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西省大餘中學

鎖定
大餘中學創辦於1923年,始名“江西省立第十四中學”,於1978年被確定為江西省最早的省重點中學之一。辦學百年來,大餘中學已為國家輸送人才3萬多人,先後榮獲“重點中學教學質量綜合評價優勝單位”“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贛州市科普示範學校”等多項國家、省、市級榮譽稱號 [7] 
學校南望梅嶺,北臨章江。校園內香樟挺立、古木參天,環境清幽、格調雅緻,誠樸之風沁潤心田,雅正之氣浩蕩盈懷。大香樟、古城牆、老校門見證着餘中百年風雲激盪,成為一代又一代餘中學子的共同記憶 [9] 
中文名
江西省大餘中學
簡    稱
大餘中學
創辦時間
1923年8月
學校類別
省重點中學
校    訓
懷樸尋道,守正出新 [9] 
地    址
江西省贛州市大餘縣南安鎮建桂街城上路81號 [19] 
知名校友
黃水生
袁漢英
呂繼嶽
葉功恆
現任校長
張芳芳

江西省大餘中學歷史沿革

大餘中學舊照 大餘中學舊照
●1923年8月,始名江西省立第十四中學校址在今水城西城上路13號 [9] 
●1927 年2月,更名為江西省立大庾中學 [9] 
●1927年12月,更名為江西省立第十三中學 [9] 
●1935年7月,更名為江西省立大庾初級簡易化學工科職業學校,招收化工職業班 [9] 
●1937年9月,停招化工職業班,復招初中班,更名為江西省立大庾初級中學 [9] 
●1941 年9月,增設高中部,更名為江西省立大庾中學 [9] 
●1949年10月,更名為江西省立大庾聯合中學 [9] 
●1951年9月,更名為江西省立大庾中學 [9] 
●1953 年8月,裁撤高中部,更名為大庾初級中學 [9] 
大餘中學 大餘中學
●1957年8月,恢復高中部,更名為江西省大餘中學 [9] 
●1968年10月,與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大餘分校合併 [9] 
● 1969年9月,與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大餘分校分開,更名為大餘縣南安“五.七”中學 [9] 
●1970年5月,更名為大餘縣化工廠“五 .七”中學 [9] 
● 1972年4月,更名為大餘縣中學 [9] 
● 1973年8月,更名為江西省大餘中學 [9] 
江西省大餘中學

江西省大餘中學辦學條件

江西省大餘中學辦學規模

學校佔地120餘畝,校舍面積3.32萬平方米,現有教職員工273人,其中特級教師2人,正高級教師2人,副高級教師119人,教學班級71個,在校學生4000餘人 [9] 
江西省大餘中學

江西省大餘中學硬件設施

配備一體機、監控系統的標準化教室66間,專用計算機教室3個,閲覽室3個,多媒體教室2個,物理實驗室4個,化學實驗室4個,生物實驗室4個,心理諮詢室1個,地理實驗室1個,數學實驗室1個,書法教室2個,錄播室1個 [8]  。科技文體設施齊全。有通用技術實驗室2間、音樂、美術教室2間,器材室2間,器材充足;有1個師生體能檢測室(含校醫室)、1個300米塑膠運動場、7個標準籃球場、7個羽毛球活動區、1個乒乓球區和單雙槓練習場地及其它學生活動場地,配備了足量的體育教育器材及師生健身器材。還有現代化師生公寓,面積達9024平方米 [8] 
江西省大餘中學

江西省大餘中學師資力量

學校教學質量一直穩居全地市前六名 [8] 
現學校擁有教職工228人。專任教師211人,其中高級職稱115人,中級職稱53人,初級職稱43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歷27人,本科學歷180人。特級教師2人,正高級教師1人,省學科帶頭人2人,省骨幹教師3人,市學科帶頭人5人,市骨幹教師22人 [8] 
省特級教師:劉庭華 [2] 
副高職稱教師(名單不全):陳餘華、廖達凡、朱山林、劉立芳 [3] 
2017年大餘中學高中部班主任名單
班 級
班主任
班 級
班主任
班 級
班主任
高一(1)
陳川
高二(1)
楊俊平
高三(1)
廖偉生
高一(2)
雷蕾
高二(2)
廖忠濤
高三(2)
鄧志明
高一(3)
周丙飛
高二(3)
程秀全
高三(3)
尹才龍
高一(4)
劉濤
高二(4)
唐金春
高三(4)
朱啓安
高一(5)
朱書丹
高二(5)
黃 春
高三(5)
劉良開
高一(6)
張光發
高二(6)
謝寶俊
高三(6)
曹丹
高一(7)
劉書明
高二(7)
呂明燁
高三(7)
吳紅英
高一(8)
陳威
高二(8)
劉人平
高三(8)
潘建輝
高一(9)
李位
高二(9)
胡燕芳
高三(9)
王亮華
高一(10)
王興
高二(10)
鄧 強
高三(10)
何善權
高一(11)
吳志願
高二(11)
謝愛春
高三(11)
胡倩
高一(12)
劉克賓
高二(12)
羅 翼
高三(12)
劉小華
高一(13)
李春斌
高二(13)
呂起雲
高三(13)
遊保平
高一(14)
王啓華
高二(14)
顏 弈
高三(14)
蔡厚蔚
高一(15)
劉友祿
高二(15)
呂 峯
高三(15)
王文
高一(16)
謝燕燕
高二(16)
李 明
高三(16)
龐素珍
高一(17)
蒙小香
高二(17)
傅啓豐
高三(17)
李建平
高一(18)
韓勇
高二(18)
彭文華
高三(18)
廖達凡
高一(19)
朱明喜
高二(19)
鍾彥斌
高三(19)
邱慶華
高一(20)
劉開喜
高二(20)
王 路
高三(20)
朱山林
 -
 -
 -
 -
高三(21)
遊文財
 -
 -
 -
 -
高三(22)
張曉軍
 -
 -
 -
 -
高三(23)
廖國幹
(以上參考資料 [4]  )

江西省大餘中學辦學宗旨

學校秉承“懷樸尋道,守正出新”的校訓,歷經百年傳承發展,逐步構建了以“樟雅書香” 為核心的校園文化,鑄就了“能吃苦,肯奉獻, 有韌勁,敢爭先”的餘中精神 [9] 
學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為黨育才,為國育人,堅守“文化引領,精神感召”的辦學理念,踐行“讓教育充滿生機,讓學生提升素養,讓學校享譽社會”辦學宗旨,遵循“穩定育人成果,實施內涵發展,建成示範跨越”辦學策略,塑造學生“紮根大地、挺拔向上、芳香四溢”的香 樟品格,培育了一批又一批 “忠而有信、敏而好學、知而踐行”的時代新人 [9] 

江西省大餘中學辦學成果

江西省大餘中學學生成果

從1957年至1966年,1977年,升入高等院校的學生共有3862人。1982年以來,幾乎每年都要為大專院校輸送新生百人以上,特別是1999年以來,每年升入高等院校的學生都達四、五百人以上(每年參加高考大致在五百至六百人左右)。教學質量連年穩中有升,有7人考入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1人考入中國科大少年班,尤其2005年,大餘中學高考上二本學生人數首次突破300人大關,辦學水平綜合評估名列全市前茅。學生學習成果在縣級以上獲獎和發表的,共有186篇次,參加省級數學、生物等學科競賽,28人獲省級以上獎,參加地市球賽、運動會獲獎共18次。 [1] 
2015大餘中學年高考成績:文化類考生一本上線209人,首破二百大關,較2014年增加41人,增幅25%(全市一本上線增加363人,增幅6.95%);二本以上上線479人,較2014年增加75人,增幅17.83%(全市二本上線增加1043人,增幅7.19%)。特長類考生文化、專業雙線合格67人,全校合計二本上線546人。一本上線考生比全市排名第二,二本上線考生比全市排名第三。
2016年大餘中學高考:成績600分以上30人,一本上線245人,一本上線率19.94%;二本文化上線704人,特長生二本上線103人,二本上線率65.5%。
江西省大餘中學 江西省大餘中學
2017年大餘中學高考成績文化:考生參考人數1149人,600分以上13人,文科第一名:朱婷611分,理科第一名:沈志遠633分;一本上線242人,上線率達21.1%;二本上線675人,上線率達58.5%。特長考生,參考人數97人,雙線過關87人,上線率達89.7%。2017年高考一本上線人數:242人2017年高考二本上線人數:675人 [5] 
2009年,學校二本上線首次突破500人; [8] 
2010年,陳偉考入清華,劉子瑜考入北大,薛斐騰考入科大少年班; [8] 
2011-2015年,學校二本上線人數持續增長; [8] 
2016年,學校二本上線首次突破800人 [8] 

江西省大餘中學教師成果

2004年-2005年,全校教師就在國家級、省級刊物發表教學論文200多篇,並有80多篇論文獲國家級論文評比一等獎。教師發表於市級以上論文的共有116篇,獲市級以上論文獎的共有776次。 [1] 

江西省大餘中學所獲榮譽

1987年物理組製作的“折射率測定器”在地、省和北京展覽時,分別獲一、二、三等獎,並獲得國家專利。生物組利用生物園進行直觀教學和組織學生自行實驗,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
語文教研組承擔的國家“十五”計劃重點教育研究課題“創新寫作研究與實驗”順利結題並獲一等獎。
出版的《呵護創新》一書獲“全國中學語文教學十大科研成果”一等獎。
校文學社刊物《二月花》被評為全國十佳文學刊物,兩年內有兩名學生被吸收為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了個人詩歌專輯和長篇小説。大餘中學語文學科被評為贛州市“名學科”。
全省生物園建設經驗交流會曾在大餘中學召開,大餘中學生物園被江西省教委評為“生物園建設”一等獎。
1996年高考,年僅15歲的高二學生劉清越,以620.5分的優異成績考取了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
1997-2000年連續三年被市教委評為“重點中學教學質量評價綜合獎”先進學校。贏得了社會讚譽,連續幾年受到了縣委、縣政府、縣教委的表彰和嘉獎。
2004年-2005年高中文藝隊連續獲贛州市中學生文藝匯演一等獎第一名。
2005年被列為江西省優秀傳統體育項目學校。
2009-2010學年度優生培養先進學校。
2010年12月獲贛州市十一五教育教學科研先進學校。
2011年一月獲全省教育系統“提升質量年”活動先進單位。 [1] 
“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
“贛州市科普示範學校”
2012年通過省“平安校園示範校”實地評審” [18] 
2015年全省第一批“紅色教育校園傳播基地” [20] 
2017年度“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 [15] 
2021年“重點中學教學質量綜合評價先進單位” [14] 
2023年江西省大餘中學4支戰隊共12名學生參加挑戰A綠水青山(無碳小車)、挑戰B負重致遠(創意結構)項目,最終榮獲4個全國一等獎 [16] 

江西省大餘中學文化傳統

江西省大餘中學學校理念

[校風] 樸實無華 文質兼優 [11] 
[教風]敬業樂業 立人達人
[學風] 自信自強 向善向上
秉懷誠樸之心,追尋家國大道,堅守道德之正、學問之正、行事之正,探索科學真理,創新人類未來 [11] 
尊重和傳承崇高的精神,完整地引領人類所創造和積累的文明成果,準確理解歷代大師的真知卓見和篤實結論。在學習和教育中,不斷完善自身的言行舉止,做到自覺、自律、自強,形成優秀的文化認知和精神品格,報效國家和社會,引導科學風尚、傳播真善美 [11] 

江西省大餘中學學校校微

校微“樟苔蓮”理念 [10] 
校徽 校徽 [19]
江西省大餘中學校徽弘揚“樟雅書香,百年芳華”的餘中特色文化,藴涵着校訓“懷樸尋道,守正出新”的要義,以苔花、樟花、花為三大主元素,對應象徵餘中人、餘中、江西。苔花的樸素堅韌、樟花的永續新生、蓮花的道源正氣,春風化雨,是師生們精神品質的真實體現,更是一種愛校、愛家、愛鄉、愛國的“文化引領,精神感召” [10] 
三花合一 “樟苔蓮”古木新花盛綻的形象,見微知著,由小我及大我, 體現個人與集體精神意志的融合統一, 自我實現與集體發展的相輔相成,激勵餘中人凝心聚力,攜手構建共生共榮的命運共同體 [10] 
“樟苔蓮”所具“精、氣、神”意義深遠,希冀師生傳承學習之道、教育之道、為人之道、行事之道,見貫世品格,見家國情懷 [10] 
校徽“樟苔蓮”象徵意義 [10] 
苔花 艱苦奮鬥 樸素強韌
袁枚“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苔花精神也屬餘中精神(能吃苦.肯奉獻.有韌勁.敢爭先),內力強
“嬌花常萎地,芳草敢連天!”無論生在沛沃水土還是公寒限批板做立天地。同芸芸眾生一一樣生於平凡, 默默奉獻不曄眾,以身心撼眾。力量強大,這使種族集體強盛,只要有一-線生機就踏實有力地生有以致開生生刊。合化和樟花樣微小,但個體數量龐大、生長
永遠不卑不棄不敗不死,活出希望和光彩!

江西省大餘中學學校校歌

《 樟 雅 書 香 》 [12]  [17] 
江西省大餘中學校歌歌詞 [12]  [17] 
夢啓南安,章江之畔,梅雪莘莘,庾嶺巍昂。
朝夕聞道,樂友羣芳,日月盈懷,樟雅書香。
繼往開來,守正出新,誠樸彌恆,知行貴專。 [17] 
盛如苔花兮,爾煜古木;
熠作魁星兮,牡丹亭上。
尋道探源,格物求真,積健為雄,思睿激揚。 [17] 
麗澤敏學兮,經綸瀚瀚,
光華弘毅兮,螢竹蒼蒼。
吾校臨曦,大道同光,青藍千疊,教澤萬方。 [17] 
誓以永珍,躬瘁於常,興我南贛,崛我國邦。 [17] 

江西省大餘中學校園校風

圖書館 圖書館 [12]
夢始於古郡南安那悠悠的章江河畔,吾校得到梅嶺之花高潔謙貞如雪飄飛的精神點染,願同庾嶺那般巍峨高昂,頂天立地於贛南 [12]  [17] 
我們師生在校園無論晨昏,時時處處悟求真知,並愉快交流,樂於和眾多優秀者結交為好友;始終胸襟博大,心懷日月乾坤,敬畏宇宙自然,沐浴着香樟雅正和書畫清香 [12]  [17] 

江西省大餘中學校訓與師生

我們繼承前人的事業,並開闢未來道路;守道德之正,與時俱進創新進取敢為天下先 [12]  [17] 
忠誠質樸的美好品德應當持之以恆地堅守,求知與篤行,貴在如一、專一 [12]  [17] 
師者默默奉獻,像陽光下閃耀光彩的苔花,傲然挺立,叢簇團結,盛放在如香樟古木的百年餘中。正是為諸位學子未來能成為光輝奪目的魁首明星,傑出於牡丹亭故鄉之上 [12]  [17] 

江西省大餘中學學問與品行

鑽研事物並把握規律以尋求真理,在實踐中見微知著,往更深遠處去認識發現和探索 [12]  [17] 
學與行皆日積月累不斷強健,方能漸漸思想深刻睿智、激奮昂揚,最終實現雄心偉業 [12]  [17] 
朋友之間彼此研習講義,敏而好學,以此互進共長,學識和情懷才能像海洋一樣浩瀚 [12]  [17] 
希望在校諸位才華出眾,寬宏堅毅,像絢麗螢火一樣流光繁盛,像挺拔翠竹鬱郁蒼蒼 [12]  [17] 

江西省大餘中學未來寄願

吾校就像晨曦時分紅日初升,願意齊心奔向未來美好社會,和世界共同追尋文明之光,我等師生將不斷超越代代漸強,千萬遍往復傳承,使教育昌盛,其恩澤惠及四面八方 [12]  [17] 
永遠心懷珍惜,珍藏校園記憶,秉持珍貴的品格,一直盡心盡力踐行誓言於日常之中,我等要成為真正有力量的人,振興家鄉大餘乃至贛南,使中國真正崛起成為世界強邦 [12]  [17] 

江西省大餘中學校園生活

年少在此獲教育之益 ,今朝當為之振興教育! [13]  [17] 
教育,是發展之根基,家鄉大餘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城鄉繁榮,總離不開先行的大餘教育,更離不開母校大餘中學 作為標杆旗幟的支撐引領 [13]  [17] 

江西省大餘中學學生活動

  • 日常活動學生課餘生活豐富,學校每年均開展各項活動。如書法比賽,學科競賽,文藝匯演,讀書節,英語沙龍,足球賽,籃球賽,排球賽,春遊野炊,秋收體驗,愛國教育等活動。 [6] 
  • 社團活動
大餘中學共建有學生社團20個,體育俱樂部10個。 [6] 
學生社團名單
文學社
書法社
手工製作
讀書會
流行音樂社
板報社
攝影愛好者
英語沙龍
環保社
街舞社
辯論社
廣播之聲
辯論社
動漫社
圍棋社
環保社
助人為樂社
煲劇社
手遊社
LOL愛心社
體育俱樂部名單
跆拳道俱樂部
健身俱樂部
乒乓球俱樂部
羽毛球俱樂部
滑輪俱樂部
足球俱樂部
排球俱樂部
籃球俱樂部
街舞俱樂部
游泳俱樂部
(以上參考資料 [6] 

江西省大餘中學校園環境

大餘中學
大餘中學校園風光

江西省大餘中學學校領導

江西省大餘中學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校長、黨委書記
張芳芳
副校長、黨委委員
李曉然

江西省大餘中學歷任領導

歷任領導
姓名
任職年份
職務
李景飛
民國時期(1911年-1949年)
首任校長
張廣鴻
-
校長
呂忱華
-
校長
朱光作
-
校長
童譜安
-
校長
李青
-
校長
(以上資料參考 [1] 

江西省大餘中學知名校友

黃水生,中山大學黨委書記。 [1] 
黃慶梅,南方冶金學院黨委書記。 [1] 
呂家鴻,贛南師院副院長。 [1] 
馮高閔,江西醫學院教授。 [1] 
呂繼嶽,橋樑專家高級工程師。 [1] 
李配武,廣東省交通廳廳長。 [1] 
袁漢英,上海復旦大學教授,聯合國胰島素專家。 [1] 
伍世安,江西財經大學黨委書記。 [1] 

江西省大餘中學地理位置

交通:校門口有公交站台,臨近縣城中心街心花園。
地址:江西省贛州市大餘縣南安鎮建桂街城上路81號 [1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