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汾水村

(廣東揭陽玉湖汾水村)

鎖定
地理位置: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汾水村
地理環境:七山一水二田地 — 背山面水。
土壤資源
植被: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針葉混交林,灌木林和草甸
海拔:從烏石崬的海拔667~7米
水文:榕江北河 深坑水庫,大凹水庫,釋迦山脈(海拔1285)到汾水村有洪塘溝,全長7公里
交通方便:206國道,梅汕高速,高鐵(2019年8月通車)-名字為湯南隧道
山川資源:背面為山脈,峯巒重疊,青巖聳峙,路隘林深
村域:11.1平方公里
經濟收入:大型木材集散地 水力發電,出租山地。
文化:學老客家文化
語言:客家話(主)潮汕話 普通話
宗教信仰: 祖宗文化
美食:芋頭粄(七月十五)
古建築:汾水古寨
汾水在革命烽火瀰漫的歲月,這裏發生過無數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蹟,為發展山區經濟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
氣候特點:汾水處低緯度,夏季温熱,冬季乾冷,四季分明,日照長,氣温高,霜期極少,雨量充沛,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氣 温: 全村常年温暖,氣温高,年平均氣温21.4℃,年平均最高氣温25。8℃。極端最高氣温達38℃。年平均最低氣温、極端最低氣温—2.7℃
年平均霜日3.4天,無霜期在340天以上
日 照: 由於區境地處低緯度, 日照多,熱量豐富,年總日照數達2068.6小時,輻射量12.3萬卡, 日照時數四季也較均勻,僅東西兩側山地與中部平地稍有差異,時有山裏下雨平地出太陽現象。 雨 量:受南來海洋氣流影響,空氣濕潤,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76.2毫米,降雨日141天,最高降雨年雨量2346毫米,雨日達154天。
中文名
汾水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
地理位置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汾水村
面    積
11.1 km²
電話區號
0663
氣候條件
年平均氣温21.4℃,年平均最高氣温25。8℃
著名景點
汾水古寨
車牌代碼
粵V
方    言
客語(主)潮汕語 普通話

汾水村人口民族

姓氏
堂號
祖籍
祖籍
人口/幾户
何時遷入
敬愛堂
饒平石井
留隍-潘田
和黃金
6000+
1642和1655
至德堂
饒平饒洋
-
2000+
1600-1645
八賢堂
聚採堂
白塔水流埔
-
1000+
-
敦煌堂
留隍九河
-
1000+
1594
清河堂
豐順建橋
-
1000+
1705
-
-
-
-
-
-
-
-
-
-
-
-
-
-
-
-
-
-
-
-
江夏堂
大埔凹塘背
-
200+
1644-1686
西穎堂
饒平再坑
潘田
-
-
-
-
-
-
-
-
新亨五房
-
-
-
-
-
-
50+
-
-
新亨五房
-
50+
-
-
-
-
-
-
-
-
-
-
-
-
豐順白頭山
-
50+
-
-
-
-
-
-
-
-
-
-
-
-
-
-
-
-
-
豐順仙洞
-
50+
-
-
湯坑丁氏
-
10+
-
汾水村地處古驛道兩側,榕江支流北河貫通區境,水陸交通方便,當時有個大碼頭,是連接湯坑,山湖兩區的文化走廊,較早吸收漢族文化,歷史悠久,有大量酌原始社會遺址和古墓葬。

汾水村建制沿革

  • 汾水村隸屬潮州府揭陽藍田都為圖十七,糧裏二,民田十五,為村二百一十入典史分管,民國時期為茅四區惠和所轄,現為玉湖鎮所轄行政村, 汾水村下轄有四個單元和九鬥村(舊稱 揭陽西門外汾水村 以前寫信誰都看得懂)
它是一個多姓氏(昔日廿二今十一)的村寨。
2汾 水 賦
作者:劉漢金老師
揭邑汾水古村,處揭梅交界之要地,匯潮客兩語之交融;臨榕江北河之上游,扼國道交通之要衝。前有雙溪環繞,後有羣山擁抱。倚青山,面碧野;鍾靈毓秀,地靈人傑。村旁巍巍竹篙瞭望兩山,為汾水戰役之舊址,革命傳統之聖地。
自明代先輩創寨,迄今六百餘載。昔廿一宗族,同舟共濟,和睦雍雍。民開埠耕穡,勤勞創業,繁衍生息,樂業而安居矣。乃崇文重教,盛辦私塾書齋。講誠信禮義仁,行謙恭孝友悌。文庠廩貢,賢能輩出;文韜武略,名聞遐邇。贊曰:聚山川之秀氣,毓人文之祥光。赫赫乎先輩之功德,浩浩然後世之楷模!
南昌起義,進軍潮揭,八一軍旗,飄揚於竹篙瞭望山顛,三天三夜,鏖戰激烈。今汾水戰役紀念碑,巍峨矗立於竹篙山頂之上,烈士英靈,浩氣長存!緬懷革命先烈,弘揚奉獻精神。莊嚴肅穆之汾水戰役紀念公園已建設成為揭陽首個市愛國主義教育之基地也。
今當盛世,國泰民安,古村生機勃發,農林工商,百業興旺。乘改革開放之東風,創經濟商貿之繁榮;修大道以致富,辦中學以育賢。乘天時開地利創大雄之基業,揚美德愛鄉邦展宏偉之藍圖。建設和諧新農村,固本強基譜新章!滄桑話鉅變,舊貌煥新顏。君請看:合板遠銷海內外,木材市場(粵東最大的木材市場)生意隆,高樓別墅比比是,康莊大道連四方。
對曰:政通人和地靈人傑百業旺
國泰民安物豐民殷萬世揚
注:據考明朝永樂(公元1403-1424)年間章姓最早創於汾水大園,明末清初各姓氏陸續遷至。
未有大園章先有太平倉,宋朝吳氏一隻就到榕江北河的水口寶地創祖-後代聚居在蕉潭村和新亨白石村居多
1550年前後汾水相連的隆煙-姑山周邊(冊仔太平村)有幾十個姓氏居住如黃、姑山鍾、蕉潭吳、楊......
瞭望山:曾為汾水戰役戰鬥最激烈之戰場,今山頂上舊戰壕依稀仍在

汾水村教育事業

到銃背銀行對面——老寨右上角
汾水小學(解放後華僑捐建 右邊為良心樓)
汾水中學 汾水中學
汾水中學(村居中 國道制高點)———11年應國家規劃變成 小學

汾水村風景名勝

汾水村 汾水村
1、明清時期的汾水古寨 [1] 
2、《汾水戰役》烈士陵園 — 揭陽首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 
3、原始森林老虎巖
4、瞭望崬上的戰壕和山下鑼鼓石和 [3] 
5、石公屌和阿婆 [4]  峽的傳説(裏面有個故事喔)
6、仙椅石和仙腳跡(牛逼石)之傳説 [5] 
7、大凹水庫。深坑水庫。山泉。水庫 太高嶺泉井
8、(七月十五)美食 芋頭粄(祖傳美食) 面線(長壽麪)
9、宮頭(橋)嶺古墓羣
10、榕江北河幾千年前的烏木。
烏木 烏木 [6]
11、(永安古廟)年三十拜老爺正月初五恭迎聖駕! [7-8] 
12 、笑小園 俱樂部 文化中心
徐茂公廟 徐茂公廟
13、 雞麻坑徐茂公廟傳説 [9] 
14村的南北大門(一村兩收費站)
地名謠
汾水地名謠
作者:張義忠
礤下肚,大坳缺, 挑擔路過都欲歇。
伯公坪,大塘尾, 流水潺潺黃鯰肥。
老虎巖,山蕉坷, 無虎無蕉欖樹多。
斜尾篤,三房山, 風水寶地泉水甜。
蜈蚣龍,猴子秋, 山豬"布穀"時時有。
烏石崬,草帽圈, 巍峨高聳彩雲間。
青果山,塘坷坳, 路人歇腳聽松濤。
汾水村環境 汾水村環境
四嶺排,瞭望崬, 逶迤磅礴是寨龍。
老鼠案,田坎洋, 竹竿嶺前一長塘。
目鏡堀,宮面前, 洪屋寨排溪背園。
瓦窯潭,烏坭坎, 雞麻坑中有泉井。
汾水村環境 汾水村環境
拱橋嶺,謝寮湖, 深坑塘坷海田肚。
上教場,下溪嘴, 洪塘浮洲湖溝背。
潮州園,下埔橋, 灰陂孔前有口寮。
大塘尾,薛屋坷, 溪角相隔是石槽。
三家村,太高嶺, 車場下徑大石尖。
陂子頭,上屋場, 義學銃背禾埕崗。
三塘圍,白蟻寨, 大宮塘堀新書齋。
雙合屋,天主堂, 上寨園嶺廖屋塘。
牛路溝,新屋肚, 書樓大園宮背埔。
汾水村環境 汾水村環境
新秀才,大乙軒, 上下堂房有私廳。
禾坪院,上新屋, 新老祠堂榕樹角。
汾水村環境 汾水村環境
鯉魚墩,大荒埔, 老阿甲地鄰太平。
汾水村環境 汾水村環境
汾水村環境 汾水村環境
獻給很有文化底藴的大汾水。
注:尚有部分地名無法一一錄入,請諒解。

汾水村地理環境

家裏的小孩都説這裏有很多的超大黑石,還有泉水,有竹林,有古井,有一望無際的禾田…還有兩個外地流入汾水對唱客家山哥的老人。(汾水印象)
汾水村域遼闊(寨內老人所描述)
上至坪上山嶺界與交(豬頭坪烏石崬一帶)
下抵榕江河段鄰溪口(太平村大荒埔一帶)
左膀湯南中石加油站(猴子山棺材石一帶)
右臂潭嶺山間竹竿嶺(新寮村和尚潭一帶)
改革開放前人大都居住在古寨內
北河榕江支流可以划船
古寨前是個碼頭(胡溝碼頭)
建國以後周圍皆為田地
北面山巒重重山內為了農耕便利建有房屋。
村內有七八個 林場
培育林樹苗曾種有大片綠茶(遠銷售海內外)
養豬 種菜 番薯 煙等等等等
汾水村未來發展 汾水村未來發展
汾水在革命峯火瀰漫的歲月,這裏發生過無數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蹟,
而,又為發展山區經濟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
  • 紅色旅遊業 (重走革命之路)汾水村為南昌起義最大戰場汾水村 死傷人數最多的戰場之一
  • 紀念碑歷史變更從埋藏忠骨的地方被鎮區爭取去竹竿嶺山頭
  • 市委書記 李水華2017年到任揭陽市 帶領新兵到 汾水重走紅軍路 (拉練)。
宣傳 愛國主義 汾水戰役紀念碑被 揭陽第一批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梅汕高鐵
新揭東東預留站的取消 預留站只剩下玉湖站
汾水村應順應國家發展為未來鋪路
支柱產業
合理利用汾水大門前四車道大公路
發展本村支柱木材產業 交通有高速公路方便
以前為粵東最大的木材集散地
國道避開人口集中區域 改道田洋
汾水村下屬長興村地下埋藏有豐富的地熱資源
開採温泉 建起揭東的第一個温泉區
茶業
村背面有海拔700多米的高山
以前中泰建交時曾大量從汾水村烏石崬採摘茶業出口(國家指定要的)
旅遊指導
紅色旅遊
應順應歷史打造 隔壁村核潛艇之父故居與汾水戰役紀念碑紅色文化
開發原汾水(瞭望崬)戰壕 和四嶺排國軍拉鋸戰(對戰)旅遊景點
(對戰)旅遊景點。
配合汾水村高山打造茶業農村旅遊 到村下長興村泡温泉。
在此也歡迎大家來汾水村
旅遊觀光 投資發展
汾水村未來規劃圖 汾水村未來規劃圖

汾水村著名人物

餘鴻業、劉冠達
餘鴻業:又名達博,揭東縣玉湖鎮汾水村人,生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清末民國初,隨其父學得文武兼收,民國十年(1921),就讀榕江中學,資質聰穎,機靈過人,畢業受聘普寧縣裏湖“明德學校”校長,國十四年(1925),經識賢者推薦,入上海東亞體育專門學校就讀,3年畢業,成績優異,名噪遠近。民國十七年(1928),受任廣東省一中“廣雅書院體育導師(徐名鴻任教導主任),直接受到徐的薰陶,民國二十二年(1930)隨徐加入國民黨十九路軍,奮起抗日,徐、餘2人皆指揮有方,深得上方勝任,名鴻委任福建省要員,鴻業受任福建人民政府善後處處長,民國二十一年(1931),被派汕頭創辦“南僑道報”,筆伐蔣幫罰行,不久該報被封閉。民國二十二年(1932),參加李濟琛,蔣光鼐發動的“閩變”,受國民黨右派追捕,被迫逃亡香港。在港會集十九路軍部分要人,再圖抗日大業,後由李濟琛派遣到暹羅與許元雄會晤,以行醫作掩護,改名達博,暗中發動華僑的產三點會”,“大哥會”印發傳單,抵制燒燬日貨。民國二十五年(1936),返香港,由李濟琛面諭為“青年抗日殺敵會”負責人。同年10月返泰,組織進步華僑捕殺漢奸,威震全泰國,驚動泰政府,遂登報通緝驅逐。為避泰當局迫害,民國二十六年(1937)12月回國,翌年1月,在汕頭福平路后街成立“泰國華僑服務團”,接待歸國抗日誌士,同年3月,與許元雄,貝子端重入泰國,籌劃成立“暹羅華僑救護隊”經費。後取道安南迴汕。5月,暹羅華僑救護隊在潮安意溪成立,餘任隊長,負責潮州九縣的抗日救亡工作。民國二十七年(1939),汕頭淪陷,國民黨獨九旅長華振中硬性調餘往該旅醫服處服務,後以“救護隊有沿途搶劫”罪名,將餘扣捕,獨九旅參謀長深明大義,以人頭擔保,方得釋放。民國二十八年 (1940),協同揭陽縣長陳先立卒政警收復炮台陷區有功,任揭陽縣參議長併兼集結大隊長要職,同年8月,受遣第四戰區(韶關一帶)特動挺進隊長,9月駐榕城,為潮汕抗日便衣隊,擔負鋤奸任務,民國三十二年(1943),重上韶關,擔任税警團流行隊挺進大隊長。此間,受國民黨揭陽縣縣長陳暑木誣為“異黨”,受邊區司令香漢團圍剿,幸有姚子芳解圍,免難。 日本投降後,餘觀世態混亂,棄械往泰從醫,餘鴻業先生家境困窘,樂窮甘澹,嚴人律紀,當時的第四戰區政治腐朽,煙匪氾濫,但未償同流合污。餘於1976年在泰病逝。餘鴻業先生是我區早期抗日誌士,在泰被譽為特級醫師,是有一定貢獻,猶為後者推崇。
劉冠達:泰國米商工會副主席 劉冠達良記金輪(泰國香米)泰國王室的指定香米供應商 是泰國茉莉香米出口到中國的最大生產商及供應商。
劉冠達 劉冠達
參考資料
  • 1.    1汾水古寨(老寨) 古寨成方型,兩層圍,古寨正中為關帝廟,各姓氏宗祠圍繞關帝廟而建,古寨裏面四通八達,街巷相通。古寨只有三個出入口,分別為:西門、南門、北門。寨前有一碼頭(湖溝碼頭) 汾水是個神奇的村寨,它是一個多姓氏的村寨現,仍村十多個姓氏。汾水建寨至今600多年了,各姓氏都可以安居樂業、和睦共處、源源生息、世代友好!
  • 2.    汾水戰役是 葉挺 賀龍 蕭克 粟裕等建國功勳人物所臨步,揮戈談吐之地 昔日汾水村 一個作為南昌起義以少敵多的典型硝煙戰場。 (南昌起義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反動派的第一槍 雖然此次起義遭到嚴重挫折和失利。也由此取得了寶貴的土地革命和武裝鬥爭的經驗和教訓,保留了革命的火種,鍛鍊培養了一大批建軍骨幹,為創建、發展、壯大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做出了無可比擬的貢獻。為中國革命戰爭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同時汾水戰役也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勳。
  • 3.    説到戰壕,大家都可想而知。是革命英雄留下來的,但是歸玉湖管 所以紀念碑建在竹篙嶺 其實寮望崬才是主戰場 如果在上面做個亭 那就可以促進村裏的文化氛圍 我想這是一個可以發展的旅遊題材。希望政府重視。 汾水是個神奇的古村落 已經逾越600餘載 可以説是遷客騷人多會於此吧:-D 在明清時期封建宗族觀念很強的時候 這裏就曾居住着廿十多個姓氏的人 歷史的變遷如今仍居住着十餘姓氏 宗祠數量之眾多 兼承着 潮汕風格 客家特色? 從各姓氏的宗祠前的旗杆夾可知 寨內賢人輩出 話不多説 有興趣瞭解的文人墨客可親臨觀光
  • 4.    石公屌與阿婆峽的傳説 不知什麼年代起,汾水塘坷肚北面山腰就豎立着一個巨石,它活像男人的陰莖,人們稱為石公屌。南面山下也坐立着一箇中間裂開的大石,它形似女人的下部,俗稱阿婆峽。 傳説這石公屌原是一位英俊後生,他父親是個農夫,家境十分貧寒。阿婆峽石本是一位年輕美貌的富家閨女,倆人是鄰居,雖是貧富天淵之別,但倆人青梅竹馬,意志相投,經常一起到村後樹林遊玩,採摘花果,抓蟋蟀,敲打石鑼鼓,穿石洞,捉迷藏,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覺倆人長大成人。青年男人雖是家境貧寒,但是他聰明好學,才智過人,深懂為人之道。少年女郎固然家庭富有,她卻是勤勞儉樸,同情窮人。他們倆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義重情深,形影不離,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遂發展成為戀人。青年男子之父母看在眼裏,喜在心頭,雖多次託媒到女家説親,卻被少女之父母唾棄,並一頭暗中將少女許給本鄉員外的少爺,而他倆卻山盟海誓,永結同心,後來終因封建禮教約束,迫使他們走投無路,倆人相約上山同服斷腸草自盡。 這對情投意合的年輕人,生前未能如願,死後陰魂仍依依不捨,經常野合於塘坷肚田裏,毀掉不少農作物,農民憤怒萬分,但又不知誰人所為。那一年,時逢罌粟花開,他倆又在田裏野合交媾,弄得滿田粟花倒映天空,此時恰遇天上雷神經過此地,只見紅光觸目,又聽有造愛相親之音,甚覺可奇,急忙按定雲頭,向下眺望,發現兩個鬼魂正在嬉戲,毀掉大片作物。雷神大怒,大罵一聲:“該死妖孽。觸犯天條。又犯眾怒,罪該萬死!”隨手擊下一雷,頓時霹靂一聲,金光四射,狂風大作,倆鬼一個飛南,一個飛北。雷過風靜,南北兩山忽然豎立相似男女陰部的大石。
  • 5.    瞭望崬山是汾水村背後之靠山,高約二百餘米。綠樹成蔭,風景秀麗,登高眺望,居高臨下,景色迷人,朝霞暮靄,氣象萬千,每逢春日,風和日暖,百花爭豔,牧歌嘹亮,遊人如織,熱鬧異常。 在頂峯之南面有一座石椅,人稱仙椅石,坐在石椅上縱橫可眺望百餘公里,東面可觀後尖筆山高峯釋迦棟主峯 和潮州城西之筆架山;西面可觀豐順縣八鄉山,揭西縣雁洋崬,五經富之劍山;前面可觀新圩羅山,揭陽之黃歧山寶塔;西北面可觀豐順縣湯坑鎮全景,真乃仙人之椅也。 傳説這仙椅石是當日八仙之一的韓湘子在仙友呂洞濱處午宴後欲往潮州城過問韓江建造湘子橋事宜,經過此地,由於喝酒過多,此時覺得有點口渴,望見這裏風光秀麗。又有一座石椅,再看樹林裏泉水潺潺,還聽林中有人敲打石鑼鼓,聲音清脆,節奏協調動聽,他便按下雲頭,在樹林暢飲甘泉解渴後在此石椅坐下,觀賞四面八方迷人景色。只見那江河如玉帶,山峯似屏帳,四周村落之炊煙輕輕浮動,好似仙女起舞,美不勝收,大仙看得眼花瞭亂,分不清是人間還是仙境,不禁讚歎道;好一個蓬萊仙境也。 大仙飽了眼福,覺得精神疲乏而且有些醉意,不覺捲入夢鄉,他甜睡了一個多時辰,突然一陣冷風把他吹醒,大仙一看斜陽,方知已近傍晚,他伸腰拔足,一腳踩至三家村路旁之大石上,把大石踩了一個很深的腳印,大仙怕誤時辰,架起祥雲望潮州府而去。 如今這動人的故事已成美麗的傳説,確留下了瞭望崬之仙人椅和三家村大石上之仙腳跡。
  • 6.    玉湖汾水寨門榕江北河 撈起三千多年浸在水裏樟樹 近日,揭東縣玉湖鎮汾水寨門榕江北河撈起三千多年浸在水裏樟樹,據有關人士介紹這古樹已經三千多年曆史,而且是浸在水裏,因為樟樹耐浸不腐爛的,樹身長20多米。請看圖片: 2010 3 12
  • 7.    相傳《永安古廟》以前是一個潮汕人祖先的將軍墓, 一般人住不起那地方,聽説建廟時整天颳風下雨,後來請了個地師弄了到符才把將軍的殺氣鎮壓住。 地師説在這種地方建廟才能保這個二十來姓的村人人和睦相處……至今汾水的各姓祠堂香火永恆。 裏面供奉着三山國王
  • 8.    三山國王起源於揭陽揭西縣,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植根於千萬民眾心中,而且是最古老、最有影響的神祗。俗稱王公(有地方稱為王爺),與其夫人合稱為王公夫人,其信仰在揭西大地十分興盛,作為揭陽的守護神,三山國王及其夫人在潮汕人心中有着至高的地位。供奉三山國王的廟宇遍佈潮汕的每一個角落,據不完全統計,粵東地區各地已知的三山國王廟超過200座,其實三山國王廟的數量遠不止記述的那麼多,很多小村莊都有三山國王廟,還有一些其他神靈的廟宇也同時供奉着三山國王。每年正月,各地都要舉行三山國王的迎神遊神活動,全民祭拜,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有的村寨,遊神,唱大戲,兼有舞獅、舞龍,遊燈籠等娛樂活動,場面壯觀,盛極一時,熱鬧非凡,老幼皆樂。
  • 9.    潮汕民間故事  .揭陽玉湖徐孟公廟傳説.2013-01-22[引用日期2016-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