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污泥再曝氣法

鎖定
污泥再曝氣法 [1]  是從二沉池排出的迴流污泥,不直接進入曝氣池,而是先進入再生池進行曝氣,當污泥得到充分再生,恢復活性後,再進入曝氣池與流入的污水混合、接觸,進行有機污染物的降解。
中文名
污泥再曝氣法
外文名
Sludge reaeration
學    科
生態工程
領    域
環境科學

污泥再曝氣法定義

污泥再曝氣法是從二沉池排出的迴流污泥,不直接進入曝氣池,而是先進入再生池進行曝氣,當污泥得到充分再生,恢復活性後,再進入曝氣池與流入的污水混合、接觸,進行有機污染物的降解。
污泥再曝氣法可改善污泥沉降特性,並可提高對有機物的去除效率。不過在使用中應注意與吸附再生法的區別 [2] 

污泥再曝氣法簡介

焦化系統含酚廢水處理,多采用預處理和生物化學處理相結合的處理方法。含酚廢水的處理方法很多。對於生化法已有采取兩段處理的報道,但人們對其的認識並非十分清楚,實際運行表明,兩段生化法處理具有去除效率高,耐負荷衝擊能力強,沒有剩餘污泥產生,運行穩定等優點 [1] 

污泥再曝氣法基本原理

再曝氣就是在吸附再生法的基礎上,在再生池中對迴流污泥進行過裏曝氣,不僅氧化掉污泥上吸附的基質,而且將增長的污泥氧化掉使整個系統不產生剩餘污泥,兩段再曝氣則是再曝氣法的一種強化手段,即將兩個再曝氣系統串聯,不僅使基質在兩次曝氣中得到高度淨化,而且系統水力條件好,與一段生化法相對比,更趨近於推流處理系統。

污泥再曝氣法原理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為主體的廢水生物處理的主要方法。活性污泥法是向廢水中連續通入空氣, 活性污泥法經一定時間後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狀絮凝物。其上棲息着以菌膠團為主的微生物羣,具有很強的吸附與氧化有機物的能力。

污泥再曝氣法活性污泥法

污水生物處理的一種方法。該法是在人工充氧條件下,對污水和各種微生物羣體進行連續混合培養,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然後使污泥與水分離,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氣池,多餘部分則排出活性污泥系統 [1] 
參考資料
  • 1.    《環境科學大辭典》編委會. 環境科學大辭典(修訂版)[M].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8.
  • 2.    崔玉川 馬志毅 王效承 李亞新. 廢水處理工藝設計計算[M].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