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沈誠

(中國陸軍高級軍官)

鎖定
沈誠(1921—2006),字則明,浙江湖州人,黃埔軍校第17期學生。曾在重慶參加青年軍總監部舉辦的“幹部訓練班”受訓,歷任青年軍要職,1949年3月,奉命組織青年反共救國軍江南縱隊。1950年外派泰國北部的金三角。1953年調香港,在南方指揮部做情報工作,直屬蔣經國所領導的“總統府”資料室。 [1] 
中文名
沈誠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浙江湖州
出生日期
1921年
逝世日期
2006年
則明

沈誠人物生平

沈誠(1921—2006),字則明,浙江湖州人,黃埔軍校第17期學生。畢業後到陝西胡宗南部隊工作,後投效蔣經國的青年軍,曾在重慶參加青年軍總監部舉辦的“幹部訓練班”受訓,歷任青年軍要職,與蔣經國的關係日益密切。1945年9月,隨陸軍總部先遣隊返回南京,駐蘇州。1946年,國防部成立預備幹部訓練局,任中校隨從參謀,未到差即調上海,隨蔣經國“打虎”。1949年3月,奉命組織青年反共救國軍江南縱隊。1950年外派泰國北部的金三角。1953年調香港,在南方指揮部做情報工作,直屬蔣經國所領導的“總統府”資料室。曾被蔣經國任命負責雷震專案小組,收集“雷震通共”資料,因無成績,“專案小組”被撤銷,沈誠受行政處分。其後,解甲歸商,在香港開設酒類公司。 [1] 

沈誠人物事蹟

沈誠於1981年8月應邀赴北京參加辛亥革命70週年紀念大會,為香港5位受邀人之一。行前,沈誠赴台北,向蔣經國請示,蔣要沈誠“報備”,北行後順便去溪口望望。同年9月30日,葉劍英提出“葉9條”,主張兩黨對等談判,實行第三次國共合作。10月3日,葉劍英單約沈誠,在人民大會堂談話,要沈誠代向蔣經國傳話:“兄弟之間沒有不可以談的,過去恩怨一筆勾銷。”1981年10月12日,葉劍英安排沈誠赴溪口訪問。在溪口,沈誠做了一天“旋風”式般的巡禮。1982年10月6日,他又會見當時的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 [1] 
1986年8月,沈誠陪次子到北京處理商務,會見中共中央對台辦公室主任楊斯德。此後,沈誠寫作約數千字的《國是建議備忘錄》,共6條:第一條分析兩岸、兩黨對當前“國是”在觀點上的異同。第二條分析雙方對意識形態的差距和互相執着。第三條分析雙方經濟制度、社會結構的分歧。第四條談如何在“國家至上,民族第一”的大目標下,共同為和平共存國家統一而努力奮鬥。第五條談國家一定統一,手段必須和平。第六條談實行國共兩黨第三次合作①。沈誠將這一份建議書分送兩岸領導人:北京鄧小平;台北蔣經國。蔣經國接到此函後在極端保密的情況下約沈誠面談,求證這份備忘錄是否已送到北京,北京有何反應。不久,全國政協邀請沈誠前往北京。 [1] 
沈誠應邀到北京後,先後會見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楊拯民、民革中央副主席賈亦斌、中共中央對台辦公室主任楊斯德、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常務副主席楊尚昆等人。楊尚昆稱:“你的《國是建議備忘錄》我看過了。我們中央領導覺得十分平實而具體。”又稱:“大家都是同胞兄弟,國共兩黨在歷史上看,合則雙利,國家興旺;分則兩敗俱傷,國家衰敗。經國先生秉承蔣老先生之民族大義,堅定一箇中國政策,我們十分欽佩,希望國共能第三次合作,共創光明的前途。”在楊尚昆接見後,沈誠從楊斯德、楊拯民談話中得悉,中共中央領導十分重視沈誠的《國是建議備忘錄》,做了認真探討,尤其是鄧穎超、鄧小平二人“十分感興趣”,“前途十分樂觀”。 [1] 
據沈誠自述,此後他曾受美國可口可樂公司中國區總裁委託,再度進京。某日,在人民大會堂四川廳再次受到楊尚昆接見。楊稱:“恩恩怨怨幾十年也應該了結了。”他稱讚“沈誠的見解很好”,表示“希望大家避開黨派立場,純粹以國家、民族為主體,共同奮鬥”。談話中,楊尚昆詢問蔣經國對未來國家統一的計劃,沈誠答稱:“經國先生秉承老先生遺志,他絕不會搞‘兩個中國’。他更不會助長‘台獨’或‘獨台’。”他要求國共兩黨彼此容忍,有容乃大,能忍則和。宴會時,除楊尚昆外,還有楊斯德、楊拯民,沈誠表示:“我們今天十分巧合,欣逢三羊開泰,萬事大吉。”在鬨笑聲中,楊尚昆首先舉杯説:“我為好的開始喝一杯。” [1] 
沈誠與楊尚昆會見後,離開北京去了上海。僅三天,便被電催回北京。1987年3月14日下午,沈誠由楊斯德、楊拯民陪同,第三次去中共中央軍委,會見楊尚昆。楊稱:我們黨中央對於你提出的建議十分重視,並且領導們也決定了一些具體步驟,所以請你來談談。接着,楊尚昆提出談判的基本原則:第一,雙方談判主體:是中國共產黨對中國國民黨。第二,談判主題:先談合作,後談統一。當晚。沈誠和台北聯絡,向蔣經國報告,兩天後,台北同意以“兩黨對等,中央層次”為談判模式。 [1] 
3月27日上午,沈誠收到楊尚昆派人送來的《致蔣經國函》: [1] 
經國先生大鑒:
近聞先生身體健朗,不勝欣慰!沈君數次來訪,道及先生於國家統一之設想,昆等印象良深。祖國統一,民族振興,誠我中華民族之崇高願望,亦歷史賦予國共兩黨之神聖使命。對此,我黨主張通過兩黨平等談判而謀其實現。今自沈君得悉先生高瞻遠矚,吾人深為讚歎!惟願能早日付諸實現,使統一大業能在你我這一代人手中完成。
為早日實現雙方領導人的直接談判計,昆謹代表中共中央,邀請貴黨派出負責代表進行初步協商,望早日決斷。書不盡意,臨穎神馳,佇候佳音。
小平、紫陽、穎超先生囑向老夫人、閣下並緯國將軍致意!
即頌
時祺!
楊尚昆
一九八七年三月廿五日 [1] 
3月28日晚,在釣魚台國賓館18號樓為沈誠設宴餞行。出席作陪的有楊斯德、楊拯民。據説原有座位留給趙紫陽,因事未到。沈誠表示:“可惜經國先生限於現實環境,不能親自來。”楊尚昆説:“如果他健康不允許來,我也可以去台北,只要他歡迎的話。” [1] 
3月29日,沈誠由北京飛返香港。30日清晨,飛抵台北,直駛“七海別墅”。向官邸侍從聲稱“大先生召見”。蔣經國剛剛做了白內障手術,左眼還蒙着紗布。沈誠將密函交給蔣經國。 [1] 
4月4日,蔣經國通知沈誠到慈湖,告訴沈誠,宋美齡在明天到慈湖“謁靈”。他對沈誠説:“黨對黨是準確的。最重要的是大家認同大家的‘黨中央’能以‘中央層次’對等談判,才不使雙方有尊卑感覺。至於時機上,他們好像操之過急。”蔣經國囑咐沈誠“一定要保密”。此後,沈誠即閉門謝客。5月5日,蔣經國再次約沈誠談話。這一次談話,沈稱“深深感動”。1987年6月,沈誠再次到北京,向楊尚昆提出“台胞旅遊探親問題”,楊尚昆當即拍胸保證。6月底,沈誠回到台北,向蔣經國報告此事。10月15日,“行政院內政部部長”吳伯雄宣佈,台灣地區民眾可以探視三等親名義前往大陸。不久,開放“老兵返鄉”。 [1] 
1987年9月中,沈誠再到台北,探視蔣經國病情。此前,蔣經國剛剛因糖尿病引發腳部潰爛,在榮民醫院切除左腳兩個腳趾。他説:“你來得正合時,我正在研究他們來的那封信的處理問題。信已經給老夫人看過了,她表示好好研究一下再作決策。我也正想問問你。他們(中共)的誠意,我有同感,不過像這樣大事,多少要設想周全一些才行。你的看法如何?”沈誠答道:“首先禮尚往來,可否也給他捎一個回信。然後再做具體規劃。”9月17日,沈誠再次奉命會見蔣經國,討論選派赴大陸的代表人選。蔣經國稱:“我預備第一波(代表)去北平的時間,定在明年2月底至4月初這一段時期。因為我也可能在明年3月召開本黨十三大時,在黨內秘密通過一下。雖説‘黨對黨’,無須經由政府“立法部門”。但也不可能不通過黨組織,由我指派私人代表去北平。”10月初,11月7日,蔣經國再次召見沈誠,告訴他:“下一波正式去北平的人選,大概在下個月初的‘黨中常委’(會議)中決定。”蔣經國要求沈誠在台北多留幾天,過了元旦再回去。這一天,據沈誠記載,蔣經國“精神很差”,“顯得浮腫”,音調低沉,“口齒也有些欠靈活”。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去世。 [1] 
蔣經國去世後,李登輝繼任。1月18日,沈誠被台灣當局“法務部調查局”傳喚。21日,移送台灣高等法院檢察處收押,迭經審理,指控的罪名有:1.“非法出入匪區,與匪幹勾結,意圖非法變更憲法”;2.“來台為匪統戰,意圖顛覆政府”。其具體事證則有向楊拯民遞交《國是建議備忘錄》,受鄧小平、楊尚昆接見,為楊尚昆遞送致我政府首長“密函”等。至1989年12月14日,台灣最高法院終審,判決無罪。 [1] 

沈誠主要作品

《兩岸密使秘聞錄》,台北:商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8月版,第92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