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

鎖定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簡稱江西布政司。是明朝在今江西省地區的一級行政區名,轄南昌、瑞州、饒州、南康、九江、廣信、撫州、建昌、吉安、袁州、臨江、贛州、南安13府,下轄78縣。 [5]  布政使司衙門駐南昌府。
中文名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
下轄地區
下轄13府
政府駐地
南昌府
簡    稱
江西布政司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歷史沿革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

江西布政使司:元屬江西行中書省、江浙行中書省。
龍鳳六年(1360)信州路、袁州路分別改置廣信府、袁州府,其中廣信府屬江南行省;
七年(1361)南康路、江州路、饒州路分別改置西寧府、九江府、鄱陽府,其中鄱陽府屬江南行省;
八年(1362)建昌路、撫州路、龍興路、吉安路分別改置肇慶府、臨川府、洪都府、吉安府,尋肇慶府、臨川府;
分別更名建昌府、撫州府;
同年置江西行中書省,治吉安府,轄洪都府、吉安府、袁州府、撫州府、建昌府、九江府、西寧府、臨江路、
瑞州路、南豐直隸州;並鄱陽府更名饒州府,與廣信府、鉛山直隸州來屬;尋徙治洪都府;
同年西寧府更名南康府;
九年(1363)洪都府更名南昌府,臨江路改置臨江府;
十一年(1365)贛州路、南安路分別改置贛州府、南安府來屬;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

洪武二年(1369)瑞州路改置瑞州府;鉛山直隸州降縣;
三年(1370)南豐直隸州降縣;
九年(1376)江西行省改置江西承宣布政使司。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為江西省,行政區域基本承襲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設蓮花、南昌府增設銅鼓、贛州府增設虔南等3個縣級廳,同時升寧都縣為省轄直隸州。巡撫成為全省最高行政長官,下設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財政與司法監察。 [1]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行政區劃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南昌府

南昌府:元為龍興路。龍鳳八年(1362)改置洪都府,同年屬行省,九年(1363)更名南昌府。
南昌縣:倚郭[城東南偏]。南有市汊巡司。
新建縣:倚郭[城西北偏]。東北有趙家圍巡司,西偏南有烏山巡司,北偏東有吳城巡司,西北有昌邑巡司。
豐城縣:元為富州[無倚郭]。洪武九年末(1377)復降為豐城縣,仍屬南昌府。南有柿源巡司,西南有江滸口巡司;又南偏西有河湖巡司,後廢;又北有港口巡司駐大江口,後遷縣東北小江口,後廢。
進賢縣:東北有潤陂巡司,北偏東有鄔子寨巡司,北偏西有龍山巡司,東南有花園巡司。
奉新縣:西有羅坊巡司;又西偏北有白沙巡司,後廢。
靖安縣:
武寧縣:
寧 州:元[無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為寧縣,仍屬南昌府,弘治十六年(1503)復升為寧州。西有杉市巡司,
後遷崇鄉北村;又南有定江巡司,後廢;縣境有八疊嶺巡司,後廢。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瑞州府

瑞州府:元為瑞州路。龍鳳八年(1362)屬行省,洪武二年(1369)改置瑞州府。
高安縣:倚郭。西南有陰風嶺巡司,後廢;南有洪城巡司,後廢。
上高縣:西有離婁橋、麻塘巡司。
新昌縣:元為新昌州[無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為新昌縣,仍屬新昌縣。西北有黃岡洞巡司,北偏西有大姑
嶺巡司。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九江府

九江府:元為江州路。龍鳳六年(1361)改置九江府,七年(1362)屬行省。
德化縣:倚郭。西偏北有城子鎮巡司;又東有南湖嘴巡司,後廢;又西有龍開河巡司,後廢。
德安縣:
瑞昌縣:
湖口縣:南有湖口鎮巡司,後遷縣南上石鐘山;西北有茭石磯鎮巡司,後遷縣境黃茅潭。
彭澤縣:東北有馬當鎮巡司,西南有峯山、磯鎮巡司。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南康府

南康府:元為南康路。龍鳳七年(1361)改置西寧府,八年(1362)屬行省,同年更名南康府。
星子縣:倚郭。北有長嶺巡司,後遷縣南偏西之南渚溪鎮,再遷縣東北青山鎮,仍名長嶺巡司。
都昌縣:西北有左蠡巡司,東南有柴棚巡司。
建昌縣:元為建昌州[無倚郭]。洪武元年(1368)降為建昌縣,仍屬南康府。東北有蘆潭巡司。
安義縣:正德十三年(1518)析建昌縣於安義鄉置安義縣,來屬南康府。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饒州府

饒州府:元為饒州路。洪武七年(1361)改置鄱陽府,屬江南行省;八年(1362)更名饒州府,改屬行省。
鄱陽縣:倚郭。西北有棠陰巡司在鄱陽湖中,後遷縣西北雙港口;北偏東有石門鎮巡司,東偏北有大陽埠巡司。
餘幹縣:元為餘幹州[無倚郭]。洪武元年(1368)降為餘幹縣,仍屬饒州府。縣境有康山巡司駐郎康山,後遷縣東南黃埠。
樂平縣:元為樂平州[無倚郭]。洪武四年(1371)降為樂平縣,仍屬饒州府。北有八澗鎮巡司。
浮樑縣:元為浮樑州[無倚郭]。洪武元年(1368)降為浮樑縣,仍屬饒州府。北偏西有桃樹鎮巡司,後遷縣北偏東勒上市。
德興縣:東偏北有白沙巡司;又西南有永泰巡司,後廢。
安仁縣:南有白塔巡司,後廢;東有田南巡司,後廢。
萬年縣:正德七年(1512)析餘幹、樂平、貴溪三縣於餘幹縣萬春鄉置萬年縣,來屬饒州府。樂平縣南偏西有仙鶴鎮巡司,後遷本縣東偏北為荷溪鎮巡司,後廢;北偏東有石頭街巡司,後廢。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廣信府

廣信府:並非是古代兩漢時期的交州首府廣信。並非指位於現今廣西梧州賀州與廣東封開一帶,並非西江與賀江交匯一帶。該廣信是江西行省廣信府,治所在今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兩者沒有任何關係(下同)。元為信州路。元順帝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朱元璋部將胡大海攻取信州路,改為廣信府,龍鳳六年(1360)改置廣信府,屬江南行省;八年(1362)改屬行省。
上饒縣:倚郭。南偏東有八坊場巡司,北偏西有鄭家坊巡司。
玉山縣:東南有柳都寨巡司。
弋陽縣:
貴溪縣:南有管界寨巡司,北有神峯寨巡司,後遷縣西偏北潭溪改名神前街巡司。
鉛山縣:元為鉛山直隸州[無倚郭]。龍鳳六年(1362)屬江南行省,八年(1362)改屬行省;洪武二年(1369)降為鉛山縣,自八樹嶺之南徙今治,改屬廣信府。南偏東有分水關巡司;西南有石佛寨巡司,後遷縣西偏南善政鄉湖坊街;西有駐泊巡司駐汭口鎮,後廢。
永豐縣:俗稱“廣永豐縣”。東有柘陽寨巡司;又東南有杉溪寨巡司,後廢。
興安縣:嘉靖三十九年(1560)析弋陽、上饒、貴溪三縣於弋陽縣橫峯寨置興安縣,來屬廣信府。東有丫嚴寨巡司,後廢。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建昌府

建昌府:元為建昌路。龍鳳八年(1362)改置肇慶府,同年更名建昌府,屬行省。
南城縣:倚郭。東南有藍田巡司,北有伏牛巡司;又南偏西有曾潭巡司,後廢;又北偏西有嶽口巡司,後廢。
南豐縣:元為南豐直隸州[無倚郭]。龍鳳八年(1362)屬行省;洪武三年(1370)降為南豐縣,改屬建昌府。西南有黃沙源坪巡司,後遷縣南雙港口,再遷縣東南百丈嶺,再遷縣東南刊嶺,尋遷縣東南龍池;又南有太平巡司,後廢;北有仙君巡司,後廢。
新城縣:東南有極高巡司,遷縣境水口村,再遷縣東南德勝關,再遷縣東洵口,仍名極高巡司;西南有同安巡司,後遷縣南偏西樟村,尋復遷故治。
廣昌縣:西南有秀嶺巡司,南偏東有白水鎮巡司。
瀘溪縣:萬曆六年末(1579)析南城縣於瀘溪巡司置瀘溪縣,來屬建昌府。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撫州府

撫州府:元為撫州路。龍鳳八年(1362)改置臨川府,同年更名撫州府,屬行省。
臨川縣:倚郭。北有温家圳巡司,東南有青泥巡司,西有清遠巡司;又縣境有白竿巡司,後廢。
崇仁縣:東有周坊巡司;又西北有丁坊巡司,後廢;南有河亭巡司,後廢。
金溪縣:
宜黃縣:南有止馬寺巡司;又縣境有上勝巡司,後廢。
樂安縣:北有龍義巡司,南偏東有望仙巡司;又西北有南平巡司,後廢。
東鄉縣:正德七年(1512)析臨川、金溪、進賢、餘幹、安仁五縣於臨川縣孝岡置東鄉縣,來屬撫州府。東北有
橫山巡司,後廢;西北有古熂巡司,後廢。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

吉安府:元為吉安路。龍鳳八年(1362)改置吉安府,屬行省。
廬陵縣:倚郭。東南有富田巡司,西有井岡巡司,西南有敖城巡司。
泰和縣:元為太和州[無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為泰和縣,仍屬吉安府。西偏北有早禾市巡司,東北有花石潭巡司,東南有三顧山巡司。
吉水縣:元為吉水州[無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為吉水縣,仍屬吉安府。北偏西有白沙巡司,後遷縣北三曲灘上,仍名白沙巡司。
永豐縣:俗稱“吉永豐縣”。東南有層山巡司,南偏東有沙溪、表湖巡司;又東北有視田巡司,後廢。
安福縣:元為安福州[無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為安福縣,仍屬吉安府。南有黃茆巡司駐黃陂寨,後遷縣西南時礱鎮,仍名黃茆巡司;西有羅塘巡司駐洋澤,後遷縣境江背,仍名羅塘巡司。
龍泉縣:西北有北鄉巡司;南偏西有禾源巡司,後遷縣西南左安司,仍名禾源巡司;北有金口巡司,後遷縣秀洲。
萬安縣:東南有造口巡司,東北有灘頭巡司;又東南有西平山巡司,後廢。
永新縣:元為永新州[無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為永新縣,仍屬吉安府。東南有上坪寨巡司,西北有慄傳寨巡司,縣境有禾山寨、新安寨巡司。
永寧縣:西有升鄉寨巡司;又西偏南有礱頭寨巡司,尋廢。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臨江府

臨江府:元為臨江路。龍鳳八年(1362)屬行省,九年(1363)改置臨江府。
清江縣:倚郭。東偏北有清江鎮(樟樹鎮)巡司;又西南有太平市巡司,後廢。
新淦縣:元為新淦州[無倚郭]。洪武元年(1368)降為新淦縣,仍屬臨江府。東有枉山巡司,後遷縣境藍橋,尋
復遷故治。
新喻縣:元為新喻州[無倚郭]。洪武元年(1368)降為新喻縣,仍屬臨江府。北偏東有水北墟巡司。
峽江縣:嘉靖五年(1526)析新淦縣於峽江巡司置峽江縣,來屬臨江府。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袁州府

袁州府:元為袁州路。龍鳳六年(1360)改置袁州府,八年(1362)屬行省。
宜春縣:倚郭。西有黃圃巡司,東南有澗富嶺巡司。
分宜縣:
萍鄉縣:元為萍鄉州[無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為萍鄉縣,仍屬袁州府。北有安樂鎮巡司,東南有大安裏巡司;西有草市巡司,後遷縣西插嶺關,仍名草市巡司。
萬載縣:西有鐵山界巡司;北有高村鎮巡司,後廢。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贛州府

贛州府:元為贛州路。龍鳳十一年(1365)改置贛州府,屬行省。
贛 縣:北偏西有桂源巡司,後遷縣北攸鎮;東北有磨刀寨巡司,後遷縣東北石院鋪;南有長洛巡司,後遷縣西南黃金鎮,仍名長洛巡司。
雩都縣:東北有平頭寨巡司;又縣境有印山巡司,後廢;東北有青塘巡司,後廢。
信豐縣:東有新田巡司;又西有桃枝墟巡司,後廢;縣境有黃田、覃塘巡司,後俱廢;又東有新設巡司,後廢。
興國縣:東偏北有衣錦鄉巡司,東北有回龍寨巡司。
會昌縣:元為會昌州[無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為會昌縣,仍屬贛州府。南有湘鄉寨巡司,產有承鄉鎮巡司;又西有河口巡司,後廢。
安遠縣:元屬寧都州。洪武二年(1369)直屬贛州府。北偏西有板石巡司。
寧都縣:元為寧都州[無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為寧都縣,仍屬贛州府。東南有下河寨巡司。
瑞金縣:元屬會昌州。洪武二年(1369)直屬贛州府。西北有瑞林巡司,東北有湖陂巡司。
龍南縣:元屬寧都州。洪武二年(1369)直屬贛州府。
石城縣:元屬寧都州。洪武二年(1369)直屬贛州府。北有捉殺寨巡司,後遷縣西赤江市,仍名捉殺寨巡司。
定南縣:隆慶三年(1569)析龍南、安遠、信豐三縣於龍南縣蓮莆鎮置定南縣,來屬贛州府。東北有下歷巡司,
後遷高砂蓮塘,崇禎初年遷龍南縣北冬桃隘,仍名下歷巡司。
長寧縣:萬曆四年(1576)析安遠、會昌二縣於安遠縣馬蹄岡置長寧縣,來屬贛州府。西北有黃鄉巡司;南有大墩巡司,後更名新坪巡司;又北有雙橋巡司,後廢;南偏東有丹竹樓巡司,後廢。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南安府

南安府:元為南安路。龍鳳十一年(1365)改置南安府,屬行省。
大庾縣:倚郭。西有鬱林鎮巡司駐晶都村,後遷縣境浮江隘,又遷縣南黃泥港,仍名鬱林鎮巡司;東北有赤石嶺巡司駐山峯裏,後遷縣東偏北小溪城,再遷縣境峯山水西村,仍名赤石嶺巡司。
南康縣:東北有潭口鎮巡司,西北有相安鎮巡司。
上猶縣:元為永清縣。洪武初年更名上猶縣。西有浮龍巡司,後遷縣境太傅村,仍名浮龍巡司。
崇義縣:正德十四年(1519)析上猶、大庾、南康三縣於上猶縣崇義裏置崇義縣,來屬南安府。縣境有過步巡司,
後遷縣西偏北上保;西南有鉛廠巡司駐鉛山,後遷縣西南聶都,仍名鉛廠巡司;東南有長龍巡司駐隆平裏,後遷縣東北尚德里江頭,仍名長龍巡司。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軍事衞所

江西都指揮使司:初置江西衞,洪武三年末(1371)升置江西都衞,治南昌府,八年(1375)改置江西都指揮使司
南昌衞:倚郭。洪武八年(1375)置南昌左衞於南昌府,正德十六年(1521)與南昌前衞合併置南昌衞。
南昌前衞:倚郭。洪武十九年(1386)置南昌前衞於南昌府,正德十六年(1521)與南昌左衞合併置南昌衞。
袁州衞:洪武元年(1368)置袁州衞於袁州府。
贛州衞:洪武五年(1372)置贛州衞於贛州府。
寧府儀衞司:
淮府儀衞司:
淮府羣牧所:
益府儀衞司:
益府羣牧所:
會昌千户所:洪武十七年(1384)置會昌守禦千户所於會昌縣。
信豐千户所:洪武十七年(1384)置信豐守禦千户所於信豐縣。
饒州千户所:洪武元年(1368)置饒州守禦千户所於饒州府。
廣信千户所:洪武元年(1368)置廣信守禦千户所於廣信府。
鉛山千户所:洪武元年(1368)置鉛山守禦千户所於鉛山州。
撫州千户所:洪武元年(1368)置撫州守禦千户所於撫州府。
建昌千户所:洪武二年(1369)置建昌守禦千户所於建昌府。
永新千户所:吳元年(1367)置永新守禦千户所於永新州。
安福千户所:洪武元年(1368)置安福守禦千户所於安福州
吉安千户所:明初置吉安衞于吉安府,洪武二年(1369)降為吉安守禦千户所。
南安千户所:洪武二十四年(1381)置南安守禦千户所於南安府。
前軍都督府直屬江西在外衞所:
九江衞: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九江衞於九江府。
明代部分地名考:
清江縣清江鎮巡司:今樟樹市;
歷任江西布政使 [2] 
-
任職人員
任職資訊
類別
卸任資訊
備註
1
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廿一日(1793,9,25)
嘉慶四年八月廿二日(1799,9,21)調太常寺卿
-
2
嘉慶四年八月廿二日(1799,9,21)
嘉慶四年十一月廿八日(1799,12,24)調甘肅布政使
-
3
邵洪
嘉慶四年十一月廿八日(1799,12,24)
嘉慶八年閏二月二日(1803,3,24)調安徽布政使
-
4
嘉慶八年閏二月二日(1803,3,24)
嘉慶八年三月廿日(1803,5,10)調廣東布政使
-
5
嘉慶八年三月廿日(1803,5,10)
調
嘉慶八年七月九日(1803,8,25)調江寧布政使
-
6
先福
嘉慶八年七月九日(1803,8,25)
嘉慶十三年十月十三日(1808,11,30)調廣東布政使
-
7
衡齡
嘉慶十三年十月十三日(1808,11,30)
調
嘉慶十四年正月七日(1809,2,20)同上
-
8
袁秉直
嘉慶十四年正月七日(1809,2,20)
嘉慶十六年十二月六日(1812,1,19)年老回京,以四品京堂用
-
9
陳預
嘉慶十六年十二月六日(1812,1,19)
調
嘉慶十八年二月廿七日(1813,3,29)調湖南布政使
-
10
袁秉直
嘉慶十八年二月廿七日(1813,3,29)
嘉慶廿三年十二月十二日(1819,1,7)年老到京
-
11
瑺弼
嘉慶廿三年十二月十二日(1819,1,7)
嘉慶廿五年三月十七日(1820,4,29)調巡撫
-
12
韓文琦
嘉慶廿五年三月十七日(1820,4,29)
嘉慶廿五年六月八日(1820,7,17)調刑部右侍郎
-
13
張師誠
嘉慶廿五年六月八日(1820,7,17)
嘉慶廿五年六月十日(1820,7,19)調安徽布政使
未到任
14
嵩孚
嘉慶廿五年六月十日(1820,7,19)
調
嘉慶廿五年十二月十六日(1821,1,19)調山西布政使
-
15
邱樹棠
嘉慶廿五年十二月十六日(1821,1,19)
調
道光元年十二月十二日(1822,1,4)調晉撫
-
16
鄧廷楨
道光元年十二月十二日(1822,1,4)
道光二年五月廿五日(1822,7,13)緣事解任
以西安府知府任內有失
17
誠端
道光二年五月廿五日(1822,7,13)
道光二年五月廿九日(1822,7,17)調雲南布政使
未到任
18
潘恭辰
道光二年五月廿九日(1822,7,17)
道光三年九月十三日(1823,10,16)調廣西布政使
-
19
嵩溥
道光三年九月十三日(1823,10,16)
調
道光五年九月三日(1825,10,14)調黔撫
-
20
蘇明阿
道光五年九月三日(1825,10,14)
道光六年五月五日(1826,6,10)緣事降調
以黔撫任內有失
21
繼昌
道光六年五月十一日(1826,6,16)
道光八年九月十四日(1828,10,22)同上
以馬蘭鎮總兵官任內有失
22
富呢揚阿
道光八年九月十四日(1828,10,22)
調署
道光九年十月四日(1829,10,31)命到京陛見
-
23
嶽良
道光九年十月十八日(1829,11,14)
-
-
24
鍾祥
道光十一年十二月廿八日(1832,1,30)
調
道光十二年八月廿日(1832,9,14)調魯撫
-
25
陳鑾
道光十二年八月廿日(1832,9,14)
道光十二年八月廿一日(1832,9,15)調江蘇布政使
由浙江按察使遷,未到任
26
桂良
道光十二年八月廿一日(1832,9,15)
調署
道光十四年七月十九日(1834,8,23)調豫撫
-
27
怡良
道光十四年七月十九日(1834,8,23)
道光十六年二月三日(1836,3,19)調署江蘇布政使
-
28
李恩繹
道光十六年二月三日(1836,3,19)
道光十七年十月卅日(1837,11,27)調廣西布政使
-
29
花傑
道光十七年十月卅日(1837,11,27)
調
道光十八年五月廿六日(1838,7,17)卒
離職根據道光十八年六月奏摺檔,頁085
30
趙炳言
道光十八年六月十日(1838,7,30)
道光廿一年八月十九日(1841,10,3)調鄂撫
-
31
陳嘉樹
道光廿一年八月廿日(1841,10,4)
道光廿一年十一月十六日(1842,1,7)卒
離職根據道光朝宮中檔004624號
32
李星沅
道光廿一年十二月十日(1842,1,20)
道光廿一年十二月廿六日(1842,2,5)調江蘇布政使
未到任
33
費開綬
道光廿一年十二月廿六日(1842,2,5)
道光廿九年四月五日(1849,4,27)調巡撫
-
34
陶樑
道光廿九年四月六日(1849,4,28)
道光廿九年六月廿三日(1849,8,11)調太常寺卿
-
35
陸元烺
道光廿九年六月廿五日(1849,8,13)
鹹豐六年二月十五日(1856,3,21)因病解任
-
36
晏端書
鹹豐六年二月十五日(1856,3,21)
鹹豐六年四月廿日(1856,5,23)調山東布政使
未到任,係根據江西通志職官表,頁396
37
耆齡
鹹豐六年四月廿日(1856,5,23)
鹹豐七年三月十五日(1857,4,9)調巡撫
-
38
龍啟瑞
鹹豐七年三月十五日(1857,4,9)
鹹豐八年九月廿八日(1858,11,3)卒
離職根據鹹豐朝宮中檔009317號
39
惲光宸
鹹豐八年十月十三日(1858,11,18)
鹹豐九年九月十二日(1859,10,7)調巡撫
-
40
毓科
鹹豐九年九月十二日(1859,10,7)
鹹豐十年閏三月廿一日(1860,5,11)同上
-
41
張集馨
鹹豐十年閏三月廿一日(1860,5,11)
調署
鹹豐十一年七月四日(1861,8,9)緣事革職
-
42
慶廉
鹹豐十一年七月八日(1861,8,13)
鹹豐十一年十二月十八日(1862,1,17)緣事休致
以浙江布政使任內有失,根據江西通志職官表,頁396未到任
43
李桓
鹹豐十一年十二月十八日(1862,1,17)
同治二年八月四日(1863,9,16)因病解職
-
44
孫長紱
同治二年八月四日(1863,9,16)
同治六年三月十四日(1867,4,18)命留京
-
45
文輝
同治六年三月十四日(1867,4,18)
同治十一年六月十四日(1872,7,19)命到京
-
46
劉秉璋
同治十一年六月十四日(1872,7,19)
光緒元年八月二日(1875,9,1)調巡撫
-
47
李文敏
光緒元年八月三日(1875,9,2)
光緒四年七月廿三日(1878,8,21)同上
-
48
彭祖賢
光緒四年七月廿三日(1878,8,21)
光緒六年正月廿五日(1880,3,5)調鄂撫
-
49
邊寶泉
光緒六年正月廿六日(1880,3,6)
光緒九年十月六日(1883,11,5)調陝撫
-
50
劉瑞芬
光緒九年十月六日(1883,11,5)
光緒十一年十月六日(1885,11,12)開缺,以三品京堂候補
-
51
張端卿
光緒十一年十月六日(1885,11,12)
光緒十一年十一月十一日(1885,12,16)調安徽布政使
-
52
盧士傑
光緒十一年十一月十一日(1885,12,16)
調
光緒十二年五月八日(1886,6,9)調漕運總督
-
53
李嘉樂
光緒十二年五月八日(1886,6,9)
光緒十四年三月廿九日(1888,5,9)到京另候簡用
-
54
蕭韶
光緒十四年三月廿九日(1888,5,9)
光緒十四年九月廿二日(1888,10,26)卒
離職根據光緒十四年十月(上)月摺檔
55
方汝翼
光緒十四年十月二日(1888,11,5)
光緒廿一年五月十三日(1895,6,5)因病解職
-
56
魏光燾
光緒廿一年五月十三日(1895,6,5)
光緒廿一年七月十一日(1895,8,30)調滇撫
-
57
陳湜
光緒廿一年七月十二日(1895,8,31)
光緒廿二年四月十一日(1896,5,23)卒
-
58
翁曾桂
光緒廿二年四月十一日(1896,5,23)
光緒廿四年九月廿日(1898,11,3)丁憂
-
59
張紹華
光緒廿四年十月廿四日(1898,12,7)
調
光緒廿七年九月十二日(1901,10,23)調湖南布政使
-
60
柯逢時
光緒廿七年九月十二日(1901,10,23)
調
光緒廿九年閏五月十三日(1903,7,7)調桂撫
-
61
李岷琛
光緒廿九年閏五月十四日(1903,7,8)
光緒廿九年六月六日(1903,7,29)調湖北布政使
未到任
62
楊士驤
光緒廿九年六月六日(1903,7,29)
光緒廿九年六月十日(1903,8,2)調直隸布政使
同上
63
周浩
光緒廿九年六月十日(1903,8,2)
調
光緒卅二年五月十四日(1906,7,5)緣事革職
-
64
沈瑜慶
光緒卅二年五月十五日(1906,7,6)
光緒卅四年九月四日(1908,9,28)開缺到京
-
65
劉春霖
光緒卅四年九月四日(1908,9,28)
宣統三年月日辛亥事變辭職
離職根據清代貴州名賢像傳第一集第四卷,頁18
歷任江西按察使 [3] 
共有 85 筆資料
-
任職人員
任職資訊
類別
卸任資訊
備註
1
乾隆五十五年四月十六日(1790,5,29)
嘉慶元年十一月十二日(1796,12,10)調山西布政使
-
2
嘉慶元年十一月十二日(1796,12,10)
嘉慶二年四月六日(1797,5,2)調福建布政使
-
3
陸伯焜
嘉慶二年四月六日(1797,5,2)
嘉慶二年八月九日(1797,9,28)調浙江按察使
-
4
託倫
嘉慶二年八月九日(1797,9,28)
調
嘉慶二年十二月廿三日(1798,2,8)因病解任
離職根據嘉慶二年十二月(下)起居注冊
5
嘉慶二年十二月廿三日(1798,2,8)
嘉慶四年三月三日(1799,4,7)調河南布政使
-
6
邵洪
嘉慶四年三月三日(1799,4,7)
嘉慶四年十一月廿八日(1799,12,24)調布政使
-
7
阿林保
嘉慶四年十一月廿八日(1799,12,24)
嘉慶六年三月十一日(1801,4,23)調江蘇按察使
-
8
永慧
嘉慶六年三月十一日(1801,4,23)
-
-
9
衡齡
嘉慶六年七月八日(1801,8,16)
嘉慶九年十月十八日(1804,11,19)調貴州布政使
-
10
許兆椿
嘉慶九年十月十八日(1804,11,19)
嘉慶十年七月卅日(1805,9,22)調浙江按察使
-
11
景敏
嘉慶十年七月卅日(1805,9,22)
調
嘉慶十一年三月八日(1806,4,26)調福建布政使
-
12
蔣攸銛
嘉慶十一年三月八日(1806,4,26)
嘉慶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1806,12,26)調雲南布政使
-
13
陳預
嘉慶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1806,12,26)
嘉慶十三年九月廿六日(1808,11,14)調貴州布政使
-
14
查淳
嘉慶十三年九月廿六日(1808,11,14)
嘉慶十四年九月六日(1809,10,14)調大理寺少卿
離職根據嘉慶十四年九月(上)起居注冊
15
何銑
嘉慶十四年九月六日(1809,10,14)
嘉慶十七年九月廿五日(1812,10,29)調甘肅布政使
-
16
盛惇崇
嘉慶十七年九月廿五日(1812,10,29)
嘉慶十九年二月廿四日(1814,3,15)調陝西布政使
-
17
徐炘
嘉慶十九年二月廿四日(1814,3,15)
嘉慶十九年四月十九日(1814,6,7)調湖南按察使
-
18
恆敏
嘉慶十九年四月十九日(1814,6,7)
調
嘉慶廿年九月日丁憂
離職根據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卷318頁11
19
玉輅
嘉慶廿年九月廿二日(1815,10,24)
調
嘉慶廿一年十二月日丁憂
離職根據嘉慶廿二年正月長編總檔
20
廉敬
嘉慶廿一年十二月五日(1817,1,21)
嘉慶廿二年七月廿三日(1817,9,4)調雲南按察使
-
21
邱樹棠
嘉慶廿二年七月廿三日(1817,9,4)
嘉慶廿二年七月廿六日(1817,9,7)調山西按察使
未到任
22
承光
嘉慶廿二年七月廿六日(1817,9,7)
調
嘉慶廿四年六月三日(1819,7,24)調湖北布政使
-
23
童槐
嘉慶廿四年六月三日(1819,7,24)
嘉慶廿四年八月廿六日(1819,10,14)調山東按察使
-
24
孫爾準
嘉慶廿四年八月廿六日(1819,10,14)
嘉慶廿四年九月七日(1819,10,25)調福建按察使
未到任
25
誠端
嘉慶廿四年九月七日(1819,10,25)
嘉慶廿四年十一月卅日(1820,1,15)調甘肅按察使
-
26
程祖洛
嘉慶廿四年十一月卅日(1820,1,15)
嘉慶廿五年十一月十六日(1820,12,21)調湖南布政使
-
27
葉世倬
嘉慶廿五年十一月十七日(1820,12,22)
嘉慶廿五年十二月廿四日(1821,1,27)調山西布政使
由福建台灣道遷,未到任
28
嵩溥
嘉慶廿五年十二月廿四日(1821,1,27)
道光元年二月十四日(1821,3,17)調湖南按察使
-
29
戴敦元
道光元年二月十四日(1821,3,17)
道光二年正月七日(1822,1,29)調山西布政使
-
30
史譜
道光二年正月七日(1822,1,29)
道光二年九月廿二日(1822,11,5)調雲南布政使
-
31
魏元烺
道光二年九月廿二日(1822,11,5)
調
道光四年六月廿八日(1824,7,24)調福建按察使
-
32
邱樹棠
道光四年六月廿八日(1824,7,24)
調
道光六年十一月廿六日(1826,12,24)調署刑部右侍郎
-
33
梁章鉅
道光六年十一月廿六日(1826,12,24)
調
道光六年十二月六日(1827,1,3)調江蘇布政使
未到任
34
福珠隆阿
道光六年十二月六日(1827,1,3)
道光七年正月十二日(1827,2,7)調湖北按察使
-
35
興科
道光七年正月十二日(1827,2,7)
調
道光八年六月廿二日(1828,8,2)調奉天府府尹
-
36
鄭祖琛
道光八年六月廿二日(1828,8,2)
道光九年十二月九日(1830,1,3)丁本生父憂
離職根據道光九年十二月長編總檔
37
劉重麟
道光九年十二月九日(1830,1,3)
道光十二年九月一日(1832,9,24)調四川布政使
-
38
程懷璟
道光十二年九月一日(1832,9,24)
道光十五年正月廿五日(1835,2,22)調雲南按察使
-
39
周天爵
道光十五年正月廿五日(1835,2,22)
道光十五年二月十日(1835,3,8)調安徽按察使
由安徽廬鳳潁道遷,未到任
40
陳繼昌
道光十五年二月十日(1835,3,8)
道光十七年正月十七日(1837,2,21)調山西布政使
-
41
管遹羣
道光十七年正月十七日(1837,2,21)
道光十九年十二月一日(1840,1,5)調安徽布政使
-
42
劉體重
道光十九年十二月一日(1840,1,5)
道光廿年十二月廿三日(1841,1,15)調湖北布政使
-
43
存興
道光廿年十二月廿三日(1841,1,15)
道光廿二年正月七日(1842,2,16)調廣東布政使
-
44
文俊
道光廿二年正月七日(1842,2,16)
道光廿三年三月卅日(1843,4,29)緣事革職
以查庫御史任內有失
45
温予巽
道光廿三年四月一日(1843,4,30)
道光廿七年八月十七日(1847,9,25)調直隸布政使
-
46
陸元烺
道光廿七年八月十七日(1847,9,25)
道光廿九年六月廿五日(1849,8,13)調布政使
-
47
春熙
道光廿九年六月廿五日(1849,8,13)
調
道光廿九年七月四日(1849,8,21)調湖南按察使
未到任
48
陳啟邁
道光廿九年七月四日(1849,8,21)
道光廿九年十二月五日(1850,1,17)調直隸布政使
-
49
惲光宸
道光廿九年十二月五日(1850,1,17)
鹹豐五年七月二日(1855,8,14)緣事撤任
-
50
周玉衡
鹹豐五年七月二日(1855,8,14)
鹹豐六年正月廿五日(1856,3,1)殉難
離職根據太平天國史事日誌
51
鄧仁堃
鹹豐六年三月五日(1856,4,9)
鹹豐七年正月廿六日(1857,2,20)緣事降調
-
52
惲光宸
鹹豐七年正月廿六日(1857,2,20)
鹹豐八年十月十三日(1858,11,18)調布政使
-
53
翟誥
鹹豐八年十月十三日(1858,11,18)
鹹豐八年十二月十一日(1859,1,14)調湖南按察使
-
54
毓科
鹹豐八年十二月十一日(1859,1,14)
調
鹹豐九年九月十二日(1859,10,7)調布政使
-
55
張敬修
鹹豐九年九月十二日(1859,10,7)
鹹豐十一年七月四日(1861,8,9)因病休致
十一月廿八日丁憂改為署理
56
文輝
鹹豐十一年七月八日(1861,8,13)
同治六年三月十四日(1867,4,18)調布政使
-
57
王德固
同治六年三月十四日(1867,4,18)
同治八年十二月六日(1870,1,7)調四川布政使
-
58
俊達
同治八年十二月七日(1870,1,8)
同治十年十二月廿九日(1872,2,7)調廣東按察使
-
59
李文敏
同治十年十二月廿九日(1872,2,7)
調
光緒元年八月三日(1875,9,2)調布政使
-
60
任道鎔
光緒元年八月三日(1875,9,2)
光緒四年二月七日(1878,3,10)調浙江布政使
-
61
國英
光緒四年二月七日(1878,3,10)
調
光緒五年正月廿一日(1879,2,11)因病乞休
離職根據東華錄
62
沈保靖
光緒五年正月廿一日(1879,2,11)
光緒七年八月廿四日(1881,10,16)調福建布政使
-
63
剛毅
光緒七年八月廿四日(1881,10,16)
光緒八年二月廿四日(1882,4,11)調直隸按察使
-
64
劉瑞芬
光緒八年二月廿四日(1882,4,11)
光緒九年十月六日(1883,11,5)調布政使
-
65
王嵩齡
光緒九年十月六日(1883,11,5)
光緒十一年十月廿四日(1885,11,30)調江蘇布政使
-
66
瑞璋
光緒十一年十月廿五日(1885,12,1)
光緒十六年二月十日(1890,2,28)調江寧布政使
-
67
福裕
光緒十六年二月十日(1890,2,28)
光緒廿年六月廿日(1894,7,22)調奉天府府尹
-
68
何維楷
光緒廿年六月廿一日(1894,7,23)
光緒廿年十一月廿五日(1894,12,21)卒
離職根據光緒廿年十二月(三)月摺檔
69
翁曾桂
光緒廿年十二月十三日(1895,1,8)
光緒廿二年四月十一日(1896,5,23)調布政使
-
70
松壽
光緒廿二年四月十二日(1896,5,24)
調
光緒廿二年九月三日(1896,10,9)調江寧布政使
-
71
張紹華
光緒廿二年九月三日(1896,10,9)
光緒廿四年十月五日(1898,11,18)同上
-
72
恩壽
光緒廿四年十月六日(1898,11,19)
光緒廿五年四月七日(1899,5,16)同上
-
73
陳澤霖
光緒廿五年四月七日(1899,5,16)
光緒廿五年十二月廿二日(1900,1,22)馳赴江北練兵
著松壽派員署臬司
74
餘聯沅
光緒廿六年八月廿一日(1900,9,14)
光緒廿六年九月廿六日(1900,11,17)調湖南布政使
-
75
柯逢時
光緒廿六年九月廿七日(1900,11,18)
光緒廿七年九月八日(1901,10,19)同上
-
76
明徵
光緒廿七年九月八日(1901,10,19)
-
-
77
陳慶滋
光緒廿八年五月廿日(1902,6,25)
光緒卅一年四月廿日(1905,5,23)到京另候簡用
-
78
餘肇康
光緒卅一年四月廿一日(1905,5,24)
調
光緒卅二年三月廿二日(1906,4,15)緣事降調
-
79
秦炳直
光緒卅二年三月廿八日(1906,4,21)
-
-
80
瑞澂
光緒卅三年八月廿六日(1907,10,3)
光緒卅三年十一月十五日(1907,12,19)調江蘇按察使
-
81
陸鍾琦
光緒卅三年十一月十五日(1907,12,19)
調
光緒卅四年二月十二日(1908,3,14)調湖南按察使
-
82
陳夔麟
光緒卅四年二月十二日(1908,3,14)
調
宣統元年七月廿三日(1909,9,7)調廣東布政使
-
83
陶大均
宣統元年七月廿三日(1909,9,7)
-
-
84
文炳
宣統二年七月廿三日(1910,8,27)
宣統三年四月二日(1911,4,30)因病解職
-
85
張學華
宣統三年四月二日(1911,4,30)
-
未到任,長江道梗各省紛起獨立
歷任江西學政 [4] 
共有 49 筆資料
-
任職人員
任職資訊
類別
卸任資訊
備註
1
乾隆六十年八月十八日(1795,9,30)
嘉慶二年二月五日(1797,3,3)丁母憂
離職根據嘉慶二年二月長編總檔
2
嘉慶二年二月五日(1797,3,3)
-
-
3
童鳳三
嘉慶三年八月十一日(1798,9,20)
嘉慶四年二月六日(1799,3,11)調工部右侍郎
-
4
嘉慶四年二月六日(1799,3,11)
-
-
5
李鈞簡
嘉慶六年八月八日(1801,9,15)
-
-
6
曹振鏞
嘉慶九年八月八日(1804,9,11)
嘉慶十一年十月十一日(1806,11,20)調工部尚書
-
7
汪廷珍
嘉慶十一年十月十一日(1806,11,20)
-
-
8
潘世恩
嘉慶十五年八月廿二日(1810,9,20)
嘉慶十七年十二月十三日(1813,1,15)調工部尚書
-
9
王鼎
嘉慶十七年十二月十三日(1813,1,15)
-
-
10
顧德慶
嘉慶廿一年八月十一日(1816,10,1)
-
-
11
王宗誠
嘉慶廿四年九月五日(1819,10,23)
道光二年二月十七日(1822,3,10)調兵部尚書
-
12
周系英
道光二年二月十七日(1822,3,10)
道光二年八月十三日(1822,9,27)調江蘇學政
-
13
李宗昉
道光二年八月十三日(1822,9,27)
-
-
14
福申
道光五年八月三日(1825,9,14)
道光八年正月八日(1828,2,22)緣事解任
-
15
吳孝銘
道光八年正月八日(1828,2,22)
道光九年三月日丁母憂
離職根據續碑傳集卷16頁24
16
程德楷
道光九年三月廿六日(1829,4,29)
-
-
17
鄭瑞玉
道光十一年八月二日(1831,9,7)
道光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1833,1,7)緣事降調
-
18
翁心存
道光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1833,1,7)
-
-
19
許乃普
道光十四年八月二日(1834,9,4)
-
-
20
吳其濬
道光十七年八月二日(1837,9,1)
-
-
21
成觀宣
道光廿年八月二日(1840,8,28)
道光廿二年十二月廿二日(1843,1,22)丁父憂
離職根據道光廿三年正月奏摺檔,頁083(父卒於任所)
22
孫瑞珍
道光廿三年正月七日(1843,2,5)
-
-
23
張葆元
道光廿六年八月四日(1846,9,23)
-
-
24
張芾
道光廿九年八月一日(1849,9,17)
-
-
25
沈兆霖
鹹豐二年八月六日(1852,9,19)
鹹豐三年十二月十二日(1854,1,10)因病解任
-
26
吳若準
鹹豐三年十二月十二日(1854,1,10)
鹹豐四年閏七月一日(1854,8,24)卒
離職根據鹹豐四年八月外紀檔,頁016
27
廉兆綸
鹹豐四年八月四日(1854,9,25)
鹹豐六年十月十二日(1856,11,9)因病解任
-
28
龍啟瑞
鹹豐六年十月十二日(1856,11,9)
鹹豐七年三月十五日(1857,4,9)調布政使
-
29
單懋謙
鹹豐七年三月十五日(1857,4,9)
-
-
30
馮譽驥
鹹豐十一年八月三日(1861,9,7)
同治二年正月九日(1863,2,26)命到京
-
31
何廷謙
同治二年正月九日(1863,2,26)
-
-
32
徐郙
同治六年八月一日(1867,8,29)
-
-
33
李文田
同治九年八月一日(1870,8,27)
-
-
34
許庚身
同治十二年八月一日(1873,9,22)
-
-
35
吳仁傑
光緒二年八月一日(1876,9,18)
-
-
36
汪鳴鑾
光緒五年八月一日(1879,9,16)
光緒六年二月日丁父憂
離職根據碑傳集補卷5頁9
37
洪鈞
光緒六年二月十六日(1880,3,26)
-
-
38
陳寶琛
光緒八年八月一日(1882,9,12)
光緒十年四月十四日(1884,5,8)會辦南洋事宜
-
39
梁仲衡
光緒十年四月十五日(1884,5,9)
-
-
40
龍湛霖
光緒十四年八月一日(1888,9,6)
-
-
41
盛炳緯
光緒十七年八月一日(1891,9,3)
-
-
42
黃卓元
光緒廿年八月一日(1894,8,31)
-
-
43
李紱藻
光緒廿三年八月一日(1897,8,28)
-
-
44
吳士鑑
光緒廿六年九月十日(1900,11,1)
-
-
45
黃均隆
光緒廿九年八月一日(1903,9,21)
光緒卅二年四月二日(1906,4,25)裁缺
-
46
汪詒書
光緒卅二年四月廿日(1906,5,13)
-
-
47
林開謩
光緒卅二年十二月十三日(1907,1,26)
宣統元年十月十六日(1909,11,28)開缺,以道員用
-
48
湯壽潛
宣統元年十月十六日(1909,11,28)
宣統二年正月十九日(1910,2,28)乞養解職
-
49
王同愈
宣統二年正月十九日(1910,2,28)
-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