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沃爾夫化學獎

鎖定
沃爾夫化學獎是沃爾夫獎下設的六個獎項之一,由沃爾夫基金會頒發,每年評選一次。
中文名
沃爾夫化學獎
基金會
沃爾夫基金會
次    數
每年評選一次
隸    屬
沃爾夫獎

目錄

沃爾夫化學獎基本信息

該獎項的目的是為了表彰除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以外,對於化學領域有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它是化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獎項之一。

沃爾夫化學獎獲獎者

年份 獲獎者 研究內容
1978年 卡爾·傑拉西(美) 生物有機化學、光譜技術的應用、第一個人工避孕藥
1979年 赫曼·馬克(奧地利/美) 天然和合成聚合物的結構及性質
1980年 亨利·艾林(墨西哥/美) 絕對速率理論
1981年 約瑟夫·查特(英) 過渡金屬化學,特別是過渡金屬氫化物和雙氮配合物化學
1982年 約翰·波拉尼(加) 用紅外發光技術研究化學反應進程
喬治·皮門特爾(美) 基質隔離光譜技術
1983/4年 赫伯特·古陶斯基(美) 用核磁共振光譜技術測定分子結構
哈登·麥康奈爾(美) 用順磁共振光譜技術研究分子的電子結構,以及對自旋標記技術的研究
約翰·沃(美)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光譜學
1984/5年 羅道夫·阿瑟·馬庫斯(加/美) 化學動力學,特別是單分子反應和電子轉移機理
1986年 艾里亞斯·詹姆斯·科裏(美) 在天然產物全合成及合成理論方面
阿爾伯特·埃申莫瑟(瑞士) 有機合成、反應的立體化學和機理
1987年 大衞·菲利普斯(英)
大衞·布洛(英) X射線晶體學技術分析蛋白質、闡明酶的結構及作用機理
1988 年 約書亞·約特納爾(以色列)
拉斐爾·大衞·萊文(以色列) 大分子中能量獲得和消耗的理論計算
1989年 杜伊利奧·阿里戈尼(瑞士)
艾倫·巴特斯比(英) 酶促反應機理,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
1990年 未頒獎
1991年 理查德·恩斯特(瑞士) 核磁共振光譜,尤其是傅里葉變換和二維NMR
亞歷山大·派恩斯(羅得西亞/美) 核磁共振光譜,尤其是多量子和高自旋NMR
1992年 約翰·波普爾(英) 理論化學、量子化學
1993年 艾哈邁德·茲韋勒(埃及/美) 激光飛秒化學
1994/5年 理查德·勒納(美)
彼特·舒爾茨(美) 催化抗體技術
1995/6年 吉爾伯特·施托克(美)
塞繆爾·丹尼夫斯基(美) 有機合成,研究多糖和生物分子的合成反應
1996/7年 未頒獎
1998年 格哈德·埃特爾(德)
加博爾·紹莫爾堯伊(匈牙利) 表面化學,闡明異相催化機理
1999年 雷蒙·勒米厄斯(加) 寡聚糖的研究和合成,闡明它們在分子識別中的作用
2000年 弗蘭克·阿爾伯特·科頓(美) 過渡金屬原子簇化學
2001年 亨利·卡甘(法)
野依良治(日)
巴里·夏普萊斯(美) 不對稱合成
2002/3 未頒獎
2004年 哈里·格雷(美) 生物無機化學,解釋了蛋白質中電子轉移的機理
2005年 理查德·扎爾(美) 用激光技術闡明反應機理
2006/7年 阿達·約納特(以色列)
喬治·費埃爾(美) 核糖體蛋白合成,光合作用中的光反應
2008年 威廉·莫爾納(美)
艾倫·巴德(美) 單分子光譜技術
2009/2010 未頒獎
2011年 鄧青雲(美) 斯圖爾特·賴斯(美)剋日什托夫·馬蒂亞謝夫斯基(美)
2012年保羅·阿利維薩託斯(美); 查爾斯·利伯(美)
2013年伯特·S·蘭格(美)
2014年翁啓惠(中國台北/美)【多糖體和糖蛋白的合成】
2016年K·C·尼古勞(塞浦路斯/美); 斯圖亞特·L·施萊伯(美)
2017年羅伯特·褒曼(美)
2018年奧馬爾·亞基(約旦/美); 藤田誠(日)
2022年2月8日,以色列沃爾夫基金會(the Wolf Fundation)公佈了2022年度沃爾夫獎(Wolf Prize)獲獎名單,其中化學領域的獎項分別頒發給普林斯頓大學的Bonnie L. Bassler教授、斯坦福大學的Carolyn R. Bertozzi教授和斯克裏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的Benjamin F. Cravatt III教授。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