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沅陵縣第一中學

鎖定
沅陵縣第一中學正式成立於解放後的1952年,教師結構比較合理,整體素質較高。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學校投入學校建設資金 1241萬元(其中財政撥付 790萬元),修建了能容納3000學生同時就餐的學生食堂;修建了藏書達12萬冊以上的圖書館;建成了校內塑膠田徑場,20個籃球場,3個室內羽毛球場和乒乓球巡練房以及室內塑膠跑道;且於2014年7月新建了名校林。並接管修繕了校外勞動教育基地,為學生學習勞動技能、參與社會實踐提供了重要場所。校園環境優美,佈局協調,功能區劃合理,教育教學和生活設備設施基本完備。
中文名
沅陵縣第一中學
外文名
YuanLing NO.1 middle school
簡    稱
沅陵一中
創辦時間
1901年
辦學性質
省重點中學
知名校友
張帆 楊帆 王守仁
現任校長
周樹生
所屬地區
湖南 沅陵縣

沅陵縣第一中學學校簡介

沅陵一中肇始於1901年,是一所有着豐厚文化底藴的百年老校,1980年被確定為“湖南省重點中學”,2003年接受省督導評估,2004年改為“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2010年省教育廳督導評估複查合格。學校現有8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700餘人,在職教職工347人。學校秉承“尚學求真 和諧人本 知行合一 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進一步規範辦學行為,紮實推進新課程改革,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升。這幾年來,學校先後被授予“全國羣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先進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湖南省“文明衞生單位”、省級“綠色學校”等榮譽稱號。2008年被確定為“湖南省青少年教育研究基地”,2010年被評定為“湖南省新課程改革樣板校”。 [1] 

沅陵縣第一中學校園環境

辦學條件優越 學校地處城市中心,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學校現有多媒體空調教室87間,擁有電化教學中心控制室與電腦機房。同時建有校園網絡控制中心、愛博廣播語音系統、電視直播系統、衞星地面接收系統、電視監控系統以及學校校長辦公系統及網上閲卷系統等現代化教學設施,校園電視台和專用演播廳正在擴改完善之中。
學校擁有科技樓和藝術館,其中生物標本陳列室和生物標本製作室,在省內外享有盛譽。
沅陵一中圖書館,是沅陵一中的又一道靚麗的風景。圖書館總面積1552平方米,圖書館藏書總量達102862冊。刊物種類豐富,設施先進,管理科學,環境幽靜。
學校擁有現代化塑膠運動場及室內場館。設施齊備的男女生公寓樓及人性化的管理,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 [1] 

沅陵縣第一中學師資力量

領導班子團結民主,務實進取。學校領導班子組建於2007年2月,現有校長、書記、副校長共5人,平均年齡為47歲,學歷均在本科以上,其中研究生學歷的2人,職稱均為中學高級,領導班子的年齡、學歷、職稱結構合理。校長周樹生同志,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中學高級教師。
沅陵一中
從1987年8月至今一直在一中工作,2007年7月任校長。他來自教育教學第一線,具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他鋭意改革、勇於開拓、管理水平較高,業務能力過硬;他為人正派,團結同志,工作紮實,作風深入,具有親和力和良好的羣眾基礎,2008年被評為湖南省優秀教師。學校黨委行政高度重視班子的自身建設,健全了政治學習制度、集體領導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廉政制度和民主評議制度,領導班子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不斷增強。校長、書記以身作則、恪盡職守。如每週一次行政例會,每週一次升國旗儀式,每月一次教職工大會等重要會議,都是校長、書記親自主持。
每月一次學科教研會議、班主任會議、年級組長會議校長書記都親自參加。領導班子成員既認真負責地抓好分管工作,又深入教學第一線聽課、評課、教課,參與教改與教研,定期到到分管的年級聯繫點辦公,同年級組長、班主任共同商量工作,研究解決問題。
經查2008年下學期至2009年上學期,班子成員每期聽課均在30節以上,5名校級領導有3人兼課。學校領導班子以人為本,關愛師生,如抓好學校食堂的管理和通宿學生的送餐、解決教職工低齡子女的託管和青年教師的住房,以及防治2010年10月份在該校發生的甲流,措施得力,受到了上級黨組織的充分肯定和教職工的很高評價。2007年至2009年,學校黨委連續三年被縣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班子成員連續兩年的民主測評,優秀率都達到了98%以上。 教師隊伍建設紮實有效。一是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學校成立了師德師風建設領導小組,高度重視教師的政治思想學習和師德修養,除了每週的常規教師政治學習外,每年都有計劃地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如2007年組織了以“我為黨旗增光彩”為主題的師德師風建設演講比賽;2008年組織了全體教職工學習全國優秀教師全邦幸的活動;2009年開展了“我的師德觀”反思學習活動。
這些活動,提高了教師的思想認識水平,激發了教師的育人熱情,教師的整體師德水平不斷提高。在職教師中沒有發現對學生進行有償家教家養、有償補課或到校外補習學校兼課現象。二是教師培訓工作成效顯著。學校制定了教師繼續教育及新課程、青年教師、中青年骨幹教師和中老年教師等多種培訓計劃和要求,採取了多種多樣的培訓方式,教師培訓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積極開展“師徒結對”活動,要求校內教齡未滿三年的青年教師,選擇一位“師傅”,進行“拜師學藝”,促進了青年教師的成長。大力實施“名師工程”。學校重視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帶動作用,每年評選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長期堅持“名師説教材”、“名師説教法”、“名師上好一堂示範課”等活動。各個學科都有自己的學科帶頭人。
近幾年學校共派出8批次近百名中青年教師,奔赴國內名校跟班學習,並與南京一中結為兄弟學校。同時,先後邀請了國內部分知名專家、教授來學校講學,請他們坐診把脈,對症下藥,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基於“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的認識,學校通過教科室、教研組、備課組,鼓勵、督促教師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為指導,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的思考和評價,要求老師課後反思,寫好教學反思並適時進行交流。通過以上措施,使一批青年教師迅速成長教學中堅力量,一個優秀的教師羣體正在逐步成長。
學校在編教職員工266人,其中專任教師242人,佔教職工總人數 90.97%,超過了省定標準。任課教師學歷合格率 100%,達到了省定標準。高級教師 86人,佔專任教師總人數35.53%,一級教師97人,佔專任教師人數 40.08%,高中級職稱教師人數佔 75.61%,超過了省定標準。學校有特級教師1人。

沅陵縣第一中學辦學特色

沅陵縣第一中學德育

學校特別重視德育工作,“立德育人”觀念不斷強化。學校一直堅持開展“走進親情、走進高校” “五走進”活動,讓學生深入實踐,瞭解社會,磨礪意志,體驗生活。學生在活動中領悟,在實踐中成長。學校德育工作形成了鮮明的特色,成績顯著,事蹟經驗生後為國家、省、市多家媒體報道推介。

沅陵縣第一中學注重個性

學校重視藝術、體育特長教育,突出藝術、體育特色,發展學生個性特長,建有獨立的藝術樓和體藝館,教學設施齊全,有專職教師23人,其中高級教師6人。
學校按照國家課程計劃開設藝術課,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分類編班,集中管理。學校有近百名藝術特長生參加省、市、縣藝術展演活動,其中40人次獲獎;其是張明彪、張強、李文楚、全藝欣、瞿豔萍、周健、文碩、舒青、田萌、張宛凌等20名學生被清華大學、廣州美院、中國美院等著名院校錄取。

沅陵縣第一中學秉承傳統

百年辦學積澱了沅陵一中厚實的人文藴,1980年被列為湖南省首批重點中學,1997年通過省督導評估驗收正式授牌,2004年根據省教育廳統一要求更名為“湖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經過百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有教學班級68個,在校學生3873人,在崗教職工347人,其中專任教師315人,具有高級職稱的94人,具有中級職稱的有146人,特級教師2人。學校辦學條件和辦學設施也有了較大改善,除了能滿足基本的教學要求外,還有獨具特色的生物實驗室、標本陳列室、電子監控系統、音樂教室、美術室、練功室、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校園網等。
學校高舉教育科學、民主旗幟,崇尚樸實,尊重理性,秉承傳統,勇於創新,致力於和諧教育的構建,形成了以德育工作為基礎,課堂效益提高為核心,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的全面內涵式發展的辦學特色。

沅陵縣第一中學創校歷程

沅陵一中是我國最早創辦的新式學堂一,源頭可溯至明代中期。百年辦學歷史積澱了厚重的人文底藴,天寧山一直成為沅陵,乃至湘西人民心中重要的文化聖山。
明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浙江餘姚人王陽明在沅陵設壇講學。
1541年 浙江餘姚人徐珊出任辰州(沅陵)同知,在其老師王陽明講學處建虎溪精舍,後更名為“虎溪書院”。
1901年 辰州知府易培基根據清政府變法要求,將虎溪書院更名為“辰州中學堂”開辦新校
1904年 遷址天寧山,由沅陵、瀘溪、漵浦、辰溪四縣捐建“辰州公立中學校“,該校門保存完好,現立城行政樓內
1914年 更名為”湖南第八聯合縣立中學校“
1939年 抗戰大遷徙,遷至瀘溪、漵浦,更名”辰郡聯立中學“
1950年 以辰郡為基礎,匯合朝陽、貞德、辰粹等成立湖南省沅陵中學
1952年 改為現名“湖南省沅陵縣第一中學
1980年 被確定為“湖南省重點中學
2003年 接受省督導評估,
2004年 改為“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2010年 省教育廳督導評估複查合格

沅陵縣第一中學歷史沿革

沅陵一中
沅陵一中(21張)
沅陵縣第一中學的歷史沿革卻跨過了漫長的四個多世紀;新式中學的創辦可以上溯到清代1901年,學校的始源可以上溯到明代的1541年。
沅陵一中是1949年沅陵解放後,人民政府先後接管的公立、私立中學通過調整,合併,由“六校匯流”而成的新型大型中學,因此,她有多個源頭,其主要源頭和前身是創辦於1901年的新式中學“辰州府中學堂”,而辰州府中學堂則又發端於1541年的虎溪精舍。
541年,浙江餘姚人徐珊,字汝佩,前來沅陵出任辰州(沅陵古稱)同知。在辰州,他訪到了他曾拜師求學的先生――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王守仁(世稱陽明先生)三十年前由貴州龍場驛丞謫歸,途經辰州設壇講學月餘的舊址虎溪龍興寺,便在寺後建造了一座修道堂,為書院,取名虎溪精舍。是為辰州公立中學堂的本源,亦為今日沅陵一中的始源。 [2] 
虎溪精舍“大集多士,以昌田明其(先生)學”,後拓為虎溪書院。明崇禎初年,宋道金良樞更名為陽明書院。明末因戰亂廢過數十年,但到1706年(清康熙四十五年)得到重修,1726年(清雍正四年)又復修拓建。到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沅陵知縣沅念曾再擴建時,已發展到相當規模,複名為虎溪書院。
1898年戊戌京變法後,清政府規定“改革科舉,廢除八股,各省普設中小學堂”。辰州知府易培基“奉文辦學,即以虎溪書院為住院,生童為學生,山長為教員”於1901年“敷衍報成”新校。1903年元月,正式成立“辰州府中學堂”。她與當時的北京五城中學,湖北文普中學,同為全國率先興辦的三所新式中學堂。
該校成立後,校名和校址曾數度變遷。1904年,學校更名為“辰郡中學”,遷址至考棚街。同年秋,沅陵邑紳馮錫仁建議另修新校,校址遷往今天一中所在地的天寧山,由沅陵、瀘溪、辰溪、漵浦四縣捐款修建。新校於1912年建成,同年搬遷,更校名為“辰州公立中學校”。現學校辦公樓大門上方保留的原石刻校牌,就是1912年所刻。校牌上“民國元年季春月,辰州公立中學校,沅瀘辰漵同人重刊”字樣,仍十分清晰。1914年秋,因“湖南省政府謀全省統一編定秩序,辰州序第八”,改稱“湖南第八聯合縣立中學校”。1932年,又改名為“辰郡聯立中學”。抗日戰爭時期,因日本飛機多次轟炸沅陵,學校於1939年遷往瀘溪浦市。1946年抗戰勝利後,才遷回原址天寧山。
1949年,沅陵解放,學校回到人民懷抱,喜獲新生。此時,沅陵縣城和城效的中學還有:一、湖南省立沅陵中學。該校初中為第九戰時中學,1945年1月創立於漵浦,旋遷瀘溪浦市。1946年2月改為國立沅陵中學,5月遷沅陵太常村、杉樹溜。8月,改為省立沅陵中學。1949年,沅陵解放前夕,絕大部分學生離開學校,走向社會,參加革命隊伍,此時僅存校產。二、沅陵縣立中學。1943年7月成立,校址聖宮坪。三、私立朝陽中學。該校前身為美國復初會1904年所設的福音小學堂。1909年更名為中西男學堂。1914年起名為“朝陽中學”,校址天寧山。四、私立貞德女子中學和私立辰粹女子中學。此兩校皆為外籍傳教士所辦的教會學校。前者創辦於1923年,後者創辦於1939年。解放後兩校已成立聯管會,聯合管理校務,名為貞辰聯合女子初級中學。
1950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教育廳決定以辰郡聯立中學為基礎,組建新的省立沅陵中學。5月11日,新校籌委會建立,接管了原省立沅陵中學的全部校產,將縣立沅陵中學的高中部併入辰郡聯立中學。新學校的首任校長為原八路軍幹校和抗日軍政大學教員、當時任湘西行署文教處副處長的府庭鎮同志。1951年3月,與省立沅陵中學一牆之隔的朝陽中學推倒隔牆,合併入省立沅中,10月,貞德、辰粹兩校的高中部也併入省立沅中。此時的湖南省立沅陵中學,匯六校之流,蔚為規模較大的新型中學的壯觀,在黨和人民的懷抱裏健康發展。
1952年9月,學校改為現名“湖南省沅陵縣第一中學”。 [2] 

沅陵縣第一中學成果榮譽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一中的建設和發展。沅陵縣委、縣政府把一中的建設和發展作為建設教育強縣、振興縣域經濟的基礎工程,進一步加大了對學校的領導和支持力度。2007年8月23日,縣委、縣政府在學校召開議教會,明確了學校就地改擴建“三步走”發展戰略:一期工程在2008年底完成女生公寓建設;二期工程完成校門的改建及校內運動場地改造;三期工程是改造老荷花樓,修建男生公寓樓;同時,將五家坪作為學校規劃控制用地,作長期規劃使用,並要求各職能部門,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給予學校建設以最大的支持和傾斜。2009年3月25日,縣委常委議教會在學校再次召開,會議肯定了一期工程的成績,確定了一中改擴建二期工程的具體項目:由政府負責,改建一中校門;確定一中校外勞動教育基地,將縣水庫移民管理局移民培訓中心170畝果園劃撥為沅陵一中校外勞動基地;改造校內田徑場;新增五間高標準的實驗室。為減輕一中辦學負擔和資金壓力,會議決定在確保縣財政正常的經費投入外,計劃用五年時間,由縣政府化解沅陵一中債務1400萬元。建立學校檢查准入制度;繼續實施每年從重點師範院校錄用優秀畢業生措施,逐年增加緊缺學科和特殊人才引進指標。根據縣委、縣政府“8.23”會議內容和“3.25”會議紀要精神,學校校園改擴建工作有序進行,辦學環境不斷優化。
學校的教育經費得到較好的保障。沅陵縣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依法依規較好地保障了學校的教育經費投入。縣財政2007至2009年足額安排了學校教師基本工資、十三個月工資,並與公務員一視同仁,從2008年9月起安排了在職人員平均每月700元、退休教師平均每月546元的政策性津補貼。另外還按教師基本工資總額的4%安排了在職教師住房公積金,按基本工資總額的6%安排了教師醫療保險補助。縣財政2008年、2009年分別安排100萬元,108萬元資金用於學校負債貼息。縣財政通過預算和追加的學校項目支出的公用經費,近三年生均公用經費平均達到了778.2元,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學校經費近三年平均總支出2188萬元,其中財政撥款1211萬元,財政撥款佔學校經費總支出的比例為55.4 %,較好地落實了《教育法》關於公辦學校應以財政撥款為主的法律規定。
校園綠化、美化、硬化較好,文化氣息較濃,是懷化市“花園式學校”、“省綠色學校”。

沅陵縣第一中學發展前景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沅陵一中的建設與發展,經過幾年的調研、論證,形成共識,決定在常吉高速公路與縣城連接線歐家壩地段,擇址興建能容納6000名學生的生態園林式沅陵一中新校區,將沅陵一中打造成全市、大湘西乃至全省最好的省級示範性學校。現已徵地430畝,土建工程已於2014年9月10日啓動。不久的將來,一所硬件設施齊全、設備一流的現代化的學校,引領大湘西教育發展走向健康發展的新明天。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