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沈西蒙

鎖定
沈西蒙(1919年3月—2006年4月28日),筆名沈西門。上海人。中共黨員。1939年參加工作,歷任新四軍皖南軍部教導總隊俱樂部幹事、一師服務團戲劇副主任,華中軍區文工團團長,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文工團副團長、團長及宣傳部文藝科長,華東軍區解放軍藝術劇院院長,南京軍區文化部副部長、部長,總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上海警備區副政委。中國劇協副主席。1938年開始發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歌劇劇本《買賣公平》,話劇劇本《重慶交響樂》、《甲申記》(合作)、《楊根思》,電影文學劇本《霓虹燈下的哨兵》(合作)、《南征北戰》(合作)等。 [1] 
中文名
沈西蒙
別    名
筆名沈西門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919年3月
逝世日期
2006年4月28日
代表作品
好男要當兵

沈西蒙人物生平

沈西蒙,1919年3月 [2]  出生在上海一個郵差家裏。兄弟姐妹共五人,全靠父親菲薄的薪金收入過活。他在私塾裏唸了兩年“人手足刀尺”,轉入小學,畢業後進入上海敬業中學。初中二年級時,因父親年老體弱退休,不得不中途輟學,考入上海南市區公共交通汽車公司,當練習生。
由於家境貧寒,沈西蒙在文化教養上有先天不足的弱點,但從小卻受到革命思想的薰陶。他的大哥沈孟先,是早期的共產黨員,參加過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大革命失敗後,不得不棄家潛逃。沈西蒙在大哥和戰友們的影響下,在幼小的心靈中佈下了革命的種子。
沈西蒙從小就酷愛文藝,先後閲讀了郭沫若茅盾巴金蕭軍蕭紅的作品,俄羅斯古典名著和十月革命後的作品。在各種文藝中,他最喜愛的是音樂、戲劇和電影。不僅是因為年輕的熱情需要噴發,而更主要的是他覺得山呼海嘯般的歌聲可以盡情地抒發出自己和人民大眾的憤怒呼號,鼓舞人們去救亡、求生存。至於戲劇,它更可以把嚴酷的人生呈現在人們面前,使人們警覺起來,感奮起來。三十年代,上海的左翼戲劇活動十分活躍,除了演出曹禺田漢等進步作家的《雷雨》,《日出》、《獲虎之夜》等劇作外,還翻譯演出了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高爾基的《母親》,《底層》和易卜生的《娜拉》等。這些戲劇在西蒙心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為他後來從事戲劇創作鋪下了道路。
抗日戰爭的烽火使沈西蒙從二十年代就孕育起來的革命熱情燃燒起來了,他參加了救亡文藝團體“揚帆社”。曾在高爾基的《母親》中扮演過鮑維爾,這是沈西蒙從事戲劇藝術實踐的第一步。“八·一三”之後,汽車公司停辦,沈西蒙失業,他把全副精力投入到救亡工作中去。以勃發的熱情去街頭演出,講演,深入難民營做宣傳工作。
1938年春天,上海成為孤島,為適應戰時需要,“揚帆社”改名為“上海職業界救亡協會戰地服務團”。沈西蒙隨團到達温州,在街頭演出了揭露日寇暴行的《還我孩子》、《放下你的鞭子》等劇目,鼓舞人民的抗戰鬥志。
戰地服務團在温州宣傳、演出了半年,到1938年的秋天才離開温州。大多數人隨團到皖南新四軍軍部去了,沈西蒙等三人滿懷激情地向延安進發。後因去延安的路被日軍切斷,滯留南昌。1938年底,輾轉來到了皖南的雲嶺,與戰地服務團的戰友們重逢。沈西蒙高興地參了軍,分配在軍教導隊總俱樂部當幹事。他唱歌,跳舞。演戲、編導,什麼都幹。1939-1940年間,周恩來副主席到皖南視察,觀看了總俱樂部演出的抗日戲《馬百計》,十分讚賞。
1941年,皖南事變後,沈西蒙調鹽城新四軍魯迅藝術學院,在戲劇系當幹事。後調新四軍一師服務團任戲劇部主任。1943年,服務團改文工隊,沈西蒙任文工隊副隊長,一直到1944年底。在此期間,先後演出了《生產大合唱》、《獨立大隊》,《流寇隊長》,曹禺的《雷雨》、《日出》、《蜕變》和蘇聯高爾涅楚克的《前線》等。沈西蒙不僅組織,指導這些演出,還從事戲劇創作。1944年底,沈西蒙調蘇中軍區任文藝科副科長。
1946年,沈西蒙調中國人民解放軍華中軍區文工團任團長。解放戰爭期間,又轉任第三野戰軍文工團總團副團長。1949年,全國解放後,沈西蒙先任華東軍區兼第三野戰軍宣傳部文藝科科長,後任華東軍區解放軍藝術劇院(設在南京)院長。1956年,沈西蒙調任南京軍區文化部副部長,後又任部長。
文化大革命”中,沈西蒙遭到不公正對待。粉碎“四人幫”之後,沈西蒙依依惜別了他戰鬥、生活了近30年的南京,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兼總政文工團團長。之後不久,在他的請求下,又調任上海警備區副政委,回到了他創作《霓虹燈下的哨兵》的生活基地。 [3] 
2006年4月28日,沈西蒙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88歲。 [5] 

沈西蒙人物作品

沈西蒙創作的劇本主要有:
1938年,為了宣傳抗日,沈西蒙創作了他的第一個劇本《好男要當兵》(與宋超合作)這個獨幕話劇,批判了“好男不當兵”的錯誤思想,激勵民眾投入抗日的洪流。該劇在街頭演出後,羣眾反映強烈,《浙甌日報》副刊“展望”以八天的篇幅連載發表。這是他從事戲劇創作的開端。
《紅小鬼》
1942年,沈西蒙根據丁玲的《一顆未出膛的槍彈》改編了獨幕劇《紅小鬼》,針對當時國民黨在統一戰線內部經常製造摩擦的情況,宣傳了統一戰線既團結又鬥爭的正確方針。
《重慶交響樂》
1943年,創作了大型話劇《重慶交響樂》。整個戲分《渾濁的城》、《窒息的城》、《不夜的城》三部,內容上互不關聯,可以説是三個獨幕劇,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人民的抗日熱情和國民黨的腐敗無能,反映了光明與黑暗的鬥爭,以及這兩種勢力的複雜的交織,體現了當時的時代特徵。所以三部戲又構成一個整體,因而説它是“交響樂”。這個戲最初在抗大九分校(龍岡)演出,後在整個蘇中、蘇北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甲申記》與《花子街戰鬥》
1944年,抗日戰爭由相持轉入反攻階段,毛主席及時地提出了學習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吸取歷史教訓。沈西蒙與夏徵農、吳天石同志合作,創作了大型話劇《甲申記》。這個戲1945年5月在解放蘇北東台、如皋時演出,對軍民的教育很大。也就在這時,新四軍在蘇北的花子街大勝日軍。沈西蒙懷着勝利的喜悦,將這次戰鬥搬上舞台,創作了兩幕劇《花子街戰鬥》,受到軍民的熱烈歡迎。
《鹽城之戰》
1945年在鹽城攻堅戰的報捷聲中,沈西蒙又創作了歌頌軍民英勇作戰的《鹽城之戰》。
《買賣公平》
整個解放戰爭期間,由於轉戰南北,生活緊張,沈西蒙除了組織文工團下部隊演出外,幾乎沒有時間坐下來創作。僅寫了一個小歌舞劇《買賣公平》。由於歌頌了軍民魚水情,加之採用載歌載舞的形式,羣眾喜聞樂見,流傳很廣。
《戰線》
1950年,沈西蒙開始創作大型話劇《戰線》,1951年完成,並由華東軍區解放軍藝術劇院於南京大華影劇院演出。這個劇本歌頌了人民、人民戰爭和毛澤東軍事思想,受到廣大指戰員的歡迎。沈默君、顧寶璋根據沈西蒙的《戰線》改編成同名電影劇本。陳毅同志對《戰線》的創作非常重視,啓發作者把主題提高到毛主席戰略思想的高度,還要求作者刻畫人物不要簡單化、概念化,要豐富一點,複雜一點。沈西蒙在沈、顧兩人一稿的基礎上,完成了二稿的修改,定名為《南征北戰》。19552年拍成電影在全國各地放映,成為建國以來優秀的影片之一。
楊根思
1954年,沈西蒙創作了五幕七場話劇《楊根思》。這個劇本的素材是1951年沈西蒙去朝鮮慰問志願軍時採訪的。1954年開始寫作,他想嘗試一下在舞台上直接表現戰爭的可能性和傳記性戲劇的創作方法。這個戲曾參加1956年第一屆全國話劇會演,獲劇本創作二等獎,導演二等獎和演出一等獎。
《霓虹燈下的哨兵》
1961年,沈西蒙去上海南京路上好八連當兵,開始醖釀《霓虹燈下的哨兵》的創作。《霓》劇最早的創作動機是呂興臣和黃宗莢提出來的,但是他們被“好八連”的好人好事捆住了手腳,感到很難下筆。這時,沈西蒙提出“蹲在好八連寫好八連寫不出好八連,要跳出好八連寫好八連才能寫出好八連。”他的創作指導思想是不要受真人真事的侷限,要進行典型概括,不僅要表現一個連隊,更要概括解放初期那個時代的特徵。正是這種思想指導下在創作上打開了局面。1962年,《霓》劇寫出初稿,在上海、南京演出,徵求意見。1963年,周總理邀請前線話劇團去北京演出,毛主席、周總理給予很高的評價。《霓虹燈下的哨兵》是沈西蒙戲劇創作的一個高峯,也是六十年代前期話劇創作的代表性劇目。當時,全國各地紛紛上演,各報競相評論,不僅成為中國戲劇界轟動一時的大事,也受到國外的重視。《霓虹燈下的哨兵》1963年在《解放軍文藝》和《劇本》雜誌上先後發表,1964年改編拍成電影,在全國各地放映,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 [3] 
《秦淮麗人》
1988年,沈西蒙以南京夫子廟為背景,創作了話劇《秦淮麗人》,塑造了一批生動的人物形象。經過近10年的打磨,前線話劇團於1996年演出此劇,獲得好評。 [4] 
在抗日戰爭中,沈西蒙不僅創作劇本,還寫了許多歌詞,如《堅持蘇中疆場》(沈亞威曲),《打個勝仗哈哈笑》(沈亞威曲)、《江海瑤》(石林曲)、《新四軍萬歲》(何士德曲)等。 [3] 

沈西蒙親屬關係

沈西蒙的大哥沈孟先,是早期的共產黨員,參加過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 [3]  沈西蒙夫人孫克蓓。 [7] 

沈西蒙社會評價

柳江南:沈西蒙曾笑稱自己原本是個知識青年。對寫作,未經專業訓練,無基本功。全因抗日救亡大潮推過來、攘過去,將他逼上梁山的結果。但我也常想,對話劇來説,沈西蒙無疑該是個不能再造的先驅,因為他的作品、人格和境界,也因為他所經歷的苦難。 [6] 
參考資料
  • 1.    沈西蒙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23-06-17]
  • 2.    馬洪才編著:《新四軍人物誌》第2版,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91頁
  • 3.    王新民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資料  沈西蒙研究專集,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86.12,第3-7頁
  • 4.    卞龍,常浩如著,鐵軍文華  新四軍中的文化名人,華文出版社,2018.01,第78頁
  • 5.    《劇作家沈西蒙逝世》,《文藝報》2006年5月9日,第1版
  • 6.    沈西蒙和《霓虹燈下的哨兵》【2】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3-06-18]
  • 7.    《想起沈西蒙》,《解放軍報》2007年3月28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