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明子

[jué míng zǐ]
中药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钝叶决明(Senna obtusifolia (L.) H. S. Irwin & Barneby)或决明(Senna tora (L.) Roxb.)的干燥成熟种子 [6],是中医“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常用本草,历代用于治疗目赤肿痛、头痛眩晕及大便燥结等症。亦被现代医学广泛研究用于辅助调节血脂、血压与血糖等代谢性疾病。因其兼具药用与食用价值,被原国家卫生部列为药食同源品种之一 [8]
决明子种子略呈菱方形或短圆柱形,一端平坦,另一端略斜尖,背腹两面各具一条突起棱线,棱线两侧具对称浅色线形凹纹,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质地坚硬,气微,味微苦。炒后微鼓,偶见焦斑,气微香 [12]
决明子在中国分布广泛,野生或栽培于全国大部分地区,主产于安徽、江苏、广西、四川、浙江、广东等省区 [6]。其应用覆盖中医临床、保健茶饮、功能食品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药用地位与产业价值。
中文名
决明子
别    名
草决明 [15]千里光 [15]假绿豆 [15]野青豆 [15]瞳子 [15]羊明 [15]
决明子
亚    纲
蔷薇亚纲
分布区域
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普遍分布;原产美洲热带地区,现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

植物学史

播报
编辑

名称考证

决明 [14]
决明子别名众多,主要以形态、功效等方式命名。决明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其具有治疗眼疾之功,故名“决明子”。李时珍本草纲目》”曰:决明子“以明目之功而名。”《本草蒙筌》云:“诚为明目仙丹,故得决明美誉。”《本草明览》曰:“功专明目,故号决明。”《本草备要》曰:“治一切目疾,故有决明之名。”《本草便读》曰:“清肝火,水生火退,则目自明,故有此名也。”还瞳子《医学正传》、明目子等请名义同。因其形态得名“马蹄决明”“草决明”“羊角等。《本草经集注》记载:“叶如茳芒,子形似马蹄,呼为马蹄决明。”因其种子形似马蹄故名“马蹄决明”。《吴普本草》记载:“一名草决明,一名羊明。”其属草本植物乃名“草决明”,与石决明相区别。《广雅》记载:“决明,羊角也。”其英果对生于叶腋,细长弯曲,状似羊角,故名“羊角”之名。决明子之异名尚有:狗屎豆《生草药性备要》,羊角豆《广东中药志》,假绿豆、英明《中国药用植物志》,马蹄子《江苏省植物药材志》,野青豆《江西草药》,猪骨明、夜拉子、猪屎蓝豆、羊尾豆《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干里光《山西中药志》等。 [6]

本草考证

  • 唐代以前,决明子基原混乱
《神农本草经》记载“决明子味咸平,主青盲,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未提及形态,难辨其具体植物来源。《名医别录》补充其“味苦甘,微寒”,主治“唇口青”,产于“龙门川泽”,采收于十月十日,阴干百日。该描述与现今《药典》中所载功效“清热明目,润肠通便”差异较大,其所述主治反与青葙子(Celosia argentea)近似,推测二者曾混用。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明确指出“草决明是萋蒿子”,并首次记载形态特征:“叶如茫芒,子形似马蹄”,与现用决明子较为吻合,推测其所用为决明属植物。 [6]
唐·陈藏器《本草拾遗》提到“茳芏”时,描述了两种植物:一种生于海边,可编席,与决明叶不类,疑为莎草科植物(如Cyperus malaccensis);另一种“茳芏”叶小于决明,可做茶饮,被《嘉祐本草》引用用于解释决明子。可见,唐以前本草文献中决明子来源不明,形态描述简略,存在混杂。 [6] [7]
  • 唐代以后,基原逐渐清晰
自宋代起,决明子形态开始清楚记载。《本草原始》所附药材图明确提出“马蹄决明”为正品,确立其为豆科植物钝叶决明(Senna obtusifolia)或决明(Senna tora)的种子。其他Senna属植物如望江南(S. occidentalis)、槐叶决明(S. sophera)、豆茶决明等也曾入药,但种子并非马蹄形。另有部分“同名异物”,如青葙子、芸香等亦曾被当作决明子使用。2020年版《中国药典》已正式确立其基原为前述两种豆科植物的干燥成熟种子。 [6]

产地变迁

关于决明子的产地,《名医别录》明确记载其“生龙门”,即今陕西韩城与山西河津一带。《本草经集注》亦云:“生龙门川泽……今处处有。”说明最早决明子原产于龙门川谷地带,后已广泛分布。
隋唐以后,产地逐渐南移。《千金翼方》指出广州已有出产,《蜀本草》亦称“今出广州、桂州”,《本草品汇精要》进一步载“图经曰:生龙门川谷,广州桂州今处处有之”,并标注为“[地]”,表明当时广州、桂州(今广州、桂林)已为道地产区。
宋元时期,决明子已遍及各地。《本草图经》记载其广泛分布,并绘有“滁州决明子”和“眉州决明子”图像,反映安徽、四川等地质量较优。《本草衍义》提到湖南、湖北一带园圃种植甚多,《三山志》亦记福州产决明子。
明清时期,产地记录更为广泛,如《吴兴备志》提湖州,《赤城志》载浙江台州,《福建通志》列福州、泉州、漳州等地,《植物名实图考长篇》引湖南通志称湖南、湖北所种甚多,《药物出产辨》则列出广东城口、乐昌、西江、清远、石潭等地。
因此,自汉唐以来,决明子的产地经历了由北向南、由集中到广泛的分布演变。虽历代本草多有记载,唯有《本草品汇精要》明确指出广州、桂州为道地产区,其余地区虽有出产,但未被公认为道地。 [6]

形态特征

播报
编辑
决明子:略呈菱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一端较平坦,另端斜尖,背腹面各有1条突起的棱线,棱线两侧各有1条斜向对称而色较浅的线形凹纹。质坚硬,不易破碎。气微,味微苦。 [12]
炒决明子:形如决明子,微鼓起,表面绿褐色或暗棕色,偶见焦斑。微有香气。 [12]

分布范围

播报
编辑
决明子产地较广,安徽、广东、四川、广西、陕西、山西等地均有种植,世界范围内,现在决明子的最大产地在非洲。 [16]

生活环境

播报
编辑
决明 [14]
决明子多生于村边、路旁和山坡等处。 [10]

生态习性

播报
编辑
喜温暖湿润气候,阳光充足有利于其生长,高温多雨季节生长最好,不耐寒、不耐旱、怕霜冻。对土壤要求不高,沙土、壤土、粘土均可种植,但以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土壤为佳。低洼地、阴坡地生长不良。 [10]

炮制方法

播报
编辑
历代本草记载决明子采收时间多在阴历十月十日”,加工方法为阴干为主,亦有文献记载曝干。决明子炮制历史悠久,古代炮制方法主要有炒制、醋制、火炙、酒制4种,以炒制多见。现代各地炮制标准记载决明子炮制品多以决明子和炒决明子为主,少数地方炮制标准收载盐决明子。2020版《中国药典》收载决明子和炒决明子2种炮制规格。 [6]
决明子:取原药材,去净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9]
炒决明子:取净决明子,置于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微鼓起,断面浅黄色,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即可,用时捣碎。 [9]

功效与禁忌

播报
编辑
决明子的功效主治涵盖内、外、儿多个系统,涉及病证有小便不利,头重头昏,吐血、衄血,头风热痛,鼻血不止,小儿疳积,夜盲,风热眼痛,习惯性便秘,昏眩,脚气,浮肿,肺痈,胸痹,视力减退,肝炎,肝硬化腹水,高血压病,肾脏病,肝脏病等。决明子的使用禁忌为不宜久服,虚弱性腹泻者忌用,孕妇慎用,不能同大麻子配伍使用。 [10]

性味归经

播报
编辑
性味:味甘、苦、咸,性微寒。
归经:归肝、胆、肾、大肠经。 [13]

用法用量

播报
编辑
一般煎服用量4.5~24g,常用量9~15g。 [11]

药理作用

播报
编辑
决明子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这些有效成分具有保肝、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8]
决明子 [5]
保肝作用:罗寒燕研究肠道菌群和肠肝轴相关性的决明子“清肝”作用机制中发现决明子醇提取物和总苷元提取物可以通过改善肝脏脂质积累,缓解肝损伤及炎症反应,发挥保肝作用。决明子总蒽醌能降低小鼠肝细胞病变,对免疫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具有保护作用。谢薇等发现决明子水溶物可以显著降低四氯化碳所致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转苷酶活性,同时降低小鼠肝组织丙二醛的含量并升高肝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这表明决明子水溶物对四氯化碳所致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决明子中的决明内酯-9-O-二糖苷对叔丁基过氧化氢诱导的HepG2细胞死亡具有保护作用。耿丹丹等研究决明子萘并吡喃酮成分及活性时发现萘并吡喃酮类具有保肝作用。决明子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保肝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8]
降血压作用:决明子蒽醌苷对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有降血压及肾保护作用。何嘉敏等研究10种降血压药同源物中决明子是其中之一。决明子具有较好的研发降血压食品的前景。决明子水提取物或醇提取物有降血压效果。叶泉英等通过灌胃N-硝基-L-精氨酸甲酯造高血压大鼠模型然后用决明子水提取物连续灌胃,结果降低了高血压大鼠的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收缩压,并改善肝脏和肾脏标志物、脂质分布和氧化状态,还显著降低了高血压大鼠肝脏和肾脏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这表明,决明子通过抗氧化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作用来发挥降血压作用。李艳文等研究决明子水提取物对高血压大鼠RAAS系统的调控机制时发现收缩压(SBP)下降,血清中醛固酮(ALD)、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II(AngII)的浓度降低。结果表明通过这些指标的含量调控RAAS系统。 [8]
降血脂作用:决明子降血脂主要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研究发现橙黄决明素是降血脂的主要有效成分。决明子乙醇提取物不仅有效地改善高血脂症模型大鼠血脂及血糖,还明显降低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决明子乙醇提取物可有效改善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糖及血脂水平,其可能通过调节瘦素(leptin)神经肽Y(NPY)系统控制血糖和血脂。研究发现降甘油三酯(TC)益生菌和蒽醌类物质联合应用可以上调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LDL-R和法尼基衍生物X受体(FXR)水平,下调HMG-CR的表达,上调PPAR-α水平,下调SREBP-1C水平调节肝脏内脂质代谢。决明子可降低体内的胆酸-胆固醇类化合物并加速蠕动,减少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进而降低血脂。 [8]
抗氧化作用:李磊等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决明子抗氧化作用机制时发现决明子可通过大黄酸、芦荟大黄素、豆甾醇等11种成分作用于TP53、MYC、CASP3、ESR1、JUN等34个靶点多途径发挥抗氧化作用。蔡俊泰等研究决明子水解产物氧化活性及稳定性时发现肽组分UF2h(2h水解产物)分离出来的(3000 u组分)及其活性肽可作为抗氧化剂。决明子乙醇提取物的护肝作用与抑制氧化作用与糖基化反应有关。吴宿慧等在研究决明子水煎液对小鼠静止代谢率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中发现随着决明子剂量增大,小鼠体质量、胃肠湿重和胃肠指数与静止代谢率等整体指标均有显著性降低并与剂量呈现明显量效关系。龙远春等测定不同产地决明子总蒽醌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时发现印度决明子蒽醌的抗氧化活性最低,河北产地抗氧化活性最强。 [8]
抗菌作用:决明子古今常用炮制品抗菌作用研究中醋炙能增强决明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的抗菌作用,酒炙能增强决明子对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的抗菌作用。超临界CO2萃取含挥发油的6种中药材中当归及决明子挥发油对全部实验菌有抑制作用,当归的抑菌效果最强,其次是决明子。使用决明子提取物合成的绿色银纳米颗粒被证明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植物其他部分(如种子、花和树皮)的次生代谢物,据报道具有抗菌和抗真菌活性。 [8]
泻下和润肠作用:李峰庆等发现不同基原决明子产生非泻下作用的物质基础产生差异是由大黄素、橙黄决明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含量不同导致的。决明子水煮液对家兔小肠平滑肌收缩幅度加大,但减少小肠平滑肌的活动频率。刘旭等研究决明子对便秘小鼠结肠肌电和水通道蛋白3表达的影响中发现决明子能够有效地改善小鼠结肠运动功能并减少结肠黏膜AQP3的表达,对慢传输型便秘具有显著疗效。 [8]
抗肿瘤作用:芦荟大黄素是决明子中主要活性成分。以芦荟大黄素为原料,通过溴代、叠氮化等方法对芦荟大黄素进行结构改造,对吲哚及取代后采用MTT法测试MCF-7细胞、HepG2细胞和AGS细胞3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部分衍生物出现良好的抗肿瘤活性。芦荟大黄素能抑制人类恶性神经胶质瘤(U87)、咽鳞状细胞癌(FaDu)、肝癌(Hep3B)及急性白血病T(JurkatT)等肿瘤细胞增殖,并且诱导其凋亡。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和大黄酸除了抗病毒、抗炎,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此外,大黄素甲醚在治疗人宫颈癌方面是一个潜在的候选药物。 [8]
抗糖尿病作用:决明子中蒽醌类成分和萘并吡喃酮类成分具有潜在改善糖尿病症状作用。决明子提取物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增强骨骼肌的胰岛素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B1(Liver kinaseB1,LKB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葡萄糖转运蛋白亚型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信号通路的损伤修复和骨骼肌的氧化有关。决明子改善线粒体功能并在2型糖尿病(T2D)中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中起关键作用。 [8]
保护肾脏作用:决明子蒽醌苷对大鼠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表达,降低尿中KIM-1和β2-MG的含量有关。决明子可以通过抑制肾脏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Smad3,并促进Smad6的表达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纤维化程度。于海利等观察决明子蒽醌苷对两肾一夹(2K1C)高血压大鼠的降压及肾损伤保护作用发现蒽醌苷能明显降低高血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并且对高血压大鼠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8]
其他作用:采用冷渗漉法制备花甲醇提取物(CME)中存在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可能通过抑制促肿瘤免疫轴和刺激线粒体依赖性凋亡途径来抑制HT-115结肠癌细胞增殖,而不会产生坏死作用,还具有很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抗炎作用、利尿作用、免疫作用。决明子提取物和大黄酚可以逆转脂质刺激的炎症介导,因此可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含有决明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素通过抑制Ca2+渗透离子通道来抑制气道平滑肌的持续预收缩,从而可用于开发新的支气管扩张剂。决明子水提取物(CS)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记忆功能有缓解作用。 [8]

毒理研究

播报
编辑
关于决明子不良反应也很多,例如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长时间饮用决明子茶会对女性内分泌及生殖系统造成影响。决明子的肝损伤程度仅次于何首乌和大黄。不宜长期服用,剂量越大肝肾组织病变越严重。研究发现小鼠长期服用大黄素会导致肾小管色素沉着和肾小管透明液滴形成,诱导肾脏疾病的发生。大黄素低剂量短期使用可以改善肝肾损伤,长期使用会损伤肝肾组织。杨津兰等用MTT法检测筛选决明子中28种主要化学成分对人源肾小管上皮细胞的24小时及48小时毒性作用,结果自建的QSAR肾毒性模型预测发现潜在毒性化合物11种均为蒽醌类,其他化学成分不引起毒性。葛俊德等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大鼠的急性毒性发现,给药后炒决明子水和醇提取组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尿素氮(BUN)的指标升高会对正常小鼠的肝、肾功能均有影响,对肾脏的影响较严重。黄娜娜等比较决明子不同提取方式发现急毒性大小顺序为醇提物>全粉提取物>水提物>正丁醇萃取物。 [8]

相关论述

播报
编辑
1、《本草纲目》:“除肝胆风热,淫肤白膜,青盲。” [1]
2、《中华本草》述其应用较为广泛,载曰:“清肝益肾,明目,利水通便。主治目赤肿痛,羞明泪多、青盲、雀目、头痛头晕、视物昏暗、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习惯性便秘。外治肿毒、癣疾。”
3、《本经》:“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
4、《本草经疏》:“决明子,其味咸平,《别录》益以苦甘微寒而无毒。咸得水气,甘得土气,苦可泄热,平合胃气,寒能益阴泄热,足厥阴肝家正药也。亦入胆肾。肝开窍于目,瞳子神光属肾,故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别录》兼疗唇口青。《本经》久服益精光者,益阴泄热、大补肝肾之气所致也。”
5、《本草求真》:“决明子,除风散热。凡人目泪不收,眼痛不止,多属风热内淫,以致血不上行,治当即为驱逐;按此苦能泄热,咸能软坚,甘能补血,力薄气浮,又能升散风邪,故为治目收泪止痛要药。并可作枕以治头风,但此服之太过,搜风至甚,反招风害,故必合以蒺藜、甘菊、枸杞、生地、女贞实、槐实、谷精草相为补助,则功更胜。谓之决明,即是此意。”
6、《本草正义》:“决明子明目,乃滋益肝肾,以镇潜补阴为义,是培本之正治,非如温辛散风,寒凉降热之止为标病立法者可比,最为有利无弊。” [2-4]

食物营养成分

播报
编辑
食物名称决明子
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87 千卡
蛋白质7.7 g
脂肪1.4 g
水分78 g
碳水化合物10.9 g
膳食纤维5.6 g
灰分1.6 g
190 mg
156 mg
5.8 mg
维生素A233 μg
维生素B1(硫胺素)0.04 mg
维生素B2(核黄素)0.69 mg
烟酸(烟酰胺)1.3 mg
维生素C(抗坏血酸)110 mg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