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汪惕予

鎖定
汪惕予,清末績溪八都餘川人,原名志學,字自新,又字哉。
中文名
汪惕予
別    名
字自新,又字哉
出生日期
1869年
逝世日期
1941年

汪惕予個人經歷

1876年隨父在滬從師習經,後隨奉賢名醫夏景垣習醫,1897年開始在滬懸壺濟世。1899年3月,懷“博通中外醫學”大志赴日本入筱崎醫校習西醫,1903年返滬行醫。

汪惕予主要成就

1904年在伍廷芳、端方、瑞徵與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就伍廷芳之觀渡廬創辦自新醫科學校及附屬醫院,開始了醫學教育與中西醫結合的醫療工作,又發行《醫學世》月刊,行銷各省“以新學術灌輸內地”。1908年2月,又添設醫學補習學校於校內,“以便中西醫士公餘之暇,得以研究最新、最重要之學理”,累計求學者935人。1909年,他又在上海創辦中國女子看護學校;民國初年,各省赤十字社的看護婦(護士)大多畢業於該校。1911年,他為發行醫著、醫報以及醫學譯著,又創辦醫學世界社。據不完全統計,共發行各種醫書(含教科書)17種,其中16種皆冠以“汪氏醫學彙編”。武昌起義爆發時,他與同志共組赤十字社於上海,又先後在南京、蘇州、無錫、鎮江以及湘漢間設立分設,集200多名有志青年授以救護傷兵的辦法、並抽派看護學校的學生趕赴戰地救護。1913年1月,他在上海創辦了中華女子產科學校,又開辦協愛醫科專門學校。同年,他被選為全國醫界聯合會會長。1919年,次子留日返國繼承祖業汪裕泰茶葉店後,他又將醫院交長子振時經營,自己開始樂享晚年。1926年,捐資數千元在家鄉創辦燃葉小學,並每年提供辦學經費。晚年,他先在上海靜安寺營造“餘村花園”,後又在杭州西湖建“汪莊”(今浙江省委招待所),蒐集古董,珍藏文物,吟詩作畫,制琴撫琴。抗戰爆發後,杭州淪陷,他潛居上海,閉門謝客,鬱鬱寡歡中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