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西農民起義

鎖定
江西農民起義,明中期農民起義之一。正德六年(1511年)前後,江西各地爆發了多起農民起義:東鄉的王鈺五、徐仰三、傅傑一起義;姚源洞(今萬年西南)的汪澄二、王浩八、殷勇十起義;華林山(今高安境內)的羅光權、陳福一起義;大帽山(今尋烏南)的何積欽起義;靖安縣的胡雷二起義等。各地義軍互相支援、聲勢甚大。明朝廷派右都御史陳金督軍圍剿;八年,又以俞諫代陳金;十二年,又派右僉都御史王守仁為贛南巡撫率軍鎮壓。同時明廷又兼施招撫政策,充分利用農民軍中叛變分子誘降和作嚮導。到十三年,各路義軍均先後被鎮壓或被瓦解而最終失敗。 [1] 
名    稱
江西農民起義
地    點
江西
發生時間
正德六年(1511年)前後
一五一○年初,當劉六劉七領導的起義軍威脅京都時,江西各地也爆發了多起農民起義。撫州東鄉有王怔五、徐仰三、傅傑一等部,饒州姚源洞(江西萬年縣境)有汪澄二、王浩八、殷勇十等部,瑞州華林山(江西高安縣境)有羅光權、陳福一等部,贛州大帽山(江西尋烏縣南)有何積欽部,靖安縣(江西今縣)越王嶺瑪瑙寨有胡雷二等部。起義軍在山谷間據險立寨,互相支援,聲勢甚盛。贛州起義軍進攻新淦,擒明參政趙士賢。華林山起義軍攻破瑞州府城。當地官府驚慌萬狀,紛紛告急。二月間,明廷派右都御史陳金總制軍務,統率南直隸、浙江、福建、廣東、湖廣五省明軍前往鎮壓起義。 [2] 
陳金到江西后,南贛巡撫周南率軍攻打大帽山。大帽山地處江西、廣東、福建三省交界,鳥道纖回,林木深阻。張番璮等起義軍數千人,以此為根據地,不時出擊,先後攻佔建寧、寧化、石城、萬安諸縣。正德七年(一五一二年)正月,周南調動了江西、廣東、福建三省軍兵分道攻入大帽山,張番璮被捕犧牲。 [2] 
五月,陳金又派按察司副使周憲等分兵三路進攻華林。起義軍憑高據險,殺敗明軍,活捉周憲,粉碎了圍剿。陳金增調大同邊兵和廣西士兵,派南昌知府李承勳會合士兵進攻華林。李承勳招降起義軍首領黃奇,用作嚮導,夜襲起義軍。起義軍失於防備,四千多軍士敗死,羅光權等領袖被殺。 [2] 
陳金在鎮壓了華林起義軍後,進而圍剿姚源。明軍從餘干、安仁、貴溪、鄱陽、樂平等五個方面包圍起義軍,陳金親率大軍直攻姚源。起義領袖殷勇十負重傷犧牲,糧長出身的王浩八再次起義,打回貴溪裴源山,餘眾復集,連營十里。朝官彈劾陳金“不能平賊,反多殺無辜。”明廷命操江副都御史俞諫代陳金督江西、浙江、福建軍務。五月間,俞諫命江西參政吳廷舉等進攻起義軍,吳廷舉親自到王浩八軍中説降,被王浩八拘留。吳廷舉得知虛實,乘間逃回。俞諫伏兵裴源,乘起義軍出運糧,出兵掩襲。王浩八率軍四出突圍,轉至徽州、衢州等處,六月間,被明軍追及,遭到失敗。 [2] 
江西農民起義失敗後,各地農民仍不時聚集反抗官府。一五一七年,江西南部與福建、廣東交界的山區,到處有起義農民依山據洞築寨,週迴近千里。明廷依兵部推薦,遣右金都御史王守仁巡撫南贛,鎮壓起義。王守仁三月到江西,調三省兵鎮壓了信豐等地的起義者,七月間上疏請便宜行事。明廷加授提督南贛、汀、漳軍務,便宜從事。十月,王守仁領兵進攻起義軍中勢力最強的江西崇義縣左溪藍天鳳、謝志山起義軍,命周鄰各府縣分道出兵圍剿,會於左溪。王守仁自率千餘人至橫水,募鄉兵登山,誘攻謝志山部。謝志山兵敗,起義山寨被焚。十一月,王守仁會集各路兵,進攻桶岡,遣使去起義軍招降。藍天鳳與諸首領聚議軍事,明軍分路突至。起義軍不及備戰,倉促依水抵抗,明軍渡水襲擊。起義軍戰敗,藍天鳳被擒。明軍殘酷屠殺山中抗擊的義軍報功,王守仁進為右副都御史。正德十三年(一五一八年)正月,王守仁進兵攻打廣東惠州和平的俐頭起義軍池仲容(池大鬢)部。設計招池仲容來軍營議降。池仲容中計,前來被擒,明軍乘隙攻打三浰的起義軍據點。起義軍無備,遭到明軍的殘殺而失敗。王守仁奏請設和平縣,以加強統治。 [2] 
參考資料
  • 1.    熊武一、周家法主編.《軍事大辭海·上》:長城出版社,2000年5月:第1165頁
  • 2.    蔡美彪,南炳文等.《中國通史·第八卷》:人民出版社,2004:第231-2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