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汪華墓

鎖定
汪華墓 位於安徽歙縣城北3公里的雲嵐山,總佔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俗名“汪墓祠”或“汪王墓”。唐永徽二年(651)營葬。墓穴在唐末曾遭掘毀,今呈封土堆積。2012年6月21日,汪華墓被公佈為安徽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汪華墓
別    名
汪墓祠,汪王墓
地    址
安徽省歙縣城北3公里的雲嵐山
時間營葬
唐永徽二年(651)
文物級別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汪華墓建設沿革

汪華墓,位於安徽省歙縣城北3公里的雲嵐山,俗名“汪墓祠”。唐永徽二年(651)營建,墓依山南向,根據地形建有巨大的環形扶手,中為圓形封土,墓前原有拜台、神道、翁仲、牌坊等均毀於文革。 [1] 

汪華墓文物遺存

墓地依山南向,正對府城,左右岡巒屏護。墓前右為享堂,二進五開間,飛檐高瓴,壯麗堂皇,現僅存遺址。左為家廟,兩進,有左右廊房,現部分毀壞。原先還有神道、翁仲、牌坊,現皆不存。墓穴在唐末曾遭掘毀,今呈封土堆積。今墓遺址尚存,墓前右為汪王墓祠遺址,三進,現僅存地坪遺址;墓前為忠烈王廟遺址,三進五開間,現存遺址和部分門屋,門屋內保存有兩通清代部憲禁碑。 [1] 

汪華墓文物價值

汪王墓已具有超出了一般墓園的價值,它是一處深深打上了徽州文化印記極富開發利用的歷史遺蹟。汪華墓是古代徽州最具知名度的名人墓葬,對研究徽州歷史演變發展過程具有重要意義,也是研究汪氏家族歷史的實物見證。

汪華墓人物簡介

汪華,唐歙縣人,隋末皖、浙、贛一帶農民起義領袖,曾自封吳王,降唐後封越國公。汪華人稱汪王、越國公、汪公大帝,徽州汪姓都是他的後裔。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