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汲深綆短

鎖定
汲深綆短(jí shēn gěng duǎn),是漢語中來源於典籍的一則成語,出自《莊子·至樂》。 [1-2] 
這則成語意指井深而吊繩短,打不了井水;比喻才能淺薄,不足以勝任大事,也比喻學識淺薄,不足以領悟深刻的道理。其結構為聯合式,在句子中可充當賓語、定語等。 [1-3] 
中文名
汲深綆短
拼    音
jí shēn gěng duǎn
近義詞
才疏學淺
反義詞
真才實學
出    處
《莊子·至樂》
注    音
ㄐㄧˊ ㄕㄣ ㄍㄥˇ ㄉㄨㄢˇ
語法功能
賓語、定語等

汲深綆短成語出處

《莊子·至樂》:“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 [1-2] 
後世由此典故提煉出成語“汲深綆短”,即“綆短汲深”。 [1-2] 

汲深綆短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顏淵到齊國去,要同齊國國君談論治國的道理。
顏淵從魯國出發後,孔子憂心忡忡,愁眉不展。弟子子貢見狀,便問孔子道:“顏淵走後,您為什麼不高興呢?”孔子回答道:“我擔心顏淵同齊侯談論深奧的佔聖賢之道,齊侯根本接受不了,反而收不到好的效果。我聽説過這麼一回事,魯侯曾得到一隻海鳥,把它養在高高的廟堂之上,給它演奏最美妙動聽的音樂,宰殺牛羊給它吃,可這隻海鳥不吃不喝,不出三天就死了。”
接着,孔子又舉了個例子,説道:“魚能在水裏活得自由自在,而人溺水就要死去什麼緣故呢?這是因為二者的習性、需要不同而已。與人交談,區別對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顏淵這次去拜訪齊侯,我擔心的就是這個。這倒使我想起莊子的一句話:‘綆短者不可以汲深。’水桶上的繩子短了就不能從深井裏提水。” [4] 

汲深綆短成語寓意

“汲深綆短”藴含着量才適用的道理。世間萬物包括每一個人,都各具其才,各有其用,他們只能各盡所能,量才使用,不可悖逆自然規律而勉為其難,做那些綆短而汲深的事情。莊子的這一理論,實際上並不是在談什麼唯物主義,而是在強調“道”的深奧,非一般人可輕易獲得。無論是“大材小用”還是“小材大用”,都偏離了用人方面的適度。小材大用超越了所用之人的能力。有的學業不深,實踐不足,卻被選配為中高層領導;有的只知一崗一職,而不知其他數業數職,卻被委為“全面負責”;有的文化水平不高,而又不勤於自學,卻被評上中高級職稱;有的寫文章錯字連篇,句式不通,卻擔任文字工作;小材大用,蜘蛛舉鼎,小力撐重,雖竭盡全力,心力交瘁而毫無功效,最終只會一無所獲。 [5-6] 

汲深綆短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汲深綆短”常用於比喻才能淺薄,不足以勝任大事,也比喻學識淺薄,不足以領悟深刻的道理,也可用於指力小任重的謙辭。這則成語在句子中可作賓語、定語等。 [2]  [3] 
運用示例
唐·張仲宣《對知合孫吳可以運籌決勝策》:“但以日暮途遠,汲深綆短,文不逮意,書何盡言!” [2] 
清·張泰交《離任辭城隍神》:“下車伊始,憂懼交迫,乃汲深綆短,心血幾枯,髮霜須星,寢食都廢,惴惴然將有性命之憂。” [2] 
辛亥革命人民反清鬥爭資料《山東萊陽縣官民交戰事餘聞》:“殷繁,臣才識庸闇,實有汲深綆短之虞。”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