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汪銘

(革命烈士)

鎖定
汪銘(1903~1931)字仰盤,陝西神木人,化名王德昌、王振漢。 [2] 
1922年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學。1925年初,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夏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同年底,中共太原地方委員會成立,汪銘任地委技術書記,在學生和工人中進行革命活動,發展黨員和黨的組織。 [1] 
1931年10月31日,汪被國民黨反革命派判處死刑。 [2] 
中文名
汪銘
別    名
王德昌
王振漢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03年4月25日
逝世日期
1931年
畢業院校
山西省立第一中學
出生地
陝西神木

汪銘人物經歷

汪銘,字仰盤,陝西神木人
1903年4月25日出生於陝西省神木縣一個貧苦家庭。
1914年那年,父親病逝,他在祖母和伯叔的拉扯下,有了上學的機會。他刻苦好學,字寫得俊秀大方,遒勁有力。
1922年,他懷着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和對知識的渴望,奔赴山西省城太原,進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學學習。該校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著名活動家高君宇的母校,也成為汪銘人生的新起點。他在這裏開始閲讀《新青年》、《嚮導》等進步刊物,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啓蒙教育。
1925年初,他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於同年夏轉為共產黨員。同年,上海發生了五卅慘案,他在太原發動同學走上街頭,進行反帝宣傳,聲援上海工人的鬥爭。
系統的教育給了汪銘豐富的知識。他能言善辯,擅長宣傳鼓動工作。同年冬天,中共太原地方執行委員會建立後,他被推選為地委技術書記,承辦和處理地委機關印刷文件、宣傳品等文書工作。自此以後,他深入學生之中,走到工人中去,跟青年學生暢談革命理想,與工人促膝談心,啓發工人的覺悟。當年寒假,他和同鄉、同學王瀛回到家鄉時,立即在縣城高小進行打倒孔家店、反對舊禮教的宣傳,組織旅外同學排演了《可憐閨裏月》、《私塾一瞥》等反對軍閥、反對封建教育的時裝劇,向人民羣眾宣傳和揭露社會的黑暗與罪惡。
1926年國民革命軍實施北伐,汪銘於暑期回鄉。他一回到家鄉,就把北伐戰爭勝利的形勢告訴給鄉親,並積極投身於反對苛捐雜税、打倒土豪劣紳的鬥爭。他還給在榆林的親戚、同鄉李香齋、張心齋寫信,説服他們採取行動,趕走了反動知縣龐仁安,驅逐了橫行鄉里的劣紳喬濟。
北伐戰爭的勝利發展,帶動了山西革命形勢的高漲,1926年11月國民黨山西省黨部成立。汪銘根據黨的指示,加入了國民黨組織。為了掌握統一戰線中宣傳工作的領導權,黨組織派他到國民黨山西省黨部宣傳部工作。這時,國民黨右派反共分裂的言論甚囂塵上,他深入實際,掌握了大量的事實材料,公開地駁斥國民黨右派破壞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的言論。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閻錫山遙相呼應,在山西實行“清黨”,太原城內一片血雨腥風,中國共產黨的組織無法在此立足。怎樣才能保存革命的火種?怎樣才能使黨的組織生存和發展?唯一的出路就是到農村去。
不久,一個叫王德昌的人來到祁縣,他的身份是省委特派員,這個人就是汪銘。汪銘這次來到祁縣,目的就是建立黨的工作基地,為中共山西省委的轉移作準備。
汪銘到祁縣後,利用各種關係,秘密地開展建立黨的組織的工作。他在共產黨員柳文淵的掩護下,隱蔽在祁縣教育會進行活動。首先經柳文淵介紹,由他親自談話,吸收喬家堡學校教師喬一華、閻定礎加入共產黨,建立起由閻定礎任書記的祁縣第一個黨支部。以後,他來到喬家堡學校,具體指導祁縣黨的工作。學校放假後,汪銘為了找到一個公開的職業作掩護,便在喬家堡學校舉辦暑期補習班,白天為附近幾個村的學生補課,晚上給黨員講授共產主義和黨的秘密工作知識。由於他們的活動,當地羣眾的鬥爭意識增強了。
為了把農民組織起來,汪銘親自起草傳單,號召建立農民協會,開展農民運動。這時他又從喬家堡學校返回祁縣教育會,籌備成立了實際由共產黨員掌握的國民黨祁縣縣黨部,從多方面推動農民運動。農民協會在不少村莊建立起來,並先後發展30多個工人、農民和革命知識分子加入共產黨。接着在祁縣城關益晉織布廠和東觀、張莊、賈令等村建立了黨的支部。同年9月,在汪銘的主持下,中共祁縣縣委正式成立。
由於汪銘等人卓有成效的活動,中共山西省委不久便遷到祁縣。
這時,一個噩耗傳到了祁縣,汪銘的密友王瀛在太原“清黨”中慘遭殺害。汪銘悲憤難忍,説:“王瀛同志的犧牲,是黨的損失,我們要加倍努力,完成他的未竟的事業!”他就是這樣憋着一股子勁兒,要為同志報仇,決心踏着先烈的足跡,繼續奮鬥。
1928年1月,汪銘化名王振漢來到太原中山中學,他的任務是為省委找到一個秘密印刷機關。從此,他經常出入於這所學校的南邊偏院。起初,很多黨的秘密文件都由他親自在這裏刻印、謄抄和印刷,後來經過他考察,把該校工作人員趙萬鍾介紹入黨,刻寫任務就由趙承擔起來。正是通過這裏,黨組織的聲音得以傳播出去。《北方紅旗》上的文章,就是從這裏翻印,發給山西各地黨組織的。1929年太原市委恢復後,這裏仍是市委印刷傳單和宣傳品的地方。
1928年1月,中共山西省委擴大會議在霍縣召開。會後,汪銘離山西南下赴黨中央彙報。出發前他積極蒐集、整理彙報材料,把彙報材料寫在線裝書頁的背後,並準備了一套商人服裝。剛到開封,他從報紙上看到山西省委被破壞,負責同志被捕的消息,遂與河南省委研究決定,立即回山西,整頓和恢復黨的組織。他回到山西,找到中共霍縣縣委書記李光傑和太原黨的負責人閻念先等人,秘密奔走,多方聯絡,山西臨時省委於同年夏天很快就恢復和重建起來。
1929年2月,汪銘任中共山西省委書記。
由於受“左”傾錯誤的影響,剛剛恢復的黨組織又遭破壞,各級組織幾乎全都失去了作用,山西黨組織與黨中央失掉了聯繫。
越是困難就越是需要黨中央的指導。汪銘這時心裏只有一個念頭,無論如何也要接通與黨中央的聯繫。他隻身到達黨中央的所在地上海,送上了《汪銘來的任務與對中央的要求》的書面報告。1929年1月13日,一名叫曉焚的人接見了他,聽取了汪銘關於山西革命鬥爭形勢和黨組織遭受破壞的詳細彙報,並向黨中央作了反映。2月2日,黨中央負責同志接見了汪銘,並與汪銘一起研究了山西的情況,給山西省委寫了兩封信,就黨的工作和軍事工作作了指示。有了這兩封信,處在迷茫無路的山西黨組織有了明確的方向。
這一次,汪銘的臉上露出了微笑,滿懷信心地帶着兩封信回到山西。可是,一回來,聽到的卻是黨的省委和團的省委又有兩名同志被捕,省委又陷於癱瘓。他面對的困難更大了。他於3月4日又給黨中央寫信,要求“調一批人到太原”,重建山西省委。同時他在“省委無頭可接,各處全無頭緒”的形勢下,苦苦奔走一個多月,在平遙、汾陽找到9個工人黨員,在榆次建立了一處商號機關;在太原織布廠,找到四個工人黨員,組成了一個支部;在陽泉、榆次和正太路方向雖做了很大的努力,但卻沒有太大進展。
1929年3月22日,他又給黨中央寫了一封信反映了山西黨組織的現狀,陳述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張。接到汪銘的來信後,周恩來即於25日為黨中央起草了《中央給順直省委並汪銘同志的信》,指出:“目前山西可不成立省委,先着手於地方工作的恢復和建立,山西工作改歸順直省委兼管”。“整頓地方工作的程序,應先從中心區域做起,如太原、陽泉、絳州、榆次、河東諸地”。“要在一個地方有了健全的支部後,再成立地方黨部——縣、市委的組織。務使這一組織,能從幾個有羣眾基礎、有社會關係的支部基礎上建立起來,縣、市委負責同志也多由在業同志選出擔任,這樣才能避免空架子機關的毛病”。
按着黨中央指示信的精神,汪銘從恢復和建立基層黨組織做起,先後恢復了織布工人、印刷工人、學生、軍官學校等基層支部。在此基礎上,於1929年4月建立了太原市委,汪銘擔任市委書記。旋即他又奔赴天津,把山西黨的工作彙報給順直省委。5月9日,順直省委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和汪銘的彙報,派汪銘以省委巡視員的身份返回山西,負責當地工作。
6月2日,汪銘到達河東地區,找到中共河東特委負責人嘉康傑。二人商議後決定召開了河東地區黨的工作會議。汪銘在會上傳達了黨中央《關於五一節的工作方針》和順直省委對河東工作的指示精神,主持制定了工作計劃。會後汪銘在嘉康傑的陪同下,巡視了河東地區,幫助各縣建立和發展黨的組織。在運城,他先後到省立第二師範學校和鹽池尋找黨員,組建黨的支部。在安邑,他和北相鎮農民黨員見面,討論了吸收四個農民積極分子入黨和建立農村支部的問題。在絳州,他介紹李仰南入黨,還提出李仰南負責絳州黨的工作,注意在絳州紗廠中發展黨的組織。這些成績是他在短短19天裏取得的。
山西黨組織遭破壞後,許多黨的負責同志被關押在山西省第一監獄。如何營救關押在獄中的革命同志?這一問題久久縈繞在汪銘的腦際。這年夏天,共產黨員段嘉紱保外就醫,汪銘很快知道這一事情,便與他取得聯繫。經過商量,讓段嘉紱設法轉告在獄中的閻定礎,由閻定礎把在獄中的黨員姓名、被關的房號和被捕後的表現等寫個報告。不久,閻定礎得到這一消息,很快給汪銘寫了報告,彙報監獄的情況,黨組織遂送一部分錢交給被關押的同志使用,由閻定礎分發。這一決定也由段嘉紱轉告了閻定礎。正當獄中黨的工作剛剛開展的時候,由於叛徒的出賣,汪銘於1929年7月21日突然被捕。
汪銘被捕後,敵人用六到八人壓槓子等酷刑,逼他招供。他咬緊牙關,一聲不吭。當叛徒武子程出庭作證時,他毫無懼色,怒斥叛徒。在敵人斷定他是共產黨員後,要求他在出獄後不幹共產黨時,被他嚴辭拒絕。敵人無法從他的口中獲得真憑實據,敵人只能把他當作重大嫌疑犯,長期單獨關押。
面對敵人的百般折磨,他對革命的事業仍充滿信心,仍利用各種時機為黨工作。在敵太原公安局關押期間,他建議監獄當局開辦文化補習班,由他定時給沒有文化的看守人員補習文化。經過他半年的努力,使幾個看守人員轉變了立場,並發展看守人員樊有春成為黨員,後來經過樊的幫助,同河東黨組織失掉聯繫的共產黨員閻子祥接上了組織關係。
汪銘身陷囹圄,時刻都盼望着聽到黨的聲音。1930年太原市委改為山西特委,把黨中央第60號《政治通告》送給汪銘。他興奮異常,立即給黨中央寫信。他説:“我離開黨和組織已經八個月了,八個月未見黨內一紙,一旦讀六十號‘政通’,使我興奮萬分。”在信中他結合自己入獄前瞭解的實際,指出了以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他説:“中央過去對各地執行總路線的分量沒有積極地考查過,而且對於各地的指示,也限於通知、單獨的某項工作指示與信件答覆,未能很快的發出。這給予工作影響非常之大”。“蘇維埃這一組織,在北方的勞苦羣眾中實在是不知為何物”,應“特別命各該區域將日常的新聞通訊,由中央編為日報性一類通訊,每日發給各級黨部下級,將此類通訊傳播到羣眾中去,介紹蘇維埃政權的知識”。對於順直省委對山西工作指導方面的不足,他直言不諱地提出批評,希望“中央應函告順直,一面派來山西幫助工作,一面積極的給予實際的指導,精神上物質上給山西以助力”。
1930年5月,汪銘用鉛筆在煙盒的背面給太原市委寫了一封信,希望設法營救。黨組織通過汪銘的陝北老鄉,到小慶醫院找到一些中藥巴豆(瀉藥),秘密送往獄中要汪銘服用,打算在他因“病”到監外就醫時,組織營救。但是,汪銘出來看病時坐的囚車,有警察嚴密看守,途中無法得手。敵人發現了其中的真實企圖,在返回監獄後,便給他戴上腳鐐,嚴加看管。後經樊有春的秘密聯繫,獄外又給他送來鋼鋸,計劃鋸斷腳鐐翻牆越獄。要鋸斷腳鐐談何容易,汪銘只有在看守不注意才能“工作”。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在快鋸斷腳鐐時,看守易人,秘密泄露,敵人又給他加戴手銬,轉押警備司令部,從此越獄的計劃已不可能實現了。
獄中的生活是艱難的,但是汪銘始終保持樂觀精神,在生活上和政治上不斷關心其他被捕同志。監外同志們有時給他送少量的食品和衣物,他經常巧妙地分給大家。他不斷鼓勵難友保持革命氣節。他説:“一個人的官司好打,眾人的官司難打,敵人無論怎樣對付你,你都不能供別人。沒有生還的希望,就堅定地死,決不能用同志的生命來保全自己!”他在獄中通過寫詩抒發情懷,激勵革命同志。
1931年7月31日一早,敵人提審汪銘,突然宣佈將汪銘判處死刑。這是由於中共山西特委遭破壞後,特委軍委代理書記孫斌被捕叛變。他出賣組織,供出了汪銘的真實身份及其在獄中的活動。面對着死的考驗,汪銘面不改色。當敵人問他還有什麼話要説時,他怒斥敵人:“跟你們這些狗東西有什麼好講的”!敵人把他推上囚車。在囚車裏,他還想着革命同志和獄中的難友。他對一個押解的衞兵説:“我不知道今天執行,早知道今天死,我就把皮襖送給我的戰友了。我的皮襖裏有銀元快取出來,你們和我的戰友分用吧!”
臨刑前,敵人讓他跪倒。他大義凜然,昂首挺胸地站立在敵人面前,高聲地斥責敵人説:“我沒有罪,你們無權讓我跪!”説完連聲高呼:“打倒國民黨!”“中國共產黨萬歲!”行刑的劊子手為汪銘的大無畏精神震懾住了,端着槍的手顫抖起來,連開三槍,汪銘才倒在血泊中。汪銘視死如歸的精神,就連押送汪銘的衞兵也不能不深表歎服。他們回到獄中對在押的政治犯伸出大拇指連聲叫好:“好樣的!好樣的!”
汪銘就這樣悲壯地走了,但他留下的英雄業績卻永留青史,常駐人間。共和國的旗幟上有他的鮮血,人民不會忘記他。

汪銘後世紀念

1988年10月31日,在他的家鄉陝西省神木縣烈士陵園,汪銘烈士雕像揭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