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沈怡

(著名水利專家)

鎖定
沈怡(1901年一1980年),字君怡,浙江嘉興人。1920年國立同濟大學土木工程科畢業;1921年秋入德國蘭斯頓大學土木工程科及城市工程學院,主修水利工程,兼修建築;1925年畢業,獲得工學博士學位,繼而訪問美國,1926年回國,任漢口工務局工程師兼設計科長。1927年7月一1937年10月,任上海工務局局長;在此期間,兼任上海市市中心區域建設委員會主席等。1946年11月一1948年12月,調任南京特別市市長,兼任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主任委員。曾當選”中國工程師學會”會長、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理事長及“中國市政工程學會”理事長。 [1] 
中文名
沈怡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1年
逝世日期
1980年
畢業院校
同濟大學
德國蘭斯頓大學
性    別

沈怡人物生平

沈怡幼年在浙江讀書,後到上海同濟大學學習土木工程。在同濟求學時,正值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爆發,他也參加這場愛國學生運動,並加入著名的青年團體——少年中國學會,立下科技救國之志。
從同濟畢業後,沈怡於 1921 年赴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學習,師從歐洲大陸水利界泰斗恩格斯教授學習水利工程。在恩師的引導下,沈怡對黃河治理產生了興趣。他將恩格斯有關黃河治理的作品譯作中文,寄登中國著名報紙《申報》,其博士畢業論文亦以《中國之河工》為題,對中國古代黃河的決溢、治理與河工技術多有論及。
1925 年,沈怡獲得博士學位,成為中國水利界第一位“洋博士”。同年由歐赴美,訪美國河工專家費禮門,參觀密西西比河及密蘇里河等河流,考察其防洪及治水計劃。
1926 年,沈怡學成歸國,來到北京,到交通部任職。此時國民革命軍興師北伐,北洋政府已成搖搖欲墜之勢。沈怡發現部裏無事可做,無公可辦,便把大量時間用在讀書學習上。京師圖書館與他住處僅隔數步,圖書館內藏有大量珍貴古籍,尤其那套文津閣《四庫全書》更是鎮館之寶。沈怡在歐美的兩位業師恩格斯和費禮門都曾不約而同強調研究黃河歷史的重要性,這激起了沈怡蒐集黃河史料的念頭。他在古籍中尋找各種重要的水利資料,面對浩如煙海的史料,沈氏自有其治學方法。他自編書目,以黃河作為研究對象,首先從二十四史入手,每個朝代的河渠志和五行志皆為其必修課程。由於我國一向把水災當作天災,因此五行志內,也有不少水災材料。讀完二十四史,他把焦點放在黃河流域各省通志,再進一步閲讀沿河各縣縣誌。歷代黃河河道屢有變遷,因此河南、山東二省的縣誌為他重點關注,此外直隸、江蘇、安徽的縣誌也為他所留意。讀完這些書,所掌握材料已是十之八九,於是他精讀傅澤洪所編《行水金鑑》和黎世序編《續行水金鑑》兩部水利鉅著;繼而再看各家所著水利著作,如明代潘季馴《河防一覽》、清代包世臣《中衢一勺》和胡渭的《禹貢錐指》,從字裏行間挖掘有價值的信息。凡見到有一點一滴黃河相關史料,不論決口、氾濫還是修防等,無不一一抄錄,並註明出處。這段學習經歷對沈怡形成他獨特的治水思想,編著黃河系列叢書大有裨益。
1927年7月7日上海特別市成立,市長為黃郛。在上海的10 年期間,沈怡於上海市政工程建設,極盡心力。他把國外所學引入工作中去,以德國人的效率從事設計。他主持舊市區的改造和新市區的興建,在上海南市興建了不少公共設施。其曾言在市工務局內,做了兩件得意之事,一是檔案圖書館化,便於查找利用;一是會計銀行化,財務每天對賬。儘管水利專業知識在上海的工作中並無用武之地,他還是繼續關注世界各國防洪工作發展動態。他極為欣賞美國田納西流域管理局,並仿照制定成立長江河工局的計劃。此外,他還兼任國民政府導淮委員會委員、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及國防設計委員會委員等職。
1934 年,沈怡受經委會委託,赴德參與恩格斯教授舉行的第四次黃河治導試驗,次年,編撰了《黃河年表》。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沈怡改任資源委員會秘書長、工業處處長、行政院水利委員會技監、中央設計委員會委員等職。此時,中國政府及工礦企業從上海和長江下游地區向西部撤退,沈怡參加了上海工業界的內遷工作抗戰以來,中國政治、經濟中心陸續遷到西南、西北大後方,舉國上下重視西部開發建設。國民政府在開發甘肅玉門油田時,決定開發河西走廊水利,為支持長期抗戰和戰後復興作準備。
1941 年,中國銀行把天津一帶幾家企業撤遷到西北。甘肅省與中國銀行合組甘肅水利林牧公司,中國銀行的農業專家張心一被任命為甘肅省建設廳廳長,沈怡被任命為水利林牧公司總經理。省府委託公司辦理工程和約,利用中國銀行資金髮展甘肅農業,而首要任務是進行水利建設。自此,沈怡算是回到本行,全力以赴從事於他所熟悉的水利工程建設事業。
1946 年國民政府遷回南京,沈怡當選為南京市市長,同時兼任全國經濟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掌理全國工程之規劃指導。在沈怡的團隊中,市府秘書長薛次莘、社會局局長謝徵孚、水利局局長張丹如等約三分之一官員為留法留美歸國的專門人才。沈怡對黃河治理情有獨鍾,在南京市市長任上,仍未忘記黃河治理問題。在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幫助下,沈怡參與黃河花園口決口的堵塞工作,一舉將決口堵塞,挽水復歸故道。
1949年初,聯合國擬遴選他為治理湄公河的防洪局局長。4月6日,沈怡正式就任聯合國亞洲遠東經委會防洪局局長,赴泰國曼谷上任。
1960年,沈怡應台灣當局之請赴台。他身在海峽彼岸,卻仍牽掛着黃河水利,在台編撰《黃河問題討集》,輯錄民國年間保存的中外專家的主要治黃言論,對後世黃河治理及黃河水利史研究都有重要價值。
沈怡赴台後,逐漸淡出政界,晚年迴歸學術研究。1970 年,應德國漢諾威工業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白郎許伐格工業大學及魯爾大學四校聯合之聘,分別主講水利工程與東南亞地緣政治兩門課程。沈怡晚年集學術榮譽於一身,當選“中華學術院”院務委員、“中華學術院”哲士、“中國工程師學會”理事長和“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理事長。
沈怡最後的日子在美國度過。臨終前一年,沈怡胞妹、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昌照夫人沈性元在徵得有關部門同意後,赴美探望。鑑於沈怡在水利領域的傑出成就,沈性元臨行前,水利部委託她將長江“三峽計劃”的資料帶去,徵求這位水利專家對建造三峽大壩的意見。分離30年的兄妹在異國相聚,自然是欣喜萬分、感慨萬千。沈性元把大陸水利部心聲轉達沈怡“:祖國尊重專家,遠在國外還鄭重徵求意見。”沈怡看了資料,寫了幾條意見讓胞妹帶回國內,次年在美國去世。 [2] 

沈怡親友關係

沈家這一輩共有三女一男,沈怡是唯一的男子。大姐沈性真(沈亦云)早年熱衷於社會改革,辛亥革命時曾在上海組織“女子軍事團”,抗日戰爭中又創辦上海南屏女中,她的丈夫是著名政治人物黃郛。二姐沈性仁早年留學歐美,五四時期在《新青年》發表由其翻譯的戲劇《遺扇記》,一度搬上舞台演出。這是外國話劇最早的白話語體翻譯劇本在中國發表,這位名媛的夫君亦為一代名士陶孟和,陶後來成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妹妹沈性元熱心教育,嫁給資源委員會秘書長、後任民革中央副主席的錢昌照 [2] 

沈怡個人著作

著有《市政工程概論》《黃河年表》《沈怡自述》等七八種著作。 [3] 
參考資料
  • 1.    李瑞、冰河:《沈怡——中國近代城市規劃的實踐者》,《華中建築》2016年第11期,第14-15頁
  • 2.    齊悦:《沈怡:近代第一位水利洋博士》,《文史天地》2021年第7期,第24-29頁
  • 3.    民國南京市長沈怡整治泰國湄公河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