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汾水關

(福建詔安、廣東饒平交界的關隘)

鎖定
汾水關,位於粵(廣東)閩(福建)兩省交界處,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是汕汾高速公路汕頭-汾水關)的終點。 [1] 
中文名
汾水關
汾水關
在粵(廣東)閩福建兩省交界處
位於福建省
與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的交界處
是汕汾
高速公路汕頭-汾水關)的終點

目錄

汾水關地貌

汾水關,這裏山嶺連綿,峯巒疊嶂,叢林莽莽,地勢 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故雄關高踞,扼閩粵兩省咽喉。關上豎着古老界碑。據説,昔年閩粵邊因山界引發糾紛事件時有發生,朝廷遂派員來查勘,以龍潭山為分水 嶺,並選擇颳大風之日,約定以嶺脊貓毛草倒伏方向確定山界。故汾水關周邊流傳着 “茸茸貓毛草,風吹兩邊倒,山陽屬閩詔,嶺背為粵饒”的民諺。 [1] 
汾水關 汾水關

汾水關景物

關上有一座雄偉壯觀的石牌坊,牌坊方形石橫樑上東面鐫刻“功覃閩粵”,西面鐫刻 “聲震華夷”,字體雄渾,筆劃蒼勁。其下石樑兩面均鐫刻“福建廣東鄉縉紳士民同 為大總戍都督鄭芝龍立”。旁邊有座石亭,亭中豎立着《汾水關抗倭紀績》碑,碑文 清晰,歷歷可見。明末清初,鄭成功曾屯兵汾水關,抗擊清兵。清光緒三十三年,黃 岡丁未革命失敗後,義軍退守汾水關,與清兵鏖戰。抗日戰爭時期,愛國軍民在此挖 掘壕塹,截擊日偽軍三次,戰績輝煌。解放戰爭時期,我武裝人員常出沒汾水關內外 ,發動羣眾,摧毀反動營壘。多少民族誌士和革命者,在這裏與敵人浴血奮戰,壯烈 犧牲。青山灑碧血,魂系關山;黃土埋忠骨,浩氣長存。
汾水關東側蛇山北麓有大士庵,於明天啓初年建,幾經廢圮修葺,於1989年由香港三學、圓明講堂釋定因法師捐資和該寺住持釋定清法師募化重修,並擴其規模,易名為 長樂寺。門聯雲:“古亭踞雄關,一縷香馨僧禮佛;樂寺臨古道,三更月朗客參禪。 ”此聯描寫了邊陲要塞地理位置之險要,又描繪了一幅關口古道旁的庵寺“月夜拜佛圖”:敲鼓三更,月色融融,空庭寂靜,佛殿清寒,老僧薦清香一炷,禮拜佛祖,蒞此的檀越香客,或焚香默禱,或合掌參禪。寺院裏篆煙繚繞,令人油然而生皈依佛門 之心。楹聯情調高雅,韻味十足,寫景寫人,俱入化境。主座建築有拜亭、大殿,飛 檐斗拱,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屋脊塑有雙龍搶珠,花鳥畫屏,鑲嵌彩瓷,溢彩流金 。殿堂上懸掛“萬德莊嚴”黑漆金字匾額,殿台正中供奉觀音菩薩塑金像,善財、龍 女分列兩旁。兩側殿台上的十八羅漢像,栩栩如生,神態可掬。主殿兩側建有僧舍、 客廳、膳堂等。寺院內庭寬敞,擺放着花卉盆盆。寺外兩旁為曠地,廣植果樹花木, 圍牆環拱。鄭啓昭賦詩云:“菡萏花開四溢香,重修寶剎慶弘光。東迎瑞氣毓韓岫, 西納湖光浴鳳凰。菩薩翻新靈感應,殿堂喚彩火煙昌。古庵鐘鼓喧朝夕,三昧梵音傳八方。” [1] 
參考資料
  • 1.    汾水關  .潮汕風情網.2012-12-01[引用日期201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