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宜豐縣

鎖定
宜豐縣,隸屬江西省宜春市,位於贛西北九嶺山脈中段之南麓,狀呈菱形。宜豐縣東臨高安市,南界上高縣,西接萬載縣,西北連銅鼓縣。北與修水縣奉新縣接壤,總面積1935平方千米 [34]  。截至2018年末,宜豐縣有5鄉、7鎮、2墾殖場、2林場、207個村委會、1797個村民小組。 [1-3]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2年末,宜豐縣總人口為295455人。 [44] 
宜豐縣始建於三國吳大帝黃武年間(222年—至229年),中國佛教南禪五宗的曹洞宗、臨濟宗發祥於境內的洞山和黃檗山。宜豐境內的天寶古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宜豐連續三屆被評為“江西省文明縣城”,2015年榮獲“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稱號。 [2]  2020年11月,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 [4]  宜豐縣屬中亞熱帶温暖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温17.2攝氏度;宜豐縣森林覆蓋率71.9%,林地面積達到203.8萬畝,竹林面積84萬畝,活立竹蓄積量1.2億株,居全國第三位,全省第一位,是中國竹子之鄉。 [3] 
2022年,宜豐縣地區生產總值193.20億元,比2021年增長5.7%。 [36] 
中文名
宜豐縣
外文名
Yifeng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360924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地理位置
贛西北九嶺山脈中段之南麓
面    積
1935 km²
下轄地區
5鄉、7鎮、2個墾殖場、2個林場
政府駐地
新昌鎮
電話區號
0795
郵政編碼
3363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95455 人(2022年末總人口) [44] 
著名景點
洞山
東方禪文化園
竹文化園
車牌代碼
贛C
地區生產總值
193.20 億元(2022年)

宜豐縣歷史沿革

宜豐在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吳、越、楚三國,秦屬九江郡
漢高祖豫章郡建成縣,宜豐地屬之。東漢靈帝中平年間(184年—189年),析建成增置上蔡縣,宜豐地分屬兩縣。 [5] 
三國吳大帝黃武年間(222年—229年),析建成、上蔡增置宜豐、陽樂二縣,宜豐首次建縣;
東晉孝武帝太元間(376年—396年)並宜豐入望蔡(由上蔡改名)。 [5] 
梁武帝(502年—549年)初期,復置宜豐縣,仍屬揚州豫章郡;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宜豐與望蔡、康樂(由陽樂改名)同並建成縣。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又分建成為宜豐、望蔡、陽樂、華陽、高安五縣,屬洪州總管府靖州;武德八年(625年),宜豐與望蔡、陽樂、華陽四縣同並高安縣,屬洪州都督府洪州
南唐李璟保大十年(952年),析高安增置上高縣。又於宜豐故地置鹽步鎮,仍屬高安縣。今宜豐地域分屬筠州的高安、上高2縣。 [5] 
宋太宗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以高安見管14572户,今分太平等7鄉,計4796户於此置新昌縣”。新昌是“以舊元而新倡”故名。宋代新昌縣先後屬江南路、江南西路、鄂州路的筠州、高安郡、瑞州 [5] 
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新昌縣升新昌州;元末宜豐地曾先後被徐壽輝陳友諒部佔領;
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新昌州復改為新昌縣,屬江西等處行中書省瑞州府洪武九年(1376),江西等處行中書省改名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新昌縣隸屬江西承宣布政使司。 [5] 
民國二年(1913年),江西省劃為四道,新昌縣屬廬陵道;民國三年(1914年),新昌縣改名宜豐縣;民國十五年(1926年),江西省撤道,宜豐縣直屬江西省轄。 [5] 
1949年7月15日,宜豐縣解放,宜豐縣屬江西省袁州分區。1952年袁州區併入南昌區,宜豐隨隸南昌區。
1956年6月23日,劃上高縣官橋區的鄧坑村入宜豐棠浦區永和鄉管轄。
1959年1月1日,南昌專區改名宜春專區,專署由南昌遷至宜春。
2000年,宜春撤地設市,宜豐縣隸屬宜春市。 [5] 

宜豐縣行政區劃

宜豐縣區劃沿革

宋朝太平興國六年(981年),新昌縣分為7鄉,即泰和、天寶、廣賢、天德、太平、義鈞、宣風。其中天德、太平和義鈞、宣風分別從高安、上高劃入。 [6] 
元朝元貞元年(1295年),新昌縣轄8鄉:天德、泰和、義鈞、天寶、宣風、廣賢、新安、太平。鄉以下設社,分宜豐縣為578社,又分縣城為東北和西南兩隅。
明改社為圖,分宜豐縣為123圖。 [6] 
清仍明制,分宜豐縣為8鄉、41都、123圖、縣城兩隅。 [6] 
民國十九年(1930年),分宜豐縣為7區、214鄉鎮、7054閭、35274鄰;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月,以老八鄉為基礎,劃宜豐縣為8區、271保、2710甲;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1月,江西省設立8個特別區,將今潭山鎮和天寶、同安、花橋三鄉的部份地區劃出,與毗鄰的修水、銅鼓、奉新3縣部份地區設立找橋特別區(縣級建置)。特別區政治局於翌年2月設署於潭山萬壽宮,5月遷漢塘花門樓;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月,撤銷找橋特別區,歸還建制;8月,宜豐縣分為4區、30保聯、223保、2356甲;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2月,保聯改稱鄉鎮;民國三十年(1941年)12月,裁撤各區署,鄉鎮直屬縣管;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2月,宜豐縣劃為13鄉、1鎮、160保、1504甲。各鄉鎮名稱如下:鹽步鎮、續良鄉、荷塘鄉、新民鄉、棠浦鄉、天德鄉、太平鄉、辛會鄉、慶凱鄉、雙庫鄉、黃崗鄉、芳溪鄉、宣化鄉、風德鄉。 [6] 
1949年12月,宜豐縣為分5區,34個行政村。 [6] 
1951年7月,宜豐縣分為城關區、新荷區、棠浦區、潭山區、芳溪區、宣風區6區、72鄉、2街,鄉以下設選區。 [6] 
1956年,宜豐縣撤區並鄉,分為橋西、雷神、良田、敖橋、澄塘、英塘、江洲、棠浦、新莊、花橋、同安、天寶、潭山、石橋、雙峯、芳溪、三村、港口、黃崗、花田、蓼市、浪源、星溪23鄉和新昌鎮,172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翌年,宜豐縣有高級社393個。 [6] 
1957年1月,恢復棠浦、芳溪、潭山3個區的建制:棠浦區轄棠浦、江洲、新莊、花橋、同安、澄塘6鄉;芳溪區轄芳溪、三村、花田、黃崗、港口5鄉;潭山區轄天寶、潭山、石橋、雙峯4鄉;其餘各鄉劃為直屬片,歸縣直轄;12月7日,撤銷上述3個區,鄉直屬縣管。 [6] 
1958年9月1日,國營黃崗山墾殖場與宜豐縣合併,實行縣場合一。9月9日,古陽寨墾殖場與石橋鄉合併為黃崗山墾殖場古陽寨分場。隨後,敖橋、花橋、同安、天寶、潭山、雙峯、黃崗、港口、雷神、芳溪等鄉也成為黃崗山墾殖場的分場,實行鄉、分場、人民公社三合一。其餘棠浦、新昌(橋西併入,翌年析出)、良田、英塘、江洲、新莊、先鋒等鄉鎮皆成立人民公社,實行鄉社合一。公社以下設生產大隊(高級農業生產社改名)、生產隊。1959年3月,增設院前分場。12月,因雷神分場地處北門水庫水淹區,決定撤銷雷神分場。 [6] 
1960年4月1日,宜豐縣擴社並隊,將新昌、良田、橋西等3個公社合併為新昌公社;敖橋、澄塘、英塘等3個公社合併為澄塘公社;棠浦、江州、新莊等3個公社合併為棠浦公社;花橋、同安2個分場合併為花橋分場;天寶、潭山、雙峯、古陽寨等4個分場合併為潭山分場;黃崗、港口2個分場合併為黃崗分場;芳溪改稱公社,與墾殖場脱鈎;先鋒、院前不變。年末,宜豐縣有生產大隊271個,生產隊1436個。 [6] 
1961年6月,黃崗山墾殖場收歸省管。9月,成立黃崗山、石花尖兩個區,分別與黃崗山墾殖場、石花尖墾殖場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同時,調整社隊規模:潭山分場分為藍溪、天寶、潭山、石橋、雙峯等5個分場,仍為黃崗山墾殖場分場,歸屬黃崗山區管轄;黃崗分場分為黃崗、港口2個分場,同為石花尖墾殖場分場,屬石花尖區管轄;花橋分場分為花橋、同安2個公社,與黃崗山墾殖場脱鈎;先鋒公社分為蓼市、石市2個公社;新昌公社分為良田、新昌、橋西、北門4個公社;棠浦公社分為棠浦、江洲、新莊3個公社;澄塘公社分為澄塘、敖橋、英塘3個公社;芳溪公社未變動。
1963年2月,析新昌公社為新昌鎮和桂豐公社。
1965年8月,撤銷黃崗山、石花尖兩個區的建制,兩區所轄各分場仍與墾殖場掛鈎。
1968年11月28日,宜春地區革委會將原上高縣徐市公社的石陂大隊劃入宜豐蓼市公社管轄。29日,又將宜豐蓼市公社的蓼市集鎮及火溪、檀塘、荷塘3個大隊劃歸上高縣徐市公社管轄。 [5] 
1969年10月,撤銷蓼市公社,其所屬花田、楊木、禾埠、石陂4大隊劃歸芳溪公社管轄;其餘新華、潭下、浪源、禹溪4大隊劃歸石市公社管轄。1972年11月,將花橋公社分為花橋、同安兩公社;又將黃崗公社析為黃崗、港口兩公社。1973年1月,黃崗山墾殖場再次收歸省管。
1983年9月,港口公社改名車上公社。年底,公社複名鄉,生產大隊改名村,生產隊更名村民小組。
1985年,潭山撤鄉設鎮。石花尖墾殖場轄地設置石花尖鄉,實行場鄉合一。
1988年12月,天寶鄉辛會村分為辛會、辛聯、洋沙、上嶺、邢家、東港6個村。
1993年,宜豐縣為14鄉、2鎮、212個村級單位,其中:村委會205個,居委會3個,分場2個,林場2個,村民小組1831個。
1994年,芳溪、棠浦兩個鄉分別撤鄉建鎮。1996年,石市鄉、新莊鄉分別撤鄉建鎮。
1995年1月,撤銷天寶鄉洋沙、上嶺、邢家、東港4個村,同時設天寶鄉農場,上述撤銷的4個村分別為其4個農業隊。
1999年12月,澄塘鄉撤鄉建鎮。
2000年8月2日,省屬鑫龍集團(前身為黃崗山墾殖場)成建制(企業)移交宜豐縣管理。
2003年9月3日,宜豐縣撤銷4個鄉鎮建制,其中:撤銷敖橋鄉建制,併入新昌鎮;撤銷雙峯鄉、車上鄉建制,分別成立縣屬雙峯林場、車上林場,各轄2~3個分場;撤銷石花尖鄉建制,保留石花尖墾殖場,繼續保留所屬分場、行政村。 [6] 
2021年11月19日,經省政府批准,設立黃墾鎮,將潭山鎮古陽寨、崗東、獅子崗、九嶺、崗北、漢塘、找橋7個村民委員會和黃崗山居民委員會劃歸其管轄。黃墾鎮行政區劃代碼為360924108,黃墾鎮人民政府駐古陽寨村。將江西黃崗山墾殖場代管的炎嶺、崗南、五里3個村民委員會歸屬橋西鄉管轄,代管的其它零星區域就近歸屬相鄰的鄉(鎮)管轄。 [8] 

宜豐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末,宜豐縣轄新昌鎮澄塘鎮棠浦鎮新莊鎮芳溪鎮潭山鎮石市鎮天寶鄉花橋鄉黃崗鎮橋西鄉同安鄉車上林場雙峯林場、黃墾鎮、石花尖墾殖場。 [7] 
航拍宜豐 航拍宜豐

宜豐縣地理環境

宜豐縣位置境域

宜豐縣位於江西省西北部九嶺山脈東南緣。地處114°30′至115°08′、北緯28°17′至28°40′之間。東鄰高安,西接萬載,西北毗連銅鼓,北與修水、奉新接壤。境域東西長71公里,南北寬51公里,總面積1935平方千米 [34]  [1] 

宜豐縣地形地貌

宜豐縣境內諸山屬九嶺山脈的餘脈。九嶺山脈系東西向構造體系褶皺—斷層山, 縣境部分為該山的中段南緣,北起找橋沿縣境西北部伸入銅鼓、萬載兩縣邊界,海拔500~1480米,山峯高程多達千米以上,主峯麻姑尖;自找橋沿縣境東北部伸入奉新、高安兩縣邊界的是九嶺山脈的南支,海拔500~700米,山峯高程多達700米以上,主峯古陽寨;從袁坑口—彭源—北坑一線以南至芳溪—村前一線以北為九嶺山脈與宜豐盆地的過渡地帶,海拔200~300米,小山峯密佈,高程均在300米左右,主峯不明顯。
宜豐縣境南部(芳溪—村前公路線以南)為宜豐盆地,小丘起伏一般海拔50~100米,惟石市鎮樓下境內毗崗尖突起,海拔182米。縣內千米以上的高山有30座。
宜豐縣處於九嶺隆起和萍樂凹陷帶的複合部分。構造體系以東西向、北東向、北北東向為主。縣內出露的地層以前震旦系、白堊系和第四係為主,石炭系、二迭系、三疊系、侏羅系。

宜豐縣氣候

宜豐縣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但各季持續時間卻差別很大。冬季時間最長,平均為122天;夏季次之,平均為120天;春季第三,平均為62天;秋季時間最短,平均為61天。春季年降水量346.6毫米,夏季降水量586.5毫米。氣温在35℃以上,極端最高氣温達到41.4℃。年平均氣温17.2度,屬中亞熱帶温暖濕潤氣候區。 [1] 
宜豐縣一角 宜豐縣一角

宜豐縣自然資源

宜豐縣礦產資源

宜豐縣已探明的礦種有煤炭、瓷土膨潤土、金、銀等76種,其中煤炭儲量2500萬噸,瓷土儲量6000萬噸,石灰石儲量220萬噸,黃金儲量14.15噸。 [9] 

宜豐縣水資源

宜豐縣水資源總量為25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藴藏量7.3萬千瓦,可開發利用的達4.3萬千瓦,是最早列為中國100個農村電氣化試點縣之一。近10年加大了開發力度,至2005年末水電裝機能力達3.47萬千瓦。 [10] 
宜豐水質好、儲量大,可開採天然礦泉水儲量超過3萬噸/天,偏硅酸含量高達80mg/L。 [37] 

宜豐縣藥材資源

因宜豐縣地形、地貌、土壤、氣温等自然條件的差異,中藥材資源分佈較廣,中藥105種,草藥38種。其中黃崗、雙峯、潭山、天寶、同安、花橋6個鄉鎮中藥材資源93種,藴藏量達35萬公斤,主要藥材有葛根、苦蔘、九節茶、軟獨活、石曹卜、乳黨、黃精、金銀花等;芳溪、橋西、敖橋、澄塘、棠浦、新莊、車上等地區有中藥材50種,藴藏量達15萬公斤,主要中藥材有夏天無、金銀花、黃梔子、山楂子、女真子、防杞、白前等。

宜豐縣動物資源

宜豐縣屬中亞熱帶温暖濕潤區,植物種類多,植被好,適合多種野生動物生存和繁衍。經查明,全縣共有脊椎動物341種,其中哺乳類43種,鳥類172種,爬行類113種,兩棲類38種,魚類13種。有軟體動物14科19屬27種,昆蟲21目222科989屬1607種。在昆蟲考察中,發現了寬盾蝽、江西曆蝽、官山同蝽等6個新種和中華斧螳、黔凹大葉蟬等34個江西分佈新紀錄種。
宜豐縣的森林資源主要分佈在宜棠公路以北,根據這一區位特點,宜豐縣的絕大多數野生動物,特別是珍貴野生動物如白頸長尾雉、白鷳、雲豹、豺、狼、金貓、豹貓、豹、黑熊以及果子狸、眼鏡蛇等都分佈在宜棠公路以北的花橋、同安、天寶、潭山、黃崗、石花尖、車上等山區鄉鎮場,棠浦、澄塘、新昌、橋西、新莊、石市等平原鄉鎮場有一些常見的動物,如:豬獾、狗獾、鼬獾等,鳥類也只是一些常見的噪鶥、翠鳥、斑鳩等。
縣境內屬國家一級保護的,鳥類有2種:白頸長尾雉、黃腹角雉;獸類有3種:豹、雲豹、黑麂;爬行類有1種:蟒蛇。屬國家二級保護的,鳥類有24種:鴛鴦、蒼鷹、雀鷹、勺雞、白鷳等;獸類有10種:河麂、穿山甲、獼猴、金貓、大靈貓、小靈貓、水獺、豺、黑熊、短尾猴;兩棲類有2種:大鯢、虎紋蛙。屬省級保護的動物有67種:黃麂、銀環蛇、眼睛王蛇、灰鼠蛇、紅嘴藍鵲、喜鵲等。

宜豐縣森林資源

宜豐縣植物種類約有2500種,約佔全省的49%,全國的8%。其中苔蘚植物238種,蕨類植物191種,裸子植物19種,被子植物1896種。全縣植物種類的特點是:起源古老,過渡性明顯,特有現象明顯,珍稀植物種類多。
宜豐縣境內森林植被屬華中區九嶺山脈植物區系,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樹種資源豐富,植物種類繁多。森林植被的基本類型有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竹林、針闊混交林和矮林等。闊葉樹主要有楓香、木荷、南酸棗、擬赤楊以及櫧樹、小葉櫟、紅栲等殼鬥科植物,針葉樹主要以杉木、馬尾松、濕地松等為主,丘陵地區有較大面積的油茶和其他經濟果木林。
宜豐縣共有珍稀樹種37種,其中銀杏、南方紅豆杉、水杉、蘇鐵等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樹種,木蓮、櫸木、喜樹、毛紅椿、楠木、管萼山豆根等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樹種。境內共有古樹名木2388株,全縣16個鄉鎮場均有分佈。其中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樹種銀杏29株,紅豆杉29株,蘇鐵3株;二級重點保護的樹種樟樹1914株,楠木61株。古樹中樹齡最長的是羅漢松,達1000餘年,位於同安境內;數量最多的是樟樹,全縣共有1914株;擁有古樹名木最多的鄉鎮場為澄塘鎮,共有453株。

宜豐縣土地資源

宜豐縣的土地總面積1934.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65517.3畝,園地33905.0畝,佔1.2%;林地2012505.7畝,佔69.4%;牧草地71.1畝,佔0.002%;城鄉居民點及工礦用地70689.1畝,佔2.4%;交通用地25053.3畝,佔0.9%;水域面積112355.6畝,佔3.9%;未利用土地81076.6畝,佔2.7%。

宜豐縣人口

截至2022年末,宜豐縣總人口295455人(公安年報),總户數98033户,家庭户平均規模3.01人。全年出生人口1807人,出生率5.37‰;死亡人口800人,死亡率4.85‰,人口自然增長率0.52‰。 [44] 

宜豐縣政治

宜豐縣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備註
縣委書記
[46] 
縣委副書記,縣長
彭林
[45]  [47-49] 

宜豐縣經濟

宜豐縣綜述

2022年,宜豐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3.2億元,增長5.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5.9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91.2億元,增長6.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76.1億元,增長5.6%。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3.9:46.5:39.6調整為13.4:47.2:39.4,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8%、49.9%和42.3%。全年城鎮新增就業3402人。
2022年,宜豐縣完成財政收入378256萬元,同比增收141580萬元,增長59.8%。在總收入中:中央收入152825萬元,增收68104萬元,增長80.4%;省級收入51120萬元,增收24665萬元,增長93.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4311萬元,增收48811萬元,增長38.9%。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52893萬元,增支17893萬元,增長5.3%。
2022年,宜豐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8%,其中工業投資增長6.6%,工業技改投資增長46.8%,高技術產業投資下降54.7%;房地產投資增長30.6%。分產業看,全縣第一產業投資增長50.4%,第二產業投資增長6.6%,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8.4%。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投資增長46.5%,佔全部投資的14.6%;非國有投資增長5.7%,佔全部投資的85.4%。一、二、三產業投資結構由上年同期的0.9:72.1:27.0調整為1.2:69.8:29。 [44] 
2022年,宜豐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631元,增長5.8%;農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25元,增長6.8%。

宜豐縣第一產業

2022年,宜豐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23044萬元,增長4%。糧食種植面積38.38千公頃,增長0.06%。油料種植面積737.5公頃,增長6.8%。其中,油菜籽418.1公頃,增長21.9%。蔬菜種植面積3514.6公頃,增長2.8%。棉花種植面積165.2公頃,增長6.4%。
2022年,宜豐縣糧食產量24.29萬噸,下降1.5%。其中:早稻產量73072噸,中稻及一季晚稻81333噸,雙季晚稻86013噸。油料產量13.9噸,增5.7%。蔬菜及食用菌產量59698噸,增長5.6%。棉花產量242噸,增長2.5%。茶葉產量45噸,增長25%。園林水果產量4994噸,下降0.6%。
2022年,宜豐縣新建高標準農田2萬畝,完成22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新增富硒基地面積23.59萬畝,新改造油茶林2.97萬畝。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示範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分別增至30家、60家、29家。全竹產業科創園、富硒竹筍產業園等延鏈項目穩步推進,富硒綠色有機農產品綜合產值達53.38億元。年末全縣農機總動力38.9萬千瓦,增長1.6%。 [44] 

宜豐縣第二產業

2022年,宜豐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4家,工業增加值增長9.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達460.7億元,增長15.2%,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5家、省專精特新企業8家。鋰電新能源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160.25億元,增長313.4%,首位度由60.3%提升至76.5%,上繳税收11.36億元,增收10.99億元。
2022年,宜豐縣工業園區完成税收18.1億元,增長95.7%。投產企業210家,營業收入427.7億元,增長14.2%;利潤總額76.4億元,增長143.4%。
2022年,宜豐縣實現建築業增加值58008萬元,增長8.5%。全縣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525萬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021069平方米,竣工面積627464平方米。

宜豐縣第三產業

2022年,宜豐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2274.1萬元,增長5.6%。
2022年,宜豐縣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增長30.6%,其中:住宅完成投資增長26%。按構成分,建築工程完成投資增長15.1%;安裝工程完成投資增長27倍。 商品房銷售面積32.16萬平方米,下降6.1%,其中,住宅銷售面積29.75萬平方米,下降9.9%。
2022年,宜豐縣引進省外資金54.35億元,增長8.7%;引進境外資金9222萬美元,增長11.1%;出口創匯3.19億美元,增長23.2%。
截至2022年末, 宜豐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207376萬元,比上年末淨增759979萬元,增長31.1%。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056754萬元,比上年末淨增317713萬元,增長18.3%。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2103310萬元,比上年末淨增330653萬元,增長18.7%。 [44] 
截至2022年末, 宜豐縣保險費收入24715.6萬元,下降3.4%。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2473.31萬元,下降2.78%;壽險保費收入12242.29萬元,下降4.08%。

宜豐縣交通運輸

宜豐縣城距南昌市120千米、宜春市城區90千米,東西走向的大廣高速和南北走向的昌長高速在境內交匯。國家蒙吉鐵路過境宜豐,設立一個客貨運站和三個會讓站;昌慄高速公路在境內與大廣高速公路形成樞紐,在320國道新連接線相交併設立出口。
截至2022年末,宜豐縣公路通車裏程公路通車裏程2550公里。全年完成貨運量830萬噸,貨運週轉量249102萬噸公里;客運量227.84萬人,旅客週轉量13442.56萬人公里。
宜豐縣境內的高速公路 宜豐縣境內的高速公路

宜豐縣社會事業

宜豐縣教育事業

2022年, 宜豐縣共有幼兒園73所,小學32所,初中7所,高中3所,中職1所。2022年全縣共招生15106人,其中幼兒園招生3996人,特殊教育招生33人,小學招生2824人,初中招生4148人,高中招生3072人,中職招生1033人。年末全縣在校學生人數49943人,其中:幼兒園在園人數8290人,特殊教育在校學生116人,小學在校學生20422人,初中在校學生12196人,高中在校學生6175人,中職在校學生274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和畢業生升學率均達到100%,初中畢業生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為73%。 [44] 

宜豐縣科學技術

截至2022年末,宜豐縣各類國有企事業單位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151人,其中中級以上職稱2441人。有效發明專利61件。

宜豐縣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宜豐縣共有文化事業機構4個,影劇院3個。2022年縣圖書館總藏書量15.9萬冊,總流動人數9.8萬人次。博物館文化藏品1304件,文物保護單位512處,其中省級保護單位31處。

宜豐縣體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宜豐縣共舉辦縣以上運動會22次,參加運動會人數6981人次。全縣體育健兒在國內比賽中獲金牌79枚,銀牌55枚。

宜豐縣郵電事業

2022年, 宜豐縣完成郵電業務總量9342.19萬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4862.2萬元,電信業務總量4480萬元。2022年底,全縣移動電話用户268840户,固定電話用户20800户,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户80000户。

宜豐縣衞生事業

截至2022年末,宜豐縣共有衞生醫療機構18個,實有牀位1529張;擁有各類衞生技術人員1435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403人,註冊護士650人。

宜豐縣社會保障

2022年,宜豐縣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34723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27053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7562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5129人。 [44] 
2022年,宜豐縣各類社會福利機構31個(包含民辦),福利院牀位數2440張。全年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762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7237人。

宜豐縣歷史文化

宜豐縣文物古蹟

宜豐縣境內陶淵明遺蹟有:陶淵明故里園、柳齋、故里橋、藏書墩、洗墨池等;黃檗臨濟祖庭現存景觀有:大雄寶殿、天王殿、運祖禪師墓塔、皇叔墓塔、虎跑泉、飛泉等;宜豐縣境內的江西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崇文塔、太子塔等。 [11] 

宜豐縣本土方言

宜豐縣本地方言主要是贛語,宜豐土話在贛語中,獨具特色。 [12] 
客家話主要分佈在黃岡、車上、天寶、同安、花橋等鄉鎮,約佔全縣人口的1/10。 [13] 

宜豐縣風景名勝

宜豐縣天寶古村

天寶古村位於宜豐縣境北,距縣城23千米,為天寶鄉辛會村、辛聯村所在地,合稱天寶古村,面積2平方千米,大廣高速(武吉段)、昌銅高速在天寶設有互通出口處。 [14]  天寶古村遵循自然山水之勢,按船形佈局東西延伸,以青磚灰瓦馬頭牆為特色,屬贛派建築風格。天寶古村現保存有明清房屋170多棟,古石板路7375米,古巷43條,長1490米古城牆一座,還有遍佈村落的古井36眼。天寶古村自天寶劉氏開基以來進士22名,留存皇家賜匾25塊。 [15] 

宜豐縣曹洞宗祖庭—洞山

洞山坐落在宜豐縣同安鄉洞山村,海拔129—306米,距縣城21公里,是中國佛教禪宗五宗之一曹洞宗的發祥地。 [39]  2006年10月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8年12月批准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主要景點有:畫壁、洞山山門、憩佛石、石上楠、紅米堝佛塔林、逢渠橋、木魚石、銀瀑飛練、考功泉、夜合石、夜合山塔林、七仙橋、羅漢松、普利禪寺、中韓曹洞宗法脈源流碑、價祖塔等。 [16-17] 

宜豐縣臨濟宗祖庭—黃檗山

黃檗山坐落在宜豐縣黃崗鄉黃檗村,海拔590—700米,主峯仙姑崬海拔1404米,該山為宜豐、萬載、銅鼓三縣交界山,距縣城48公里。是中國佛教禪宗五宗之一臨濟宗的發祥地,希運禪師是臨濟宗開山祖師。 [39] 

宜豐縣南屏公園

南屏公園建於1982年,位於縣城南郊,是省級森林公園,也是全省縣級最大的公園。由南屏山、釣月灣、鹿洲三部分組成,由於歷越千年,文化積澱豐富,先後有許多文人墨客在此題詠,大文豪蘇東坡蘇轍黃庭堅曾慕名訪竭,黃庭堅小時候在此讀過書,並作《東郭南園記》;主要景觀有:嶽王廟、九鐘樓、太子塔、廣福寺、烈士紀念碑、民俗文化館、陶淵明紀念館、崇文塔等。 [40] 

宜豐縣官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官山位於宜豐縣西北部,與銅鼓縣交界,離縣城57公里。1975年由宜春市林業局批准設立官山天然林保護區,總面積1200公頃, 1981年3月,經江西省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是江西最早設立的7個自然保護區之一, 2007年4月16日,由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11500.5公頃。官山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峯有30多座,最高的山峯叫麻姑尖,海拔1480米。
官山有多種多樣的植物羣落,有南方紅豆杉林、巴東木蓮林、銀鍾花林、穗花杉林、樂昌含笑林、千畝麻櫟林,還有長柄雙花木林、閩楠林、雲錦杜鵑林和香果樹林等,有云豹、白頸長尾雉、黃腹角雉等4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獼猴、穿山甲、豺、水獺、大靈貓、小靈貓、金貓、鴛鴦、普通狂白鷳、勺雞等33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人文景點有聚義廳、結拜亭、點將台、五將祠、"天子李大鑾"石刻、李母墓、石棺材、九娘池、梳妝枱、眼十日池、問龍卧子潭、子母石等。 [41] 
官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官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宜豐縣東方禪文化園

方禪文化園位於縣城東郊。該園於2008年開工建設,佔地面積1000畝,總投資1.5億元,主要由主入口區、禪歷史博物館、禪意園、禪文化研修中心、花崗岩雕五百羅漢造像、資壽寺等組成。“東方禪文化園”園名由已故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親筆題寫。2011年5月,台灣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總會長星雲大師等海內外高僧大德參加開園慶典和主持法會併為該園揭彩。 [42] 
東方禪文化園 東方禪文化園

宜豐縣竹文化園

竹文化園位於宜豐縣城東郊,與東方禪文化園相鄰。於2010年建成。園區佔地面積160畝,分為門區,竹種栽培區,竹文化館區,竹生活體驗區,總投資4000萬元。園區種有219個竹品種,共19萬多株。竹文化館是一座蘇州園林式結構建築,建築面積3400m,設有序廳、歷史發展廳、資源培育廳、加工利用廳、文化藝術廳、竹工藝作坊等七個廳。 [16]  [18] 
竹文化園 竹文化園

宜豐縣九天國際生態旅遊度假區

九天國際生態旅遊度假區位於宜豐縣黃崗山墾殖場院前分場,距縣城39千米,佔地15000多畝。為探險觀光、生態休閒、度假休養旅遊區。其核心產品有峽谷漂流、高山拓展、叢林野戰、山水樂園、大型酒店、中醫藥養生園、度假別墅和九天生態孔雀園,其中峽谷漂流項目實際落差228米,被譽為“江西最高落差。 [16]  [42] 

宜豐縣陶淵明故里

陶淵明始家宜豐,今宜豐縣澄塘鎮秀溪村,即淵明故里,現尚存遺蹟20餘處。在宜豐縣城南之南屏山下、耶溪河畔的桃花島上建有陶淵明紀念館(又名陶淵明故里園),東有崇文寶塔,西有南屏公園,風光綺娓,環境清幽。在紀念館廣場前,立有陶淵明巨型雕塑;雕塑前為四柱牌坊,兩幅楹聯高度概括陶淵明的一生。 [42] 

宜豐縣熊雄故居

熊雄故居位於江西宜豐縣芳溪鎮下屋村,系一幢5間6扇的具有清代建築特點的磚木結構民房,四周為磚砌封焰高牆,內有通巷、天井和配屋。故居大門懸掛聶榮瑧元帥之女聶力中將題寫的“熊雄故居”匾額,正廳中央牆面掛有周恩來總理“宣傳黃埔要宣傳熊雄”的標語和熊雄相片,下方案台擺放熊雄生前所用的鋼筆、筆記本等用品,兩側牆面上記錄熊雄從少年立志、投筆從戎、推翻帝制、黃埔建功、英勇就義的生平簡介。後廳西側牆面上有聶榮臻元帥寫下的“熊雄烈士永遠活在我們心中”題詞,以及陳奇涵上將、許光達大將為熊雄所寫的紀念詞。後廳東側牆上有“熊雄著作垂青史”牌匾、熊雄革命謹言展板,下方是熊雄著作展示櫃。後屋為“培蘭書室”,為熊雄年少讀書習武之所。 [43] 
芳溪熊雄故居

宜豐縣特產美食

宜豐縣特有傳統名菜有香菇松肉、八紮、金剛丸、五香雞、腐蝦、雪壓柳、米豆腐、黴豆腐等。 [19] 

宜豐縣著名人物

陶淵明(365-427),又名潛,字元亮,私諡靖節。宜豐縣澄塘鎮秀溪村人。晉代詩人。陶淵明29歲徙家柴桑,出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後任彭澤縣令。因不事權貴,棄官隱居慄裏(今星子縣境內)。52歲時偕少子陶佟迴歸宜豐故里,四年後返潯陽,逝於柴桑。陶佟留居故里。 [38] 
惠洪(1071年—1128年),俗姓彭,年幼時名德洪,號覺範,北宋著名詩僧,著有《冷齋夜話》、《石門文字禪》等,大部分收入《永樂 大典》和《四庫全書》。 [20] 
雷孝友,南宋大臣,官至參知政事,死後封唐國公,贈太師,諡文簡。 [21] 
姚勉(1216年—1262年),南宋詩人,寶祐元年狀元,先後授承事郎,秘書省正字,校書郎、節度判官、太子舍人,沂靖王府教授。 [22] 
釋圓至,宋元之際著名詩僧,字天隱, 為“詩禪三隱”之一。
鄒維璉(?—1635年),明代廉吏,東林黨成員。 [23] 
胡思敬(1869年—1922年),晚清名臣,中國近代著名史學家、編纂學家,編有《豫章叢書》。 [24] 
熊雄(1892年—1927年),早年參加辛亥革命,後加入中國共產黨,任黃埔軍校政治部負責人,民國二十六年(1927年)4月15日,熊雄在廣州反革命政變中被捕。5月中旬,被秘密殺害。 [25] 
劉師舜(1900年—1996年),天寶鄉人,赴美留學期間先後獲翰霍金斯大學學士、哈佛大學碩士、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後任清華大學教授、國民政府外交部司長、政務次長、駐加拿大大使、駐墨西哥大使、駐聯合國“代表”等職。 [26] 

宜豐縣榮譽稱號

2019年3月,宜豐縣被列入《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
2019年05月18日,宜豐縣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27] 
11月02日,宜豐縣入選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8] 
11月14日,宜豐縣入選被生態環境部正式命名為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29] 
2020年07月29日,被全國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縣城)。 [30] 
2020年08月12日,授予宜豐縣“江西省雙擁模範縣”。 [31] 
2020年11月,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 [4] 
2020年12月2日,被評為“江西省雙擁模範縣”。 [32] 
2021年,入選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33] 
2021年11月4日,入選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省級實踐創新基地擬命名公示名單。 [3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