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汪大海

(武漢理工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教授)

鎖定
汪大海,男,1975年9月出生,博士,武漢理工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教授。
中文名
汪大海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同濟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職    務
武漢理工大學博士生導師

汪大海人物經歷

1993/09—1997/07,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築工程系,學士
2002/09—2005/07,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建築工程系,碩士
2005/09—2010/07,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築工程系,博士
2009/03—2009/09,在美國休斯頓RiceUniversity聯合培養博士生
2015/09—2016/09,在美國德州理工大學TexasTechUniversity訪問學者
2006/11—至今為國家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
2010/10—至今武漢理工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 [1] 

汪大海研究方向

1、結構風效應與荷載的計算理論及抗風設計方法;
2、輸電線路結構的災害評估理論及防災;
3、結構隨機振動力學及動力可靠性研究。 [1] 

汪大海科研項目

在研項目
1、強風下高壓輸電線路氣彈性動張力的形成機理與設計方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負責人,2012年。
2、高壓輸電線路風振動張力荷載的作用機理與評估方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負責人,2015-2018。
3、大型户外單立柱廣告牌的風毀作用機理與抗風設計方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負責人,2019年-2022年。
4、城市區域風災動態預報的若干基礎研究,土木工程防災減災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負責人,2014年-2016年。
5、高壓輸電線路風荷載評估理論與設計方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研2008年-2011年。
6、強扭轉長懸臂高層建築風振控制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研,2016年-2019年。
7、武漢保利文化廣場結構抗震超限審查計算分析報告,企業合作,2008年。
8、廈門北站巨型混合框架結構抗震超限審查計算分析報告,企業合作,2009年。
9、武漢天河機場航站樓鋼管混凝土支撐柱的穩定性評估,企業合作,2013年。
10、武漢恆隆廣場建築風環境與表面風壓的數值模擬評估,企業合作,2013年。
11、風荷載下輸電塔的力學性能研究:颱風風振響應實測,企業合作,2014年。
12、高地震烈度區杆塔抗震設計專題研究,企業合作,2014年。
13、輸電線路杆塔風災結構應力分析與基礎優化原則子課題—《架空線路風振動力荷載的計算方法研究》,企業合作,2015年。
14、湖北省科技館新館項目鑄鋼節點有限元分析,企業合作,2018年。
15、110~220kV高壓輸電杆塔風險評估及改造程序開發,企業合作,2018年 [1] 

汪大海學術成果

主要從事建築結構風工程和輸電線路防災減災的研究。近十年來,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土木工程領域國內外重要期刊如《JournalofWindEngineeringandIndustrialAerodynamics》、《WindandStrucutre》、《EningnneringStructure》以及國內《土木工程學報》、《振動與衝擊》,《中國電機工程學報》、《防災減災學報》上發表論文近50篇,其中被SCI及EI收錄20餘篇。同時長期擔任上述多個重要期刊的審稿專家。
課題組先後完成了二十多項有關建築結構抗風、輸電線路防災的國家級、省部級和企業諮詢科研項目。研究成果先後榮獲上海市2008學年科技進步二等獎“大跨輸電線路防災安全保障關鍵技術”;2008年華東電網有限公司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大跨輸電線路防災安全保障關鍵技術”;湖北省2017學年科技進步一等獎“大型、複雜結構抗風設計關鍵技術研究和應用”。以第一發明人獲批國家發明專利1項“考慮空間作用的線性變截面柱的穩定承載力計算方法”。
課題組長期與多個大型央企和行業龍頭企業合作,已完成十多項科研諮詢課題,課題研究取得一批實質性的技術成果,實現了科技創新的應用轉化,推動了建築工程和輸電線路抗風與抗震的設計與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1] 

汪大海獲獎記錄

2013年度獲得“武漢理工大學師德先進個人”稱號。2014年指導本科生的國家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人行天橋振動舒適度評價及減振控制措施研究”獲得了全國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優秀創新實踐成果二等獎;並獲批實用新型發明專利1項。2016年指導研究生獲得武漢理工大學優秀碩士論文獎“大型户外單立柱廣告牌表面風壓的試驗研究”。2015年指導學生獲得湖北省優秀學士論文“基於C++的混凝土結構設計程序的自主開發”。 [1] 
參考資料
  • 1.    個人主頁  .武漢理工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引用日期2019-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