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沈倍奮

鎖定
沈倍奮,女,漢族,1943年5月1日出生於上海市,籍貫江蘇省崑山市,免疫生物化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解放軍分子免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 [1]  [4] 
1961年—1965年,沈倍奮在復旦大學系生物物理專業學習,畢業獲得學士學位;1965年—1968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專業學習,畢業獲得碩士學位;1968年,任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研究員;1980—1982年,在西柏林技術大學生物化學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1988年1月至9月,在美國NIH做訪問學者;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2]  2019年,被聘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 [5] 
沈倍奮長期從事生物化學和免疫學研究。 [2] 
中文名
沈倍奮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上海市
出生日期
1943年5月1日
畢業院校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9年被聘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
籍    貫
江蘇省崑山市

沈倍奮人物經歷

沈倍奮院士
沈倍奮院士(9張)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5月1日,沈倍奮出生於上海市,籍貫江蘇省崑山市。 [4] 
1961年—1965年,在復旦大學系生物物理專業學習,畢業獲得學士學位。
1965年—1968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專業學習,畢業獲得碩士學位。
1968年,任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1980—1982年,在西柏林技術大學生物化學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
1988年1月至9月,在美國NIH做訪問學者。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2] 
2019年,被聘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 [5] 

沈倍奮主要成就

沈倍奮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沈倍奮早期組建了分子免疫學全軍重點實驗室,在中國較早開展單克隆抗體製備及其臨牀應用等方面的研究;研製的免疫毒素是中國單克隆抗體衍生物最早申請新藥審評的製品;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1997年獲得中國新藥證書;組建了國家“863”抗體工程研發基地,建立了“抗體人源化”“基於抗原—抗體相互作用結構信息設計抗體類分子”等創新抗體研發技術,多個創新抗體藥物進入臨牀研究。 [2] 
20世紀80年代以來,沈倍奮開展了一系列人白細胞分化抗原的結構與功能研究、細胞因子及其受體、免疫細胞信號轉導等研究;與不同學科專家合作致力於基於IL6/IL6R結合部位的空間結構、及抗原同抗體相互識別的立體結構信息設計新功能分子的研究;將分子生物學技術引入免疫學,開展基因工程抗體的研製,細胞因子及其受體的克隆、表達和功能研究,人體白細胞分化抗原的結構與功能研究,免疫細胞的信號轉導研究等;在中國國內最早開展加成指數測定法分析單克隆抗體所抗抗原決定簇的異同,有關技術在全中國推廣;用單克隆抗體分析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填補了中國國內特異性診斷方法的空白;最早開展白血病導向治療的研究,研製的免疫毒素是中國單克隆抗體及衍生物最早通過新藥評審進入臨牀的製品;從中國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中克隆出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並研究了它們的升白細胞作用。 [4]  [22] 
  • 科研獲獎
獲獎時間
獲獎項目名稱
獎項
2008年
腫瘤細胞的泛素調節機制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1] 
  • 學術論著
據2022年9月中國工程院官網顯示,沈倍奮共發表論文600餘篇,主編專著5部。 [2] 
[1] 沈倍奮. 抗體藥物研究進展[J]. 第二軍醫大學學報, 2002, 23(10):3.
[2] 齊春會, 張永祥, 趙修南,等. 枸杞粗多糖的免疫活性[J]. 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誌, 2001.
[3] 韓根成, 沈倍奮. Th17細胞分化、調節及效應研究進展[J].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 2008.
[4] 齊春會, 張永祥, 沈倍奮. 六味地黃方現代藥理學研究新進展[J]. 軍事醫學科學院院刊, 2002, 26(1):5.
[5] 林紅, 賀永懷, 黎燕,等. Ⅱ型膠原蛋白與弗氏完全佐劑大鼠關節炎模型的建立和比較[J]. 中國實驗動物學報, 1999, 7(001):1-6.
[6] 胡美茹, 於清宏, 沈倍奮. 選擇素家族的分佈及生物學功能研究進展[J]. 免疫學雜誌, 2001(z1):3.
[7] 胡美茹, 蘭雨, 張學敏,等. Caspase與Bcl—2在凋亡發生和調控中的相互作用機制[J]. 軍事醫學, 2000, 24(2):126-129.
[8] 賴春寧, 王建安, 黎燕,等. 186例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突變檢測[J]. 中華腫瘤雜誌, 2001, 23(6):3.
[9] 沈倍奮. 治療性抗體的改造[J]. 醫學分子生物學雜誌, 2006, 3(004):245-249.
[10] 黃培堂, 沈倍奮. 生物恐怖防禦[J]. 科學出版社, 2005.
[11] 賴春寧, 王建安, 黎燕,等. 38例散發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突變檢測[J]. 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誌, 1999.
[12] 沈倍奮. 靶向CD分子的治療製劑[J]. 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誌, 1998. [21] 
學術著作
時間
名稱
著者
出版社
2001年
《分子文庫》
沈倍奮著
科學出版社 [20] 
2005年
《重組抗體》
沈倍奮著
科學出版社 [19] 
2014年
《沈倍奮院士集》
沈倍奮著
人民軍醫出版社 [18] 

沈倍奮人才培養

  • 學生培養
據2022年9月中國工程院官網顯示,沈倍奮共培養碩士、博士、博士後50餘名。 [2] 
優秀學生
姓名
簡介
楊光
軍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3] 

沈倍奮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1980—1982年
洪堡獎學金 [5] 
1997年
2008年10月
中國免疫學傑出學者獎 [7] 

沈倍奮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04年6月
河南大學兼職教授 [3]  [6] 
2004年6月
河南大學雙聘院士 [3] 
1991年11月8日
中國免疫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 [12] 
1993年11月1日
中國免疫學會第二屆理事會常務理事、理事 [11] 
1998年7月21日
中國免疫學會第三屆理事會常務理事、理事 [10] 
2002年12月6日
中國免疫學會第四屆理事會常務理事、理事 [9] 
2006年11月4日
中國免疫學會第五屆理事會常務理事、理事 [8] 
2010年
天然藥物與免疫工程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主任 [17] 
2014年9月
生物工程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第一屆委員 [16] 

中國免疫學會第六屆理事會副理事長、常務理事、理事 [13] 

中國免疫學會第七屆理事會常務理事、理事 [14] 

抗體藥物開發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15] 

《中國實驗血液學雜誌》編委

中國人民解放軍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委 [4] 

中華醫學會副會長 [4] 

中國免疫學會常務理事 [4] 

沈倍奮人物評價

沈倍奮在單克隆抗體的研製和應用上有很深的造詣。蘇州大學評) [22] 
沈倍奮在免疫學、抗體藥物等領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河南大學基礎醫學院評)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