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決策科學

鎖定
決策科學是建立在現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基礎上的,研究決策原理、決策程序和決策方法的一門綜合性學科。這一(廣義上的) 決策科學是現代科學技術在複雜的社會因素 中高度發展的結果,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直接產物,它對於實現決策科學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1] 
中文名
決策科學
定    義
建立在現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基礎上的,研究決策原理、決策程序和決策方法的一門綜合性學科
五大要素
決策者;決策客體;決策信息;決策目標;決策環境
建立基礎
現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

決策科學發展

20世紀30年代以來,隨着社會經濟和 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決策科學化的問題顯得日益重要。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科學 學、預測學、管理學等新興學科的相繼問世, 尤其是電子計算機和現代通訊技術的廣泛應 用,為人類決策活動提供了現代化手段。決策 科學正是在此形勢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發展起來的。它雖尚不成熟,但在其理論和方 法上已形成了基本體系。它在理論上主要包 括決策系統的構成與諸要素、決策組織理論、 各種決策類型等。

決策科學系統五大要素

決策,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目標,在各種可能的行動方案中進行選擇的過程。一個完整的決策系統是由一組決策要素所組成的

決策科學決策者

決策既然是人的一種主動行為,那麼,必須有決策者參予其中,決策的各個階段由決策者操縱實現。由於現代決策問題的發展,決策者的構成與其行為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現代管理中的決策者不只有單個的“智者”,更經常的是由這些智者所組合而形成的一個組 織——決策機構,充當決策的主體。決策者 (或機構)雖仍然依靠以往的經驗判斷,然而同時又更多地依靠各種專業知識,依靠對各 類專家組成的智囊集團的諮詢,依靠管理決策理論和方法所提供的手段。

決策科學決策客體

決策客體又稱為決策的對象或稱決策問題,決策者欲進行準確、有效的決策, 必須正確、及時地識別出決策的客體。隨着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人類決策的對象已經由原始人的日常生存決策逐步擴展到了社會、 經濟、文化、教育、科技、軍事等各個領域,從原來的氏族洞穴擴展到了整個地區、國家乃至全世界。近年,決策甚至進入外層空間。

決策科學決策信息

決策信息將決策對象同決策者聯結起來。因為要使之近似同構地反映決策問題,因此對決策信息質和量的要求也日益增加,開始藉助電子計算機發展成各種信息系統,並且出現了不少可用於程序化決策的決策支持系統。
如果決策信息是數量型的,決策稱為量化決策;
如果是文字型的,則決策稱 為非量化決策。
在量化決策中根據信息的精確程度又可劃分為清晰決策與乏晰決策(模糊決策)。

決策科學決策目標

決策目標作為一種客觀存在,它制約着系統的構成與行為,是決策系統的第四個要素。目標可以劃分為不同 的層次,不同層次的目標對應不同層次的問題,涉及到不同層次的決策者,國家經濟振興的戰略計劃,要由中央政府動員全社會的生產力實現。而一個企業內部的發展,則要由企業領導人組織企業的生產要素完成。目標不明確或者錯誤的決策目標,將導致系統功能 的紊亂和方案實施中的混亂。
對同一決策對象,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評價,就得到不同的評價,從而確定了不同的目標。當從一種單一的主要目標出發進行決策時,就形成單目標決策,而在決策中同時考慮多個目標時,就成為多目標決策。 從單目標向多目標過渡,是決策發展的趨勢之一。

決策科學決策環境

決策環境是決策者所面臨的環境。正確識別決策環境,有助於決策者做出準確的判斷,實現有效決策。決策錯誤除方法上的原因之外,主要表現為決策者選擇不當,工作不利,決策問題識別不清,判斷模糊,決策信息不完全、失真嚴重或決策目標、環境判斷上的失誤。
根據決策者與決策環境是否具有對抗和競爭,決策劃分為對策性(競爭性)決策非對策性決策;根據決策環境的確定性程度,決策劃分為確定型決策不確定型決策風險決策
此外,決策科學隨着其理論上的發展,其方法也得以逐步形成和系統化。

決策科學決策組織理論

決策組織理論包括組織人員——決策者的組織,組織決策過程——決策一般模式,及組織實施決策——決策實現方式。

決策科學決策者的組織

決策複雜化之後,決策者從單個人轉向了決策機構。而在現實決策中, 往往同時有多個決策者參與其中,這眾多的決策者又構成了一個系統。決策者分屬各個層次,最終實現總決策目標,要依靠各個決策者之間的協調配合。不同層次決策者之間的聯繫方式分為四種類型。
線性組織結構下層決策者直接依賴某 一上層決策者的決策,相互之間存在嚴格的 隸屬關係。其優越性是形式簡單、組織嚴密、 直接控制和信息反饋迅速。適用於低層次、小 範圍的管理。
職能組織結構:下層的決策者同時依賴 於上層幾個決策者的決策,其中每一個負責 某一專門問題的決策。其優點是集中精力,在 某一問題上由同一人進行決策,從而保證對 每一問題的決策質量。但這種結構容易造成 同一層次決策之間互不協調。
線性——參謀組織結構:上述兩種組織 結構的綜合運用。
矩陣組織結構上層決策者通常有兩個 以上,其中之一帶有經常性,可採用上述三種 結構,另一個則負責專項決策,下層決策者由 此獲得專門指示和建議。

決策科學決策一般模式

決策的最終成果是選擇一個行動方案。但是實際上在這個活動之前、 之後還有許多的準備工作與善後工作,所有這些活動的總和構成了決策的全過程。一個完整的決策過程,其可識別的階段有七個,包括目標選定,信息蒐集,方案設計,方案評價, 選擇方案,決策實施和反饋修正。這就是決策的一般模式。在現實決策中,這些階段可以在人員、時間上相互交叉。

決策科學決策實施方式

決策者實現自己的決策方案可以採用兩種方式:
行政命令型組織方式
在一個行政命令型的決策系統,依靠行政隸屬關係,上級將決策下達給下級,下級則 以上級決策為目標,制定分解的決策又下達 給自己的下級,各個層次的決策者既是決策主體,又是上一級決策的客體,形成一個決策金字塔。中央計劃經濟是一種典型的依靠行 政組織實施決策的系統。其中各地方政府、部 門、企業都接受上級的行政命令,並將問題分 解下達給下一級。在某些極端的場合,甚至家 庭決策也要受到行政干預。
經濟刺激型組織方式
在一個經濟激勵型的決策系統,決策者 只需將自己的意圖(決策)轉達執行者,並制訂一定的評價——刺激標準,從而引導系統 自動達到決策者預期的目標。宏觀控制下的市場經濟是一種典型的依靠經濟刺激組織決 策的系統。其中眾多的消費者和家庭依靠市 場所轉達的信息進行各自的決策,而政府則 通過調整市場狀況間接實現其決策意圖。
根據上述兩種組織方式,在複雜的大系統決策中,可以建立起集中決策系統和分散決策系統或介乎兩者之間的分層決策系統。

決策科學決策分類

根據決策系統五大要素的不同形式,可 以對各種決策進行分類,以便於深入討論決策的組織和決策方法。
按決策者劃分。根據決策者的構成及其組織方式,決策可以劃分為個人決策、團體決策、人——機系統決策。
個人決策是單個決策者依靠個人智慧和權威所進行的決策。隨着經濟、科技活動的日益廣泛及社會、政治民主 化,個人決策正逐步侷限於個人的日常生活。
團體決策則是由一個智能羣體共同作出的決 策,羣體各成員之間地位平等。
由於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人——機系統決策正在興起。 在這類決策中,計算機代替了部分人的職能, 在決策過程中幫助人類決策者進行分析、判斷和推理。就計算技術來看,人——機系 統決策的發展趨勢是由計算機解決結構化決策,甚至半結構化決策問題,而由人解決非結構化問題。

決策科學決策對象

根據決策對象的性質,決策系統分為政治決策、經濟決策、軍事決策、人口決策等;
根據其時間範圍,劃分為長期決策、 中期決策和短期決策;
根據其重要性程度,劃 分為戰略決策、戰術決策和操作決策;
根據其變化情況,劃分為靜態決策與動態決策。

決策科學決策方法

方法是決策者進行準確決策的工具,方法本身並不構成決策系統的要素。因為離開了決策方法,決策仍在進行,決策依然存在,而決策方法是隨着決策學的形成才得以系統化,並不斷完善。決策方法可以劃分成結構化決策方法、半結構化決策方法及軟決策方法三類。

決策科學結構化

確定型
用以解決確定型的決策問題,它是隨着運籌學的發展而不斷髮展、完 善的,是所有決策方法中最為成熟、應用最為廣泛的一類方法。這類方法又可分為規劃類 方法與非規劃類方法。前者包括線性規劃、非線性規劃、動態規劃、整數規劃等,非規劃方法包括庫存理論、計劃評審技術、網絡規劃技術及決策網絡、馬爾可夫決策、排隊論等。確定型決策方法近年受到一些非議,原因是大量決策問題很難被識別為確定型決策,故很難使用諸如線性,非線性模型求解。
不確定型
這是決策科學專門 研究的一類方法。雖然方法本身很簡單,卻是 長期以來人類決策實踐的一個概括。這類方 法根據不同類型決策者的主觀意向,描述了他們從事決策活動的數量模式。不確定型決策方法的缺陷是,決策沒有利用許多可能利用的關於系統環境的信息,從而使得決策者不能同時避免決策風險與機會損失。
風險型
為了彌補不確定型方法的不足,隨着統計學的發展提出了風險決策方法。風險決策又稱概率決策,是決策學中 研究較多的方法之一。作為數理統計的一個組成部分,統計決策理論最先出現於1950年瓦爾德的《統計決策基礎》中。1954年,塞維奇在其《統計學基礎》中,把主觀概率與效用 理論統一,處理風險決策問題,並提出了完整 的公理系統,奠定了統計決策的理論基礎。60 年代風險決策開始應用於商業決策。

決策科學半結構化

模糊決策
在決策中,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即決策目標、決策環境甚至決策信息等均難以精確數量化,決策者對這些問題只有一個大致的判斷。這時採用模糊決策方法,將把問題簡單化為一個結構化決策模型更為適宜。利用模糊數學理論,可以直接處理模糊現象和模糊關係,並能為決策者和建模人員之間的對話建立廣闊的基礎。但是由於模糊數學形成較晚,技術要求很高,加上資料、計算成本高,因此尚未得到廣泛應用。預計隨着人們對於決策問題和方法認識的深化,採用模糊決策方法將成為決策學研究與應用的一個趨勢。
對策論
當決策者面臨一個主動的環境 時,必須考慮到環境可能對決策採取的對策。 這時決策變為一個對策問題,利用對策論將 有助於問題的解決。對策論的出現,豐富了經濟理論,尤其是競爭理論與經濟行為理論,使決策研究更進一步現實化。但是,對策模型求解十分困難,因此也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不過對策論的思想將有利於決策者的正確決策。

決策科學模擬

模擬技術是對原決策對象的結構和行為進行模擬,獲得系統運行的 信息,從而判斷各種決策方案的效果,確定最優方案。模擬方法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早期人 類社會採用的各種物理模型,以後又主要應 用於科學技術領域。本世紀60、70年代開始 用於社會、經濟決策。並且出現了大量專用的 模擬軟件,為決策提供了“社會實驗室”。

決策科學軟決策

決策方法的發展經歷了經驗階段、模型化階段,最後又進入軟決策階段。在這個階段,一方面是從結構化模型方法轉向半結構化模型方法, 從最優化決策轉向模擬決策,另一方面是各種軟決策方法的開發與大量應用。
軟決策方法包括形態分析、隨意聯想法、 強制聯想法、德爾菲法、頭腦風暴法等。

決策科學決策階段

在其程序上根據模式、模型的特徵編制出實施決策的步驟順序,這大體上為六個階段:確定目標;蒐集信息;方案設計;方案評估;方案選擇;方案實施和反饋。但這一程序又不是一成不變的。人們必須不拘泥於某一種固定的程序,而是從實際出發,靈活機動地處理程序,使決策真正建立在可靠的科學基礎上。

決策科學決策體系

決策科學也形成了自己的現代決策體 系。一般認為,它由決策系統、智囊系統和信息系統三部分構成。

決策科學決策系統

是現代決策體系的核心,一般由若干決策者組成。例如在國家決策體系 中,決策系統即為國家最高領導集團。地區決策體系中,決策系統即由地區領導人組成。公司企業決策體系中,決策系統即由經理、廠長等負責人組成。該系統的主要任務是以大量可靠的情報信息為依據,充分發揮決策者的豐富經驗和聰明才智,對智囊系統提供的各 種方案進行系統分析,對比研究,權衡利弊得失,並善於從中選擇最優方案。

決策科學智囊系統

也稱“外腦系統”,是人類決策活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的直接產物。智囊系統設在各級決策機構內或外,是一種專門 為決策服務的諮詢機構,如“智囊團”、“思想 庫”、“思想工廠”等。這類機構由各種不同專 業的自然科學家、社會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組成。要建立有效的智囊系統,必須考慮系統的智力結構,注意智囊機構的獨立性與研 究工作的自由度,以便對決策問題進行系統 研究,通過專家集團內部反覆的信息交流與思維共振,最終提供高水平的可供決策者選擇的預選方案。

決策科學信息系統

對現代決策活動具有基礎性的重要作用。在信息時代,信息是決策必不可少的因素。現代決策必須十分重視建立專門 蒐集、統計、儲存、檢索、傳播、顯示有關情報資料的信息機構。同時,運用電子計算機分析 研究與綜合處理各種數據,提供可靠情報信 息,可為正確的決策奠定堅實的基礎。
現代決策體系的這三大系統的工作程序,實際上總是從信息系統開始,經過智囊系統,最後到達決策系統。三者互相聯繫,缺一 不可,但又自成系統。三者的緊密配合,就構成了科學的現代決策體系。
決策科學的理論、程序和方法的逐步完 善及其應用的卓有成效,引起了社會的高度 重視。決策科學的發展為軟科學的發展起着 理論上具體化的作用,它和系統論、系統科學 和辯證系統觀一起構成了軟科學的理論基礎。 [1] 
參考資料
  • 1.    李忠尚、尹懷邦等.軟科學大辭典:遼寧人民出版社,198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