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汪為平

鎖定
汪為平是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採礦所副所長。
中文名
汪為平
國    籍
中國
職    業
高級工程師
性    別

汪為平人物簡介

汪為平,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採礦所副所長。

汪為平人物生涯

長期從事採礦科學技術創新項目研究,先後參加和主持研究了國家“七五”、“八五”、“十五”科技攻關和十多項礦業工程創新技術研究,獲得國家、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一項、一等獎兩項、二等獎二項,三等獎一項,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實用新型專利一項。長期深入礦山科研現場,為採礦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成為露天開採技術領域特別是礦山運輸領域學術帶頭人。
其主要科技貢獻和成果有:
1、1992年,做為工業試驗負責人完成了國家黃金管理局科研項目“銀洞坡金礦降低礦石損失貧化綜合技術措施研究”課題,為企業獲得1238.9萬元經濟效益,項目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達到了國際水平,獲國家黃金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
2、1992年~1998年,主持參加了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項目“高台階開採技術研究”課題,年為企業獲得1162萬元經濟效益,項目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獲國家冶金工業局科技進步一等獎;
3、2001年,主持完成了 “馬鋼集團南山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凹山採場境界外礦開採研究”課題,為企業獲得3964萬元經濟效益,項目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獲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金屬學會冶金科學技術三等獎;
4、2001年~2003年期間,作為項目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主持完成了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陡坡鐵路運輸系統研究》課題立項論證、方案制定、工業試驗、關鍵技術攻關等工作,在無規範可依情況下,大膽創新,研究設計完成了一整套陡坡鐵路建設施工圖,首次在我國建成了40‰~50‰陡坡鐵路,並運行成功,開創了礦山運輸技術新的發展方向,每年為企業創經濟效益2941.72萬元。項目研究填補了國內空白,處於國內領先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該項目分別獲四川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二等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金屬學會冶金科學技術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5、2001年~2006年期間,作為項目技術負責人,主持完成了“大型深凹露天礦高效運輸系統及強化開採技術研究”,為企業創經濟效益5.5億元,或冶金礦山科技進步特等獎(省部級)。
6、目前技術負責“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露天轉地下開採平穩過渡關鍵技術研究”研究工作。
科學發現、技術創新或技術推廣要點:
露天礦陡坡鐵路運輸系統研究
1.首次提出陡坡鐵路防止爬行理論,發明了防止軌道爬行方法與器械
研究發現了礦山陡坡鐵路爬行力矢量規律,首次提出防止軌道爬行力理論。根據這一下理論,研究創新了防止陡坡鐵路軌道新型方法與結構參數。
針對鋼軌爬行----鋼軌沿軌枕移動,採用B型彈條扣件、正反向安裝穿銷式鋼軌防止爬行器,解決鋼軌爬行問題。
針對軌梯爬行----軌梯沿陡坡面整體滑動,採用特製防爬樁,解決軌梯整體爬行問題。
2.發明了一種陡坡鐵路柔性可調節式防爬樁器械
該器械利用重力自動調整防爬樁與軌梯的間距,使防爬樁與軌梯緊密結合,同時使用柔性材料,有效克服了頻繁承受振動爬行力衝擊荷載而造成的防爬樁鬆動、傾斜、失效的問題。該器械的發明解決了軌道爬行技術難題,使陡坡鐵路應用成為現實。
該器械獲得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ZL2006200715950。
3.陡坡鐵路直流供電再分配工藝技術
首次成功地採取多點加強饋電、分段軌道和架空集中迴流工藝技術,有效平衡了直流供電的超強過流、短時電壓降,解決了陡坡鐵路運輸供電過程中頻繁出現的跳閘和燒燬線路難題,在國內外第一次實現了直流供電陡坡鐵路工業化應用。
4.陡坡鐵路運輸系統工業化應用
為攀鋼創經濟效益10710.94萬元。該項技術推廣應用在本鋼歪頭山鐵礦,為該礦創經濟效益56000萬元。
代表性論文專著:
1、論深凹露天礦的台階高度與運輸功的關係,《中國礦業》,1993;
2、論台階高度對露天礦經濟效益的影響,《金屬礦山》,1994;
3、高台階開採工藝參數優化研究,《金屬礦山》,1998;
4、凹山採場境界外礦體聯合開採技術探討,《金屬礦山》,2000;
5、朱家包包鐵礦40‰陡坡鐵路參數的確定,《金屬礦山》,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