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西省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全力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的決定

鎖定
《江西省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全力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的決定》是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五屆四次全會部署,全力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而發佈的規定。 [1] 
2023年12月11日,《江西省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全力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的決定》草案發布。 [2] 
中文名
江西省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
頒佈時間
2023年12月11日
實施時間
2023年12月11日
發佈單位
江西省人民政府

江西省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全力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的決定規定信息

2023年12月11日,《江西省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全力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的決定》草案發布。 [2] 

江西省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全力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的決定規定全文

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堅決扛起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的政治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西生態文明建設寄予厚望,指出綠色生態是江西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要求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文章,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2023 年 10 月,習近平總書記第三次親臨江西考察,強調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推動全面綠色轉型,打造生態文明建設高地。全省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紮實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生態環境質量全國領先,綠色發展動能持續增強,生態文明制度不斷完善,為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積累了厚實基礎。作為唯一兼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國家2試點的省份,江西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責任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省上下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努力在生態環境質量提升、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上走在全國前列,全力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為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江西貢獻。二、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在生態環境質量提升上走前列持續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提升攻堅戰,加大對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集中解決力度,確保生態環境質量穩居全國前列。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共保聯治,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科學統籌鄱陽湖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生態環境保護,實施鄱陽湖總磷污染控制與削減專項行動,持續開展環保贛江行活動。全面推進“無廢城市”建設,開展新污染3物治理。全力建設城市高質量發展示範省,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加強污水收集管網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打造美麗宜居家園。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綜合運用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手段,大力實施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加強重要生態屏障和生態廊道保護,持續開展贛江源、東江源、北江源等江河源頭區保護和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健全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深入推進武夷山國家公園(江西片區)建設,創建井岡山國家公園和廬山國家植物園。科學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實施森林可持續經營,推進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加大礦山生態修復力度,加強濕地原真性完整性保護。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全面推進水網先導區建設,加快推動鄱陽湖水利樞紐等工程建設。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堅定推進長江“十年禁漁”,建立健全古樹名木保護措施,實施藍冠噪鶥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保護工程。築牢生態環境安全底線。實施生態環境監管能力提升行動,構建全週期生態環境風險防範體系。強化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化工園區、礦山等重點區域和危險廢物、重金屬等重點領域環境風險防控,及時妥4善科學處置各類突發環境事件。提高適應氣候變化能力,有效應對氣候變化不利影響和風險。加強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來物種侵害,加大森林火災和松材線蟲病等有害生物防控力度。嚴格核與輻射監督管理,確保核與輻射安全。三、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在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上走前列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嚴格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管理。強化國土空間用途管控,完善全域覆蓋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着力構建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新格局。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優先保護、嚴格保護重要生態空間,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嚴守城鎮開發邊界,加快構建內涵式集約化綠色發展城鎮空間。提升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深入實施製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269”行動計劃,改造升級傳統產業,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部署未來產業,完善綠色製造體系和服務體系,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支持開發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加快建設區域性農副產品生產和供應基地,構建綠色有機農產品產業鏈。促進服務業綠色化轉型,大力培育環境服務業等新興服務5業。做強做優綠色低碳產業,優化創新資源配置,建設綠色低碳重大創新平台,加強戰略性前瞻性重大科技攻關,積極發展綠色技術、綠色產品,不斷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峯碳中和。統籌有序做好“雙碳”工作,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峯行動,加快優化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結構和用地結構,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健全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配套制度,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紮實推進碳達峯試點示範。加快綠色低碳先進適用技術示範應用與推廣,推行產品碳足跡核算和碳標識認證。鞏固生態系統固碳能力,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科學、合理、有序控制甲烷等其他温室氣體排放。全面加強資源節約循環利用。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統籌推進能源、水、糧食、土地、礦產、原材料等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完善資源高效利用、保護和修復制度。推進城市、園區、重點行業節能降碳重點工程,提升新型基礎設施能效水平。大力推進國家節水行動,加快形成節水型生產生活方式。實施用地提質增效行動,推廣應用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加強礦產資源合6理開發和保護,全面提高稀土、鎢、鋰等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促進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大力倡導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普及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深入推進移風易俗鄉風文明,推動綠色出行、文明旅遊、“光盤行動”,加大限塑禁塑治理、生活垃圾分類力度。促進綠色消費,建立健全碳普惠體系,全面推行綠色辦公,加大公共機構綠色產品採購力度。開展綠色低碳社會行動示範創建,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廣泛營造綠色生活新風尚。四、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上走前列完善生態價值評價機制。推進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調查、統一確權登記,完善生態資源監測體系。構建生態產品總值(GEP)核算統計體系,依託全省統一平台開展定期核算,推動核算結果進規劃、進決策、進市場,率先在財政轉移支付、生態保護補償、綜合績效考核等領域探索應用。健全生態資產價值評估機制,着力推動評估結果應用於生態資源的經營開發、權益交易、投資融資、損害賠償等多元化場景。加快生態產品產業化利用。深化國家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試點省和現代林業產業示範省建設,創建國7家綠色旅遊發展先行區,打造生態農業、林下經濟、生態旅遊、森林康養等優勢生態產業集羣,加快推動“以竹代塑”發展,壯大環境敏感型產業。大力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推動生態資源一二三產融合利用,提升生態產業規模能級,加快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加強生態產品公共品牌培育和保護,健全生態產品質量追溯和認證體系,推廣應用農產品氣候品質評價服務,實施“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品牌戰略,打響“贛字號”農產品品牌。促進生態資源市場化運營。積極培育資源環境要素交易市場,支持打造全國性生態產品綜合交易平台。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生態資源儲蓄運營機制,鼓勵民營企業參與開展生態資產專業化運營。統籌推進各類自然資源整體賦能配置,加快排污權、濕地資源、林業要素等儲備運營試點示範。積極融入碳排放權、温室氣體自願減排、綠色電力等全國交易市場,探索碳匯權益交易試點。加大生態領域財政金融支持。統籌省生態領域轉移支付資金和現代產業引導基金支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完善生態保護修復投入機制。建立生態信用評價體系。縱深推進綠色金融改革,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綠色金融體系。創新生態資產融資授信方式,鼓勵金融機構開展生態資源抵質押融資創新,探索“生態資8產權益抵押+項目貸”等模式。大力支持生態產品經營開發主體發行股票和債券直接融資,積極引導保險資金支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五、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在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上走前列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健全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加快形成首創性、突破性、標誌性成果。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制度體系,探索建立自然資源資產評價考核和收益共享機制。持續打造河湖長制、林長制升級版,推進幸福河湖建設,加快建設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深入開展國家生態綜合補償試點,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加強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科學考核評價,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責任體系。深化數字技術應用,加快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加強生態文明理論研究闡釋,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強化法治支撐保障。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國土空間、生態環境、資源能源、綠色轉型、流域管理等重點領域重點事項立法進程。持續探索“小快靈”“小切口”立法形式,健全完善流域區域協同立法、聯合執法工作機制。創新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環境資源審判、生態檢察等制度,健全生態環境行政執法、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機制,統籌9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建立健全生態環境監測、監管、執法、司法、督察聯動機制。推動生態文化繁榮發展。深入挖掘和傳承弘揚優秀傳統生態文化,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加強生態文化研究,推出更多體現江西特色的生態文化藝術精品,打造贛鄱生態文化品牌,彰顯“江西風景獨好”獨特魅力。積極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高質量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西段)和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加強生態文明領域國際交流合作,主動融入共建綠色“一帶一路”,推進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大眾化、國際化傳播。深入開展世界環境日、全國生態日、鄱陽湖國際觀鳥季等活動,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生態文化轉化為生態自覺。六、堅持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廣泛凝聚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的強大力量堅持和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切實把黨的領導貫穿到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定力和戰略定力不動搖,壓緊壓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確保黨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在江西落地見效。10省、設區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要強化法治保障,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法規體系,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法規立改廢釋工作。縣級以上人大及其常委會要定期聽取和審議本級人民政府關於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報告,並將本決定貫徹執行情況作為重要內容。綜合運用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執法檢查、詢問、質詢等監督方式,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法律法規和重大決策部署落實落細。各級人大代表要帶頭示範、依法履職,積極為生態文明建設建言獻策,廣泛動員人民羣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組織實施,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體系、工作體系、政策體系、評價體系,高質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各部門要強化分工負責,加強協調聯動。各級監察委員會要強化監督調查處置,為生態文明建設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各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要依法懲治各類環境資源違法犯罪行為,加強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加大生態文明司法保障力度。繼續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利劍作用,深入開展自然資源督察。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要切實履行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定義務和責任,支持民間組織和志願者發揮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作用。新聞媒體要加強宣傳引導和輿論監督,營造崇尚生態文明的良好社會氛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