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沈起元

鎖定
沈起元(1685—1763)小名傳時,字子大,號敬亭,江南太倉人,詩人,清朝官吏。康熙六十年進士,選庶吉士,改吏部主事。擢員外郎,以知府發福建用。起元為政清明幹練,心上掛着百性,敢擔責任。著有《敬亭文稿》、《詩草》、《桂軒詩草》,另有《周易禮義集説》、《周易洗心》,《四庫全書》著錄。
別    名
傳時
子大
敬亭
出生日期
1685年
逝世日期
1763年
本    名
沈起元

沈起元人物生平

沈起元半身像 沈起元半身像 [1]
總督高其倬令權福州,調興化。時世宗聞福建倉谷虧空,遣廣東巡撫楊文乾等往按,被劾者半,受代者爭為煩苛,起元獨持平。莆田民因訟互鬥,其倬恐釀亂,令捕治。起元責兩人而釋其餘,報曰:“罪在主者,餘不足問也。”尋攝海關,裁陋規萬餘金。巡撫常安有奴在關,以索費困商舶。起元聞,立督收税如額,令商舶行,白常安斥奴。自是人皆奉法。其倬奏開南洋,報可。已,復令商出洋者,必戚里具狀,限期返,逾者連坐。起元曰:“人之生死,貨之利鈍,皆無常,戚里豈能預料?且始不聽出洋則已,今聽之,商造船集貨費不貲,奈何忽撓以結狀?若令商自具狀,過三年不歸,勿聽回籍,不猶愈乎?”其倬從之。
調台灣。台灣田一甲準十一畝有奇,賦三則:上則一甲谷八石,中則六石,下則四石,視內地數倍。然多隱佔,民不甚困。時方清丈,佔者不得匿。其倬欲使台灣賦悉視內地下則,恐不及額致部詰。起元令著籍者仍舊額,丈出者視內地下則。俟隱佔既清,更減舊額重者均於新額,賦不虧而民無累。起元在福州,以辨冤獄忤按察使潘體豐,體豐中以他事,鐫四級,遂告歸。
沈起元石刻像 沈起元石刻像 [2]
高宗即位,起江西驛鹽道副使。乾隆二年,擢河南按察使。會久雨,被災者四十餘縣,饑民四走,或議禁之。起元謂:“民飢且死,奈何止其他徙?”令安置未被水諸縣,給以糧,遂無出河南境者。巡撫雅爾圖檄府縣修書院,以起元總其事,乃教羣士省身克己之學。立章善坊,書孝子、悌弟、義夫、貞婦名,採訪事實,為章善錄版行,一時風動。
七年,遷直隸布政使。大旱議賑,總督高斌欲十一月始行,起元力請先普賑一月,俟户口查竣,再分別加賑。有倡言賑户不賑口者,起元曰:“一户數口,止賑一二,是且殺七八人矣!”檄各屬似此者罪之。户部尚書海望奏清理直隸旗地,有司違限,旨飭責。斌將劾數州縣應命,起元不可,曰:“旗地非旦夕可清,州縣方賑災,何暇及此?獨劾起元可也!”乃止。九年,內轉光祿寺卿。十三年,移疾歸。
起元自少敦厲廉恥,晚歲杜門誦先儒書。臨沒,言:“平生學無真得。年來靜中自檢,仰不愧,俯不怍,或庶幾焉!”

沈起元書院教育

沈起元畫像 沈起元畫像 [2]
沈起元是清代前期著名的官員和理學家,為官期間,注重教育和理學的傳播,特別是在書院教育方面卓有成就,為張伯行、沈起元、錢大昕、馮桂芬四位著名書院大師之一,曾先後執掌多所著名書院,如鐘山、濟南、揚州、太倉諸書院,尤以在婁東書院的成就最為突出。婁東書院是清代太倉地區的最高學府,自創建以來,一大批碩學鴻儒、著名學者先後主講於此,不唯培養人才,振興文教,而且推進了學術的繁榮,對江南地區文化教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沈起元主婁東書院講席三年,是其理學思想發展與傳播的一次充分實踐。他為書院生徒制定的《婁東書院規條》,推動了婁東書院的發展。婁東書院後來發展成為江南地區的著名學府,沈起元實具有開創之功。

沈起元詩文著作

沈起元的詩與許廷躁齊名,稱“許沈”。《晚晴簃詩匯》以為其詩“踔厲沉雄,於國初諸大家外,能獨樹一幟”。著有《敬亭文稿》、《詩草》、《桂軒詩草》,另有《周易禮義集説》、《周易洗心》,《四庫全書》著錄。
丹陽道中
傑閣臨城迥,斜陽掛塔曛。清波寒鷺影,白草亂羊羣。市火酒帘動,鄰船醉語聞。此生初作客,天末認吳雲。
寄酬顧大嗣宗見懷之作兼簡陶柱中繆昭曦
青禽下罡風,籠致湘江濆。豈不慕儔侶,空望湘山雲。湘雲若情人,可望不可親。孤懷憑弔影,含意誰為申。炎方苦毒熱,深甑坐蒸爇。清風忽然至,乃得故人札。緘封一斛珠,客子淚所結。迴環萬古心,惆悵經年別。離別庸何傷,嗟為餬口忙。風塵與霜露,盛年鬢已蒼。飢鷹傍人飛,有翅詎得翔。君母八十餘,我父七十強。有子各賤貧,長倚門閭望。此恨不可道,又見秋風早。團團白露零,幽蘭冷衰草。朝接孤飛鴻,暮偶獨語蛩。飛鴻將我心,縹緲凌長空。亂蛩織我愁,煙月俱朦朧。牢落天地間,何由託微躬。屈指故友朋,十人九浮萍。稍喜痴虎頭,共此瀟湘清。我為磐石止,君作車輪行。握手良不遠,一水徒盈盈。羨君知己多,一室聚蘭臭。陶子何嶽嶽,青虹落眼後。繆子復耿耿,詩與骨俱瘦。異鄉得同心,新交每逾舊。未知文酒伴,時説狂生不。待報一函書,難憑雙鯉魚。夫容空采采,江水正愁予。
平山堂雅集用昌黎會合聯句韻成都費滋衡、景陵唐赤子、山陰徐笠山、維陽程午橋、郭秋浦、謝鳳崗、黃伊人、程君奏、淮南周白民、邊頤公、程風衣同賦
朋交邂逅新,敦槃風雅重。秉燭興騰騫,訪舊情賈勇。溝荒樵月乾,樓圮岡雲聳。城蕪今古春,江遞歌哭湧。獨有平山孤,危廠豁滯壅。廬陵樹文幟,峨嵋接芳踵。詞苑得江山,隋宮失丘壟。沈吟不朽跡,倍切同腐恐。堂勢盡千里,氣象收萬種。烏馭閃陰晴,魚龍混雜冗。孤撐夏修竿,綿延疊疑冢。鸞音半嶺嘯,敝屣南面寵。大遊鵬負息,齊物菌蒸拱。矚遐胸為寬,坐曠神絕洶。芒忽受虛來,沆瀣飽清奉。巒光滌肺腑,翰墨振庳腫。昔賢吐高焰,茲境寬厚擁。吾儕及嬉娛,清尊徒迭捧。微爭戰蝸蠻,細響吊榛蛩。窺{宀夭}張籍盲,跂前支離尰。景迅過{亡蟲}飛,矢名。形固匪闕鞏。甲名。三立鮮崢嶸,七尺亦劣。瞻禮俎豆肅,俯仰神骨悚。端賴幹莫利,心蓬薙蒙茸。敢託砆質,言玷礲珪珙。吟思卷綺霞,夕姿曳繡隴。棹舲香荷蒲,襟袖鑑清溶。塵繮乍脱羈,天械亦解蛩。情比葉壎篪,盟長宗介冢。談味快沃焦,離緒旋抽蛹。竹林幾閒逸,雲逵或踔踴。孤懷駐景方,早計禦寒氄。神龜寧曳塗,蒲牢詎棲甬。崦嵫薄日外,驚濤正呼洶。
效白體寄兒子大抱一百韻代家信
四民有恆業,士子恆為士。我世詩禮家,不士即不子。汝生母腹中,母夢指出雉。雉飛指即枯,汝生母遽死。苦孝恭順姿,遺體獨有爾。大父名汝抱,珍愛同卧起。憐汝失乳孩,望汝續祖妣。而翁苦飢驅,奔走動千里。繼乃通仕版,內外歷轉徒。趨過跡亦疏,言立罕提耳。常懼宦遊早,聽汝廢書史。又懼紈絝習,誤汝於侈靡。我乃失教愆,長貽九泉恥。往往縉紳後,非愚即痴騃。往往寒素家,子孫踵前趾。故我罷官歸,無愠實有喜。且得課而曹,冀免豚犬訾。籝金既無累,一經聊可理。歸來汝已長,衣裳與我比。叩汝腹中書,荒蕪雜荊杞。試汝手中筆,艱澀叢糠秕。長嘆幼學年,蹉跎象勺齒。俄然成弱冠,努力尚及此。聖賢與豪傑,皆從立志始。能具什伯功,愚柔豈終止。苟能惜寸陰,不爭鈍與駛。五經四子書,人生命之祇。昔聖垂此書,一一教踐履。一言得終身,即分聖一體。一語苟違背,撫躬面為泚。儻胥蔑棄之,貌人而心豕。須念制科義,豈僅命題紙。汝讀當熟讀,咀嚼味乃旨。汝讀當精思,貫穿到神髓。以之治汝心,如鏡刮塵滓。以之治汝身,如杖得仗倚。一讀一返念,應自得臧否。汝今為弟子,孝弟乃切己。後母非曾母,均愛無二視。家貧復善病,定省繄爾恃。自古稱長督,督義良有以。汝有兩幼弟,童牛系金柅。須勤課記誦,勿任覓慄李。敬事諸父行,愆莫乾餱啓。善擇朋友交,親仁戒比匪。威儀慎爾容,虔肅將祭祀。況汝既娶婦,便作成人儗。百行將汝責,有敗不及悔。苟能學為人,為文道即是。天地間至文,只在性情裏。氣機妙闔闢,脈絡溯原委。結構師工匠,運思欲奇詭。上資《左》《國》華,俯取秦、漢綺。佐以韓蘇筆,力勁如弩矢。擴充到蒙莊,變化掉龍尾。讀史先看鑑,今古如列軌。且放眼孔寬,庶拓識力偉。制藝法慶曆,步武森律紀。務絕陳俗語,剿襲尤足鄙。古來君子人,文章五嶽峙。我茲諄復誨,豈必貴朱紫。不見蜾蠃負,頻呼式谷似。而父不足學,祖德可無跂。大父純孝資,白首孺慕在。撫字諸弟妹,存沒罔不逮。內行重鄉邦,文名動四海。汝今若不學,如橘化為枳。昔年愛汝心,何以對筵几。汝母夢亦虛,汝母竟已矣。念此應慟哭,忍不加礪砥。去年攜汝出,高館鍾山趾。青鐙理舊業,勤苦窮膏晷。復恤汝羸瘠,未免老牛砥,駑駘兼病驥,懼不任鞭箠。我出今汝留,又恐或廢弛。洗桐乃名師,居宇況密邇。朝夕就請業,進學貴憤悱。善疑復善問,辨難當徹底。領悟及談諧,效法到步跬。庶漸去其疾,冀以臻厥美。保身如執玉,毋令或損毀。力學如力田,及時務耘耔。未知出門後,所業復有幾。未知眠食間,精力尚亹亹。我行及淮壖,腸輪差足擬。詎願舍子出,傭書豈得已。是時三月暮,翦燭醉春蟻。醉餘時夢歸,委巷城南觜。舊林筍如簪,新梧葉如洗。畦菜正吐花,薔薇亦放蕊。彷彿讀書聲,明明爾兄弟。醒來日高舂,乾鵲噪桐梓。披衣鑑明鏡,鬚髮日夕改。回首功業虛,萬事赴流水。惟餘念子心,鬱結未能擺。書此遠寄汝,汝宜朝夕視。宜書數十篇,閨闥門庭戺。處處拈一幅,在在得顧諟。如在我膝前,如聞我斥指。汝有不解處,可問顧夫子。 [3] 
參考資料
  • 1.    沈起元半身像取自清顧沅輯,道光九年刻本《吳郡名賢圖傳贊》,清孔繼堯繪。
  • 2.    沈起元蘇州石刻像刻於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繼堯繪,石藴玉正書贊,譚松坡鐫,為《滄浪亭五百名賢像》之一。
  • 3.    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