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黎裏鎮

鎖定
黎裏鎮隸屬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東臨上海、西瀕太湖、南接浙江、北依蘇州,地處江蘇、浙江上海兩省一市交匯的金三角腹地。 [1]  黎裏鎮地處太湖平原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適中,雨水充沛,氣候温和濕潤。
鎮面積258平方千米,下轄4個社區,22個行政村,常住人口177603人(2017年) [2] 
2014年,全鎮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17億元;工業開票銷售收入525億元;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8.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91億元;新增到賬外資2.5億美元,內資註冊資本71億元;服務業完成投資38.8億元,服務業税收6.7億元;實現進出口總額13.6億美元。 [3] 
2012年~2014年3月間,黎裏鎮被分別被評為“全國曆史文化名鎮” [4]  、“中國十佳村鎮慢遊地” [5]  、“江南水鄉古鎮” [6]  。2018年10月9日,黎裏鎮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前100名。 [7]  2019年10月,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8]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黎裏鎮為國家衞生鄉鎮。
2021年7月,黎裏鎮景點推出暑期夜間開放。(全年) [27] 
中文名
黎裏鎮
外文名
LILI TOWN
別    名
梨花村
禊湖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地理位置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東南
面    積
258 km²
下轄地區
4個社區,22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高新區
電話區號
0512
郵政編碼
215212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77603人(2017年) [9] 
著名景點
柳亞子紀念館端本園禊湖道院、周公傅祠
機    場
蘇南碩放國際機場上海虹橋國際機場
火車站
蘇州站蘇州北站
車牌代碼
蘇E
名    人
柳亞子倪徵燠金誦盤殷明珠
美    食
辣雞腳、酒釀餅、麥芽塌餅

黎裏鎮建制沿革

黎裏,名黎川、梨花裏,又名禊湖。
進登橋 進登橋
春秋時期,黎裏在長水(今浙江嘉興)境內,吳越槜李交戰後,黎裏御兒滉為吳越分界之一。唐時黎裏屬嘉興範隅鄉,為村。後梁開平三年(909年),吳江建縣,黎裏始屬吳江縣。北宋時,黎裏已形成東、西兩個村落。明成化、弘治年間(1465~1505年),黎里居民千百家,為吳江大鎮。清宣統二年(1910年),吳江縣設9鎮,黎裏為鎮。
民國元年(1912年),吳江、震澤兩縣合併為吳江縣,全縣共設18市、鄉,黎裏為市。民國18年,吳江縣調整區劃,縣以下設區,區以下設鎮,黎裏為第四區,市鎮分為黎東、黎西兩區屬鎮。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十月,黎東鎮、黎西鎮合併為區屬黎裏鎮。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五月四日,黎裏解放,設黎裏區,黎裏鎮為區屬鎮。
1953年1月,黎裏鎮升格為縣屬鎮。
1953年,黎裏鎮由區屬鎮升格為縣屬鎮。
1956年3月,黎裏區與蘆墟區合併為蘆墟區。
1957年10月,吳江縣撤區並鄉,黎裏農村合併為縣屬黎裏鄉,黎裏鎮仍為縣屬鎮。
1958年9月,黎裏農村成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體制。
1959年2月,黎裏鎮與黎里人民公社合併,由黎里人民公社管轄。
1965年,鎮社分開,恢復黎裏鎮建制。
1983年7月,黎裏公社併入黎裏鎮,實行鎮管村新體制。
2003年12月,北厙鎮與黎裏鎮合併為黎裏鎮。
2006年10月,撤銷黎裏鎮建制,與蘆墟鎮合併為汾湖鎮。 [9] 
2013年5月28日,汾湖鎮正式更名為黎裏鎮。更名後原行政區域、政府駐地及隸屬關係均不變。 [1] 
2021年7月,黎裏鎮景點推出暑期夜間開放。(全年) [27] 

黎裏鎮行政區劃

黎裏鎮區劃沿革

黎裏古鎮 黎裏古鎮
民國元年(1912年),吳江縣行政單位沿襲都圖制度,黎裏市轄11都,領36圖。
民國十八年(1929年),吳江縣調整行政區域自治和變更行政單位名稱,縣以下設區,區以下設鄉、鎮,鄉鎮以下的行政單位為閭、鄰(5户為鄰,5鄰為閭)。黎裏為吳江縣第四區,轄2鎮、23鄉,編為320閭,1595鄰。市鎮轄黎東鎮、黎西鎮;農村轄:珍珠、楊墅、鴨灣、黑龍甸、大義、沈家港、長田、長葑、梓樹下、大平、朝霞、黃楊、烏橋、角里、大港、尤家港、池亭、東西陽、張村、史家甸、施家港、西陵港、奇源灣等23鄉。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八月,吳江縣自治區劃調整,黎裏仍為第四區。同年十一月一日起,實行保甲制(10户為1甲,10甲為1保),廢除閭鄰制。黎裏區轄2鎮11鄉,市鎮依舊,農村轄珠灣、大義、九龍、南參、長田、黃楊、四港、尤港、六里、池樹、東陽等11鄉。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十月,吳江縣撤併鄉鎮,黎裏區轄1鎮8鄉。黎東鎮、黎西鎮合併為黎裏鎮,農村合併為東陽、黃楊、九龍、長田、南參、池樹、四港、尤港等8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二月,吳江縣撤併鄉鎮,黎裏區轄1鎮3鄉:黎裏鎮、黎東鄉、黎西鄉、黎北鄉。
1950年2月,黎裏區轄1鎮10鄉:黎裏鎮、章灣鄉、大陽鄉、黑龍鄉、烏橋鄉、藏龍鄉、天福鄉、南鶯鄉、新參鄉、新珍鄉及平林鄉。廢除保甲制,建113個行政村,黎裏鎮劃分為9個街道。黎裏鎮街道設置:東亭街、平樓街、九南街、建新街、中心街、滸涇街、梨花街、西新街、南新街等9個街道,各街道建立讀報組等組織。
1956年3月,黎裏區與蘆墟區合併,定名蘆墟區。新珍鄉13個行政村劃歸北厙,其餘9鄉合併為4鄉:平林鄉併入烏橋鄉,章灣鄉併入藏龍鄉,天福鄉併入南鶯鄉,黑龍鄉、新參鄉併入大陽鄉。
1956年底,全區成立27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藏龍鄉建有第一高級社、第四高級社、第五高級社、第六高級社、第七高級社、第八高級社、民豐高級社和雄豐高級社;南鶯鄉建有汾湖高級社、新峯高級社、黎星高級社、黎明第一高級社、黎明第二高級社和黎明第三高級社;大陽鄉建有富聯高級社、建豐高級社、大聯高級社、新聯高級社和三聯高級社;烏橋鄉建有第一高級社、黎鋒高級社、新鋒高級社、明豐高級社、益豐高級社、建豐高級社、新方高級社和新聯高級社。
1957年10月,吳江縣撤區並鄉,原屬黎裏地區的烏橋鄉、藏龍鄉、南鶯鄉、大陽鄉合併為黎裏鄉。全鄉20個行政村劃歸北厙,12個行政村劃歸八坼,7個行政村劃歸平望,1個行政村劃歸同裏。
1958年,黎裏鎮區9個街道分別成立街道委員會(後改稱街道)。1958年9月,黎里人民公社成立,23個高級社(此前已有4個高級社劃歸北厙)分別合併或單獨組建成黎陽、先豐、雄鋒、紅星、明豐、新方、益豐、勤豐、建新、新華、黎星、大聯、富聯等13個生產大隊,同時將分散的漁民組織起來成立捕撈大隊。
1959~1960年,黎里人民公社調整大隊行政區域,先豐大隊分置為先豐、建民大隊,紅星大隊分置為紅星、新星大隊,大聯大隊分置為大聯、羣聯大隊,新華、黎星兩大隊劃出6個自然村組建南星大隊。
1961年,大隊的行政區域再次調整:黎陽大隊分置為復興、黎涇、東陽大隊,建民大隊分置為建民、黎東大隊,雄鋒大隊分置為雄鋒、新民大隊,黎星大隊分置為黎星、黎明大隊,新方大隊分置為新方、新聯、黎鋒大隊,勤豐大隊分置為勤豐、何扇、湯角大隊,益豐大隊分置為益豐、建豐大隊,先豐大隊分置為先豐、新豐大隊。全公社大隊數增至29個。1962年,吳江縣對部分公社進行行政區域調整,黎星、黎明、富聯大隊劃歸北厙公社。
1963年,新華大隊、建新大隊劃出6個自然村組建南鶯大隊。至此,全公社共有27個生產大隊。
1976年,經吳江縣革命委員會批准,黎東大隊第七、第八兩個生產隊獨立建制,組建蔬菜大隊,全公社大隊數增至28個。
1979年,黎裏鎮成立街道辦事處,下轄9個街道。
1983年7月起,實行鎮管村新體制,黎裏鎮轄9個街道、28個行政村。
1987年,鎮區增設人民街。1992年,增設羅漢街。1994年,增設興黎街。
1998年12月,黎裏鎮成立副鎮級街道辦事處,管轄12個街道。
2001年8月,黎裏鎮行政村區域調整,由原來的28個行政村調整為19個行政村:西陽村、東陽村、黎涇村合併更名為黎陽村;下絲村、黎東村、傅家浜村合併更名為黎絲村;建民村、甘南村合併更名為建南村;南星村、欲字村合併更名為明星村;華字村、南鶯村合併更名為華鶯村;新方村、四聯村合併更名為方聯村;富陽村、何扇村合併更名為陽扇村;以及漁業村、雄鋒村、史北村、奇士村、大聯村、羣聯村、斜網村、黎鋒村、湯角村、青石村、益豐村,烏橋村。
2002年10月,黎裏鎮區區域調整:東亭街、平樓街、九南街、興黎街合併為興黎社區,中心街、滸涇街、建新街、人民街合併為黎新社區,梨花街、南新街、西新街、羅漢街合併為振黎社區。同時撤銷12個街道,成立3個社區。
2003年7月,黎裏鎮第二次行政村區域調整,將19個行政村調整為11個行政村:黎絲村、黎鋒村、漁業村合併更名為黎花村;奇士村、史北村合併為史北村;羣聯村、大聯村合併為大聯村;陽扇村、湯角村合併為湯角村;明星村、雄鋒村合併為雄鋒村;斜網村、華鶯村合併為華鶯村;益豐村、青石村合併為青石村;以及黎陽村、建南村、方聯村、烏橋村。
2003年12月,北厙鎮與黎裏鎮合併為黎裏鎮,全鎮轄興黎、黎新、振黎、北厙等4個社區,黎陽、黎花、建南、雄鋒、史北、華鶯、大聯、方聯、湯角、青石、烏橋、元鶴、東方、梅墩、大勝、黎星、汾湖、浮樓、沈家港、永新、大長港、川心港等22個行政村。
2005年7月,鎮區增設黎民街,隸屬振黎社區。 [9] 

黎裏鎮區劃詳情

2005年,黎裏鎮下轄興黎社區、黎新社區、振黎社區、北厙社區4個社區,黎陽村、黎花村、建南村、雄鋒村、史北村、華鶯村、大聯村、方聯村、湯角村、青石村、烏橋村、元鶴村、東方村、梅墩村、大勝村、黎星村、汾湖村、浮樓村、沈家港村、永新村、大長港村、川心港村22個行政村。政府駐地汾湖高新區。 [10] 

黎裏鎮地理環境

黎裏鎮位置境域

黎裏鎮位於吳江市東南部,距市區19.5千米。東鄰蘆墟,南與浙江嘉興隔水相望,西接平望,北連金家壩。 [1]  中心位置處於北緯30°57′58"~31°05′04",東經120°40′13"~120°49′02"。2005年,全鎮總面積258平方千米。 [9] 

黎裏鎮地質地貌

黎裏鎮地處太湖平原地區,地面高程在吳淞基面3~4米之間,自東北向西南緩傾,土質為黃泥土,土種以青紫泥為主。 [11] 

黎裏鎮氣候特徵

黎裏鎮 黎裏鎮
黎裏鎮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適中,雨水充沛,氣候温和濕潤。年均氣温16℃左右,降水量1023毫米。冰雪不多,無霜期200~240天。 [11] 

黎裏鎮水文

黎裏河流為太湖水系一部分,鎮區來水源自浙江天目山,由西向東,經平望鶯脰湖、雪湖,到黎裏與平望交界的楊家蕩、牛鬥湖,從望平橋進入市河黎川,流經全鎮各條水道。境內河道縱橫,湖蕩密佈,河道、湖蕩與漊浜池潭構成稠密的水道網絡。 [12] 

黎裏鎮自然資源

黎裏鎮生物資源

1989~2005年,黎裏鎮境內的植物有種子植物和菌類植物兩大類,種子植物有草本、木本植物之分。兩大類植物共120多種。 [13]  野生及人工養殖的脊椎動物有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無脊椎動物有昆蟲類、甲殼類、軟體類、蛛形類和多足類、環節類等,共10類100多種。 [14] 

黎裏鎮水資源

黎裏鎮湖蕩眾多,儲水量大。湖蕩大多在境內,張鴨蕩,三白蕩;還有與浙江交界的塔浪蕩、陸家蕩。 [15] 

黎裏鎮人口民族

黎裏鎮人口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黎裏鎮總人口41543人,總户數13161户。
2003年,黎裏鎮全鎮總人口63701人。 [16] 
2005年,黎裏鎮共23074户,63738人。 [1]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黎裏鎮常住人口196892人。 [2] 
2017年,177603人(2017年)。

黎裏鎮民族

2000年,全鎮有8個少數民族:苗族、彝族、壯族、侗族、瑤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2005年,全鎮居住人口主要有漢族,另外還有7個少數民族:土家族苗族彝族壯族瑤族,蒙古族,白族。 [16] 

黎裏鎮交通

黎裏鎮交通 黎裏鎮交通
黎裏鎮南北向的蘇嘉杭高速公路及207省道,與東西向的滬蘇浙皖高速公路及318國道交會於古鎮北側,還有蘇同裏一級公路穿鎮而過,交通十分便利。 [17] 

黎裏鎮經濟發展

黎裏鎮綜述

2005年,全鎮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62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427元。 [1]  全鎮有工業企業967家,其中外商和港台商投資企業61家,工業總產值73.92億元;有個體商户1499家。
2014年,全鎮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17億元;工業開票銷售收入525億元;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8.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91億元;新增到賬外資2.5億美元,內資註冊資本71億元;服務業完成投資38.8億元,服務業税收6.7億元;實現進出口總額13.6億美元。 [18] 

黎裏鎮第一產業

2005年,全鎮耕地面積32440畝,糧食總產16387噸,油菜籽總產1244噸,出欄生豬55611頭,出欄家禽19.22萬羽,出售蔬菜、瓜果7290噸,水產品產量8490噸。全年農副業總收入5.572億元。 [11] 
2014年,全鎮水稻單產615公斤。 [18] 
截止2015年,黎裏鎮建成了糧油、蔬菜、蛋雞、肉豬等無公害生產基地28個,通過了清潔大米、鱅魚、貢菊、葡萄、河蟹等28個“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稱號的認證,打造了“汾湖牌”綠色大米、“元蕩湖牌”綠色水產品等11個知名農產品品牌。 [1] 

黎裏鎮第二產業

2005年,全鎮有工業企業967家,其中外商和港台商投資企業61家,工業總產值73.92億元,職工總數30967人。 [11] 
2014年,全鎮280餘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385億元,佔全區工業總量73%,全年銷售超30億元;銷售超10億元企業達6家,超億元企業突破100家,以電梯裝備、新型食品為代表的主導產業保持良好勢頭,行業銷售增幅達15%以上。 [18] 

黎裏鎮第三產業

2005年,全鎮有個體商户1499家,其中黎裏797家,北厙702家。完成社會商品零售總額7.56億元,其中批發零售貿易額6.68億元,餐飲業零售額8800萬元;商品市場成交額3.35億元,其中綜合農副產品成交額3.21億元,專業市場成交額1400萬元。 [11] 
2014年,全鎮服務業完成投資38.8億元,服務業税收6.7億元。 [18] 

黎裏鎮社會事業

黎裏鎮文化事業

禊湖書畫社 禊湖書畫社
2005年,全鎮有禊湖文學社、禊湖書畫社等文學社團;老年舞蹈隊、老年學校戲曲隊、“東方越韻”戲曲隊等業餘文藝組織和10餘支舞龍隊伍。全鎮有文化站圖書館、學校圖書館、社區圖書室等館(室)10餘處,藏書共30餘萬冊。 [11] 
2014年,黎裏鎮成功舉辦全國原生民歌展演暨首屆蘆墟山歌節、攀巖世界盃等文化體育賽事。 [3] 
舞龍是黎裏鎮的一項民間特色活動,有40多支舞龍隊,其中湯角村就有6支。2015年10月21日,湯角村首屆“和美鄉村”文化節暨第三屆“湯角杯”舞龍大賽在該村集宿區廣場舉行,吸引了來自湯角、華鶯、雄鋒等村的9支舞龍隊參加比賽。 [19] 

黎裏鎮教育事業

2002年9月,新黎裏中學竣工啓用。
2003年,黎裏鎮中心幼兒園被評為江蘇省示範性實驗幼兒園,黎裏二中被評為江蘇省示範初中。
2005年7月,黎裏中學被評為江蘇省三星級普通高中。
2005年12月,北厙中心幼兒園被評為江蘇省綠色幼兒園。
2006年9月,全鎮有高中1所,初中2所,成人教育中心校1所,中心小學2所,中心幼兒園2所,村幼兒園12所;在校學生8732人,在職教職工617人。民辦學校2所;在校學生2219人,教職工63人。 [11] 
2014年,區內有中加合作楓華高級中學、2所高中和5所初中。 [20] 

黎裏鎮醫療衞生

2005年,農村參加合作醫療保險40410人,市鎮職工、居民享受醫療保險人員15217人;全鎮參加養老保險32979人。 [11] 
2014年,全鎮有黎裏、金家壩衞生院等醫療設施,全鎮參保企業達2070家,參保人數達63618人。 [3] 

黎裏鎮特色特產

黎裏鎮主要有:黎裏辣雞腳、油墩、套腸、李永興醬鴨、老虎豆、生祿齋月餅、麥牙塌餅、皮蛋、酒釀餅等特色特產。 [21] 
黎裏油墩
黎裏油墩 黎裏油墩
油墩是黎裏的特產,傳説黎裏油墩是為乾隆皇帝而製作的,由乾隆皇帝命名的。它製作簡便,多年來不僅市面常有供應,好些家庭也仿製品嘗。油墩選用精細糯米粉,加適量清水揉捏,揉得粉質韌而不散,搓成圓形,包入餡子,用滾油氽制而成。常見餡有豆沙和全肉餡兩種。 [17] 
黎裏套腸
套腸是黎裏古鎮著名的小吃,至少有上百年的歷史。套腸的用料非常講究,必須要用本地農户家裏養的生豬現場宰殺後取出的大腸和小腸,從外表看,“套腸”和普通的白煮豬大腸沒多大區別,但切開以後,裏面還另有玄機——大腸裏面套着一根根小腸,從切面來看,和蓮藕有些相像。 [17] 
黎裏辣腳
黎裏辣腳 黎裏辣腳
黎裏辣雞腳,江蘇著名的漢族小吃,源於川菜泡椒鳳爪,需要十幾種佐料。糖、醋、小葱、老薑、大蒜頭、辣椒、鹽、料酒等。每一種佐料以及應該放的量都決定着辣雞腳的味。酸中帶甜、甜中帶辣,吃起來酥鮮入味,那是黎裏辣雞腳的獨特之處。 [17] 
紫陽觀
黎裏紫陽觀茶食號,創設於1936年,主要經營糕點茶食、糖果南貨,尤其是自制的月餅,遠近馳名,遠銷京城。主要有幾大熱賣小吃,有酒釀餅、麥芽塌餅、芝麻百果大麻餅、綠豆糕、雪餃等。 [17] 

黎裏鎮風景名勝

黎裏古鎮
黎裏古鎮 黎裏古鎮
黎裏古鎮位於吳江市東南部,東臨上海,北通蘇州,南與浙江嘉興相鄰,面積121.5公頃,古鎮保護範圍46公頃,明清民國建築9.7萬平方米。 [17] 
古橋
黎裏一共有12座古橋,8座是原汁原味的明清古橋。 古鎮8座主要橋樑。 [17] 
名稱
位置
建造時間
形式
特色
圖片
青龍橋
跨平樓街和九南街
明成化18年乾隆18年再建道光29年重建
拱橋
三種石料,橋面有輪迴紋飾,有石欄
青龍橋 青龍橋
迎祥橋
跨平樓和街九南街
明正統6年建造,清嘉慶4年重建,同治8年再建
梁式
梁式三孔,有磚砌欄杆
迎祥橋 迎祥橋
道南橋
跨九南街和建新街
清康熙51年建,光緒23年重建
拱橋
有石欄,橋面有五蝠捧壽圖案
道南橋 道南橋
梯雲橋
跨中心街和建新街
初建無考,清乾隆38年重建,光緒20年1913年再建
梁式
倒梯形,上寬下窄,橋墩兩端有方形泄水孔
梯雲橋 梯雲橋
進登橋
跨中心街和建新街
初建無考,明嘉靖7年修建,乾隆38年、光緒元年、20年再建
梁式
橋墩兩端下有方形泄水孔
進登橋 進登橋
清風橋
跨梨花街和西新街
初建無考,明嘉靖16年重修,光緒11年重修
梁式
梁式三孔
清風橋 清風橋
望恩橋
跨梨花街和西新街
明嘉靖5年建,嘉慶5年修建,康熙53年咸豐2年重建
拱橋
橋面有輪迴
望恩橋 望恩橋
秋禊橋
禊湖道院西側
清1644年建,雍正13年重建
梁式
橋面有輪迴。橋面板發出“圾擱”聲,俗稱圾擱橋
秋禊橋 秋禊橋

黎裏鎮著名人物

柳亞子
柳亞子 柳亞子
柳亞子(1887一1958),原名慰高,字安如,後改名人權,字亞盧,再更名棄疾,字亞子。柳亞子出身於書香門第,少從母親學唐詩,並受父親影響,贊成變法維新,致力於:《新民叢報》的宣傳。 [22] 
周自強民國五年(1916年)11月生,副主任醫師。曾在蘇州醫學院第一醫院中醫學教研室工作。 [23] 
金永康民國五年(1916年)生。曾為南昌有色冶金設計院高級工程師。 [23] 
徐次達民國五年(1916年)生,教授。民國30年,之江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後在上海同濟大學工程力學系任教。曾出版《混合法分析彈性薄殼及彈性地基殼的強度》《固體力學加權殘值法》等專著。 [23] 

黎裏鎮獲得榮譽

2019年9月11日,黎裏鎮入選“2018中國鄉鎮綜合競爭力100強”。 [24] 
2019年12月,黎裏鎮入選“2016—2018年度江蘇省文明鄉鎮”。 [25]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黎裏鎮為國家衞生鄉鎮。 [26] 
2021年9月,入選“2021年全國千強鎮“。 [28] 
2022年4月,蘇州市吳江區黎裏古鎮入選第十九屆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中國十大紀錄片推動者”榮譽名單。 [29] 
2022年12月,入選2022年省級地名文化遺產名單。 [30] 
2023年9月24日,入選“2023中國鄉鎮綜合競爭力百強”,排名第14。 [31] 
2023年10月20日,入選“2023年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排名第21。 [3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