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汪振儒

鎖定
汪振儒(1908-2008),樹木生理學家、林業教育家,我國樹木生理學的奠基者。他一直從事高等院校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編寫了中國第一部林業專業適用的《植物生理學講義》,翻譯了多種有影響的植物生理學方面論著,培養出了中國第一名林學博士;長期擔任幾種林業科技刊物的主編和副主編。 [1] 
中文名
汪振儒
出生日期
1908年5月8日
逝世日期
2008年6月24日
出生地
北京
曾用名
汪燕傑
筆    名
丁乙

汪振儒人物簡介

汪振儒 汪振儒
汪振儒,曾用名汪燕傑,筆名丁乙,祖籍廣西桂林。1908年5月8日出生於北京一個研究新學的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汪鸞翔,精於自然科學的一些學科,長期從事動、植物學教科書的審定工作,30年代曾任溥儀的家庭教師。汪振儒從小耳濡目染,對動植物感興趣。在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讀書時,在生物課教師指導下,為校園中的樹木花草編制了植物名錄,並協助任課教師繪製了一些生理衞生課的教學掛圖,受到師生們的好評。1925年中學畢業後,考取清華大學生物系。1927年因慕植物學家錢崇澍鍾心煊和動物學家秉志之名而轉入廈門大學生物系學習。1928年又回到清華大學生物系,1929年8月畢業,獲理學士學位。畢業後先後在南京中國科學社、清華大學生物系和廣西大學任職,1935年考取廣西省的林學公費留學生,從此與林業結下了不解之緣。1935年9月他進入美國康奈爾大學林業系,在JN斯佩思(Spaeth)教授指導下,他僅用了不足一年的時間就完成了《1935年採收樹木種子發芽檢定的一些成果》論文,獲得了理科碩士學位。繼而,轉入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杜克大學林學院從事森林生態學的研究,1939年6月以《某些立地因子與幼齡火炬松人工林之間相互影響的研究》論文,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汪振儒的這項研究是早期應用生物統計(多元迴歸)方法分析環境因子作用的嘗試之一,頗受導師的讚揚。
汪振儒懷着一顆報國的赤子之心,於1939年7月回國,在廣西大學任教。先後任森林系教授、系主任,農學院院長等職。1945年因揭發校長壓制民主的卑劣行為,被解除了農學院院長職務,1946年到北京大學農學院任森林系教授兼系主任。
1949年底他到北京農業大學森林系任教授兼系主任;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他被分配到新成立的北京林學院(1985年改稱北京林業大學),參加建院籌備工作,先後任林業系主任、綠化系主任、科研部主任、圖書館長、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為北京林業大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汪振儒曾任北京市政協第五、第六屆常委。他於1956年10月加入中國農工民主黨,1976年當選為農工民主黨八屆中央候補委員,1983年當選為九屆中央委員,1988年任中央諮監委員,1985年、1989年相繼任中央科教文工作委員、顧問。

汪振儒工作經歷

汪振儒大學畢業後,到南京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助理,進行水生植物羣落的研究工作。1930年到清華大學生物系,任李繼侗教授主講植物生態學課的助教。此外,他還開設植物生理學及植物形態學實驗課,並從事淡水藻類的研究。1935年他被廣西大學理學院聘為講師,講授植物學、植物形態學及植物分類學等課程,併為農學院開設過植物生理學課。除了進行教學以外,他在科研上也取得了較大成績,先後寫了《廣西植物名錄》、《研究廣西植物芻議》、《藻類研究的歷史》等多篇論文。並跋涉大瑤山區,採集了大量的植物標本,為以後的學習、教學與科研打下了初步基礎。1939年7月回國後,被馬君武先生聘為國立廣西大學農學院森林系教授,併兼任廣西大學植物研究所主任。繼而出任森林系主任,並於1943年擔任廣西大學農學院院長。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歲月裏,汪振儒克服了教學、科研與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和壓力,堅持工作,對廣西大學植物研究所歷年所採集的植物標本進行了整理與鑑定,撰寫了《廣西種子植物名錄》。抗戰勝利後,汪振儒被聘為北京大學農學院教授兼森林系主任。他在教學的同時進行了一些科研工作。曾在北大農學院校址周圍,進行土壤等立地條件調查。1947年當胡先驌鄭萬鈞在中國發現活化石水杉的論文發表後,汪振儒從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胡先驌處得到水杉樹種子,在董世仁協助下作了水杉種子發育的試驗,並撰寫了《水杉種子及幼苗發育觀察》的論文,對進一步瞭解水杉的造林性質作出了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汪振儒被調到北京農業大學森林系任教。1951年,他到華北人民革命大學政治研究院學習了一年。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汪振儒被調到北京林學院工作。
汪振儒在北京林學院,除了肩負着繁重的行政工作外,還親自講授植物生理學課程,並編寫了我國第一部林業專業適用的《植物生理學講義》。在此基礎上逐步增添新的內容,正式出版了《植物生理學》教材,為全國林業院校所採用,影響深遠。50年代末汪振儒與他人合作發表了《缺乏不同礦質元素對油松、側柏、樗及白蠟四種樹苗生長的影響》論文,並且組織教師翻譯出版了《樹木生理學》(1963)和《木本植物生理學》(1985)兩本鉅著。他講課認真,對學生要求嚴格;對青年教師和研究生更是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他們。汪振儒帶出了一批中、青年教師,今天多成為活躍在樹木生理學教學、科研第一線的骨幹力量,有的已成為教授、副教授。北京林業大學的樹木生理學科目,在全國林業高校中所處的領先地位是與汪振儒辛勤耕耘分不開的。
汪振儒早在60年代就培養了幾名研究生,“文化大革命”後恢復研究生制度,他又招收了碩士研究生,以後又成為全國林學專業第一個可授予博士學位的博士生導師,為我國自己培養出了第一個林學博士。近年來,他雖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對研究生的工作學習不放鬆,親自抓外語、抓基礎、開設高級專業課程。他於1981—1985年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農科評議組成員。
汪振儒掌握多種外語,除了熟諳英語外,還懂德、日、俄幾種文字。他一向認為,要搞科學,就要進行學術交流,就要學習外國的先進知識,所以幾十年來他從未放鬆過外語學習。有位同志搞科研,急需閲讀一篇法文文獻,但又不精通法語,汪得知後,主動為之翻譯,解決了燃眉之急。這種例子還有很多。為了林業科技工作者學習外語的方便,他幾十年來編譯了幾本辭書,為社會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汪振儒學術成就

50多年來,汪振儒為傳播科學知識,傾注了大量精力從事期刊辭典的編輯工作。1949年7月14日,中國植物學會恢復活動,決定復刊《中國植物學雜誌》,由汪振儒出任主編。1952年該刊與《中國動物學雜誌》合併改稱《生物學通報》,汪振儒繼續擔任主編,一直到1988年改任名譽主編。這個刊物對宣傳生物科學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普及生物學知識,交流中學生物教師教學經驗等作出了貢獻。
1979年,《北京林學院學報》(1985年改稱《北京林業大學學報》)創刊以來,汪振儒就擔任主編,1986年以後任編委會顧問。汪任主編時期,對每期預發的稿件都要親自過目,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對每一個漢字、每一個外文字母、每一個標點符號都不放過,嚴格得近乎挑剔,表現了極端認真的精神。《北京林業大學學報》於1989年被國家教委等單位評為全國高校自然科學學報編輯質量一等獎,是與汪振儒從創刊時就打下的良好基礎分不開的。
1981年,中國林學會創辦林業科普刊物《森林與人類》,汪振儒任主編。每期發稿前,編委會常委要集中開會決定稿件取捨,他都親自參加審定。他的辛勤工作,使《森林與人類》成為普及林業知識很有影響的刊物。
中國林學會主辦的學術刊物《林業科學》是林學界最高的學術刊物,在1979年召開第三屆編委會時,汪振儒當選為該刊副主編,任職到1982年編委會換屆為止。
汪振儒為編譯外文辭典做了大量工作,早在50年代就參加中國科學院對植物學名詞的審定工作;1958年與人合譯並校審了《德漢林業名詞》;1981年與他人合譯了《FAO英漢林業科技詞典》;1983年又補譯了《FAO英漢林業科技詞典》的修訂本。1989年參加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佈的《林學名詞》(科學出版社,1989年)終審定稿會,是受錢三強主任委員委託的三位專家之一。此外,汪振儒還參加了《日漢林業科技詞典》的譯校工作。

汪振儒領導成就

30年代初,汪振儒在清華大學任助教時,看到了日本植物學會的會刊,就寫信給胡步曾教授建議,中國也應組織學會、辦會刊,以便促進植物學的研究與發展。1933年中國植物學會成立後,汪振儒是早期的會員之一,隨後參加了1935年在南寧召開的中國植物學會第二屆年會和1947—1948年在平、津舉行的兩次學術年會及1949年7月在北京大學召開的第五屆學術年會;在1963年舉行的中國植物學會年會上被選為第七屆常務理事;1978年又當選為中國植物學會第八屆副理事長兼秘書長;1983年起任中國植物學會第九屆理事會顧問。1978年6月起還擔任北京植物學會理事兼學術組副組長。近年來汪振儒還從事中國植物學史的研究工作,他所承擔的近代史部分,即將付梓。他發表的《關於“植物學”一詞的來源問題》論文,考證了“植物學”一詞實際起源於我國數學家李善蘭節譯的英國J林德雷(Lind1ey)所著Elements of Botany(1847)一書,於1857年題名《植物學》,由上海墨海書館印行,是這一名詞的首次出現。用事實否定了“植物學”一詞是日本江户時期已存在並在以後傳人中國的錯誤,使歷史事實得到澄清。
1978年10月—1986年11月,他任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理事,並擔任北京市植物生理學會第一、二屆理事。
汪振儒早在40年代就參加過中華林學會的學術活動。他是中國林學會第二、四屆理事,第六、七屆理事會顧問。1979年11月當選為中國林學會森林生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1984年擔任了中國林學會樹木生理專業委員會主任。1979年當選為中國林學會第四屆科普委員會常委。
汪振儒幾十年來,參加各種學會的領導工作和學術活動,為林業科技學術發展廣攬羣英,進行學術交流、普及林業知識、提攜後生付出了辛勤的勞動。除此而外,還參加大量的社會活動,為團結廣大知識界也作出了巨大貢獻。

汪振儒人物品質

“文化大革命”期間,“四害”肆虐,汪振儒雖懷拳拳報國之忱,卻無英雄用武之地,被迫退休,回到廣西桂林家鄉。不久,“四人幫”被打倒,北京林學院從雲南省遷回北京,汪振儒又恢復了工作。他為培養研究生、辦刊物、帶領中青年教師譯書、寫作以及參加農工民主黨、政協、各種學會等社會活動和學術活動,幾乎無一天休息。用他自己的話説“辛苦總比苦惱好!”
汪振儒雖年逾古稀,壯志不減當年,為繼續探索自然界的奧秘,振興中國林業,經常到國內外實地考察和進行其他業務活動,僅擇其要者:1977年69歲登廬山;1979年71歲先登山東省嶗山,再上廣東省鼎湖山;1980年4月隨中國林業考察團赴美國考察,歸國後發表了《美國林業教育的一些特點》和《美國林業教育管窺》兩文;接着又受當時國家農委副主任何康之託,為改變老革命根據地的貧困狀況,走上了井岡山;1981年又以飽滿的熱忱參加了學術界的“林水之爭”的討論,查文獻、找資料、寫文章、做報告,熱情地宣傳林業作用,與他人合寫了《確切地認識森林的作用》,公開發表後引起了強烈反響;1983年75歲又攀上了東嶽泰山;接着9月又到內蒙毛烏素沙漠考察沙地的綠化造林;1984年76歲登浙江天目山;1985年77歲又上四川峨嵋山和福建武夷山;1986年78歲深入內蒙腹地包頭市考察城市綠化工作;接着又到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考察黃土高原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他還利用參加各種會議、各樣活動的機會為林業界培養人才而奔走呼籲,先後發表了《森林作用與中國農業現代化》、《林業振興靠人才》等文章。提出了“對基層工作人員的艱苦生活,要給予極大關注,創造較好的生活及工作環境,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安心於崗位工作”;“林業盛衰關係到國家命運的興敗和子孫生活的安定,影響深遠,不能輕視”;“振興我國林業的重任全部落在我國林業工作者的身上,……必須團結一致同心協力來做好這一工作,……並努力促其實現,並以此作為紀念……教師節誓言。”
汪振儒為人剛直不阿,追求真理。富於正義感。1926年3月18日,他參加了在李大釗領導下的北京學生集會,強烈譴責帝國主義炮擊大沽口的罪行,要求北洋政府廢除不平等條約。但段祺瑞執政府竟然開槍鎮壓學生,當場打死47人,打傷150餘人,製造了歷史上有名的“三·一八”慘案。汪振儒亦當場中彈受傷。1986年,他作為倖存的耆宿之一,參加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舉辦的“三·一八”慘案60週年紀念會,受到人們的尊敬。1945年4月,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上做了題為《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當時廣西大學校園內貼出了擁護報告的傳單。國民黨當局極為恐慌,要追查傳單。校長李運華為了邀功請賞,盜用全體教授名義,發出了反共聲明。汪振儒認為這是強姦民意,便貼出聲明,揭露李運華違背民意的卑鄙伎倆。在汪的帶動下,其他教授也紛紛貼出內容相似的聲明,全校譁然,校方異常狼狽。為此汪振儒被解除了農學院院長職務。抗日戰爭勝利後,汪振儒對國民政府打內戰的倒行逆施更為不滿,與許德珩等教授加入了民主運動行列,積極參加“反飢餓、反內戰”的學生愛國運動。北平解放前夕,他在北京大學教授會上痛斥校長鬍適棄校潛逃行為。1949年初,他和進步教授一起,簞食壺漿,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北平,熱情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
汪振儒勤奮好學,品格高尚,知識淵博,為振興中國林業,為培育林業建設人才,奮鬥了幾十年,是位既樹木又樹人的學者。

汪振儒簡歷

汪振儒先生 汪振儒先生
1908年5月8日,出生於北京。
1925年9月,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系學習。
1927年,轉入廈門大學生物系學習。
1928年,回清華大學生物系學習。
1929年8月,畢業於清華大學生物系,獲理學士學位。
1929年9月—1930年8月,任南京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研究助理。
1930年9月—1933年8月,任清華大學生物系助教。
1933年9月—1935年8月,任梧州廣西大學理學院生物系講師。
1935年9月—1936年6月,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生院學習,獲理學碩士學位。
1935年7月—1939年6月,在美國杜克大學林學院研究生院學習,獲哲學博士學位。
1939年9月—1946年8月,任桂林廣西大學農學院教授、森林系主任、植物研究所主任、院長。
1946年9月—1949年8月,任北京大學農學院森林系教授、系主任。
1949年9月—1952年8月,任北京農業大學森林系教授(其間1951年在北京華北人民革命大學政治研究院學習)。
1952年9月—1989年9月,任北京林學院(1985年改稱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兼林業系主任等職務。
1989年10月離休。
2008年6月24日在北京逝世。

汪振儒主要論著

1 汪燕傑.南京玄武湖植物羣落之觀察.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論文集,1931, Vl(6):39-58.(Yen—chieh Wang.Contribitions from the Biol. Lab.of the Sci.Soc. of China.1931,Vl(6):39—58.)
2 汪燕傑.北京及其附近淡水藻類初報.清華週刊——自然科學專號,1932,38(10—11):111—142 (Yen—chieh Wang.APreliminary List of the Frest Water Algae Known from Peiping and its Suroundings. Tsing Hua Weekly.1932, 38(10—11):111—142.)
3 汪振儒.讀了“今日的中國生物學界”以後.獨立評論,1932,13:10—15.
4 汪振儒.藻類研究的歷史.中國植物學雜誌,1936,3(2):1013—1025
5 Yen—chieh Wang.1935年採收樹木種子發芽檢定的一些成果(英文).碩士學位論文,未刊行,1936.
6 Yen-chieh Wang.某些立地因子與幼齡火炬松人工林之間相互影響的研究(英文).博士學位論文,未刊行,1939.
7 汪振儒.廣西種子植物名錄(l).廣西農業,1940,1(1):68—77
8 汪振儒等.廣西種子植物名錄(Ⅱ—Ⅶ).廣西農業,1941,2(2—6)
9 汪振儒等.廣西種子植物名錄(Ⅷ—Ⅸ).廣西農業,1942,3(1):57—124.
10 汪振儒等.水杉種子萌發及幼苗發育的觀察(英文).Chinese Jour of Agr(中國農業學報),1949,1(1):81—92.
11 汪振儒.季米里亞席夫對光合作用研究的貢獻.生物學通報,1954(11):1—3
12 丁乙(譯自英文).創造性達爾文主義是森林撫育的科學基礎.林業譯叢(第一輯),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54.
13 汪振儒.雜草種子檢索表.檢疫雜草簡易圖説附錄一.上海:財經出版社,1957:130—140.
14 汪振儒等.德漢林業名詞.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
15 丁乙譯.德國北部沖積區土壤改良的方法.國外林業施肥經驗.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59:20—24.
16 汪振儒等譯.植物學夏季野外實習.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
17 汪振儒等譯.樹木生理學.北京:農業出版社,1963.
18 汪振儒等譯.用氣體交換技術研究陸地生態系統的代謝活動核物.生態學譯叢(第一輯).北京:科學出版社,1974.
19 汪振儒譯.研究植物生長用的太陽輻射記錄儀.植物生態學譯叢(第二輯).北京:科學出版社,1978.
20 汪振儒譯.在天然條件下研究光合作用而進行的輻射測定.植物生態學譯叢(第三輯).北京:科學出版社,1978.
21 汪振儒.生物教學和我國林業的發展.生物學通報,1981(2):1—2
22 汪振儒.美國林業教育的一些特點.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林業考察紀要.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1:50—54
23 汪振儒.美國林業教育管窺.北京林學院學報,1981,3(4):47—60
24 汪振儒等.確切地認識森林的作用——與黃秉維先生商榷.地理知識,1981(8):1-3,6.
25 汪振儒等譯.FAO英漢林業科技辭典.北京:科學出版社,1981.
26 汪振儒等譯.克累默爾(P.J.Kramer)樹木生理專題演集.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2.
27 汪振儒.森林的作用與農業現代化.生物學通報,1982(4):4—5
28 汪振儒等譯.FAO英漢林業科技辭典.(再版附補遺).北京:科學出版社,1983.
29 汪振儒校訂.數值分類學科學出版社,1984
30 汪振儒等譯.木本植物生理學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5
31 汪振儒.林業振興靠人才.林業月報,1988(4):1.
32 汪振儒.關於植物學一詞的來源問題.生物學通報,1987(7):1—2
33 汪振儒.樹木生理學(Physiology of Trees).中國農業百科全書林業卷(下冊).北京:農業出版社,1989:620—62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