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汭河

鎖定
汭河,古作、汭水、芮水,據考歷史上的汭水原指黑河,而現代的汭河實為閣川水。黃河支流渭河支流涇河中上游的一級支流。發源於甘肅省華亭縣關山東麓流經華亭、崇信、涇川3縣。於涇川縣城王母宮山下匯入涇河。總長120公里,控制流域面積1671平方公里。平均徑流量1.96億立方米。較大的支流有策底河、南川河等。
除銅城峽一帶外,均系黃土區,植被差,土壤侵蝕較重,年均輸砂量262.4萬噸。汭河流域引河灌溉歷史悠久,最早自唐代就有建渠歷史,中下游建有多處引水灌溉設施。幹流上的王峽口水庫、銅城水庫為沿岸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了水源保障。 [1-2] 
中文名
汭河
別    名
閣川水
所屬水系
黃河水系涇河中上游的一級支流
地理位置
甘肅省平涼市東
流經地區
涇源縣、平涼市、涇川縣
發源地
華亭縣關山(隴山)東麓
主要支流
策底河、南川河
河    長
120 km
流域面積
1671 km²
河    口
涇川縣城王母宮山下

汭河名稱由來

汭河,古作、汭水、芮水,為涇河中游的較大支流。歷史悠久。《詩經大雅·公劉》有‘‘止旅乃密,芮鞫之即’’之詩。《禹貢》有。涇屬渭“訥”之載。據考歷史上的汭水原指黑河,而現代的汭河實為閣川水。自明代以來,隴東多事,疆界迭變,傳記紊亂,將閣川水誤認為汭水,以誤延誤。 [1] 

汭河幹流概況

汭河幹流走向

汭河的位置及干支流分佈 汭河的位置及干支流分佈
汭河,一般認為(《崇信縣誌》《涇川縣誌》所載)發源於華亭縣關山隴山)東麓(華亭縣馬峽鄉西碾盤子 [1]  ),《平涼市志》1985版以寧夏回族自治區涇源縣為源,蓋以支流策底河為正源所致。 [3]  ),上源於石咀子處匯南、北二河,東流至石堡子、小莊村,納策底河、南川河之水,穿越峽谷,從小寨子村流入崇信縣境。經崇信銅城鄉、錦屏鎮、九功鄉,至汭豐鄉下棗林子村流入涇川縣,向正東流經油豐鄉政府所在地,過龍王村、焦家會至十里頭入城關鎮,於茂林村轉向西北,至縣城王母宮山東側匯入涇河。全程流經華亭、崇信、涇川3縣。總長120公里,控制流域面積1671平方公里。平均徑流量1.96億立方米。
汭河在崇信縣境內流經長度為34公里,有支流15條,流域面積388.4平方公里,河牀比降1/300。 [1]  在涇川縣內長18公里。 [2] 

汭河河道特徵

上游多為高山峽谷,最高處2600米,河牀狹窄,水勢湍急,平均比降1/130,河牀組成為砂礫石間大流石及卵石。由銅城峽流出後,進入黃土高原溝壑區,地勢較為平坦,河牀逐漸開闊,水流平緩,形成沖積性河道,流域形狀變化不大,大致為窄長的矩形。 [1] 

汭河水文特徵

除銅城峽一帶外,均系黃土區,植被差,年土壤侵蝕在4000噸至9000噸/平方公里範圍內。年均輸砂量262.4萬噸。崇信段年均自產徑流量2620萬立方米,最高12立方米/秒,最低1.34立方米/秒。常水期水面寬40米,水深0.34米,流速0.56立方米/秒;洪水期水面寬290米,水深5.55米,流速5.56立方米/秒;枯水期水面寬32米,水深0.23米,流速0.36立方米/秒。 [1] 
涇川縣段年平均流量6.21立方米/秒,常水流量3.8立方米/秒,最枯流量0.068立方米/秒(1966年6月6日),最大洪水流量2260立方米/秒(1970年8月4日),常水期,一般河段水深0.3-0.7米。河牀比降1/230.年平均含沙量1.3%,最大含沙量43%,年平均輸沙量489萬噸。 [2] 
汭河上游華亭縣城區段 汭河上游華亭縣城區段
汭河崇信縣段 汭河崇信縣段
汭河下游涇川縣段 汭河下游涇川縣段
汭河匯入涇河處 汭河匯入涇河處

汭河主要支流

南川河,發源於華亭縣上關澇池灘,東流,至安口鎮江入汭河。
策底河安口鎮段 策底河安口鎮段
策底河,一源發源於寧夏涇源縣,一源發源于山寨紅崖山。縣內總長113.2公里,東經崇信縣入涇河。流域面積856.2平方公里,有長5公里以上支溝26條,5公里以下毛溝309條。河牀比降1/56~l/133,年均流量每秒4立方米,年均徑流量1.264億立方米。汭,古作芮,水以國名(華亭就有人羣在陽山坡居住、狩獵、放牧、開發。商末周初曾屬芮國、盧國)。 [4] 
澗溝河,屬常年河,發源於平涼市麻武鄉南山之陰,向東經月明溝流入華亭縣境。於策底坡匯入策底河後再注入汭河。平涼市境內全長22公里。
羅家溝河,發源於平涼市土谷堆鎮西部東梁北側山區,在土谷堆鎮以下注入汭河,平涼市境內全長8公里。屬常年河。 [3] 

汭河治理開發

汭河引水灌溉

自唐以來,汭河流域就有引汭水灌溉的記載。唐貞元年間(788~793),隴右節度使李元諒在崇信城西北一里疏渠引汭水灌地。 [5] 
《平涼府志》載,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大旱不雨,崇信知縣王官訪趙時春籌修水利,率胥役70人抵仙姑山,“萃東麓諸石遏汭半流",引水入上亭廟官路,開路半邊為渠以至崇信縣城,“其川田皆可溉也",名為“惠民渠’’。民國《增修華亭縣誌》載,“自明惠民渠廢,近河灌溉園蔬之小水利,則間有之,至相地開渠灌溉麥谷之大水利,則乏人提倡”。 [6] 
清順治中,知縣武全文教民疏渠種稻,上至銅城、下迄於家灣四十餘里,畦町相望。民國15年(1926)修《崇信縣誌》載“芮谷泉眼百餘,溢竇而出,下流入訥,四時不竭,灌溉田圃數十畝。 [5] 
民國17年(1928)7月崇信中區殷棗莊堡(棗林村)李世田等眾,聯户從吳家莊漁堡子川開渠500米,引油水灌地150畝,小麥畝產180斤至240斤。18年(1929)西區新崖灣民眾開渠引油水,灌溉川地50餘畝。縣署出資購糧,以每工每日2斤饃為酬,組織民眾從夾道口開渠至趙老墳,渠長1500米,引汭水灌溉磨台子一帶川地100畝。 [6] 
崇信縣誌30年(1941)後季,甘肅省建設廳水利第二勘查隊李繼蓮(崇信縣九功灣道人)等人,來縣勘測銅城渠,渠線從第二區(銅城)麻子灣測至第一區(錦屏)曹家莊。並邀請本隊同人勘測於家灣渠,渠線從李家店測至灣道。當地村民兑調渠道佔地,聯合投工建成。崇信縣解放前夕,灌區內各項灌溉工程因水毀、淤塞、年久失修大多廢棄,僅存引溝水灌溉工程和部分水井,灌溉面積409畝。 [5] 
1953年,崇信縣一區(錦屏)三鄉(薛平)平頭溝農民梁聚風,響應縣人民政府興修水利的號召,倡導互助組聯合投工,修建平頭溝渠,從石咀子引’訥水入渠,灌溉平頭溝河灣新墾灘地100多畝。一鄉(關村)鄉長張漢文組織勞力從磨台子渠引油水至缺灣,灌溉姚家溝、關村、缺灣川地。1956年後,中共崇信縣委、縣人民政府組織區、鄉(公社)聯合投工,興修銅城、九功、錦屏、廟台渠。 [5] 
1958年,華亭與平涼、涇川、崇信、靈台聯合興修油河南、北兩大幹渠,還單獨修建雙鳳山、皇甫山、朝那山、雙疙瘩梁、劉店南渠5條引水上山渠道。華亭投入勞力萬餘人,吃住在工地,晝夜大幹。因工程地形複雜,水源不足,通水的只有皇甫山渠。後均於1960年停工報廢。 [6] 
1984年開始,對灌區全面進行改、擴建,在銅城峽口興建渠首樞紐工程,將廟台、銅城、錦屏、九功4渠連為一體,命名為“崇豐灌區"。分佈於’訥河南北兩岸,上自銅城廟台西,下迄九功響張東,呈一狹長地帶,東西長23公里,南北寬1.56公里。灌溉銅城、錦屏、九功3鄉鎮18個行政村的川、台地1.07萬畝。 [5] 
汭河流域,引河灌溉設施有:
黎明渠,從王峽口引水至曹園,全長7.5公里,設計流量1.2立方米/秒。1956年開修土渠,架設51米長的木渡槽1座,1964年復修,改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渡槽。1977年後作為王峽口水庫配套渠道進行改建,乾渠全部襯砌,支渠襯砌6900米,1985年竣工,總投資31.81萬元。有效灌溉面積2900畝,保灌面積2400畝。
南塬渠,建於西華鄉王寨南塬,從杏樹嘴引水,經瓦廠、賀寨到南塬,全長5.5公里。1976年設計施工,次年建成土渠。1982年採用水泥預製U型斷面襯砌全部渠道,建跌水26處,總投資8萬元,水流量為0.35立方米/秒,有效灌溉面積1000畝,保灌面積800畝。
西華北乾渠(即惠民渠),從仙姑山東北進水,沿安莊公路南側,經楊莊、上亭、陳家溝到西關j退入南河,全長5.58公里,設計流量0.54立方米/秒。1956年開挖土渠,1963年復修,在張家莊溝口架鋼筋水泥矩形渡槽1座,長18米,高3米;1980年用漿砌塊石襯砌乾渠600米、支渠660米,田間鋪設水泥U型斷面渠14800米;1985年渠首建溢流壩l座,長35米,寬7:米,高2米,田間配套渠道15條,長3600米;.1987年渠道全部襯砌。總投資23.19萬元,投工176960個,完成工程量57060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2000畝,保灌面積1500畝。
紀家莊渠,建於安口鎮紀家莊,引汭河水入渠全長4公里。1972年設計施工,1978年渠道襯砌;1987年修建進水口,安裝閘門,修築100米長的倒虹吸跨河工程,設支渠8條,長1160米。總投資11.29萬元,用工32610個,工程量59848立方米。實際水流量為0.25立方米/秒,有效灌溉面積600畝,保灌面積500畝。 [6] 
汭豐渠,由汭豐、東干、涇崇、野雀4條渠道合併改建而成,以“汭水豐田"之意而取名。民國30年(1941)由省水利林牧公司設計,運用銀行貸款1000萬元,31年(1942)動工,33年(1944)4月建成。乾渠自汭豐鄉百煙村至縣城合志溝口,全長13.1公里,引水流量1立方米/秒,工程面積1萬畝。東干渠,1952年秋動工,1953年建成通水。乾渠自城關鎮茂林村至羅漢洞鄉何家坪,全長7.5公里,引水流量1立方米/秒,工程面積2700畝。
涇崇渠,1973年動工,1976年建成通水。乾渠自崇信縣野雀溝至訥豐鄉百煙村,全長7公里,引水流量1立方米/秒,工程面積3500畝。野雀渠屬崇信縣,1956年建成通水。乾渠自九功鄉王家河灣至野雀溝,全長6.7公里,工程面積3600畝。這4條渠道原無攔河壩,進水困難,加之斷面狹小,因而輸水能力低,灌溉效益差。1977年,地、縣決定將四渠合併為一,並於翌年11月開工擴建,1981年10月建成通水。乾渠自崇信縣九功鄉王家河灣至羅漢洞鄉何家坪,全長32.2公里,共有建築物292座,混凝土襯砌17.8公里。上段引水流量4立方米/秒,中段1.5立方米/秒,下段0.6立方米/秒。有效灌溉面積1.4705萬畝,保灌面積1.271萬畝。總投資262.6萬元。1988年實灌1.3萬畝。 [7] 

汭河攔蓄工程

車廠溝水庫,建於馬峽車廠溝。1974年6月開工,1976年12月竣工,由馬峽、西華人民公社聯合修建。壩高24米,長100米,底寬10米,頂寬3米,總庫容22萬立方米。1981年被洪水淤積封存。
王峽口水庫,建於華亭縣城西北7.5公里的王峽口。1974年甘肅省水利勘測第一總隊設計,1975年10月開工,1977年12月竣工。壩高24.86米,壩頂長44.6米,寬3米,底寬23米,為80#漿砌塊石溢流重力壩。有溢流埝兩孔,每孔長兒米,中間墩子相隔,墩上設啓閉機工作台,架有工作橋與兩岸非溢流重力壩相連。總庫容97.5萬立方米(興利庫容60萬立方米),是黎明渠和南村溝渠的引水源頭。在范家莊建發電站1座,裝機容量150千瓦,供黎明川農户用電。 [8] 
銅城水庫 銅城水庫
銅城水庫,位於汭河上游的錦屏鎮廟台村小寨組峽口,控制流域面積1146平方公里,屬不完全年調節綜合效益型小(I)型四等水庫,總庫容380萬立方米,調洪庫容350.1萬立方米,興利庫容308.01萬立方米,最大設計下泄流銅城水庫162崇信縣誌(1991-2010)量891立方米/秒,壩軸線總長228米,由混凝土壩和均質土壩組成,均質土壩最大壩高24.1米,最大壩底寬118米。總投資3999.6萬元。2005年8月開工建設,2009年7月竣工,12月下閘蓄水投入試運行。水庫年可調節水量3466萬立方米,灌溉8.2萬畝、涇川縣2.43萬畝耕地,每年為全縣提供生活用水136.44萬立方米、工業用水252萬立方米,為崇信電廠提供生產用水380萬立方米。 [9] 
參考資料
  • 1.    崇信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崇信縣誌:甘肅人民出版社,1997:45-46
  • 2.    涇川縣縣誌編纂委員會.涇川縣縣誌.:甘肅人民出版社,1996:98-99
  • 3.    平涼市志1985.平涼市志編纂委員會.出版社中華書局,1996:96-98,
  • 4.    華亭縣誌編委會.華亭縣誌:甘肅人民出版社,1996:85
  • 5.    崇信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崇信縣誌.:甘肅人民出版社,1997:199-200
  • 6.    華亭縣誌編委會.華亭縣誌.:甘肅人民出版社,1996:198-200
  • 7.    涇川縣縣誌編纂委員會.涇川縣縣誌.:甘肅人民出版社,1996:212-213
  • 8.    華亭縣誌編委會.華亭縣誌.:甘肅人民出版社,1996:200-201
  • 9.    崇信縣第六屆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崇信縣誌(1991-2010):中 華 書 局,201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