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沈希儀

鎖定
沈希儀(1491~1554),字唐佐,號紫江,廣西貴縣(今貴港)人,祖籍臨淮(今屬安徽鳳陽),明朝中期名將。
本    名
沈希儀
唐佐
紫江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廣西貴縣
出生日期
1491年
逝世日期
1554年
主要成就
平定岑猛之亂

沈希儀人物生平

沈希儀早年經歷

自少英氣磊磊,雄膽略廣,世俗尚,而沈希儀獨精弓射,能挽強命中。
正德三年(1508),年僅十八歲,襲世職為奉議衞指揮使,掌衞甲。機警有膽勇,智計過絕於人。

沈希儀征討叛亂

正德八年(1513),剿木頭。
正德十二年(1517),調徵永安。以數百人搗陳村砦,衝鋒在前,毒弩擊中胳膊和大腿,馬陷淖中,騰而上,連馘三酋,破其餘眾。進署都指揮僉事
正德十四年(1518),徵府江,義寧賊寇臨桂,還巢,沈希儀追之。巢有兩隘,賊伏兵其一,使熟瑤紿官兵入。沈希儀策其詐,急從別隘直抵賊巢。賊倉卒還救,遂大破之。荔浦賊八千渡江東掠,沈希儀率五百人駐白麪砦,待其歸。砦去蛟龍、滑石兩灘各數里。沈希儀以滑石灘狹,雖眾可薄,蛟龍灘廣,濟則難圖,欲誘致之滑石。乃樹旗百蛟龍灘,守以羸卒,然柴以疑之。賊果趨滑石。沈希儀預以小艦載勁卒伏葭葦中。賊渡且半,乘瀧急衝之,兩岸軍噪而前,賊眾多墜水死,收所掠而還。剿義寧、桑江、杉木諸巢,深入親斬大酋一人。
正德十五年(1519),從副總兵張佑連破臨桂灌陽、古田賊,率先奪隘。進署都指揮同知,掌都司事。

沈希儀平定岑猛之亂

嘉靖五年(1526),剿龍山。總督姚鏌準備討伐田州土官岑猛,用沈希儀的計策,離間岑猛的岳父、歸順(今廣西靖西)土酋岑璋,而分兵五哨進。沈希儀將中哨,攻打要地工堯。沈希儀夜遣軍三百人,緣山上,繞出其背。比明合戰,則所遣軍已立幟山巔,賊大潰敗。岑猛走歸順,被岑璋擒住,田州平定。沈希儀追殺岑猛的弟弟岑禮,在陣中跌馬折左脅骨。
在平定岑猛之亂的過程中,沈希儀功勞最大,而被姚鏌抑制。姚鏌議設流官,沈希儀説:“思恩(今廣西環江)以流官故,亂至今未已。田州復然,兩賊且合從起。”姚鏌不從。以沈希儀為右參將,分守思恩、田州。沈希儀請求還鄉治裝。以參將張經代守。不到一月,田州復叛,姚鏌罷歸。王守仁代任,多用沈希儀計,思恩、田州復定。
嘉靖六年(1527),升任思恩參將
嘉靖七年(1528),剿落春。

沈希儀鎮守柳州

嘉靖八年(1529),調任柳慶參將,駐守柳州,鎮壓象州武宣融縣的瑤民起義。兩年後,謝病歸。次年,還故任。柳州在萬山中,城外五里即賊巢,軍民至無地可田,而官軍素罷不任戰。又賊耳目遍官府,閨闥動靜無不知。沈希儀謂欲大破賊,非狼兵不可,請於制府。調那地狼兵二千來,戍兵稍振。乃求得與瑤通販易者數十人,持其罪而厚撫之,使詗賊。賊動靜,沈希儀亦無不知。沈希儀每出兵,雖肘腋親近不得聞。至期鳴號,則諸軍鹹集。令一人挾旗引諸軍行,不測所往。及駐軍設伏,賊必至,遇伏輒奔。官軍擊之,無不如志。已,賊寇他所,官軍又先至。遠村僻聚,賊度官軍所不逮者,往寇之,官軍又未嘗不在,賊驚以為神。沈希儀得賊巢婦女畜產,果鄰巢者悉還之,惟取陰助賊者。諸瑤盡讋伏,無敢向賊。
沈希儀初至,令熟瑤得出入城中,無所禁。因厚賞其黠者,使為諜。後漸令瑤婦入見其妻,賚以酒食繒帛。其夫常以賊情告者,則陰厚之。諸瑤婦利賞,爭勸其夫輸賊情,或自入府言之。以故,賊益無所匿形。希儀每於風雨晦冥夜,偵賊所止宿,分遣人齎銃潛伏舍旁。中夜銃舉,賊大駭曰:“老沈來矣!”鹹挈妻子匍匐上山。兒啼女號,或寒凍觸厓石死,爭怨悔作賊非計。至曉下山,則寂無人聲。他巢亦然,眾愈益驚。潛遣人入城偵之,則希儀故居城中不出也。賊膽落,多易面為熟瑤。
馬平瑤族首領韋扶諫累捕不得。有報扶諫逃鄰賊三層巢者,沈希儀潛率兵剿之,則又與三層賊往劫他所。希儀盡俘三層巢妻子歸,希儀俘賊妻子盡以畀狼兵,至是獨閉之空舍,飲食之。使熟瑤往語其夫曰:“得韋扶諫,還矣。”諸瑤聞,悉來謁希儀。今入室視之,妻子固無恙。乃共誘扶諫出巢,縛以獻,易妻子還。沈希儀剜韋扶諫目,支解之,懸諸城門。諸瑤服沈希儀威信,益不敢為盜。自是,柳州四旁數百里,無敢攘奪者。
沈希儀曾上書於朝,言狼兵亦瑤、僮耳。瑤、僮所在為賊,而狼兵死不敢為非,非狼兵順,而瑤、僮逆也。狼兵隸土官,瑤、僮隸流官。土官令嚴足以制狼兵,流官勢輕不能制瑤、僮。若割瑤、僮分隸之旁近土官,土官世世富貴,不敢有他望。以國家之力制土官,以土官之力制瑤、僮,皆為狼兵,兩廣世世無患矣。時不能用。
嘉靖十六年(1537),思恩發生了岑金之變。初,思恩土官岑浚既誅,改設流官,以其酋二人韋貴徐五土巡檢,分掌其兵各萬餘。夷民不樂漢法,凡數叛。鎮安有男子岑金,自言是岑浚之子。鎮安土官乃潛召其舊部酋長,出金而與之盟曰:“若小主也。”諸酋羅拜,擁金歸,聚兵五千,將攻城,復故地,遠近洶洶。岑浚誅時,其酋楊留者無所歸,率黨千餘人詣賓州,應募為打手。沈希儀在賓州,留入言,欲往見小主人。沈希儀故患金,及聞留言,益大駭。因好謂留曰:“是岑浚第九子耶?我向徵田州固聞之。”因自語:“岑氏其復乎?”欲以深動留,留果喜。已,召留密室,言:“予我重賂,即為金復官。”且出,復呼入曰:“韋貴、徐五今分將思恩兵,必讎金,善防之。”留益大信。金遂從五千人因留以見。門者奔告,請無納。希儀罵曰:“金,土官子,非賊,奈何不納?”引入,厚結之,又引以詣兵備副使,隨以計漸散其五千人。卒縛金,留亦自恨死,思恩復寧。已,隨總督張經大破斷藤峽、弩灘賊,受賚歸。
沈希儀鎮守柳、慶久,渠魁宿猾捕誅殆盡。先後搗巢,斬馘積五千餘級,未嘗悉奏功,故多不敍。
嘉靖十九年(1540),復謝病,柳人祀之山雲祠。

沈希儀南征北討

嘉靖二十年(1541),起任四川左參將,分守敍州瀘州貴州迤西諸處。其冬,擢署都督僉事,充總兵官,鎮守貴州。兩年後,謝病歸。
嘉靖二十二年(1543),朵顏入寇,塞上多警,召天下名將至京師,沈希儀在召中。沈希儀鎮柳、慶,每戰必先登,身數被創,陰雨輒痛劇,故數謝病。至京,亦以病辭。帝疑其規避,褫都督官,令赴部候用。翁萬達薦其才。會江、淮多盜,議設督捕總兵官,乃復沈希儀署都督僉事以往。
嘉靖二十五年(1546),調任廣西總兵。
嘉靖二十六年(1547),為廣東副總兵。從總督張嶽大破賀縣賊倪仲亮等,予實授,仍賚銀幣。瓊州五指山的黎族素畏法,供徭賦,知州邵浚虐取之。其酋那燕遂結崖州、感恩、昌化諸黎為亂。總督歐陽必進議並萬州、陵水黎討之,分兵五道。沈希儀適病,最後至,謂歐陽必進曰:“萬州、陵水黎未有黨惡之實,奈何並誅,益樹敵?莫若止三道。”歐陽必進從之。沈希儀乃偕參將武鸞、俞大猷等直入五指山下,斬那燕及其黨五千四百有奇,俘獲者五之一,招降三千七百人。捷聞,進都督同知,改貴州總兵官。復從張嶽平銅仁叛苗龍許保吳黑苗。又以病歸。
嘉靖三十二年(1553),率兵抗倭,無功,為周如鬥劾罷。次年病逝。 [1-2] 

沈希儀家族成員

七世祖:沈葆,隨朱元璋征戰有功,以功授湖廣蘄州指揮同知,改任廣西馴象衞指揮同知。
六世祖:沈忠,調任奉議衞指揮同知。景泰年間(1450~1457),奉議衞遷於貴縣,於是世代居住於貴縣。
祖父:沈錠,以功升奉議衞指揮使
父:沈瑛,襲奉議衞指揮使。
母:鮑氏。
長子:沈學
次子:沈覺
三子:沈黌 [2] 

沈希儀人物評價

明史》:希儀為人坦率,居恆謔笑,洞見肺腑。及臨敵,應變出奇,人莫測。尤善撫士卒。常染危病,卒多自戕以禱於神。最後一人,至以箭穿其喉。其得士心如此。明至中葉,曷嘗無邊材哉!如馬永梁震周尚文、沈希儀之徒,出奇制勝,得士卒死力,雖古名將何以加焉? [1] 

沈希儀軼事典故

貴州總兵沈希儀填東井的傳説
相傳,今東湖的地方,原為大大小小二十多個蓮藕壙,遍地荷花,蘆花亦雜生其間,中間有一井,怪石嶙峋,因以方位定名,故叫東井。東湖之水從怪石湧出,又由石底流去,人們不知水從何處而來,又從何處而去。故當時有詩云:“深隨石竇千尋去,遠自雲峯萬里來。”據傳,一寡婦有豬跌入城西門一石坑,婦人提火炬追尋,追至很遠忽聞衙門刑杖之聲由井口而出,人們才知東井直通西門石坑,由縣堂而過。隨後貴邑有民謠傳出。民謠雲:“貴縣四山全,只因東井穿,東井若不穿,三科中一元。”
邑人沈希儀,字唐佐,號紫江,為明朝貴州總兵,都督同知(從一品),加鎮國將軍,榮綠大夫御史,恰回到家鄉,聽信民謠傳説,遂命人運石填平東井,水不漏,積聚成多,才形成今日之東湖。後來,果然應了民謠之言,至清代貴邑竟出了李彬、宋運新、黃輔清、林芝齡、林廷選、林翰清、梁佩祥、林乃檉等8名進士,創中國自科舉以來未有奇蹟。
這雖是無稽之談,但人們卻視東湖為吉祥之湖。因為,它畢竟記錄了千年古城的興哀,吸納了無數煙波浩渺,收攬了歷史的滄海桑田。那寬廣的水域,悠遠的意境,正是荷城人認定的蛟龍盤卧之潭,城市龍氣匯聚之地。東湖碧波盪滌,蓮葉田田,清風送爽,湖畔則綠樹成蔭,花團錦簇,無疑是城市最宜人居的風水寶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