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沃野

[wò yě]
汉语词语
展开3个同名词条
沃野,汉语词语,拼音为wò yě,本义指大片的肥沃田野,亦为中国古代县名,位于今内蒙古杭锦旗南,东汉末废止 [3]
该词多用于形容土地丰饶、适宜农耕的区域,典籍常以“沃野千里”描述关中、益州等地富庶,如《战国策·秦策一》“沃野千里,蓄积饶多”、《隆中对》“天府之土,沃野千里”等。其异体字“沃壄”“沃埜”见于宋代文献,如《吴船录》载岷山“沃埜”地貌。
“沃野”最早见于先秦文献,汉代《汉书》详述其灌溉之利,颜师古注“沃者,溉灌也”。作为历史地名,沃野县西汉时属朔方郡,东汉末年因行政调整被废 [3]。历代沿用此称,如《三国演义》《淮南子》皆有记载,并衍生出“沃野千里”等成语。
中文名
沃野
拼    音
wò yě
注    音
ㄨㄛˋ ㄧㄜˇ
词    性
名词

目录

释义

播报
编辑
亦作“ 沃壄 ”、“ 沃埜 ”。
  1. 1.
    指肥沃的田野。
  2. 2.
    古县名。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南。东汉末被废。
  3. 3.
    军镇名。北魏六镇之一。故址在内蒙古五原东北。
  4. 4.
    古代对西方的称呼。

出处

播报
编辑
《战国策·秦策一碑页》:“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
《汉书·张良传》:“夫 关中 ,左 肴 函 ,右 陇 蜀 ,捆颂沃野千里。”颜师古 注:“沃者,溉灌也。言其土地皆有灌溉之利循尝巴,故云沃野。”
晋 陈照乌仔寿《隆中对》益州险塞,沃壳良催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美田弥望,所谓 岷山 之下沃埜者正在此。”
宋 陈师道《代谢西川提点刑狱表》:“家有刑书,知而不犯,地为沃野,富以无求。囹圄屡空,元奔定枹鼓几困。”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雅套说凝因之以成帝业;
《明熹宗实录·卷四十二》:“登莱巡抚袁可立陈发兵出海之期:且三岔沃野百里,井泉茂林,即充国之金城不是过之。”
徐迟 《入峡记》:“﹝ 长江 ﹞出 南津关 以后,就流到下游万千顷的沃野上来了。” [1]
桓宽《盐铁论.本论第一》: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器械不备也。
《淮南子·墬形训》:“西方户战曰金邱,曰沃野。” 高诱 注:“沃,犹白也。西方白,故曰沃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