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縣,隸屬於山西省臨汾市,位於臨汾市北部,呂梁山東南麓,北連呂梁市交口縣、晉中市靈石縣,南接洪洞縣,西依姑射山與隰縣、蒲縣接壤,東鄰汾河與霍州市相望,總面積880平方千米。
[17]
截至2018年,汾西縣下轄5個鎮、3個鄉,另設有1個社區管理委員會。
[2]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汾西縣常住人口為104627人。
[16]
- 中文名
- 汾西縣
- 外文名
- Fenxi County
- 行政區劃代碼
- 141034
- 行政區類別
- 縣
- 所屬地區
- 臨汾
- 地理位置
- 山西省中南部、臨汾市北部
- 面 積
- 880 km²
- 下轄地區
- 5個鎮、3個鄉
- 政府駐地
- 永安鎮
汾西縣歷史沿革
編輯汾西縣地名由來
汾西縣位於臨汾市北部,呂梁山東南麓,因地處汾水西岸而得名。
汾西縣建置沿革
汾西是古代勞動人民發祥地之一,據“勍香遺址”、“古郡遺址”。考古發現,早在七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汾西一帶就有人類活動。
唐虞、夏,屬冀州,為納總甸腹地。
商,仍屬冀州。周初,名彘。
春秋,屬晉國。戰國,屬魏、後屬趙。
西漢,為彘縣地,亦屬河東郡。
三國,屬魏,屬平陽郡。
西晉,也屬平陽郡。
北齊,置臨汾縣,屬臨汾郡。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臨汾縣為汾西縣,隋末廢,屬臨汾郡。
五代,屬晉州。
金初,屬漢東南路平陽府。貞祐三年(1215年),屬霍州。
元,屬晉寧路。
明、清,屬平陽府。
中華民國初,屬平陽府。河東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屬山西省。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08月29日,汾西解放,屬晉綏邊區呂梁行署第九專署。
1949年10月,屬晉南專區。
1950年01月,屬臨汾專區。
1958年06月,與霍縣合區設霍汾縣。
1958年10月,撤銷霍汾縣,併入洪洞縣。
1959年09月,復置霍汾縣。
1961年05月,恢復汾西縣建置,屬晉南專區。
汾西縣行政區劃
編輯統計用區劃代碼 | 名稱 |
141034100000 | 永安鎮 |
141034101000 | 對竹鎮 |
141034102000 | 勍香鎮 |
141034103000 | 和平鎮 |
141034104000 | 僧念鎮 |
141034200000 | 佃坪鄉 |
141034201000 | 團柏鄉 |
141034202000 | 邢家要鄉 |
141034400000 | 社區管理委員會 |
汾西縣地理環境
編輯汾西縣位置境域
汾西縣,位於臨汾市北部,呂梁山東南麓,北連呂梁市交口縣、晉中市靈石縣,南接洪洞縣,西依姑射山與隰縣、蒲縣接壤,東鄰汾河與霍州市相望,介於北緯36°25′—36°48′,東經111°12′—111°41′之間,東西長約41千米,南北寬約39千米,國土面積880平方千米。
[17]
汾西縣地形地貌
汾西縣地勢為西北高、東南低,呈階梯狀分佈,是一個天然大陽坡,適宜於多種農作物種植。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800—1000米,境內最高點位於西部姑射山,海拔1890.8米,最低點位於東部團柏河,海拔550米,相對高差1340.8米。
汾西縣以中山丘陵為主,主要以黃土丘陵溝壑區和黃土殘垣溝壑區為主。黃土丘陵主要分佈於縣域中部,主要包括勍香鎮以東大部分地區,佔全縣總面積的29.1%;殘垣溝壑區主要包括縣境內東南部僧念鎮、和平鎮申村、張泉等地,佔全縣總面積的27.3%;河谷主要分佈於團柏河、對竹河沿岸,佔全縣總面積的4.2%。
[7]
汾西縣氣候
汾西縣屬温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氣候特點為冬季少雪嚴寒,春季多風乾旱,夏季炎熱多雨,秋季陰雨連綿。因海拔高差懸殊,氣候垂直分帶較為明顯。歷年平均降雨量為551毫米,主要集中在六、七、八月份。年均日照時數2600小時,以四月到八月最多,月平均243小時。年平均氣温10.1℃,一月份最冷,平均-4.6℃,七月最熱,平均22.4℃。全年無霜期187天。全年受不同程度旱、洪、雹、凍等自然災害威脅。
汾西縣水文
汾西縣河流除姑射山西坡4平方千米屬昕水河流域外,均屬汾河水系,年均經流深35.4毫米,經流量0.6億立方米。境內共有0.5千米以上的河溝670條,河溝密度4.4千米/平方千米。
境內主要支流有:團柏河(上段稱勍香河、中段稱關子爺河),源於隰縣道洪峪村東,流經縣域勍香、佃坪、永安、僧念、團柏五個鄉鎮至洪洞縣小河村古西南部入汾河。境內流長55.4千米。
對竹河(也稱加樓河),由靈石縣泉子坪村入縣境,流經對竹、永安、加樓、僧念至霍州的白龍鎮入汾河,境內流長36千米,佃坪河,源於佃坪鄉玉匣村,流經佃坪、邢家要、僧念鎮麻姑頭、大不掌村東南入團柏河,流長27.5千米。
汾西縣自然資源
編輯汾西縣水資源
汾西縣水資源總量為1221萬立方米,可利用水資源總量為644.6萬立方米,地表水資源總量為900萬立方米,年人均水資源量300立方米,不足全國人均佔有水資源量的1/10、全省的49%,屬於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地區。水資源不足,難以滿足汾西縣的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要求。境內較大的水庫主要有:它支水庫、羅殿水庫、塔上水庫等。
[7]
汾西縣土地資源
汾西縣林業資源
汾西縣礦產資源
汾西縣境內共發現礦種有10餘種,分別為煤、硫、石膏、鐵礦、鋁土礦、高嶺土、耐火粘土、石灰岩、地下水、磚瓦粘土等。已探明的礦產資源中煤、硫、石膏、鐵礦、鋁土礦儲量較大,高嶺土、耐火粘土、石灰岩、地下水等礦產資源儲量也非常可觀。其中,煤炭地質儲量達16.6億噸,含煤面積約350平方千米,佔全縣國土面積的36.5%。
主要含煤地層是石炭系中統太原組和二疊系下統山西組,主要可採煤層有11#、10#、9#、3#、2#、1# 。鐵礦地質儲量2.1億噸,主要賦存類型有山西式鐵礦和鐵礦結核層。鐵礦石品位一般在40—50%之中,局部可達60%以上。石膏礦地質儲量達10億噸,品位一般在60—90%,在奧陶系中統地層內大面積分佈,含礦層位多,礦體厚度大,礦石品位富,出露也較好。
[7]
汾西縣人口
編輯截至2017年末,汾西縣常住人口為15.015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05人。出生人口1422人,人口出生率為9.48‰;死亡人口1017人,死亡率為6.78‰;自然增長率為2.7‰。人口性別比為108.06。2017年,汾西縣城鎮化率45.47%。
[3]
汾西縣經濟
編輯汾西縣綜述
2017年,汾西縣地區生產總值(GDP)24.8881億元,比上年增長9.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977億元,增長5.7%,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3.25%;第二產業增加值8.3642億元,增長7.6%,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3.61%;第三產業增加值13.2262億元,增長11.2%,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3.1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6598元。
[3]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汾西縣固定資產投資按新口徑計算完成20.3285億元,增長24.8%。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5.3542億元,民間投資14.9743億元。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0865億元,第二產業投資14.3838億元,第三產業投資4.8582億元。在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26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9個,計劃總投資184.7074億元,完成投資17.3839億元,佔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85.5%。
[3]
財税收支
人民生活
2017年,汾西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95元,比上年增長8.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51元,比上年增長7.5%;2017年城鎮20%低收入11868元,佔2017年低收入比重46.8%,增幅9.9%;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3元,增長12.1%;2017年農村20%低收入1386元,佔2016年低收入比重36.6%,增幅18.9%;全縣在崗職工平均工資51086元,比上年增長10.74%。
[3]
2020年,汾西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44299萬元,比上年增長5.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350萬元,增長5.8%,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4.9%;第二產業增加值48881萬元,增長16.8%,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0%;第三產業增加值159068億元,增長2%,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5.1%。
[18-19]
汾西縣第一產業
種植業
2017年,汾西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25740公頃,比上年增加114.1公頃,增長0.44%。其中,糧食播種24307.4公頃,油料種植面積377.5公頃;棉花種植面積5.3公頃。在糧食播種面積24307.4公頃,其中秋糧播種面積11380公頃,夏糧播種面積12927.4公頃。全年糧食產量80228.9噸。其中,夏糧40531.1噸,秋糧39697.8噸。
[3]
林業
畜牧業
2017年,汾西縣豬牛羊禽兔肉總產量15411.79噸,比上年增長37.57%。其中:豬肉產量2985.03噸,增長17.99%;牛肉產量275.36噸;羊肉產量815.05噸,增長11.51%。禽肉產量11320.55噸,增長48.55%。年末生豬存欄34485頭,生豬出欄9380頭。禽蛋產量3889.39噸,增長3.2%。
[3]
生產條件
截至2017年末,汾西縣農業機械總動力4.38萬千瓦。機械耕地面積17901公頃;機械播種面積16353公頃;機械收穫面積7573公頃。全縣農機化經營總收入1376萬元,利潤總額679.7萬元。全縣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7.2%。
[3]
汾西縣第二產業
工業
截至2017年末,汾西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6.0988億元,比上年增長3.2%。洗精煤產量56.5239萬噸,飼料12.2964萬噸,雞肉45931噸。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0.663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利税180萬元,利潤600萬元。
[3]
建築業
汾西縣第三產業
國內經濟
2017年,汾西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6314億元,增長7.3%。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8365億元,增長6.7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7949億元,增長9.4%。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12.1938億元,增長7.24%;餐飲收入額4376.5萬元,增長9.25%。
[3]
郵電通信
2017年,汾西縣郵政業務總量1264萬元,增長7%;聯通業務總量1775萬元,下降9.3%;移動業務總量3600萬元,增長12.5%;電信業務總量260萬元,增長25.6%。截至2017年末,汾西縣固定電話2343部,減少950部,下降28.8%;移動電話用户達到97518户。移動電話普及率65部/百人。全縣寬帶接入用户20307户,增長30.6%。
[3]
金融業
2017年,汾西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8.897億元,比年初增加7418萬元,增長了17.5%。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2.0487億元,比年初增加1.7069億元,增長了11.4%。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6.5874億元,比年初增2.1466億元,增長了40.7%。
[3]
保險業
2017年,汾西縣保險公司保費收入3945.49萬元,支付各類賠款946.37萬元。其中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保費收入354萬元,支付各類賠款97萬元;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保費收入728萬元,支付各類賠款31萬元;
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保費收入52.79萬元,支付各類賠款37.47萬元;中國人民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保費收入1307萬元,支付各類賠款503萬元,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保費收入604萬元,支付各類賠款268.65萬元;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保費收入899.7萬元,支付各類賠款9.25萬元。
[3]
汾西縣交通運輸
編輯汾西縣地處晉西,位於晉中、呂梁、臨汾三市的交匯之處,東距同蒲鐵路、大運高速公路、北京—昆明公路(108國道)17千米,省道臨桃線貫穿南北,霍永高速橫跨東西
[20]
,過境48千米,設有兩個互通,隨着臨大一級、西縱高速、大西高鐵、中南高鐵的建成,將使汾西處於高等級公路和鐵路交錯密佈網絡的中心地帶,縣城30千米半徑以內有高等級公路達到5條、鐵路達到3條。
[1]
汾西縣社會事業
編輯汾西縣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汾西縣共有職教中心1所,教師進修校1所,單辦高中1所,完全中學1所,初中5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其中民辦1所),小學17所。全縣高中在校學生2240人,高中教師229人;初中在校學生4482人,初中教師507人;小學在校學生9192人,小學教師750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2%,初中三年保留率達到了98.5%以上,小學六年鞏固率達到了99.06%以上,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2%。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全縣高中招生學生715人,畢業821人,初中招生學生1636人,畢業1372人,小學招生學生1359人,畢業1835人。有證幼兒園(班)40所,在園幼兒3463名;無證民辦幼兒園(班)13所,在園幼兒597名。
[3]
汾西縣科學技術
2017年,汾西縣受理專利申請15件,其中受理發明專利申請8件。年末,汾西縣有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1個,縣授權行業建立的檢定機構1個。共有法定計量技術機構1個,全年完成強制檢定各類計量器具305餘台(件)。有氣象台(站)11個。氣象系統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的單位1個。衞星雲圖接收站1個。有專業綜合地震台站1個,縣級地震台網中心1個。
[3]
汾西縣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汾西縣共有羣眾藝術館1個,文化館1個,藝術表演團體2個。廣播電視台1座。電視人口覆蓋率85.6%。全縣共有公共圖書館1個,檔案館1個。有1個圖書館達到國家三級標準以上。電影公司1個,縣蒲劇團1個,電視差轉枱1座,有線電視收視户達到6679户。
舉行了2017年“美麗汾西”社火和燈展活動,舉辦了7場羣眾消夏文藝晚會,舉行了以“閲讀與人生相伴文明與汾西同行”為主題和“喜迎十九大”為主題的讀書活動。舉辦了慶七一老年書畫展。開展送電影下鄉1440場,送戲下鄉70場,送文化下鄉25場次,送圖書下鄉6000餘冊,開展全民閲讀活動13次。
在姑射山舉辦了“相約神仙居、探幽道家源”首屆登山活動。在師家溝清代民居舉辦了“中秋月更圓”賞月節活動。電視新聞作品《汾西核桃:綠了荒山富了民》榮獲2017年“臨汾新聞獎”二等獎;《汾西:“1133”戰略奏響經濟發展最強音》獲2017年“臨汾新聞獎”三等獎。
[3]
汾西縣醫療衞生
截至2017年,汾西縣醫療衞生機構181個。民營康復醫院1所,婦幼保健站1個,疾控中心1個,衞生監督所1個,精神病院1個,縣醫院1個,中醫院1個,鄉鎮衞生院8個,城鎮衞生服務中心1個,村衞生所147個,個體診所18個。全縣衞生機構共有牀位428張,其中縣醫院牀位150張,衞生院牀位143張。衞生技術人員490人。
[3]
汾西縣勞動就業
2017年,汾西縣全社會從業人員69460人,其中:城鎮從業人員6445人,農村從業人員63015人。勞務輸出4031人,培訓農村勞動力3100人,城鎮新增就業崗位人員1114人,創業培訓4期12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的目標範圍之內。
[3]
汾西縣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末,汾西縣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5730人,基本養老保險收入3456.41萬元;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3886人,完成基金徵繳19596萬元;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為5110人,徵繳失業基金175.1萬元;
2017年,汾西縣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為9995人,徵繳工傷保險基金138萬元;參加生育保險的人數為5050人,基金徵繳124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參保118524人,參加醫療保險的職工人數為7699人,完成基金徵繳2113萬元。
[3]
汾西縣環境保護
2017年,汾西縣城空氣質量好於二級以上天數284天,一級天數達到36天。化學需氧量下降5%、氨氮下降4%、二氧化硫下降3.5%、氮氧化物下降5%、煙粉塵4%。水土流失治理面積423.54平方千米。
[3]
汾西縣安全生產
汾西縣文物古蹟
編輯汾西縣境內主要遺蹟有古文化遺址五處,古墓葬三處,古建築七處。轄區內有文物保護單位200餘處,其中省級3處,市級5處,縣級30餘處,一般170餘處。
汾西文物古蹟主要有位於縣城東北約十千米處的興原寺、東閣、靈泉、師家溝。東閣是建於明代的觀音閣。閣樓分上下兩層,閣內現存保護完好的明代壁畫四幅。師家溝屬於清代民居,創建於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擴建歷經80餘年,佔地面積10萬平方米。
[13]
汾西縣風景名勝
編輯姑射山風景區 | |
師家溝古建築羣 | |
汾西觀音閣 原名“興源寺”,位於汾西縣城北10千米的李安莊村,始建於唐代,現存均為明清建築。觀音閣依山勢而建築,分前、中、後三進院落,各有傳奇。前院正面“寶閣”,正塑觀音,端坐蓮台。結構嚴謹、古樸、渾厚,造形美觀,玲瓏別緻。中院磚窯3孔,兩窯供老君、地藏金像,一窯龍泉水順石灰岩層流出,清澈甘甜。後院為四合院落,樓上雕有“靈泉寶閣”四字,檐下磚雕“神洞”門額。“神洞”石灰岩自然生成,天地平廣,高丈餘,深無測,洞內風聲呼呼作響,神話傳説是通往五台山的隧道。 | |
汾西真武祠 創建年代不詳,金大定年間(1161一1189年)改稱青山龍王廟,元大德二年(1298年)改稱青山廟,延祐二年(1315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均有重修,清順治十一年(1645年)創建真武祠,改稱真人廟,現存主體建築結構為元明清建築。廟依山而建,中軸線建有南門戲台、看亭、韋馱殿、真武殿、文殿、銅殿、玉皇樓,文殿兩側建有庫房院、禪院。廟內保存有元碑1通,明清重修碑、記事碑70餘通。 |
汾西縣地方特產
編輯汾西梨
汾西梨,山西省臨汾市汾西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汾西縣榮譽稱號
編輯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佈《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汾西縣在其中。
[8]
- 參考資料
-
- 1. 晉西古邑 魅力汾西 .山西省臨汾市汾西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4-24]
- 2. 汾西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5-08]
- 3. 汾西縣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山西省臨汾市汾西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4-24]
- 4. 山西廣靈等16個縣擬退出國家級貧困縣 .海外網[引用日期2020-02-22]
- 5. 山西批准廣靈等16縣退出貧困縣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0-02-28]
- 6. 《2009-2011汾西年鑑》,汾西縣史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2012.12
- 7. 汾西縣“十三五”脱貧攻堅規劃(2016-2020) .山西省臨汾市汾西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4-25]
- 8. 中央宣傳部 財政部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文物局 關於公佈《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 .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19-03-24]
- 9. 姑射山風景區(汾西) .山西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4-24]
- 10. 山明水秀師家溝 景緻幽雅古村落 .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引用日期2019-04-24]
- 11. 四部門公佈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0-07-09]
- 12. 我省命名49個省級平安縣(市、區) .山西日報數字報[引用日期2020-07-27]
- 13. “天下第一村” 汾西師家溝--旅遊頻道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2-27]
-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 第2520號 .農業農村部.2017-04-20[引用日期2021-03-10]
- 15. 臨汾市人民政府關於鄉級行政區劃調整的公告 .臨汾市人民政府.2021-05-06[引用日期2021-05-08]
- 16. 臨汾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1]-統計發佈 .-臨汾市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7-31]
- 17. 面積人口-汾西簡介 .-汾西縣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1-07-31]
- 18. 汾西縣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統計公報- .汾西縣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1-07-31]
- 19. 汾西縣2020年國民經濟 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汾西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7-31]
- 20. 霍永高速公路通車 全程129.2公里貫穿三縣一市 .山西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09-10]
- 21. 臨汾7地縣(市)委書記新任 .瀟湘晨報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3-29]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