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沈志雲

(兩院院士、機車車輛專家)

鎖定
沈志雲,男,漢族,1929年5月28日出生於湖南長沙縣,機車車輛專家,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2] 
1952年,沈志雲獲得唐山鐵道學院學士學位;1952年—1957年,擔任唐山工學院助教;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獲得蘇聯列寧格勒鐵道學院副博士學位;1961年—1982年,先後擔任西南交通大學(原唐山鐵道學院)機械車輛教研室主任、基礎課副主任;1982年—1984年,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訪問;1984年,先後擔任擔任西南交通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所長、機械工程二系副系主任、機車車輛研究所長、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5] 
沈志雲長期從事車輛系統動力學及控制的研究工作。 [1] 
中文名
沈志雲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湖南長沙縣
出生日期
1929年5月28日
畢業院校
唐山鐵道學院
蘇聯列寧格勒鐵道學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性    別

沈志雲人物經歷

1929年5月28日,沈志雲出生於湖南長沙縣。
沈志雲
沈志雲(10張)
1943—1949年,在湖南國立師範學院附中就讀。
1949年9月—1952年7月,在唐山鐵道學院機械工程系學習,畢業後獲得學士學位。
1952年1月—1957年1月,擔任唐山工學院助教。
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7年11月—1961年4月,在蘇聯列寧格勒鐵道學院機械工程系學習,畢業後獲得副博士學位。 [4] 
1961年1月—1982年1月,先後擔任西南交通大學(原唐山鐵道學院)機械車輛教研室主任、基礎課副主任。
1982年—1984年,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訪問。 [3] 
1984年1月,先後擔任擔任西南交通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所長、機械工程二系副系主任、機車車輛研究所長、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院士)。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1-2]  [5] 

沈志雲主要成就

沈志雲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1982年,沈志雲作為訪美學者,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夜以繼日地進行學習和研究,一年多的時間裏,涉獵了8門研究生課程,完成了兩項科研課題,進一步深入研究了卡爾克(Kalker)的輪軌蠕滑理論,在沃爾妙倫-約翰遜方法的基礎上考慮自旋蠕滑,定義蠕滑因子和自旋比例係數,分別研究在不同自旋蠕滑的基礎上各種蠕滑力模型的比較,得出了新的非線性蠕滑力(適用於車輛動力學計算的)簡化方法。 [2] 
1983年,沈志雲發表非線性輪軌蠕滑力模型,在國際上通稱沈氏理論(SHEN-HEDRICK-ELKIN’S THEORY)。
1989年,沈志雲研製成功中國第一台無輪緣磨損的貨車徑向轉向架,達到了接近無輪緣磨損的程度。
1988年—1998年的十年間,沈志雲主持創建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研製成功機車車輛整車滾動振動試驗枱。 [1]  [6] 
  • 學術交流
從1981年開始,沈志雲連續8次參加每兩年一屆的國際車輛系統動力學協會(IAVSD)學術討論會,並在大會宣讀論文;1993年,主持召開了有來自22個國家的120餘名代表參加的國際學術盛會,並主編論文集,在荷蘭出版發行,沈志雲還到美國、英國、德國、荷蘭等地講學,與多個國家的同行進行交流,廣泛涉獵學科前沿的新知識、新技術、新信息,同時,又多方面多渠道地進行合作。 [2] 
  • 學術論著
沈志雲撰有《高速客車轉向架的動態環境和設計原理》《低動力作用貨車轉化架動力性能的研究》等論文。 [6]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2017年5月
《輪軌丹心》
沈志雲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年7月
《鐵路及磁懸浮系統提速和服務技術會議論文集》
沈志雲
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3年9月
《交通工程學基礎第二版》
沈志雲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9年
《交通運輸工程學》
沈志雲
人民交通出版社 [7] 
1993年
《The Dynamics of Vehicles on Roads and on Tracks》
沈志雲
[1] 
  • 科研獲獎
獲獎年份
獲獎項目名稱
獎項名稱
1999年
機車車輛滾動振動試驗枱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1999年

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
1998年
機車車輛整車滾動振動試驗枱
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1995年
迫導向轉向架的理論與應用
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
1993年
輪軌相互作用有關設計軟件
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
1993年

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 [8] 

沈志雲人才培養

  • 指導學生
截至2011年10月,沈志雲培養了30多名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指導的兩篇博士論文2000和2002年入選全國百篇最佳博士論文。 [1] 
  • 開設課程
1961年歸國後,沈志雲回唐山鐵道學院任教,開設了“車輛修理”等課程。 [2] 
  • 講座報告
2013年11月6日下午,在西南交通大學九里校區逸夫館4104教室,沈志雲做客“承唐新才”研究生骨幹培訓之勵志講壇。 [9] 
2016年5月11日下午,“歡慶西南交通大學120週年校慶報告會——中國高鐵暢想曲”講座在西南交通大學峨眉校區揚華講堂舉行,沈志雲主講。 [10] 
2020年4月19日晚,沈志雲做客“努力講壇”第15期,與西南交通大學力學與工程學院和君子書院師生們開展了一場題為“輪軌天下,超導未來”的雲上講壇。 [11] 
  • 教育理念
沈志雲認為,要想在科研的道路上獲得成就,一要基礎紮實,二要掌握科學研究方法,三要知識更新,四要抓住機遇,還認為,同學們應該有遠大的目標,這樣才有不斷探索學習的動力,但同時腳踏實地的學習才是達到目標的根本途徑。 [3]  [12] 
沈志雲認為,文如其人,要做學問,首先要會做人,還認為在知識信息突飛猛進的時代,知識更新的步伐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猶如儲電瓶對於汽車,沒有電或者電壓過低,就不會有原動力。他要求青年人要關心國家政治和經濟形勢,瞭解現場急需,以便及時抓住機遇,把知識和技術用在“科教興國”的關鍵處,在刀刃上起作用,政治遠見、創新思維、超前意識、專業技能是高素質技術人才的必要條件。 [2] 
  • 教學成果獎
獲獎年份
獲獎項目名稱
獎項名稱
1997年
在科研實踐中培養高水平人才
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8] 

沈志雲榮譽表彰

年份
榮譽稱號
2017年
榮譽博士學位(俄羅斯聖彼得堡交通大學授予) [1] 
1999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8] 
1994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 [13] 
1991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13] 

沈志雲社會任職

沈志雲擔任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人大代表(1993年3月—1998年3月),成都市科協主席,國際車輛動力學會(IAVSD)第三屆學術委員會主席,國家教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國家學位委員會交通運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鐵道重載委員會副主任,《鐵道學報》編委會副主任,四川省鐵道學會理事長,中國鐵道學會理事、常務理事,中國力學學會第四、五屆理事。 [14] 

沈志雲個人生活

  • 家庭背景
沈志雲的父親為鄉村小學教師,長兄和姐姐為中學教師,沈志雲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從小求知上進,勤奮好學。 [2] 

沈志雲人物評價

沈志雲積極投入中國新一代高速列車的研究開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1] 中國工程院評)
沈志雲在機車車輛動力學尤其是輪軌動力學、運動穩定性、曲線通過理論和隨機響應等研究方面成績卓著,創建的輪軌非線性蠕滑力模型,在國際上通稱“沈氏理論”被廣泛引用;主持研製成功中國第一台迫導向貨車轉向架,開創了無輪緣磨損新紀錄;主持建立的機車車輛整車滾動振動試驗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15] (國際學界評)
沈志雲是中國著名的機車車輛專家,在機車車輛動力學尤其是輪軌動力學和隨機響應等研究方面成績卓著,還十分關心和支持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為學部發展和國家科學思想庫建設做出了貢獻,勇於創新、躬行實踐的科學精神和愛國奉獻的高尚品德,教育和影響了一大批優秀的科技人才,也將激勵着年輕後學奮發有為 [16]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評)
沈志雲十分關心中國工程院的工作,積極參與中國工程院的各項活動,為中國工程院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尊重科學、求真務實、勇於創新、為人師表、淡泊名利、敬業奉獻,是中國工程科技界的楷模和學習的榜樣 [16] (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評)
鬢髮斑白的沈教授,年逾古稀仍在不懈探索和攀登,這春蠶與蠟燭般的精神境界,令人們敬佩和讚歎不已 [2] 西南交通大學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