台套。還為民用工業,包括製藥、醫療器械、造紙、印刷、造幣、化工、鍊鐵、煉焦、玻璃、石油等工廠設計製造了成套機器設備、單機和重要部件400多台件。為此,他三次被評為陝甘寧邊區的勞動模範和特等勞動模範。 [11] 
1945年—1948年,從延安到晉察冀解放區工作,先後擔任張家口龍煙煤礦代經理,兵工局華北企業部工程師。
1947年4月,在上寨加入中國共產黨。 [7] 
1949年3月,進入北京。
1949年9月,出席了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7] 
1951年,與機械工程界的幾位老前輩,重建了新中國成立後的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1978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再次恢復學會活動,長期擔任學會領導職務。 [15] 
1953年起,先後任三機部部長助理,電機部副部長,煤炭部副部長,農機部副部長,一機部副部長。 [7] 
1949年—1955年,擔任中央財經委員會處長、副局長。他的主要工作是對全國工業狀況的調查研究和與蘇聯洽談援建項目。在中國國內,他跑遍主要工業部門的主要廠礦,對中國國外,他多次隨周恩來總理、李富春副總理和其他領導同志去蘇聯考察、談判,奔忙於北京、莫斯科之間辦理設備交接工作。
1955年9月—1959年8月,先後任第三機械工業部(主管地方機械工業)部長助理,電機工業部副部長和煤炭工業部副部長,一直協助張霖之部長工作。 [11] 
1957年—1958年,擔任煤炭工業部副部長兼任12000噸水壓機總設計師。 [7] 
1958年5月,在出席中共八屆二中全會期間,他寫信給毛主席建議製造萬噸水壓機,得到批准。當年秋天便開始萬噸水壓機的設計工作。
1959年8月—1961年底,調任農業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在這期間完成了萬噸水壓機的製造、安裝和投入生產。
1961年—1979年,調任第一機械工業部副部長,主持中國國防尖端工業所需九大設備的設計製造工作。
1972年11月,周恩來總理指定沈鴻參加長江葛洲壩工程技術委員會,協助水電部解決了三門峽水電站15萬千瓦大型水輪機轉子焊接的難題。
1980年至1982年初,調任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副主任。 [11] 
1982年,任機械工業部顧問。 [7]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2] 
1982年,擔任一機部顧問。
1983年,創辦了機械工程師進修大學,任榮譽校長。 [15] 
1998年5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7] 

沈鴻主要成就

沈鴻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沈鴻設計製造中國第一台造幣機和100多種型號的數百台機器設備,從實踐中總結出設計人員研究、試驗、設計、製造、檢驗、安裝和使用“七事一貫制”的工作方法。主持並與冶金部擬定9套大型設備的研製設計任務,解決了3萬噸模鍛水壓機模鍛精度和4200毫米厚鋼板軋機的生產問題及電液同步平衡系統的模擬實驗等。9套大型設備的設計製造成功,使中國重型機械進入自行設計成套設備的新階段,並從中總結出科學的管理模式。自行設計國產設備裝備攀枝花鋼鐵公司,保證了攀鋼迅速發揮大後方鋼鐵基地作用。負責葛洲壩工程(見葛洲壩水利樞紐)的全部機械設備技術和協調任務,重點抓水輪發電機組和船閘的機電設計、工藝存在的技術關鍵問題,成功研製出當時世界上轉輪直徑最大的轉槳式水輪發電機。 [14] 
  • 學術論著
20世紀50年代起,沈鴻先後積極推薦、翻譯、出版了《蘇聯機械製造百科全書》《機修手冊》《中國大百科全書·機械工程卷》等。1973—1982年,主持、組織編寫了中國第一部《機械工程手冊》和《電機工程手冊》。 [15] 
  • 科研成果
1985年,葛洲壩水電工程及其發電機組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14] 

沈鴻人才培養

  • 指導思想
沈鴻認為不可輕視自己的力量,關鍵是自己幹,不幹永遠好不了。沈鴻認為關鍵是要堅持愛國主義、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儉建國的指導思想。對於洋貨的盲目崇拜,沈鴻認為是一種認識上的片面性。為此他寫了一篇“機械工業能夠擔當製造四化建設設備的主角”。 [16] 
  • 學習理念
沈鴻説:“學習世界上先進的東西有三種:設備、技術、知識(包括管理)。我們總是先看見設備,它是物,看得見,摸得着,最先抓。花了很多錢去買設備,但技術買得少,知識買得最少。看來知識是根本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買設備也不行,買技術也不行。抄別人的東西,永遠是三等貨。當然吸收世界上現有的知識也不是短時間的事,要下苦功夫。” [16] 

沈鴻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38年
特等勞動英雄和模範工程師稱號
[14] 
1980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985年10月
發明家稱號和金質獎章
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 [13] 
1996年
首屆中國工程科技獎
[5] 

“無限忠誠”獎狀
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 [7] 

延安邊區特等勞動模範
[6] 

沈鴻社會任職

時間
職務
1978年—1988年
第五、第六屆人大常委 [7] 

第五屆人大常委“法制委員會”委員

第六屆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7]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三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3]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四屆理長 [4]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總編輯委員會副主任 [14] 

沈鴻個人生活

  • 家庭背景
1949年9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43歲時與志同道合的吳平結婚,實踐了“先立業,後成家”的夙願。他的兒子是吳英。 [1] 
  • 工作認真
沈鴻對工作一貫認真負責,精益求精,深入基層,善於做調查研究,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九大”設備的設計、試驗、製造、安裝、試車過程中,他始終堅持到基層、到現場、到一線去。在基層,他總是廢寢忘食地工作,幾乎每天晚上都工作到深夜12點,不是查找資料就是畫圖。多數都是由隨從人員提醒他好幾次,方才休息,可是到第二天他比誰都起得早。 [15] 
  • 堅持學習
沈鴻每次出差總是帶三件東西:一是毛主席著作,二是計算尺,三是照相機。特別是把毛主席《實踐論》、《矛盾論》的觀點、方法運用到“九大”設備的實際工作中。帶照相機也並不是遊山玩水,都是照機器設備之用。 [15] 
  • 興趣愛好
沈鴻興趣很廣,自然科學、技術、經濟、統計、管理、文學、歷史、哲學無不涉獵。因此,他處理問題,講話、寫文章,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里,古今中外,旁徵博引,鮮明生動,道理透徹,常常使聽者歎服。在領導技術工作中,他善於從具體情況出發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處理先進與落後,大與小,主與輔,分工與綜合等種種矛盾,力避片面性,積極做轉化工作。他反對空喊政治口號,搞形式主義。 [15] 
  • 捐贈積蓄
晚年期間,沈鴻將全部積蓄20萬元捐贈給國家,希望用於表彰獎勵優秀機械技工、教師和機械技工教育優秀成果。對於唯一的兒子,他説,“我不把錢留給你,你要自強、自立、自食其力。” [1] 

沈鴻人物評價

沈鴻通過刻苦自學獲得理論知識,同時又在實踐中應用的實踐家,為中國機械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2] 中國科學院評)
沈鴻是陝甘寧“邊區工業之父”,中國機械工業的卓越領導人之一,被譽為“多方面的、終生的工程師”。他是擁黨愛黨的典範,入黨40多年,他從未做過有失黨員身份的事情他是清正廉潔的典範,在家人眼中,沈鴻是很嚴厲又嘮叨的人,從不搞特殊,還要不斷叮囑家人,“遇事必先從國家利益考慮”;在同事眼中,沈鴻是很簡樸又隨和的人,到工廠、車間,沒架子,安全帽一戴,如同工人一模一樣;在外人眼中,沈鴻完全不像“大專家”,跑到哪,都隨身戴個小工具包,有人需要幫忙,他總是熱心當起“修理工” [1]  。(嘉興發佈評
毛澤東稱沈鴻是“紅色專家”,還為其親筆題詞“無限忠誠”四個大字 [1]  。(毛澤東
沈鴻是自學成才的典範。他雖然只上過四年小學,但一生酷愛學習,學科學、學哲學、學文學。他在自學和實踐中積累了淵博的知識和極高的工程實踐能力 [7]  。(人民日報》評
沈鴻同志是機械工業界的重要領導人和開拓者之一,是中國國內外知名的機械工程專家,是自學成材的著名科學家,為發展抗日根據地的軍工和民用生產、打破國民黨對邊區的封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身為總設計師,一方面,沈鴻不迷信權威,敢於依靠中國人自己的聰明才智,研製國內以前不能製造的先進設備;另一方面,沈鴻非常清楚中國在技術上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他的過人之處在於,將自力更生與洋為中用很好地結合起來,有效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8]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沈鴻是“理想、勤奮、認真、創新”的典範。他始終忠誠於黨,為黨的事業奮鬥終身。他堅持自主創新,嚴守黨的紀律,是廉政的模範,他對自己、家人和身邊人要求異常嚴格,不謀私利。沈鴻也是自學成才的典範,他只上過4年的小學,卻始終堅持自學,學科學、學哲學、學文學。他在自學和實踐中積累了淵博的知識和極高的工程實踐能力 [10]  。(中國檔案報》評
沈鴻有極強的機械工程實踐能力和機械工程組織能力,為中國航空、機械等各工業部門生產大型鍛件作出重要貢獻 [14]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沈鴻人物紀念

  • 沈鴻紀念館
海寧市沈鴻紀念館,坐落在該市海州東路教育園區內,由江澤民同志題寫館名,是為紀念海寧籍中國科學院院士沈鴻同志而興建的。紀念館佔地面積2700平方米,總投資2000餘萬元,2011年5月建成,2011年12月被命名為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9] 
  • 領導慰問
1998年,江澤民到八寶山革命公墓為沈鴻送花圈,江澤民曾多次到家中看望,在沈鴻同志病重期間,專程到醫院探望。沈鴻同志去世後,江澤民總書記對其家屬表示了慰問。在沈鴻同志病重期間和逝世後,李鵬、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尉健行、李嵐清、田紀雲、李長春、吳邦國、張萬年、羅幹、賈慶林、錢其琛、黃菊、温家寶、吳儀、萬里、喬石、宋平、榮毅仁、薄一波、宋任窮、鄒家華、吳階平、彭珮雲、周光召、王忠禹、韓杼濱、葉選平、宋健、錢正英、朱光亞、胡啓立、餘秋裏、段君毅、習仲勳、谷牧、王漢斌、倪志福、陳慕華、雷潔瓊、錢學森等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 [7] 
  • 紀念大會
2006年5月19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在人民大會堂聯合舉辦了紀念沈鴻同志百年誕辰暨2006機械製造業發展論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出席紀念大會。 [8] 
  • 誕辰展覽
2006年7月,在慶祝建黨85週年之際,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海寧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無限忠誠――紀念沈鴻同志百年誕辰展覽”在中國科學技術館舉辦。此次史料圖片展展示了沈鴻同志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自學成才、自主創新的傳奇一生。 [12] 
沈鴻紀念館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